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护理之窗・
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
方 青,吴新军
(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骨科,重庆400038)
摘 要:目的 针对脊髓损伤截瘫患者的心理障碍进行护理开导,促进患者身心恢复,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方法 个体化分析截瘫患者心理状态,用真挚的语言、丰富的情感等心理学的方法和理论去护理、指导每一位患者。
结果 能够使患者认识到不良心理状态不利于身心的康复,使其自觉消除心理上的障碍,配合治疗与护理,达到最大程度的恢复。
结论 针对截瘫患者存在的不良心理状态进行心理护理。
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心理护理效果,促进了患者的健康。
关键词:截瘫患者;心理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6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67128348(2007)1121043202
截瘫是由脊髓损伤所造成的一种严重的神经功能障碍,多由创伤性脊柱骨折引起,也可因脊柱结核、肿瘤、椎管狭窄或畸形压迫脊髓而造成。
近年来,随着交通及建筑行业的迅猛发展,脊柱骨折脱位导致的截瘫患者明显增多,给国家、社会、家庭、个人造成了不可估量的经济损失,患者在承受身体痛苦的同时,还需承受巨大的心理打击。
因此,恰当的心理护理尤为重要。
我科自2002年1月~2006年10月共收治截瘫患者119例,通过分析截瘫患者的心理活动特征,在临床治疗的同时辅以心理护理,有利于截瘫患者的身心健康的恢复,在此作总结介绍。
1 截瘫患者的心理特征
1.1 焦虑、恐惧、悲观和抑郁 截瘫患者大多是身体健康者突然遭受严重创伤,不同程度的损伤脊髓,出现肢体的运动功能障碍,成为一个“瘫子”卧床不起,甚至大小便失禁。
患者在了解了自己的病情后,其心理压力巨大,一方面担心病情发展会导致死亡,另一方面担心自己长期瘫痪在床,生活无出路,此时的患者情绪变得异常悲观,通常表现为少言寡语、抑郁苦闷,常常被失望、无援、孤独及凄凉的情绪所包围,对治疗失去信心,甚至对生活也失去信心。
患者希望逃避现实,在绝望中度日,焦虑、恐惧、悲观和抑郁交织在一起,成为患者受伤早期最突出的心理特征之一。
1.2 烦躁不安,容易冲动 截瘫患者大多由意外伤害所致,往往要进行赔偿医疗费用的处理,其家人为此要东奔西跑,问题的处理大多不是很顺利,甚至还要诉诸法律,这样就使本来情绪悲观的截瘫患者心情更加烦躁不安,容易冲动,表现为脾气暴躁,家人陪护或医务人员进行诊疗护理过程中,稍不如意就发脾气骂人,甚至恶语伤人,不能很好接受治疗,配合护理。
1.3 孤独无助感 截瘫患者由于不能自由活动,长期卧床,原来交往的朋友、亲人、同事除了到病房来探望外,接触少,因此担心别人远离自己,怕受到冷落、鄙视,多希望周围的人都来关心自己,特别是企盼亲人时刻陪伴在病床边。
尤其是想到自己将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工作更不能做而产生一种被社会遗弃感,觉得自己孤独无助,强烈地希望自己能部分康复,回到社会上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1.4 自杀心理 少数患者由于长期卧床,大小便失禁,身心遭受巨大痛苦,加上家庭经济困难,难以承担经济重担,产生家庭或社会矛盾。
有的患者由于长期需要人的照护而遭受亲人的遗弃,有的患者则因心理过意不去,不想长期成为亲人的包袱而悲观、失望,反而产生自杀心理。
1.5 依赖心理 主要有药物依赖和护理依赖。
少数患者由于较长时期给予药物治疗及精心的照护,到后期不愿进行功能康复的训练,总是希望能用药物治疗或陪护给予一些康复的方法,自己不主动配合,不主动进行功能训练,完全依靠陪护给予生活照顾等。
2 心理护理
对这一类患者加强心理护理,是促进患者早日身心康复的关键。
在心理护理过程中,必须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以良好的人际关系及高度的同情心、责任心为基础与患者进行交流,影响和改变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和行为,促使患者的康复,发挥护理的最佳作用[1]。
2.1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良好的护患关系是成功交流的前提,也是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之一。
要做到这一点首先要取得患者的信任,要求护理人员经常深入病房,全面了解患者的思想动态及其家庭的实际情况,要了解患者想什么、要求什么、忌讳什么等;还要根据病情的发展与转变,分析患者动态心理变化,关心患者,尊重患者,一切从患者实际出发,一切为了患者健康,解除患者的疑虑,消除悲观情绪,使患者能积极主动配合医护人员的诊疗工作。
2.2 心理安慰与支持 我们要给患者以心理安慰和支持,并用同情心协助患者承认伤残事实,对这一类患者在理解其身心痛楚的基础上,要有充分的同情心和高度责任感,想患者之所想、痛患者之所痛,这样能增加患者对护理工作及护理人员的信赖感,同时能使患者从护理工作中获得安慰。
从每个患者的实际情况、具体问题出发,有针对性地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尽量让其宣泄和诉说内心的感受和不满,来保持患者的心理平衡;同时也做好患者亲人的思想工作,并通过患者亲人的关怀及安慰进一步给予心理支持[2]。
患者住院后往往表现出自悲自怜的情绪,有时无缘无故的“大发脾气”,此时我们要谅解患者,真诚相待,用鼓励性的语言来激发患者的求生能动性,转换不良的心境,帮助患者顺利地进行角色转换,处处体贴关心患者,让患者尽量往好的方面想,树立起战胜病残、达到生活上部分自理的信心,以提高自己的生命质量。
当患者看到自己的病情果真向预期目标转化时,就更加鼓舞和增强与疾病作斗争的勇气[3]。
脊髓损伤的患者在较长时间的治疗中,要经受很多精神和躯体上的痛苦,这往往导致患者心理失衡、行为消极,身体机能处于抑制状态,从而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病情加重,使患者产生猜疑心理,在此同时,又渴望获得同情和支持,希望得到良好的救治,以求早日康复[4]。
此时护理人员应安慰开导患者,掌握患者不同的心理反应和病情各阶段护理措施,以及良好的行为语言和职业道德服务于患者。
正如古人所说:“善医者必先医其心,而后医其身”,使患者相信自身的力量,消除内心的疑
虑和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重新认识生命的意义,增强信心,从而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高自身心理抗病能力。
另外还要重视家属对患者心理的影响,家属对患者的态度是影响患者情绪的重要因素,因此要及时做好家属的思想工作,随时主动向家属介绍其病情,提出指导性意见,引导家属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去面对患者,减少患者的疑虑,增强信心,更好地配合治疗。
3 结 果
做好心理护理是护理工作中的重点。
患者对精神上的要求远远超过对治疗的要求,护理要协助患者调整情绪,学会运用语言和非语言与患者交流,护士对患者同情、负责、关切的态度和尊重,爱护患者的举止,不仅能增加患者对医护人员的信任,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还能使患者的生理心理得到平衡,克服各种痛苦而配合治疗,达到康复的目的。
4 讨 论
随着现代工业和交通的发展,脊髓损伤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趁势。
尽管现代医学可以使绝大多数脊髓损伤患者从初次损伤中存活下来,但大多数患者会遗留截瘫、四肢瘫痪等严重残疾。
患者的生理状况和社会地位的突然改变,必然会造成不同的焦虑和抑郁心理反应,心理调整和适应则需要经过一段艰苦和缓慢的过程。
护理人员要充分了解和掌握患者心理反应规律,因势利导、循循善诱地进行护理干预,使患者尽快达到承认和适应阶段[5]。
如1例中年男性民工,家有2个孩子,L1、2损伤并截瘫,术后情绪低落,不愿交谈。
经我们进一步了解,该患者是由于经济负担过重,生活不能自理,术后没有明显的改善,对疾病及预后有了解,觉得自已是一个残废会成为家庭的累赘而无法面对现实。
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护士为其做心理疏导,让其宣泄和诉说内心的感受和不满,安慰开导患者,消除内心的疑虑和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增强信心,使其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另一方面,发动全科医护人员募捐,在其生活上予以帮助。
实施了上述措施后,患者心情变得轻松和开朗,消除了其消极心理状态,重新树立信心,积极配合康复治疗。
参考文献:
[1]周玉琴,金红.心理应激与心理护理[J].实用护理杂志,
2003,19(2):75.
[2]曾晓莉,赵家英.截瘫患者的心理护理[J].现代医药卫
生,2003,19(2):225.
[3]蒋银芬.脊髓损伤患者不同时期的心理特点及护理对策
[J].临床护理杂志,2003,1:19.
[4]陈淑贤.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特征及护理对策[J].实用
医技杂志,2005,15:100.
[5]谢素美.脊髓损伤患者的心理分析及护理[J].国际医药
卫生导报,2006,12:14.
(收稿日期:2007201213)
(上接第1042页)
机体和垂危的生命是医德的主要内涵,其责任心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患者的治疗与健康,因时时处处为患者着想。
正确处理好医患关系对一个即将走上医疗岗位的医学生来说尤为重要。
二要有严谨的科学态度。
医学不断的发展,医疗技术不断革新提高,需要有一丝不苟、认真负责实事求是的精神。
三要尊重别人,谦虚谨慎,处理好多方面的关系。
医疗活动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患者的诊治需多科室、多方面的配合。
处理不好这种关系,将会影响到患者的治疗。
对于带教中发现的缺点、不足,要及时地认真指出,引导学生健康发展。
3 逐步培养正确、科学的临床思维
临床思维方式不同于学生以往在基础知识教学时的学习方式,它是医生在与患者接触、询问病史和体检中,头脑里产生知觉和表象形成诊断假说,之后通过体征、实验检查等,印证或推翻该假说,这一过程由浅入深,符合认识论的规律[3]。
带教教师要总结自己的经验,指导学生掌握建立诊断的一般原则,即首先是根据病史、体征和发病率选择诊断假说的原则,提出诊断时优先考虑常见病和多发病。
其次是诊断一元化原则,力争用一个诊断解释患者身上全部症状和体征,同时避免生搬硬扯,牵强附会[4]。
比如一名慢性腰痛患者,首先指导学员有效地搜集病史,进而查体,根据这些资料,提出初步的诊断、鉴别诊断意见,在常见病如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等中寻找方向,但要留心其他疾病的蛛丝马迹,进而再通过影像学检查等确立诊断。
要注意克服初学者拿书套病的方法,教他们从患者整体出发,以临床表现为依据,不断提升理论结合实际的能力。
4 提高教师的综合素质
4.1 语言要规范正确,清晰流畅 教师的课堂语言质量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学生对上课的兴趣,直接影响到教学的效果。
因此,教师授课时语言要规范正确,语义要清晰,尽可能把话讲得形象、直观、明快、生动,使学生们易于理解,乐于接受。
不可犹犹豫豫、拖泥带水,否则易使学生思维混乱,甚至对教师产生不信任感,厌倦上课。
4.2 把握学生心理 应鼓励学生大胆提问题和回答问题,对提出的问题要正面、清楚地回答,以示尊重,即使暂时无法回答的,也要在课后弄清楚,下一次课时给予解答。
另外对学生的问题,不管看起来有多简单,都应予表扬,使其有信心而敢于再提问题。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教学的效果和达到最终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和任务。
4.3 注意为人师表 见习带教者不仅要言传,还应身教。
在学生面前,教师应保持健康的形象和认真负责、严谨的工作作风,这是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的重要因素,并可给学生树立一个榜样,对其今后成长为合格的医生有非常重要的帮助。
4.4 掌握过硬的专业素质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较为系统、准确地掌握临床医学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掌握临床医生的基本工作程序和工作方法,掌握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和处理。
参考文献:
[1]马红,田淑琴,高居中.加强医患沟通是减少医患纠纷的
重要途径[J].中华医院管理杂志,2003,19(11):686. [2]王序全,尹芝华,许建中.PBC教学法在骨科专业临床教
学中的实践[J].重庆医学,2006,35(18):1721.
[3]胡海澜,杨进顺,吴波以.把握医学生心理特征提高骨科
带教临床见习的教学质量[J].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06,
12(20):111.
[4]陈虹.循证医学教育理论在临床教学医院的应用研究
[J].重庆医学,2006,35(2):99.
(收稿日期:20062062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