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位数与众数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中位数与众数”。

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来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
《中位数与众数》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教材五年级下册第七单元第三课时的教学内容,属于数学教学中“统计与概率”的领域。

这是一节概念课,也是一节体验统计思想的活动课,是让学生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一组数据的平均水平可以有不同的量度,体会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三者的差别。

教学中重在对数据的分析,以学生现在知识“平均数”为基础进行延伸教学,又着力于平均数、中位数、众数三者的比较与合理应用。

小学生对于概念学习的最好方法莫过于以具体情境为背景,在生活实际中探索。

基于以上分析,考虑到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及心理特征,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为:
1、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实例,理解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并会求一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能解释结果的实际意义。

2、过程和方法:通过探索生活中的数学问题的学习过程,运用说一说、比一比、议一议的活动,深入的理解中位数、众数的意义,能够在具体情境中选择合适的统计量表示数据。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统计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增强统计意识,进一步渗透统计观念。

依据课程标准,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我确立了如下的教学重点:在具体情境中,理解与掌握中位数、众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是:在活动中,体验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区别,并根据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数据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二、说教学、学法
本节课,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以及小学生的学情,教学中以具体情境
为背景,通过直观、图示、动画,让学生充分感知。

采用启发式教学、小组合作交流与尝试练习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对新知的内化和建构,突出学生以体验方法的来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积极性。

并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例题进行加工、调整。

在探求规律时适当给予启发、引导学生逐步学会通过比较、归纳,最后概括出一类事物的本质属性的学习方法。

从而达到感知新知,概括新知,应用新知,巩固和深化新知的目的。

三、说教学过程
围绕以具体情境为背景,在生活实际中探索的教学思路,教学过程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活动展开。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三,对比分析,深化新知
四,巩固练习,分层达标,五总结评价,情感激励
首先进入第一环节(点击)创设情境,发现问题,新课标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自主探索,猜测,验证合作交流归纳总结的过程,所以上课开始,我以找工作的问题情境入手,课件出示两个招聘广告:(李明大学毕业要找工作,现在他手里有两个公司的招聘启事,他想听听我们的意见,看看先去哪个公司应聘比较合适?)引导学生仔细阅读招聘信息,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鼓励他们大胆猜想。

在汇报时,可能大部分学生会建议去平均工资高的公司应聘,也可能会有一些学生提出招聘启事给的信息太少,不好判断,有没有更详细地说明等?这时我接着会出示两个公司工资报表(点击)为了方便大家帮助李明做出正确的选择,我们来看看这两个公司的情况,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表中的数据,并提出看了这两份工资报表,你有什么想法?对于李明你有什么建议?为什么?在这个问题上我采用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小组交流的形式进行,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观察,比较,思考,交流,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体会到平均数有时候也会骗人,当一组数据中有极端数据出现时,使用平均数代表这组数据的平均水平不
合适,需要寻找新的数据,从而引导学生的认知冲突,为学习中位数和众数做好铺垫。

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
1,认识中位数,众数
结合第二个工资表,我提出因为有极端数据出现,平均数1600不能代表粽子公司员工的工资水平,那么用什么数来表示合适呢?我们能不能找出一个合适数哪?先让学生独立思考,探究,再小组合作交流,全班汇报。

对于学生的回答给予充分的表扬与肯定,同学们的方法非常好,都有道理。

在数学上我们一般采用这三种方式来描述、分析和表示一组数据的特征:首先当然是平均数,平均数在生活中用途很广泛。

通过刚才的分析,平均数有时也会受到一些极端数据的影响,我们这个时候一般会用中位数和众数去描述一组数据的特征。

(板书中位数,众数)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是学生在具体情境数据的分析中得出,这样,才能更深入的理解与掌握。

在这个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分析、去交流,实现学习的主体性探究。

2,理解中位数,众数
现在谁来说说什么是中位数哪?学生会回答一组数据中间的数字,这时我会紧跟着提问:还有补充吗?引导学生说出
必须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或从小到大排列好,中间的数才是中位数。

(板书:大小排列中间的数)
强调找中位数的方法:先排序,再找中位数
同样的方法引导学生说出众数的意义,一组数据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板书:出现次数最多的数)
在这儿我采用了建立模型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进行观察思考,引导学生一步步准确、完整地说出中位数,众数的意义,从而突出本课的重点突破难点。

三,巩固练习,分层达标
这个环节我分三个层次进行,对知识的巩固和内化。

(一)基础练习
试一试
找出下面这组数据的中位数、众数
120、200、100、120、150、100、128、80
在这个环节的练习上我会给学生充分的时间,思考讨论,并加以引导,我想通过这道题目,使学生明白当一组数据的个数是偶数个时,中位数是中间两个数的平均数。

而众数的个数不是唯一的。

(板书)
二、提高练习
选择
1、要表示同学们最喜欢的动画片,应该选取()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2、五年级十个班要比较期中考试时那个班的成绩高一些,应该选取()
A、平均数
B、中位数
C、众数
3在青年歌手比赛中,某个选手想知道自己到底出于什么水平,应该取()A、平均数B、中位数C、众数
(三)合作练习。

在一些比赛中,计算选手的最后得分时,往往先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再计算剩下的得分的平均数,把它作为该选手的最后得分。

你知道是为什么吗?
每个问题都结合具体情境,体现了中位数、众数在生活中的应用,学生通过实践问题的分析解决,强化了对中位数众数的理解,进一步你明确中位数、众数、平均数的区别与联系,促进了知识的迁移、深化、巩固,完善知识结构。

鼓励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分析实际问题,培养数学意识。

四、总结评价,情感激励
让不同的学生谈体会,谈收获呢,有助于巩固新知,完善知识结构,使每
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这样,学生不仅得到知识的深化,还获得能力的提高,情感的肯定。

让学生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板书设计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让学生在生活实际情境中感受中位数与众数的意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将中位数与众数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教学。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指引学生对这些数据的分析方向,让学生在想一想、算一算、说一说等活动中,理解平均数、中位数、众数的具体实际意义,进而能运用中位数与众数合理地表示一组数据的集中趋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