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讲两次鸦片战争2024高三一轮复习导学案学生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综述
1、时间:1840—1949年。

2、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3、两大矛盾及任务: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反侵略)、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反封建)。

4、两个阶段:旧民主主义革命(1840~1919)、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5、三条主线:
(1)侵略史: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日本侵华战争。

(2)抗争史。

(3)探索史:
①一大主题:近代化,核心是政治民主化、经济工业化。

②四大阶级:
◆农民阶级:太平天国、义和团。

◆地主阶级:开眼看世界、洋务运动、清末新政。

◆资产阶级:百日维新、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前期。

◆无产阶级:新民主主义革命。

③三个层次:器物:洋务运动。

制度:百日维新、辛亥革命。

文化:新文化运动。

④两个方向:向西方学习、以俄为师。

第五单元晚清时期的内忧外患与救亡图存
【时空定位】1840年——1912年。

【阶段特征】
第一阶段:1840~1894年。

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

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列强炮舰逼迫下中国社会开始转型,洋务运动迈出了中国近代化的。

第二阶段:1894~1912年。

甲午中日战争至辛亥革命。

是中国政治近代化的重要阶段,中国近代化进一步发展第一步。

第16讲两次鸦片战争
【课标要求】认识列强侵华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概述晚清时期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事迹,理解其性质和意义;认识社会各阶级为挽救危局所作的努力及存在的局限性。

【主干知识】
一、鸦片战争
1、时间:1840——1842年。

2、原因:根本原因:英国完成工业革命,要求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虎门销烟。

3、经过
(1)1840年6月,英国舰队侵入广东海面,攻占定海,到达天津白河口。

(2)1841年初,强占香港岛,并攻占东南沿海一些城市,清政府屈辱求和。

4、结果:签订《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赔款2100万银元、五口通商、协定关税。

此外还取得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等特权。

5、影响:中国被迫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第二次鸦片战争
1、时间:1856——1860年。

2、原因:根本原因:列强要求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直接原因:英法提出修约遭清政府拒绝。

3、经过
(1)1856年,英军进攻广州,战争爆发。

(2)1860年,英法联军攻陷天津、北京,火烧圆明园。

(3)沙俄趁火打劫,乘机强占中国北方大片领土。

4、结果
(1)1858年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进驻北京;允许外国人到中国内地游历、经商、传教;外国军舰、商船可以在长江各口岸通航。

(2)1860年与英法签订《北京条约》:增开天津等11个城市为通商口岸;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对英、法赔款各增至800万两白银。

5、影响:列强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三、开眼看世界
1、背景: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对中国侵略加剧,先进中国人积极寻找抵御外来侵略和强国富兵之路;中国跟世界联系加大。

2、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

3、核心内容:学习西方先进技术(特别是军事技术),寻求强国之路。

4、代表人物:
林则徐:翻译《各国律例》、《四洲志》,《四洲志》系统介绍世界历史地理,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魏源:编成《海国图志》,系统介绍西方史地、科技和政治制度,明确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5、评价:
(1)积极:开启近代中国人学习西方的第一步,使开眼看世界思想逐渐成为社会潮流。

(2)消极:仅仅局限在个人行为的学习,带有政治实践性的活动不多。

【拓展解难】
口小于进口。

由于中国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性,英国处于贸易逆差,为扭转这一局面,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而虎门硝烟,使英国试图通过鸦片走私扭转贸易逆差的方案失败,成为战争爆发的导火索。

三、理解:领事裁判权。

又称“治外法权”,是指侨民不受居留国法律管辖的特权,破坏了中国司法主权。

四、理解:片面最惠国待遇。

又称“一体均沾”,清政府只要给一国某种特权,就要给所有享有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国家同样的特权,但这些国家却未承诺给予中国同等待遇。

五、总结:鸦片战争对中国外交的影响——从朝贡体系到不平等条约体系的转变。

1、朝贡体系(宗藩体制):东亚地区传统的以中国为中心、以“朝贡—册封”为基本模式,而形成的的国际体系,主要藩属国包括朝鲜、琉球、越南、泰国、缅甸等。

2、不平等条约体系:中国近代史上由一系列不平等条约所确立的西方列强在华特权制度的总称。

一方面加深民族危机;另一面不平等条约体系客观上促进中国的近代化,不平等条约是迫使与世界经济的接轨;使中国外交从朝贡外交转向近代外交;使中国政府有了谈判意识和条约意识。

六、理解:师夷长技以制夷。

1、含义:“师夷长技”指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军事技术;“制夷”是抵抗侵略,克敌制胜。

即通过学习西方的先进军事技术寻求御侮强国之道,后来指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来抵制西方—以彼之道,还之彼身。

这一
思想后来成为向西方学习的思想源头,在中国近现代思想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在实践意义上,它是后
来洋务运动甚至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等一切革新运动的先声。

2、实质:是对资本主义文明的仿效和肯定。

3、意义:冲破了“贵华夏,贱夷狄”的旧观念,是对几千年来传统心态的一次挑战,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使“睁眼看世界”发展成为社会思潮。

1、近代化城市的发展。

通商口岸最早开启,大量乡村人员进城,1864年上海煤气公司成立,自来水、电力、公路、电报、等事业也逐渐发展起来。

但是,当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水平依然有限,且很不平衡。

2、西医在中国的传播。

西式医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来,牛痘接种法、麻醉术、放射技术以及其他近代西医成就陆续被引入中国。

西医院校的建立,它们把教学、科研与临床结合在一起,培养了相当数量的西医人才。

中国的一些大城市借鉴了西方的公共卫生措施,推广自来水、改善食品卫生状况、处理垃圾与粪便等,中国的公共卫生事业初步发展起来。

3、华工出国。

19世纪初,英美等国开始陆续颁布禁止奴隶贸易的法令,黑奴贸易受到限制,殖民者不得不寻找新的廉价劳动力。

19世纪中叶后,清政府被迫允许列强在中国招募华工出国。

华工是加利福尼亚金矿和中央太平洋铁路工地等繁重劳动场所的主要劳动力。

加勒比群岛、秘鲁以及古巴等地,也有成千上万的华工。

大量华工来到澳大利亚开采金矿,到1858年,华工人数已超过4万。

化工促进了美洲与大洋洲的开发。

八、总结:本节涉及清朝皇帝。

1、道光:1820——1850。

2、咸丰:1850——1861。

3、同治:1861——1874。

第16讲两次鸦片战争选编班级:姓名:
1. (2023·湖北选考)鸦片战争后,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给中国,清朝原有法律体系随之发生改变。

《北京条约》签订后,清初制定的海禁律例从根本上被打破。

1870年,《大清律例》新增打击拐卖人口出洋、允许华民出洋务工的条文。

1909年,清政府颁布《大清国籍条例》,以保护海外华侨。

上述材料说明()
A. 清廷改革受西方法律影响明显
B. 条约体系与中国国内法关系密切
C 清朝被迫从闭关锁国走向开放 D. 清政府通过调整法律以应对时局
2.(2022·全国甲卷)1846年,上海的进口货值较前一年下降13%,1847年又减少5.4%,1848年更大幅度地下降20.1%。

此后虽有回升,但极不稳定,一直到1854年还没有恢复到1845年的水平。

这可用于说明,进口货值的下降()
A.阻止了自然经济的解体B.导致西方商品倾销重心转移
C.促使传统手工业的恢复D.成为列强进一步侵华的借口
3.(2023·苏州一模)1843年中国第一批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正式形成……到1894年通商口岸共有34个。

1894年以后,增开通商口岸40余处。

上述情况与下列哪两个条约的签订直接相关()
A.《南京条约》《北京条约》B.《南京条约》《马关条约》
C.《南京条约》《辛丑条约》D.《马关条约》《辛丑条约》
4
A.洋务运动要不要借鉴明治维新B.兴办炼铁业可否举借外债
C.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孰重孰轻D.修筑铁路与炼铁执先孰后
5.(2023·山东三模)道光年间,典籍中的“外洋”大多指的是纳入清朝行政管辖的一条带状海洋区域,与“内洋”相对应。

光绪年间,“外洋”的含义主要是指外国,与“中国”相对应。

这一变化表明()A.晚清海权意识的增强B.政权更迭影响词义变迁
C.近代外交制度的建立D.清末新政丰富地理知识
6.(2023·湖南联考)古代中国重要传统城市,大都因其政治地位而获得发展,或者是缘于地处交通枢纽与军事要塞。

到近代,沿海沿江出现了一些新型城市的崛起,其城市功能发生质的变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
主要原因是
A.新的商业贸易迅速发展B.近代造船业的兴盛
C.传统城市发展遭遇瓶颈D.国家治理模式调整
7.(2022·浙江高考)结合所学,分析下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据《中国现代化历程》资料整理订定A.重矿业和交通业的发展始终处于领先地位B.以轻工业为主的民族工业发展相对较快
C.传统经济形式已然淡出历史舞台D.独立完整的工业体系已经形成
8.(2023·湖南预测)第二次鸦片战争前后,美国拒绝同英法合作对中国发动战争。

美国国务卿菲什向驻华公使镂斐迪指示:你要向中国表示美国的诚意……同时,清政府须“履行它同美国经由各项条约或协定所承担的一切诺言和义务”。

对材料信息解读合理的是,当时()
A.美国在华势力受到排挤B.中国的独立受到列强保护
C.中美关系摆脱敌对状态D.美国极力维护其在华利益
9.(2023·辽宁统考)甲午战争后,日本人在各埠设立纱厂。

“(陕西、河南、山西等省)因日本人近来在内地办的纱厂很多,而且棉花出口也很厉害,人民争趋其利,广种棉花,几有每年连麦全不种的。

”由此可知()
A.资本输出推动了农业转型B.耕织分离在内地日益严重
C.对外贸易促进了经济发展D.农业商品化程度明显提高
10.(
A.对外贸易由出超转变为入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C.民族工业出现了较快的发展D.海关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加深
11.(2023·甘肃三模)19世纪七八十年代,《申报》报道了很多清政府赈灾的情况,并及时刊登有关救灾的大量上谕。

然而,九十年代以后,《申报》上有关清政府的报道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对地方督抚的报道越来越多。

这表明()
A.民主革命不断发展B.清政府分崩离析
C.中央集权渐趋衰落D.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12.(2023·北京一模)1898年,《中英订租威海卫专条》写到:“今议定中国政府将山东之威海卫及附近之海面租与英国政府,以为英国在华北得有水师合宜之处,并为多能保护英商在北洋之贸易……所租之地,专归英国管辖。

此外……附近沿海地方,均可择地建筑炮台、驻扎兵丁,或另设应行防护之法;又在该界内均可以公平价值择用地段,凿井开泉、修筑道路、建设医院,以期适用”。

这意味着()
A.清政府开始丧失领土、贸易主权B.山东地区变成英国的势力范围
C.英国在山东的权益进一步扩大D.美国放弃了“门户开放”政策
13、(2022·吉林期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第一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被迫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地赔款、开放通商口岸,实行片面协定关税和领事报关制度等。

1854年,江海关(上海海关)税务管理委员会成立,这是中国近代出现的第一个由外籍人士监管洋货、征收洋税的海关。

1858年,中国被迫签订《通商章程善后条约:海关税则》,规定任凭清政府总理大臣邀请外人“帮办税务并严查偷漏”。

其后,各开放口岸先后聘任洋人开设新式海关,洋人从“帮办税务”的“客卿”,逐步成为主管海关事务的实际领导者。

19世纪60年代总税务司署成立后,形成了以外籍总税务司和税务司为核心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

中国近代海关名为中国政府机构,实则为西方列强掠夺中国政治经济利益的“国际官厅”,成为中国近代社会一个独特缩影。

——摘编自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总署《风雨兼程三千年-中国海关发展史》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中国近代海关管理体系。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