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七音:是从五音的舌音中又分出一个半舌 音,从齿音中又分出一个半齿音,合称为 七音。这种分法最早见于南宋张麟之重刊 的《韵镜》和郑樵的《通志•七音略》 • ( 《韵镜》、《七音略》,均为等韵书)。
• 九音:到了南宋的《切韵指掌图》(《切韵 指掌图》,等韵书),又将七音中的唇音分 为重唇音和轻唇音,将舌音又分为舌头音 和舌上音,将齿音分为齿头音和正齿音, 将半舌音和半齿音合称为舌齿音,这样就 成了九音。
二、传统音韵学上关于声母的分析
• (一)传统音韵学上关于声母的基本概念: • 1.声纽: 传统音韵学上,声母简称为 “声”,又叫“纽”,或者叫“声纽”。 取其“声音之枢纽”的意思。 • 最早提到“纽”的文献是唐代孙愐的《唐 韵•序》。 • 2.声类:一般是指反切上字的分类。
• 3.字母:字母就是声母的代表字,如三十六 字母。 • 直到唐末,才有人根据印度梵文的体文来 给汉字创制了表示声母的字母。 • 梵文的字母有两种:体文和摩多(转声)。 梵文总共有三十二体文,十四摩多。这两 种字母就辅音和元音,基本相当于汉语的 声母和韵母。
• 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 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 同时增补了“非、敷、奉、微”和“娘、 床”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这 就是传统的三十六字母。这三十六字母大 致体现了唐宋之间汉语的声母系统,其排 列顺序详见下表:
• • • • • • • • • •
唇音 舌音 牙音 齿音 喉音 半舌音 半齿音
音韵学对汉语声母的分析
一、现代语音学对声母的分析:
• (一)发音部位 • 指发音时哪一个部位发生阻碍。现代汉语 的辅音可以分为十二类。比如:双唇音、 唇齿音等。 • (二)发音方法 • 指发音时发音器官构成阻碍和克服阻碍的 方式。
• 发音方法主要指以下三个方面: • 1.从气流如何受发音器官阻碍来看,辅音可 以分为塞音、塞擦音、鼻音、边音等。 • 2.从发音时气流通过声门声带颤动不颤动即 带音不带音来分析。不颤动(不带音上的 重要区别。
份?唇音?舌音??牙音?齿音齿音?音?喉音清?中音浊?刘复敦煌缀琐守温韵学残卷不端芳透并定明泥是舌头音日是舌上音疑等字是也是齿头音是齿头音照知彻澄见精精溪清清群从从来审穿禅是正齿心邪晓是喉中音匣喻影亦是喉?到了宋初有人根据当时的语音实际对这三十个字母的次序及取字进行了整理同时增补了非敷奉微和娘床六个字母即成了三十六个字母
• 唐人就是受梵文字母“悉昙”的启发给汉 语创制了字母。 • 二十世纪发现的有关材料有两份: • 《归三十字母例》和《守温韵学残卷》 • 内容基本相同,代表了当时汉语的三十个 声母。 • 守温是唐末的一个和尚,他的“三十字母” 是:
• • • • • • • • •
唇音 不 芳 并 明 舌音 端 透 定 泥 是舌头音 知 彻 澄 日 是舌上音 牙音 见 溪 群 来 疑 等字是也 齿音 精 清 从 是齿头音 审 穿 禅 照 是正齿音 喉音 心 邪 晓 是喉中音,清 匣 喻 影 亦是喉中音,浊 刘复《敦煌缀琐· 守温韵学残卷》
• 对于发音方法的分析,还有另外两套: • 一是:发声、送气、收声 • 清代江永等提出,“发声者,不用力而出者也; 送气者,用力出者也;收声者,其气收敛者也。” • 二是:戛、透、轢、捺 • 清末音韵学家劳乃宣提出,邵作舟又加了“拂” 类。“戛”类是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透”类 是送气的塞音塞擦音、“轢”类包括擦音和边音、 “捺”类就是鼻音。“拂”类从“轢”类分出来 的,指擦音。
• 2.对声母发音方法的分析 • 传统音韵学对声母清浊的问题注意得比较 早,据《隋书•潘徽传》载,魏时李登的 《声类》和晋代吕静的《韵集》中已经有 清浊的分别。唐代孙愐的《唐韵•序》中说: “切韵者, 本乎四声。引字调音,各自有 清浊。”
• 这些分类和定名大致都是一致的,也有不 同之处,如《韵 镜》、《梦溪笔谈》、 《经史正音切韵指南》和《音切谱》都将 声母分为全清、次清、全浊和次浊四类; 《四声等子》、《切韵指掌图》分为五类, 原因是将全浊声母分成了全浊和半浊半清 两类;《音学辨微》则分为七类,它是将 全清声母分为最清和又次清两类,将全浊 声母又分为最浊和又次浊两类,将次浊声 母又分为次浊和浊两类。
帮 非 端 知 见 精 照 影
滂 敷 透 彻 溪 清 穿
并 奉 定 澄 群 从 床
明 微 泥 娘 疑
是重唇音 是轻唇音 是舌头音 是舌上音
喻 来 日
心 邪 审 禅 晓 匣
是齿头音 是正齿音
(二)传统音韵学上对于声母的分析
• 1.对声母发音部位的分析 • 五音:五音的分法最早见于《玉篇》卷首所附 《五音声论》( 《玉篇》,字书。南朝梁陈之间的 顾野王所撰,三十卷。体例仿《说文解字》,共 分542部,收字16900多,于《说文》有所增补, 所收多为汉魏时期的通用字),其名称为:喉、舌、 齿、唇、牙,排列次序是所谓由内而外。还有一 种排列法是所谓由外而 内,即唇、舌、齿、牙、 喉。《广韵》卷末所附《辨字五音法》的排列就 是这样。
• 明确从清浊角度对声母进行分类的最早文 献是《韵镜》和无名氏的《四声等子》, 其后旧传司马光所撰的《切韵指掌图》、 沈括的《梦溪笔谈》、元人黄公绍的《古 今韵会》、刘鉴的《经史正音切韵指南》 清人江永的《音学辨微》等书中都从清浊 的角度对声母进行了分类。
全清:声带不振动、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擦音。 次清:声带不振动、送气的塞音、塞擦音。 全浊:声带振动不送气的塞音、塞擦音、擦 音。 次浊:声带振动的鼻音、边音、半元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