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经济学教程(第13版)课件(大纲版)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政治经济学
12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形成过程的统一,是 商品的生产过程;生产过程当作劳动过程和价值增 殖过程的统一,则是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
资本总公式的矛盾解决了。资本家获得剩余价值并 没有违背价值规律,而是价值规律的作用扩大到劳 动力商品上的结果。有决定意义的是劳动力具有独 特的使用价值,即劳动力的使用所创造的价值大于 劳动力本身的价值。
资本流通公式G—W—G′,概括了产业资本、商 业资本和借贷资本运动,所以是资本的总公式。
政治经济学
6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及其解决 在流通过程中所出现的这种商品等价交换与价值发 生增殖之间的矛盾,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关键在于阐明价值增殖。 剩余价值不能从流通中产生。这是因为,在商品流 通中,如果是等价交换,则商品按价值进行交换, 交换双方都不能得到更多的价值,不能产生出剩余 价值。如果是不等价交换,贱买贵卖没有增加价值 总量,只是改变了价值在不同人之间的分配。
政治经济学
1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本章重点
➢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 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 ➢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 资本的本质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 ➢ 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 ➢ 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 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 ➢ 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 ➢ 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化
剩余价值规律表明了资本主义生产的实质是资本家 剥削工人创造的剩余价值。
剩余价值规律决定着资本主义生产的一切主要方面 和主要过程,支配着资本 主义生产总过程的生产、 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各个环节,决定着资本主义生 产的高涨和危机、发展和灭亡,决定着资本主义矛 盾的全部发展过程。
政治经济学
21
第六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劳动力作为商品,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价值和使用 价值。
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是由生产和再生产劳动力所需要的 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政治经济学
9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一、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人们通过有目的的活动,运用劳动资料 对劳动对象进行加工,创造具有特定使用价值的产 品的过程。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是资本家消费他所购买的劳动 力的过程,因而具有以下两个重要特点: 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3)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比没有使用 这些设备的资本家获得更多的剩余价值。
(4)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所获得的更 多的剩余价值中,有一部分是由其他生产部门工人创 造的剩余价值转移过来的。
政治经济学
20
第五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五、剩余价值规律是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
剩余价值规律的内容,就是通过不断扩大和加重对 雇佣劳动的剥削来达到获取尽可能多的剩余价值的 目的。
政治经济学1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本章重点?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第二节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第三节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第三节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第四节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第五节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第六节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第七节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化?知识小结?关键词?思考题政治经济学2?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劳动力成为商品?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资本的本质和划分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依据及意义?剩余价值率体现了资本主义的剥削程度?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资本主义基本经济规律剩余价值规律?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动关系的变化本章重点第四章资本和剩余价值政治经济学3第一节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的产生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础上产生的
第四章 资本和剩余价值
➢ 本章重点 ➢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
统一 ➢ 第四节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剩余价
值 ➢ 第五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 第六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 第七节 当代资本主义剥削形式和劳资关系的变化 ➢ 关键词 ➢ 思考题
政治经济学
16
第五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工作日既定的条件下,资本家为了提高剥削程度, 则需要改变工作日中必要劳动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 的比例,缩短必要劳动时间以延长剩余劳动时间。
由于缩短必要劳动时间,相应延长剩余劳动时间而 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相对剩余价值。
在现实的经济过程中,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总是从个 别企业开始的。个别资本家提高企业的劳动生产率 的直接动机,并不是降低劳动力的价值,而是追求 超额剩余价值。
因此,价值增殖一定发生在商品的使用价值上,劳 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 盾的关键, 从而也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关键。
政治经济学
8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二、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
劳动力是人的劳动能力,即存在于人的身体中的体力 和脑力的总和。
劳动力在任何社会都是生产的基本要素。但是,只是 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它才成为商品: (1)劳动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2)劳动者除了自己的劳动力以外,不占有生产资 料。
任何一种可供出卖的商品,它必须在出卖之前就 存在。
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所耗费的社会必要劳 动时间决定的。
无论资本家同工人之间买卖劳动是否等价交换,
劳动都不可能是政商治经品济。学
22
第六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二、资本主义工资的基本形式 计时工资是按照工人的劳动时间而支付的工资,如 日工资、周工资、月工资等。 计件工资是依据工人所完成的产品数量或作业量而 支付的工资。
政治经济学
15
第五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一、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概括起来有两种基本方法: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 剩余价值生产。 资本主义制度下工人的工作日分为两部分:必要劳动 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必要劳动时间为一定的条件 下,工作日越长,剩余劳动时间也就越长,资本家从 工人身上榨取的剩余价值也就越多,从而剩余价值率 也就越高。 依靠绝对延长工作日而生产的剩余价值叫做绝对剩余 价值。提高工人劳动强度的方法实际上和延长工作日 是一样的,产生的剩余价值仍然是绝对剩余价值。
价值 形成
转移
创造
政治经济学
使用价值
商品二因素
价值
11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剩余价值就是由雇佣工人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 有的超过劳动力价值的价值。
价值增殖过程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 程。
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补偿劳动力价值所需要的必要 劳动时间,如果价值形成过程只达到这一点,即工 人新生产的价值只等于劳动力的价值,那就只是单 纯的价值形成过程。如果价值形成过程超过了这一 点,从而生产出剩余价值,价值形成过程就转化为 价值增殖过程。
政治经济学
17
第五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超额剩余价值:个别资本家由于提高企业的劳动生 产率,使自己生产的商品的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 而多得的一部分剩余价值。 超额剩余价值的源泉也是工人的剩余劳动。 超额剩余价值是个别资本家获得的,而且是暂时的。 追求超额剩余价值,是各个个别资本主义企业改进 生产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直接动机,而各个资 本主义企业竞相追求超额剩余价值的结果,却是相 对剩余价值的形成。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政治经济学
18
第五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三、绝对剩余价值生产和相对剩余价值生产的相互关系
资本家提高剥削程度的两种基本方法既有区别又有 联系。
两者的联系在于: 首先,从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剥削来看,这两种方法 是一致的。其次,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是资本主义剥 削的一般基础,也是相对剩余价值的起点。
两者的区别在于:
一、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
资本主义社会的假象——工人出卖给资本家的是劳动, 而不是劳动力,工资似乎是“劳动的价值或价格”, 而不是劳动力的价值或价格,似乎工人的全部劳动都 得到了报酬。
其实,在资本家同工人的买卖关系中,工人出卖的是 劳动力,而不是劳动。劳动不能成为商品,不能买卖, 从而是没有价值或价格的,这是因为:
在资本主义制度下,资本的本质是体现在物上的资 本主义生产关系,即资本家剥削工人的关系。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是转变为生产资料的那部分资本。价值在 生产过程中没有发生量的变化,只是改变了它的物 质形态。
可变资本是转变为劳动力的那部分资本。
政治经济学
14
第四节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
政治经济学
3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二、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确立 ✓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在封建社会内部产生和初步形成后, 并不意味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已得到确立。 ✓ 产业革命使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完全确立。 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虽然初步确立了资本主义经济 制度,但其物质技术基础仍是手工生产,尚处在工厂手 工业发展阶段,远远不能适应日益扩大的国内外市场和 商品经济发展的需求,迫切要求通过科学技术革命发展 社会化大生产,建立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物质技术基础。 这个历史任务是通过产业革命实现的。
政治经济学
4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一、资本的总公式及其矛盾 (一)资本的总公式 首先分析两种不同的流通,即商品流通和资本流通。 商品流通的公式:商品—货币—商品(W—G—W) 这个公式表明,商品生产者先出卖自己的商品,取 得货币,然后再用货币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 资本流通的公式:货币—商品—货币(G—W—G) 这个公式表明,资本家先用货币购买一定的商品, 再将商品出卖,换回货币。
两种方法的物质技术基础不同,在资本主义发展的 不同阶段上起着不同的作用。
政治经济学
19
第五节 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基本方法
四、生产自动化条件下剩余价值的源泉
剩余价值的源泉仍然是雇佣工人的剩余劳动。这是 因为:
(1)价值是人类一般劳动的凝结,离开了人的活劳 动,其他任何要素都不能创造价值。
(2)使用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资本家获得的剩余 价值来源于“总体工人”的剩余劳动。
三、剩余价值率——资本家对雇佣工人的剥削程度 预付资本中不变资本用c表示,可变资本用v表示, 剩余价值用m表示,商品价值就是c+v+m。 剩余价值是可变资本创造的,为了表明资本家对工 人的剥削程度,必须将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相比较。 剩余价值和可变资本的比率就是剩余价值率 (m′),其公式是:m′= m / v 另一种形式是:m′= 剩余劳动时间/必要劳动时间 资本家获得的剩余价值量(M),公式为: M = m / v ×v = m′×v
在生产过程中,工人一天的劳动时间实际上分为两 部分:一部分是必要劳动时间,用以再生产劳动力的 价值;另一部分是剩余劳动时间,无偿地为资本家 生产剩余价值。
政治经济学
13
第四节 资本的本质,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剩余价值率
一、资本的本质
生产资料等物成为资本,不是由于它们的自然属性 能用于生产一定的使用价值,而是由于它们是吮吸 工人剩余劳动的手段。
政治经济学
5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究竟什么是资本?
资本流通的两极都是货币。在质上没有区别,但是 量有区别,收回的货币在量上大于付出的货币,资 本流通的目的 就是为了获得更多的货币。
因此,资本流通过程的完整公式应该是:G—W— G′。G′=G+ΔG,即原付货币额加上一个增殖额。 这个增殖额就是剩余价值。可见,资本流通最根本 的特点,就是货币在运动中发生了价值量的变化, 即实现了价值增殖,正是这种增殖,使货币转化为 资本。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
政治经济学
10
第三节 资本主义生产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二、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家的目的不是生产使用价值而是生产剩余价值。 他所以要生产使用价值,是因为使用价值是价值和 剩余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价值形成过程是生产资料价值的转移和活劳动创造 新价值的过程,这两重过程是以生产商品的劳动二 重性为基础的。
政治经济学
2
第一节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最初是在小商品生产者两极分化基 础上产生的。 ✓ 商业的发展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产生的促进作用 早期的商业在小商品生产者之间交换商品的过程中起 着中介作用。 ✓ 资本原始积累加速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形成 大量的有人身自由,但失去生产资料的劳动者; 少数人手中积累起为组织资本主义生产所需要的 大量货币财富。
政治经济学
7
第二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和劳动力成为商品
但是,离开流通也不能产生剩余价值。因为在流通 之外,商品生产者之间不发生关系,他们只是和自 己的商品发生关系。在这种情况下,商品生产者只 能以自己的劳动创造出商品的价值,而不能再创造 出一份剩余价值。
价值增殖不会发生在货币上,因为货币无论作为购 买手段 或支付手段,只是实现它所购买的商品的价 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