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模拟测试卷有答案--2020-2021历史与社会九年级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九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期末模拟测试卷
(分数:100 分,考试时间:120 分钟)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1991 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
下列选项中属于“冷战化石”的是(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2.如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北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成立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成立北约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华约
3.某电视剧片段:1943 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在此后某次国际会议期间,丘吉尔说:“今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 斯大林说:“我梦见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
生您当宇宙主宰!”结合历史背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英国试图称霸世界
B.罗斯福的野心最大
C.苏联的国力超过了英国和美国的总和
D.大国争霸企图显现
4.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下列概括最恰当的是(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政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5.《冷战风云》一书中指出:“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符合“火药味”的历史事件有( )
①朝鲜战争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德国的分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D.③④
6.“(美国)总共支付了125 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这句话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成立D.欧盟的成立
7.下面三幅图中黑色部分的变化反映的主题是( )
A.欧洲一体化进程
B.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
C.华约成员国调整
D.北约的迅速发展
8.20 世纪50—70 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的内部因素是( )
A.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C.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D.冷战爆发,美国扶持日本,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
9.19 世纪晚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20 世纪70 年代,日本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在这两个时期迅速发展的共同因
素是( )
A.获得美国援助B.对外侵略扩张
C.重视发展教育D.强化中央集权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其主要目的在于( )
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D.重塑政府形象
11.社会福利的过度发展,也使福利国家不同程度地患上“福利病”。
下列属于“福利病”的有( )
①国家财政赤字扩大②企业负担加重③部分民众工作积极性下降④国家
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D.③④
12.有学者评论苏联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
将整个房子烧了。
”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
A.罗斯福新政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13.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
中东乱局
A.民族问题、种族歧视、大国介入、委任统治
B.历史问题、宗教问题、社会制度、大国介入
C.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大国介入、印巴分治
D.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大国介入、历史问题
14.英国已故著名国际关系学家马丁·怀特曾经说过:“综观人类历史,一个国家只有在战场上打败过另一个大国,从而证明自己的实力,才会被别人承认为大国。
”按照上述观点,新中国被国际社会视为大国应该始于(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
D.重返联合国
15.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其反映的主题是( )
A.巩固新生政权B.新中国的建设
C.“一五”计划成就D.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16.观察下表,与1952 年相比,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现明显变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1952 年和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
私营
经济
公私
合营
经济
集体所
有制经
济
国营经
济
1952 年71.8% 6.9% 0.7% 1.5% 19.1%
1956 年7% 0.1% 7.3% 53.4% 32.2%
A.抗日战争的结束
B.解放战争的结束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17.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
A B C D
18.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D.平反冤案、纠正错误
19.农村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成功后,“包”字进城,国有企业、集
体企业纷纷搞起承包,人们相信“一包就灵”。
这反映了( )
A.农村经济的发展超过了城市经济
B.农村改革的成功推动了城市改革
C.对外开放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D.“包产到户”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
20.第十一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将于2019 年9 月8 日至16 日在河南省郑州市举行。
如图是本届运动会的会徽。
会徽轮廓与汉字“中”的轮廓相似,龙凤相依相伴腾飞之势,突出了“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主题。
为维护和巩固民族团结,我们要( )
①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②坚持各民族一律平等③尊重各民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和语言文字④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特殊的经济制度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1.2018 年4 月17 日至19 日,海峡两岸各民族欢度“三月三”节在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举行。
参加活动的台胞表示:两岸民族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期盼加强两岸交流,谋求同胞福祉。
举办该活动( )
①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②有利于两岸人民的沟通和交流③有利于增进两岸人民的感情④有利于推进祖国的统一大业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2.据图推断,1972 年中国迎来建交高峰的原因是( )
1949—2008 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曲线图
A.中国提出“求同存异”
B.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C.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D.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23.罗斯·特里尔在《毛泽东传》中记载:“从某种角度看,毛泽东和尼克松都有收获。
中美双方结束了对骂状态,都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苏联再也不可能窃喜于北京和华盛顿互相没有接触了……日本赶忙拥抱北京,并断绝了同台北的关系。
”材料中提及的事件( )
A.实现了中美建交
B.加快了中日建交步伐
C.解决了台湾问题
D.导致中苏关系的恶化
24.《人民日报》曾发表社论:“……用最高的速度来发展我国的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是总路线的基本精神……速度是总路线的灵魂。
”请判断以下哪项运动体现了这一思想( )
A.土地改革
B.“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C.三大改造
D.改革开放
25.农民高兴地说:“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这反映了广大农民热烈拥护的是( )
A.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B.农业生产合作社
C.人民公社大锅饭
D.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有5 小题,共50 分)
2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世界现代史上,国际关系不断变化、调整,影响着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
材料一1945 年斯大林指出:谁解放领土,谁就把自己的社会制度推行到他们的军队所到之处。
二战结束之初,杜鲁门强调:我们必须强硬对付俄国人,他们不知行止,好似水牛闯进瓷店。
……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未来的经济格局将取决于我们!
材料二西方有位学者写了本书,作者在前言中说:本书评述的时间开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最后数月,结束于苏联的解体,美苏对抗是这个时代政治图景的主线。
材料三几十年前还统治全球的欧洲大陆的前途这时似乎是暗淡的、危险的。
但20 世纪50 年代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
这一复兴同中国日益增长的实力和自信一起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美国为“强硬对付俄国人”而采取了哪一政策?分析这一政策
出台的原因。
(4 分)
(2)根据材料二,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苏联的解体”作为此书的结束?“美苏对抗”主要有哪些表现?(4 分)
(3)根据材料三,指出“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2 分)
2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战后初期美国经济一枝独秀,增长强劲,西欧和日本却经济萧条,百废待兴。
通过不懈的努力,战争的创伤被逐渐抚平,与美国的强烈反差激励着西欧和日本追赶的步伐。
到20 世纪70 年代初,整个西方经济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
(1)西欧国家为重振雄风和提高国际地位,成立了一个什么组织?日本的经济快
速发展得益于日本政府的哪些积极措施?(3 分)
(2)到20 世纪70 年代,美国、联邦德国、日本三国按经济实力强弱,应该如何
排序?(3 分)
(3)用史实说明20 世纪德国历史发展中的成败有“美国因素”的影响。
(成败任选一方面各举一例)(2 分)
(4)从西欧、日本战后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中,我们能够借鉴些什么?(2 分)
28.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三农”问题。
就解决“三农”问题,
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失败的教训。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2 分)
【历史拐点:新中国成立后】
材料一……法规定,废除……;将没收的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公平合理地分配给无地或少地的贫苦农民。
(1)新中国成立之初,党和政府在全国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其法律依据是什么?土地改革完成后,农民的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 分)
【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材料二到1956 年年底,全国96%的个体农户参加了高级农业合作社。
(2)
从1953 到1956 年,党和国家为发展农村经济采取了怎样的措施?(1 分)
【艰难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材料三1958 年8 月,报纸上提出了“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口号,出现了“早稻亩产三万六千多斤”“花生亩产一万零五百多斤”。
1958 年夏秋之际,各地成立人民公社,公社的一切财产统一核算,统一分配,公社还大办公共食堂,实行吃饭不要钱。
“鼓足干劲生产,放开肚皮吃饭”是当时流行的口号。
(3)1958 年我国农村建设出现了怎样的失误?它带来怎样的危害?(3 分)
【伟大的历史转折:改革开放】
材料四“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转弯,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大包干,就是好,干部群众都想搞,只要搞上三五年,吃陈粮,烧陈草,个人富,集体富,国家还要盖仓库。
”
(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和政府对农村问题作的最大调整是什么?它对我国农
业的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4 分)
【历史照进现实:谈感悟】
材料五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
农业兴则基础牢,农村稳则天下安,农民富则国家盛;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调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关系国计民生的根本性问题,必须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
(5)党和政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断调整农村政策,我们从中可以得到哪些启示?(2 分)
2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0 分)
材料一从特区可以引进技术,获得知识,学到管理,管理也是知识。
特区成为开放的基地,不仅在经济方面,培养人才方面使我们得到好处,而且会扩大我国
的对外影响。
听说深圳治安比过去好了,跑到香港去的人开始回来,原因之一是就业多,收入增加了,物质条件也好多了,可见精神文明说到底是从物质文明来的嘛!
——邓小平《办好经济特区,增加对外开放城市》材料二
材料三“一带一路”使中国不仅可以输出丰富多彩、价廉物美的日常用品,而且能够向世界提供更多的技术和设备。
中国有实力投资海外,与急需资金的国家共同把握发展机遇。
(1)依据材料一,概括我国设立经济特区的主要作用是什么?(3 分)
(2)依据材料二,概括我国对外开放的进程。
说出1980 年我国设立的一个经济特
区的名称。
(5 分)
(3)对比上述材料,从经济特区的建立到“一带一路”的提出,我国的对外开放
有什么变化?(2 分)
30.今年暑假期间,小明和父母出去旅游。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8 分)
材料一他们的第一站是东方之珠——香港。
香港回归以来,遭遇了1997 年亚洲金融危机、2003 年“非典”疫情和2008 年国际金融危机。
每当香港遭遇危难,中央政府、祖国内地总是第一时间挺身而出,帮助香港遇难成祥,转“危”为“机”。
香港连续两年以满分100 分的成绩位居全球最具竞争力经济体榜首。
(1)香港回归以来,实力增强,活力迸发。
这些成就的取得离不开( )(2 分)
①“一国两制”方针的正确指引②香港毫不动摇地坚持社会主义制度③中国政府对香港的支持④香港特区政府高效施政、高度自治
A.①②④B.①②③
C.②③④D.①③④
(2)从材料一中你能够得出什么结论?材料充分说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最佳方式是什么?(4 分)
材料二他们的第二站是祖国的宝岛——台湾。
台湾位于祖国东南沿海,是镶嵌在西太平洋上一块璀璨的宝石。
台湾人民对大陆游客很热情,一位店家说:非常欢迎祖国大陆的亲人,大陆游客的到来给我们带来了商机,使我们的关系更加融洽,加快了我们共同心愿的实现。
(3)结合材料二,分析我国实现祖国统一的有利因素。
(2 分)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5 小题,每小题2 分,共50 分。
请选出各题中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选项,不选、多选、错选均不给分)
1.1991 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但冷战的“化石”仍然存在。
下列选项中属于“冷战化石”的是( A )
A.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B.华沙条约组织
C.欧洲联盟
D.世界贸易组织
【解析】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属于“冷战化石”。
在美苏冷战中,在军事方面美国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苏联采取针锋相对的措施,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
华沙条约组织已经随着苏联解体而解散了,而北约至今依然存在。
2.如图是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标志,关于该组织的说法正确的是( C )
A.北约组织成立标志两极格局形成
B.成立北约组织是美苏冷战的开始
C.北约组织是美国称霸世界的工具
D.成立北约的目的是为了对付华约
【解析】苏联成立华沙条约组织,两极格局由此形成,A 项错误;美苏冷战开始的标志是杜鲁门主义的出台,B项错误;北约成立于1949 年,华约成立于1955 年,D 项错误,C 项符合题意。
3.某电视剧片段:1943 年反法西斯战争各主要战场形势发生根本转折,盟国已经取得战略进攻的主动权。
在此后某次国际会议期间,丘吉尔说:“今年我做了一个梦,梦见我成为世界的主宰!”罗斯福说:“我梦见我成了宇宙的主宰!” 斯大林说:“我梦见既没有批准丘吉尔先生您当世界主宰,也没有批准罗斯福先生您当宇宙主宰!”结合历史背景,对此理解最准确的是( D )
A.英国试图称霸世界
B.罗斯福的野心最大
C.苏联的国力超过了英国和美国的总和
D.大国争霸企图显现
【解析】在雅尔塔会议期间,丘吉尔、罗斯福、斯大林的话语都显露了自己力图在战后称霸世界的野心,大国争霸企图显现。
D 项符合题意,ABC 三项均不能全面准确表达三人话语的意思。
4.下面三幅图片反映了同一个主题,下列概括最恰当的是( B )
A.欧洲一体化
B.冷战政策
C.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D.世界政治的多极化趋势
【解析】题中图片反映的是冷战和两极格局的形成,由于美苏两国国家利益的冲突,二战后美苏两国进行了冷战。
美国在政治上出台杜鲁门主义,在军事上成立了北约组织,在经济上实行马歇尔计划。
由此可知图片所反映的主题是冷战政策。
5.《冷战风云》一书中指出:“美苏冷战是在对抗与缓和的交替中进行的,在欧洲是真正意义上的冷战,而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
”符合“火药味”的历史事件有( C )
①朝鲜战争②越南战争③古巴导弹危机④德国的分裂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D.③④
【解析】能体现出“在亚洲则充满了火药味”的只有①②,③古巴导弹危机和
④德国的分裂都不在亚洲。
6.“(美国)总共支付了125 亿美元……这一巨大的投资帮助欧洲生产和生活恢复到战前的水平。
”这句话说明了二战后欧洲经济恢复和发展的原因是( B )
A.杜鲁门主义B.马歇尔计划
C.北约的成立D.欧盟的成立
【解析】结合题干中信息可知是马歇尔计划。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欧国家经济濒于崩溃,1947 年,美国国务卿马歇尔在哈佛大学发表讲话,要求欧洲各国联合起来,主动向美国提出经济合作计划,美国尽可能地加以援助。
这就是著名的马歇尔计划,是冷战政策在经济上的表现。
7.下面三幅图中黑色部分的变化反映的主题是( A )
A.欧洲一体化进程
B.北美自由贸易区扩大
C.华约成员国调整
D.北约的迅速发展
【解析】紧扣题干中“布鲁塞尔”“1958”“1973”“1995”等关键信息,联系已学知识可知,1957 年六国首脑在罗马签订了《罗马条约》,决定成立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于1958 年生效;1973 年,欧共体第一次扩大,英国、丹麦和爱尔兰加盟;1995 年,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盟,使《欧洲联盟条约》形成的欧洲联盟扩展至15 国;另外欧共体总部设在比利时布鲁塞尔。
综合上述信息可知题干中地图黑色部分变化反映的主题是欧洲一体化进程。
8.20 世纪50—70 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成为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经济快速崛起的主要的内部因素是( B )
A.战后美国在日本推行民主化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
B.制定经济发展计划,引进最新的科学技术,大力发展教育和科技
C.朝鲜战争爆发,美国的军事订货刺激了日本经济发展
D.冷战爆发,美国扶持日本,把日本作为远东的反共桥头堡
【解析】ACD 三项都属于外部因素。
9.19 世纪晚期,日本通过明治维新成为亚洲强国;20 世纪70 年代,日本成为
资本主义世界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日本在这两个时期迅速发展的共同因
素是( C )
A.获得美国援助B.对外侵略扩张
C.重视发展教育D.强化中央集权
【解析】根据题干信息“日本在这两个时期迅速发展的共同因素”,结合所学
知识可知,19 世纪晚期,日本明治维新提倡文明开化,向欧美学习,实行强制
性义务教育;二战后的日本,长期坚持教育先行的战略,重视人才培养。
10.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普遍进行政策调整,建立起包括医疗、养老、住房、失业保险和教育在内的福利国家制度。
其主要目的在于( C )
A.刺激社会消费B.改善劳资关系
C.缓和社会矛盾D.重塑政府形象
【解析】福利制度实施的目的主要是为了缓和由经济发展带来的贫富分化所引
起的阶级矛盾,C 项正确。
11.社会福利的过度发展,也使福利国家不同程度地患上“福利病”。
下列属于“福利病”的有( A )
①国家财政赤字扩大②企业负担加重③部分民众工作积极性下降④国家
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A.①②③④B.①③④
C.①②D.③④
12.有学者评论苏联某次改革时说:“天冷,本想弄点木材烤烤手,想不到竟
将整个房子烧了。
”据此判断,他评论的是( B)
A.罗斯福新政
B.戈尔巴乔夫改革
C.“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D.新经济政策
【解析】依据材料内容和所学知识判断,他评论的是戈尔巴乔夫改革。
戈尔巴乔夫改革直接导致了苏联的解体。
13.观察如图,结合所学知识,判断导致这种乱局出现的主要因素有( D )
中东乱局
A.民族问题、种族歧视、大国介入、委任统治
B.历史问题、宗教问题、社会制度、大国介入
C.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大国介入、印巴分治
D.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大国介入、历史问题
【解析】中东地区矛盾错综复杂的原因:①大国争夺,由于地理位置和战略位置极为重要及石油资源丰富,列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在该地区长期角逐使矛盾更加复杂;②历史因素,几十年中陆续形成的领土争端;③民族和宗教因素,阿拉伯民族信仰伊斯兰教,犹太民族信仰犹太教、基督教;④对珍贵水资源的争夺;
⑤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三教圣城耶路撒冷的主权和归属问题等;⑥巴以
冲突是中东问题的关键。
14.英国已故著名国际关系学家马丁·怀特曾经说过:“综观人类历史,一个国家只有在战场上打败过另一个大国,从而证明自己的实力,才会被别人承认为大国。
”按照上述观点,新中国被国际社会视为大国应该始于( A )
A.抗美援朝战争胜利
B.解放战争胜利
C.抗日战争胜利
D.重返联合国
【解析】抗美援朝粉碎了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野心,破除了美国不可战胜的神话,保卫了中朝两国的独立和安全,空前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威望。
15.如图是某同学整理的学习笔记,其反映的主题是( B )
A.巩固新生政权B.新中国的建设
C.“一五”计划成就D.伟大的历史性转折
【解析】观察题干学习笔记中的内容“1950 年土地改革、武汉长江大桥、农业生产合作社”可知,这分别与土地改革、“一五”计划和三大改造有关,体现了新中国的建设。
16.观察下表,与1952 年相比,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出现明显变化。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D )
1952 年和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
个体经济私营公私集体所国营经
经济合营
经济
有制经
济
济
1952 年71.8% 6.9% 0.7% 1.5% 19.1%
1956 年7% 0.1% 7.3% 53.4% 32.2%
A.抗日战争的结束
B.解放战争的结束
C.土地改革的完成
D.三大改造基本完成
【解析】与1952 年相比,造成1956 年各种所有制经济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例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三大改造。
1953 年,我国开始进行三大改造,到1956 年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实现了生产资料私有制向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转变,标志着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17.下列茶缸是新中国成立后不同时期定做并流传至今的生活用品,其中定做
于“文化大革命”时期的是( C )
A B C D
【解析】 A 项根据茶缸上文字“赠给最可爱的人”,可知其定做于抗美援朝时期;B 项根据茶缸上文字“跃进”可知其定做于“大跃进”时期;C 项根据茶缸上文字“造反派”可知其定做于“文革”时期;D 项根据茶缸上文字“自卫还击”可知其定做于对越自卫反击战(1979 年2 月17 日至3 月16 日)时期。
18.十一届三中全会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
这次会议上确立的党在新时期的思想路线是(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