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下《北京立交桥》教案2河大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大版七年级下《北京立交桥》教案2
一、导语设计
平时我们常听到一句富有哲理的话:“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这“桥”是通向光明、胜利的桥。

今天,人们在总结脱贫致富的经验时,从心底由衷地讲出这样一句话:“要致富,先修路”。

修路要是遇到水就要架桥,在发展经济的大路上,这“桥”是通向小康的金桥(板书:“桥”)。

所修之路如果横穿过铁路、公路,还不停车让道该怎么办呢?对,修立交桥(板书:在“桥”字前面加写“立交”二字)。

同学们一定见到过各种美丽壮观的立交桥,不知是否见到过北京的立交桥(板书:在“立交桥”前加写“北京”二字)。

我想还是没见过北京立交桥的同学多,今天,我就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一篇介绍北京立交桥的文章:《北京立交桥》,初步了解有关北京立交桥的一些情况,来弥补没见过北京立交桥的遗憾。

二、重点段落教学示例
首先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前的“训练重点”和“预习提示”,再让学生阅读课文后的“理解·分析”题。

让学生学习课文有目标、有重点、有方法。

本文的“训练重点”既是学习重点,也是学习目标;“预习提示”围绕目标和竽点提出了学习方法:比较阅读。

这应是学习本文的一个难点,也是阅读教学的一个焦点。

叶圣陶先生讲过:“阅读方法不仅是机械地理解字义,记诵文句,研究方法修辞的法则,最重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

”(板书叶老的话)课文后的“理解·分析”题,是学习目标、学习重点、学习方法的具体体现。

问:谈谈你对叶老这句话的理解。

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小结:叶老的话一针见血地指出了阅读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中肯地教诲了正确的阅读方法,明确了阅读教学的方向。

问:本文要求将说明文《中国石拱桥》和记叙文《北京立交桥》比较阅读,理解说明文和记叙文的特点。

叶老强调阅读“最重要的还是多比较、多归纳”。

谁能谈谈什么是比较阅读?
在学生议论、回答后,教师概括:比较阅读指将两种或多种材料的对照阅读,分析其相同点和不同点的阅读方法。

(要求学生记录)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中国石拱桥》一文中的记叙成分。

教师综合学生的意见指出:《中国石拱桥》的第7、8、10自然段就有记叙成分,记叙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说明。

结合上面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阅读课文,再次强调阅读的重点和正确的方法。

读后组织学生研讨课文。

问:《北京立交桥》全文可分哪几部分?哪部分是重点段落?
学生研讨、发言,教师小结:全文可分四部分:
第一部分(1─2自然段),写孩提时只见过水上的桥,没见过陆地桥。

第1自然段写护城河桥,昆明湖上的玉带桥,著名的芦沟桥,都突出写了水上的桥,为区别下文要写的陆地桥,引出北京的立交桥。

第2自然是是承上启下的一段,引导学生抓关键性词语,体会每句话的作用。

这一段两句话,前一句是总结,后一句是引发下文。

第二部分(3─8自然段),写十年间北京立交桥的飞速发展。

引导学生读第3、7自然段,从记叙中找出说明的成分。

此时要求学生与《中国石拱桥》中的说明作比较,区别两者的异同。

这是学习本文的重点,启发学生抓表时间的词语,看北京立交桥的发展,挖掘其深层含义:开放方针的正确和制度的优越。

问:请同学们读第9自然段,然后谈谈这段在文中的作用,放在哪一部分合适。

学生发言后教师归纳:第9自然段同第2自然段一样,也是一个过渡段,由前面叙述立交桥的发展转入对立交桥特点——造型和姿态的描绘。

我同意同学们的意见,将其归在第三部分更合适。

第三部分(9─14自然段)
引导学生默读10─13自然段,完成下面的任务:
1.用课文中的语句,把每座立交桥的造型特点概括出来:(苜蓿叶式。

整个空腹转盘。

放射式。

蜻蜓式。


2.朗读第11、13自然段中说明的成分。

与《中国石拱桥》中的说明作比较,进一步体会记叙文中的说明与说明文中的说明的区别。

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结合《中国石拱桥》中的记叙成分与《北京立交桥》中的记叙作比较,体会说明文中的记叙与记叙文中的记叙的区别。

在学生充分发言后,教师总结:两篇文章都是写桥,《中国石拱桥》主要向读者说明有关中国石拱桥的知识;《北京立交桥》是通过记述北京立交桥的发展,歌颂开放的正确和制度的优越性。

两者表达方式不同,前者主要用说明的表达主法,其中的记叙成分是为了说明的更形象、生动;后者主要用的是记叙的表达方法,其中的说明成分是为了记叙的更具体、可信。

第二、三两部分的学习的重点,要引导学生运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来学习。

第四部(15─18自然段),写北京立交桥建成后在现代化建设中发挥的巨大作用。

采用了对比的写法:
15、16自然段写立交桥修建前,北京交通堵塞和发生交通事故的严重情景。

17、18自然段写立交桥在建设中的作用。

学习这一部分,应引导学生透过恰当的词语和必要的修辞方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语段阅读训练
阅读17、18两个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

1.“长虹飞架之处”句中的“长虹”指的是,使用了的修辞方法。

2.“纵情地行,痛快地跑,何等的顺畅,惬意!”这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3.第18自然段连用了六个破折号,试说说各自的作用。

4.结尾四句话:“跨越时间的桥。

节油养车的桥。

保证安全的桥。

美化环境的桥。

”各说明了什么意思?是从哪几方面来说的?使用了哪种修辞方法?
5.从18自然段中找出两个比喻句来,写在下面:①,②。

参考答案:
1.立交桥,比喻。

2.表面上表达了作者舒心、愉快的心情,实质上赞美了开放以来的大好形势。

3.前两个破折号起解释作用;后四个起强调作用,强调了立交桥的作用。

4.有了立交桥,解决了交通堵塞老大难的城市问题。

节省时间;有了立交桥,大道通天,各走一方,互不干扰,加快了车速,节省了汽油;有了立交桥,解决了堵塞问题。

人流、车流自成体系,保证了行人、行车的安全;有了立交桥,无论是净化空气,减轻噪音,还是从立交桥的造型、绿化、美化等方面讲,都为首都增光添彩,确实是美化环境的桥。

(意思对即可)是从加快行车速度、节约用油和保养车子、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美化首都环境四方面说的。

用了排比的修辞方法。

5.①路——城市大动脉;②立交桥——动脉栓塞通。

四、有关资料补充
比较阅读法的形式:以比较的项量来分,有宏观比较和微观比较。

宏观比较是多角度、多层次的综合比较;微观比较是音项的、局部的、片断的比较。

以材料的时间关系为控制荡围作比较,有横向比较(共时比较)和纵向比较(历时比较)。

如,把作者的定稿与手稿作比较,把同一作者的不同时期的作吕作比较,把不同时期的用相同创和方法创作的作品作比较是纵向比较,把同一流派的不同作者的作品作比较,把同一时期的作者的同一题材的作品作比较是横向比较。

以文章的内容、形式作比较则有选择比较、结构比较、立意比较、语言风格比较、表达方式比较、文体比较等。

以阅读目的来分,还有理解性比较、评价性比较、鉴赏性比较。

运用比较阅读法,应注意五点:
1.确定比较的范围,选好比较的角度。

比较的范围、角度由阅读的目的决定。

阅读目的不同,比较的形式也就不同。

2.比较,要找出材料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3.比较是使思维深化的重要手段,比较贯穿于阅读思维的全过程之中。

4.在比较阅读的过程中,应根据个人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尤其要注意仔细研读材料,研读有利于分析材料的异同,发现材料之间的细微差别。

5.比较阅读中要随手作好必要的笔记,以便对照检查,分析鉴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