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亭集序》导学案]兰亭集序阅读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兰亭集序》导学案]兰亭集序阅读答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兰亭宴集的起因、经过。
了解序文的写作特点,
积累课文中的文言实词、虚词、特殊用法。
3、情感目标:欣赏文中描绘的自然美,学会关爱自然,树立正确积
极的人生观。
二,教学的重难点
1,文言文中实词和虚词的特殊用法。
三,课时安排:两课时
四,教学内容与步骤
第一课时
一,课文导入
大家知道唐太宗在生前非常珍爱一部书法作品,可以称得上是爱不释手。
要说唐太宗是如何得到这部传世佳作的还有一个故事。
李世民特别喜
欢这个东西,他下令重金买下这个东西,但是因为是王羲之的精品,王家
把他当宝贝,绝不传人。
就在唐太宗这时候,王羲之的七世玄孙当了和尚,就是智永和尚,也是著名的书法家,他坚决不肯把这个东西给人,后来他
死了,就把这个作品给了他的徒弟辩才和尚。
唐太宗没有办法,只好让人
行骗。
唐太宗派大臣萧翼去辩才和尚那里,因为和辩才和尚下棋,后来,
辩才和萧翼因为下棋,成了好朋友,这时候,在趁辩才和尚不注意的情况下,将这部作品偷走了。
这部作品就是王羲之在酒醉的状态下写下的《兰
亭集序》。
据说唐太宗在临死之前痛哭流涕的跟他的儿子唐高宗立下遗嘱要把这
件作品与他合葬。
这篇佳作无论是在书法上还是在文学上都有很高的艺术水准,今天我
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兰亭集序》。
1、王羲之(321~379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官至右军将军,会稽内史,人称“王右军”。
王羲之出身于一个书法世家的门庭,他的伯父王翼、王导;堂兄弟
王恬、王洽等都是当时的书法名手。
他的儿子王献之后来也成了书法名手。
他是东晋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
其书法作品《兰亭序》被誉为
“天下第一行书”。
他爱鹅,从鹅的形态中悟出笔的走势。
王羲之的书法作品很丰富,除《兰亭集序》外,著名的尚有《官奴帖》《十七帖》《二谢帖》《奉桔帖》《姨母帖》《快雪时晴帖》《乐毅论》《黄庭经》等。
其书法主要特点是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后人评曰
“飘若游云,矫若惊龙”。
2,《兰亭集序》的相关背景
A、兰亭:
景幽、事雅、文妙、书绝。
从浙江绍兴城向西南,约20公里处的兰
渚山下,有一座幽雅别致的古典园林,林中有一亭,相传春秋战国时,越
王勾践曾在此种植兰花,故名曰“兰亭”。
B、《兰亭集序》由来:
东晋永和九年三月三日,王羲之邀请当时社会名士谢安、孙绰等41
人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集会,他们引酒赋诗,他们这些人围坐在小溪边,然后把一个酒杯放在水流中,如果这个酒杯随着水流流在谁的面前不动了,谁就饮酒作诗。
后来他们将所写的诗结成诗集,王羲之当场在醉酒的状态
下为诗集书写一篇序言,即本文《兰亭集序》。
C、文体“序”:
三,朗读课文
四,带领同学梳理课文。
除了逐段的翻译全文外,在翻译的过程中讲解字词的用法和特殊的句式。
1,着重讲解的知识要点:
(1)“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从“永和九年,岁在癸丑”看古代的
纪年
“永和”是东晋穆帝的年号。
“永和九年”就是晋穆帝使用“永和”
年号的第九年,即公元353年,这是古人最常用的一种纪年方法。
因为封
建社会是“家天下”,皇上就是家主,用他的号作为纪年是理所当然的。
有时一个皇上不只有一个年号,像唐高宗就曾先后用了十四个年号,而皇
上每换一次年号就要按新年号重新纪年。
“癸丑”是采用天干地支纪年,这是古代另一种常用纪年方法,是用
十天干和十二地支相配,共配成六十组,称为“六十年花甲子”,周而复始,循环使用。
干支最初是用来纪日的,后来才用于纪年,现在农历的年
份仍用干支。
“癸丑”年是六十年花甲子中的第五十年。
古文中常用帝号和干支双纪年。
另外,先秦时,由于各国国王没有年号,就用国王的称号纪年,像周平王三十二年,即周平王做国王的第三十
二年。
(2)“修禊事也”:江南三月,通常是细雨绵绵的雨季,而这一天却
格外晴朗,崇山峻岭,茂林修竹,惠风和畅,溪中清流激湍,景色恬静宜人。
兰亭雅集的主要内容是“修禊”,这是我国古老的流传民间的一种习俗。
人们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上巳日)到水边举行祓祭仪式,用香薰草
蘸水洒身上,或沐浴洗涤污垢,感受春意,祈求消除病灾与不祥。
(3)“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兰亭雅集的另一个项目是流觞
曲水,四十二位名士列坐在蜿蜒曲折的溪水两旁,然后由书僮将斟酒的羽
觞放入溪中,让其顺流而下,若觞在谁的面前停滞了,谁得赋诗,若吟不
出诗,则要罚酒三杯。
这次兰亭雅集,有十一人各成诗两首,十五人成诗
各一首,十六人做不出诗各罚酒三杯
(4)“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
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曾不知老之将至”:语出《论语•述而》叶公问孔子于子路,子路不对。
子曰:“女奚不曰:‘其为人也,发
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
(5)“死生亦大矣”:语出《庄子•德充符》。
(6)“一死生”:把死和生看作一回事。
语出《庄子•德充符》:“以
死生为一条。
”又《庄子•大宗师》:“孰知生死存亡之一体者,吾与之
为友矣。
”
(7)“齐彭殇”:把高寿的彭祖和短命的殇子等量齐观。
彭,彭祖,相传为颛顼帝的玄孙,活了八百岁。
殇,指短命夭折的人。
《庄子•齐物论》:“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以下参阅钱钟书《管锥编》“一死生与齐彭觞”:语出《庄子•齐物论》
2,重点字词和句子的讲解
(一)字词活用
【少】少长咸集
:年纪小的,年纪大的,形容词用作名词。
【齐】齐彭殇为妄作
同样看待,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兴怀】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使怀兴,即:使感叹产生,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固知一生死为虚诞
:同样看待,或看成一样,数字活用为动词。
【视听】足以极视听之娱
:耳目,动词活用为名词。
(二)一词多用
①修
例句出处释义
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岳阳楼记》修建、修造
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过秦论》治理、整治
议法度而修之于朝廷《答司马谏议书》修订、修改
邹忌修八尺有余《邹忌讽齐王纳谏》高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长
②期
例句出处释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史记•陈涉世家》期限
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所《大铁椎传》约定时限
上不顺天,下不惠民,征敛无期,求索无厌《吕氏春秋》限度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察今》期望、企求
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战国策》(jī)满、周,一周年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兰亭集序》至、及
③致
例句出处释义
皖师欲结欢于宁南,致敬亭于幕府《柳敬亭传》送、送达
一篇之中,三致意焉《屈原贾生列传》表示、表达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劝学》到达
家贫,无以致书以观《送东阳马生序》获得、得到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过秦论》招致、引来
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孔雀东南飞》致使、使得
专心致志成语极、尽
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情趣、情致
④临
例句出处释义
把酒临风,其喜气洋洋者矣《岳阳楼记》面对、迎
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面对、引申阅读
居高临下成语从高处往低处看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出师表》将要
⑤次
例句出处释义
1、贤能不待次而举《荀子•王制》等次
2、陈胜吴广皆次而行《陈涉世家》按次序
3、凡用兵之法。
全军位上,破军次之《孙子兵法》在排列上次一等
4、师退,次于召陵《左传•僖公》临时驻扎
5、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夜篝火《陈涉世家》行军途中的驻地6。
列座其次《兰亭集序》旁边
五,思考题
第二课时
1,提出问题:上节课课后布置的作业,不知道大家下去之后思考了
没有,现在我们接着学习和解决上节课提出的问题。
明确:在同学们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总结。
第一段可以用一个“乐”字来概括,第二段可以用一个痛字来概括,第三段可以用一个悲字来概括。
3、具体讲解。
通过我们上面对这篇课文思想情感的总体把握,下面
我们来具体的分析一下。
(一)第一段
老师先朗读第一段,让同学们思考何为乐。
现在已经有了天时,地利,还缺一个的,也就是最重要的,就是人和了。
大家找出文中描写人物场景的句子。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流觞曲水,列坐其次,长须幽情)。
大家想想这样的一个场景,名士,故人坐在
一起,饮酒作诗,畅叙幽情,可谓是一派其乐融融的景象。
真是可以成为
是“人和”
(二)第二段
A人生短暂:“俯仰一世,老之将至。
”人生如白驹过隙,美好却短暂。
一个人以自己的方式自由地生存在社会上,好静者常在内室清淡佛老,好动者喜爱纵情山水,遇上喜欢的事物就心满意足,因快乐而忘了忧愁,
竟然“不知老之将至”。
B世事无常之痛: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
当人们“欣于所遇”,
便“快然自足”,但转眼之间,“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这就是说,人的欲望,人对美的感受都不是凝固不变的,得到的东西即使很好,很快也会厌倦,感慨也随着产生了。
C往事不再之痛:向之所欣,已为陈迹。
时间快速流逝,事物的急剧变化,更显出生命的脆弱,所以“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D生死难测之痛: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生死难测之痛,更何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人不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生命最终要归于毁灭,这可以说是与生俱来的人生之大患啊!
(三)第三段
七,总结回顾
八,板书设计
天时
乐地利信可乐也乐
人和尽
人生短暂之痛悲
痛世事无常之痛
往事不再之痛死生亦大矣
生死难测之痛来
古人千古同悲
悲今人
后人
九,针对上节课遗留的问题,提出相关具有启发性的思考题,引发同
学的思考。
学生发言,讨论
老师明确:
⑴这是悲观的。
相比之下,曹操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刘禹锡的“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老而不消沉,不黯然,积极进取,乐观旷达。
英国大哲学家罗素,在他的一篇散文《论老之
将至》中,也将生死这个永恒的主题升华到了壮阔高远的境界:“每一个
人的生活都应该像河水一样,开始是细小的,被限制在狭窄的两岸之间,
然后热烈地冲过巨石,滑下瀑布。
渐渐地,河道变宽了,河岸扩展了,河
水流得平稳了。
最后河水流入了海洋,不再有明显的间断和停顿,而后便
毫无痛苦地摆脱了自身的存在”。
能够这样理解自己一生的人将不会因害
怕死亡而痛苦,因为他所珍爱的一切都将继续存在下去。
悲叹并不等于悲观,历史上悲叹人生的往往是最富有创造价值的人士,比如曹操、李白,曹操在的诗中写道人生几何,对酒当歌,譬如朝霞,去
日苦多,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乱世英雄,正是因为他们对人生充满了执着,对岁月的流逝才如此悲叹。
王羲之的文章多在是消极其表,执着其里,王
羲之在书法上的卓越成就正是他对抗人生虚无的最执着的努力。
十,结语
对王羲之的人生情感和价值观,我们都由自己不同的看法,但是不可
否认的是他在书法上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是后人迄今为止都没有超越的。
作为成长在新社会的朝气蓬勃的一代,当我们遭遇生活偶尔的不如意和挫
折的时候,我们除了嘴里叫喊着郁闷和去大哭一场大吃一顿“化悲痛为食欲”外,我们是否该从王羲之的身上学到点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