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与圣诞节文化异同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春节与圣诞节文化异同对比
一、引言每年的12 月25 日,是西方最为盛大的节日——圣诞节,是基督教徒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圣诞节英文为Christmas Day 是“基督恺撒”的缩写,它由基督(Christ)和弥撒(Mass)两个词组成,意为圣诞节这天,教徒们都要去教堂举行崇拜的仪式,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圣诞节源于罗马。
很长时间以来圣诞节的日期都没有确定的,因为耶稣确切的出生日期是存在争议的,除了《新约》以外,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耶稣。
《新约》不知道日期,当然就没有人知道确切日期了。
虽然普遍教会都接受12 月25 日为圣诞节,但又因为各地教会所使用的历书不同,具体的日期并不能统一,于是就把12 月24 日至翌年1 月6 日为圣诞节节期(Christmas Tide), 各地教会可以根据当地的具体情况,在这段日期内庆祝圣诞节。
① 作为有着悠久历史的古老文明的中国,在孕育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的同时,也孕育出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在这众多的传统节日中,最红火的要数春节。
春节与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其中春节是中国最红火的节日,位居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首。
春节有叫阴历年、农历年、旧历年,俗称“过年、大年、过大年”。
春节的历史很悠久,它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尾的祭神祭祖活动。
作为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人们在春节期间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这些活动大多以祭祀神佛、祭奠祖先、除旧迎新、迎喜接福、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
这篇论文从起源、习俗来比较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之处,从文化影响及节日意义论述春节与圣诞节的相同之处,并论述造成它们相同不同的原因。
这有助于在全球化趋势加强的今天,增强与西方各国各民族的沟通与了解,为更好地开展国际交流提供一个窗口。
二、春节与圣诞节的不同之处(一)起源不同 1.圣诞节的起源圣诞节,是纪念耶稣诞生的日子。
圣诞节这天,教徒们都要去教堂举行崇拜的仪式,以庆祝耶稣基督的诞生。
说到圣诞节的起源,就要先从圣诞故事讲起,而耶稣就是圣诞故事中必不可少的主角。
据《圣经新约》记载,耶稣是上帝的儿子,为拯救人类降世为人。
他主张平等、博爱,反对当时奴隶主的统治,为犹太教当权者和罗马统治阶级所憎恨,后来被钉死在十字架上。
死后第三日复活。
② 耶稣的出生是有一段故事的,耶稣是因着圣灵成孕,由童女马利亚所生的。
当马利亚快要临盆的时候,罗马政府下了命令,全部人民到伯利恒务必申报户籍。
约瑟和马利亚只好遵命。
他们到达伯利恒时,天色已昏,无奈两人未能找到旅馆渡宿,只有一个马棚可以暂住。
就在这时,耶苏要出生了!於是马利亚唯有在马槽上,生下耶苏。
后人为纪念耶苏的诞生,便定十二月二十五为圣诞节,年年望弥撒,纪念耶苏的出世。
圣诞节的起源有着深厚的宗教色彩,相比之下,春节的来源充满了传奇的色彩。
2.春节的起源春节发源于古老的中国,历史很悠久,传说早在新石器时期尧舜时就有过“春节” 的风俗。
因而关于春节的起源有流传下来了很多神奇瑰丽的传说,有黄帝战胜蚩尤之说,怪兽之说,万年之说等,而这其中最为广泛流传的是怪兽之说。
相传很久以前,民间出现了一种叫“年”的怪兽,凶残异常。
它居住在海底,只在除夕这天爬上岸来,它一上岸就吞食人蓄,捣毁田园,吓得百姓惶恐不安。
人们为了赶走年兽,就在大门外摆好桌子,放满牛头、羊头和酒等,并在院子里架起木材堆。
当年兽被桌上的食物吸引来时,人们就点燃柴堆,猛敲锣鼓,大放鞭炮。
火光冲天,声响如雷,吓得年兽逃回海里。
而这正是春节的凌晨,所以人们把正月初一视为吉祥节日。
为了纪念这天,人们把吃年饭,放鞭炮的习俗流传下来了。
其实春节源于农业的记时。
我国古代是一个农业著称于世的国家。
在旧石器和新
石器时代,先民们为了掌握耕作的季节,不误农时,在生产实践中根据星象循环的规律,发现了春夏秋冬四季交替的周期,这对于农作物的种植、管理、收获起了很大的作用。
春节最早的含义有两层,一是庆丰收,人们大摆宴席,把酒言欢为了庆祝一年的收获和新一年的到来。
二是祭祖,人们用丰收的五谷酿成酒和,再加上百种丰厚的祭品,祭祀先祖妣和神灵,让列祖和神灵的恩泽遍施人间,永保农业丰收。
③ (二)习俗不同 1.圣诞节的习俗圣诞节与春节发展至今经历了相当长的一段历史,在漫长的历史岁月里它们的节日习俗都变的异常的丰富多彩,但在历史的变迁里,春节和圣诞节的习俗都显现出各自独有的特色,不尽相同。
圣诞节是西方最盛大的节日,因此流传下来的习俗数量众多,包括世俗,宗教,国家等。
节前为了迎接圣诞节的到来,在圣诞节的前一周左右,人们就开始忙碌着购置物品。
英国人索性将这一周都封为圣诞周。
像中国人过春节一样,节前几天近乎疯狂的年货大采买一直持续到圣诞前夜,装饰着圣诞彩灯的商业街、购物中心、超级市场挤得水泄不通。
圣诞夜圣诞夜(silent Night / Christmas Eve),又称平安夜,即圣诞前夕(12 月24 日),在大部分基督教社会是圣诞节庆祝节日之一。
传统上不少基督徒会在平安夜参与子夜弥撒或聚会,通常在世界各地的教堂内举行,以表示圣诞日的开始。
圣诞之夜必不可少的庆祝活动就是聚会。
千千万万的欧美人会在这天风尘仆仆地赶回家中团聚。
聚会的高潮就是——圣诞大餐。
在圣诞节那天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好一顿丰盛的圣诞大餐,全家人围坐在圣诞树下,共进节日美餐。
在圣诞大餐中必不可少招牌菜就是烤火鸡。
除此之外,还有有几道传统食品也是圣诞节所不可缺少的,比如烟熏火腿、圣诞三文鱼、圣诞布丁等。
除了吃肉,圣诞大餐还是有红酒及甜点。
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在共进丰盛的晚餐之后就会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或者举办一个别开生面的化妆舞会,通宵达旦地庆祝圣诞夜是一个幸福、祥和、狂欢的平安夜、团圆夜。
圣诞夜里孩子们最期盼就是圣诞老人——一位专门为好孩子在圣诞节前夜送上礼物的神秘人物。
西方儿童在圣诞节临睡之前,要在壁炉或枕头旁放上一只袜子,传说每到晚上,圣诞老人会驾乘由12 只驯鹿拉的雪橇,挨家挨户地从烟囱进入屋里,然后偷偷把礼物放在好孩子床头的袜子里,或者堆在壁炉旁的圣诞树下。
其实,圣诞老人只是源于欧洲的民间传说,悄悄地给孩子们准备礼物放在长统袜里是孩子们慈爱的父母,但头戴红色圣诞帽子,大大的白色胡子,一身红色棉衣,脚穿红色靴子圣诞老人形象已被世界人所熟悉。
④ 圣诞装饰是渲染圣诞节这喜庆的节日所必须的。
圣诞树是最重要的圣诞装饰之一,也是圣诞节庆祝中最有名的传统之一。
通常人们在圣诞前后把一棵常绿植物如松树弄进屋里或者在户外,并用圣诞灯和彩色的装饰物装饰。
并把一个天使或星星放在树的顶上。
在西方,不论是否基督徒,过圣诞节时都要准备一棵圣诞树,以增加节日的欢乐气氛。
圣诞树一般是用杉柏之类的常绿树做成,象征生命长存。
圣诞之夜,人们围着圣诞树唱歌跳舞,尽情欢乐。
除了圣诞树以外,还有很多圣诞装饰,美丽的圣诞环,通常用绿色的枝叶或藤条和银色的金属及金色的铃铛配以红色的缎带组成。
在节日期间挂在家门口表示欢乐喜庆。
漂亮的圣诞袜,最早以前是一对红色的大袜子。
用来装圣诞老人送的礼物。
因此是小朋友最喜欢的东西,晚上他们会将自己的袜子挂在床边,等待第二天早上收礼。
红色帽子,据说晚上戴上睡觉除了睡得安稳和有点暖外,第二天你还会发现在帽子里多了点心爱的人送的礼物。
在狂欢夜它更是全场的主角,无论你去到哪个角落,都会看到各式各样的圣诞帽。
鲜艳的圣诞花卉,传统上人们喜欢将五颜六色的花悬挂在门旁或是置于厅堂,以示节日的吉祥语快乐。
圣诞节传统的
花卉首属艳红似火的圣诞花和风信子。
2.春节的习俗在中国,经过几千年的文化积淀和约定俗成,从腊月二十三日到正月十五,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春节习俗。
年前每年从农历腊月二十三日起到年三十,民间把这段时间叫做“迎春日”。
这期间家家户户都要进行大扫除,是我国除旧迎新的习俗之一。
此外就是备年货,节前十天左右,人们就开始忙于采购物品,年货包括鸡鸭鱼肉、茶酒油酱、南北炒货、糖饵果品,都要采买充足,还要准备一些过年时走亲访友时赠送的礼品,小孩子要添置新衣新帽,准备过年时穿。
除夕过年的前一夜,就是旧年的腊月三十夜,也叫除夕,又叫团圆夜。
吃年夜饭是除夕夜最重要的环节。
从年前就开始辛辛苦苦准备的年夜饭,是异常的丰盛。
年夜饭必不可少的两样东西,一是火锅.一是鱼。
火锅沸煮,热气腾腾,温馨撩人,说明红红火火;“鱼”和“余”谐音,是象征“吉庆有余”,也喻示“年年有余”。
⑤ 除夕之夜,无论相隔多远,工作有多忙,人们总希望回到自己家中,吃一顿团团圆圆的年夜饭。
在享受满桌的佳肴盛馔时,也享受那份合家团圆的快乐气氛。
守岁是除夕夜的另一特色习俗。
古时守岁有两种含义:年长者守岁为“辞旧岁”,有珍爱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是为延长父母寿命。
除夕夜家家户户家人团圆,围炉守岁,通宵不眠。
是夜,一家老小或是亲朋好友聚在一起,叙旧、话新,相互鼓励,相互祝贺,希望来年有个好的开端,顺利发展,理想的结局。
随着时代的发展,收看春节联欢晚会成了新世纪守岁的一个新的习俗。
当迎来新年钟声敲响时,人们迎来了新的一年,从大年初一到十五,人们将进行一系列的年中活动:拜年、接财神、送穷、舞龙、祭祖等。
其中拜年是最为常见和盛行的活动。
春节期间,人们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的整整齐齐的进行走亲访友进行拜年活动。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为了突出喜庆,在漫长的历史岁月的演变中也逐渐形成了一些代表春节的独特装饰品。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此外,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人们盛行在室内贴年画,户上贴门神,以祝愿新年吉庆,驱凶迎祥,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
春节期间人们还有在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的习俗。
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表达了人们在新年里祈求幸福、安康、吉祥和喜庆愿望。
挂红灯笼,是过春节的传统习俗之一。
在我国古代,灯笼是用来照明的,过年时人们在灯笼里点起了蜡烛或油灯,通宵守夜,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役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春节期间家家挂红灯,外贴剪纸红花,中点红烛,红红火火, 为的是取吉祥喜庆之意及寓迎春纳福之意。
三、春节与圣诞节的相同之处(一)深远的文化影响虽说,春节圣诞节分属东西方,在许多方面都各具特色,截然不同,然而,它们在文化内涵与节日意义上有着许多相同之处。
春节和圣诞节作为东西方最为隆重的节日,它们都产生了喜庆的文化,表达了喜庆之意,都蕴涵了一样的欢乐、喜庆的意义。
在西方,圣诞节里白须红衣的圣诞老人、装饰漂亮的圣诞树、丰盛的圣诞大餐、鲜艳的圣诞花卉,加上教堂里欢乐的圣诞颂歌,这一切无不洋溢着欢庆。
在这欢庆的节日里人们在装饰漂亮的圣诞树旁欢聚一堂,喜食圣诞大餐。
在中国,春节期间,家家门前高挂的大红灯笼,精致的窗花,抒发美好愿望对联渲染了节日的气氛。
除夕夜象征团团圆圆的年夜饭、欢聚一堂的守岁习俗、节日期间的走亲访友的拜年活动,这些都反映了节日
的喜庆。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无论是东方还是西方,由食而产生的饮食文化在节日文化力尤为突出。
无论是春节还是圣诞节都根据其节日的起源、来历产生了相应的饮食文化。
圣诞节吃火鸡象征丰收团圆,喝红酒为了纪念耶稣,春节吃火锅象征红红火火,吃鱼寓意年年有余。
节日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圣诞节与春节都产生了许多珍贵的节日文化,留下了宝贵的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
圣诞节期间,人们高唱的圣诞歌,而且流传下来了许多经典的颂歌,如: 《平安夜》、《铃儿响叮当》、《圣诞钟声》、《普世欢腾,救主下降》等。
圣诞节人们会互赠圣诞卡,以此表达良好的祝福,因此,内容丰富,节日色彩浓郁的圣诞祝福语被广泛的流传下来。
如:平安夜的钟声敲响的时候,那是我思念你的心在呐喊,愿你快乐平安!铃儿响叮铛,好运一大框,圣诞老人送平安,幸福走四方。
⑥ 此外,圣诞节激发了许多虚构的圣诞故事,试图用现在的神话故事的形式表现圣诞节精神。
他们中的一些已经变得非常有名并且已经变为大众文化的一部分,这些故事已经被作为圣诞传统流传至今。
在中国,各个朝代都都留下了许多关于春节的不朽的文学作品。
有各个朝代留下的诗、词、曲,也有流传至今的春联。
关于春节的诗歌:元日(北宋)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拜年(明)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关于春节的对联联:盛世千家乐新春百家兴千年迎新春瑞雪兆丰年共享锦绣年华相伴健康天使⑦ (二)美好的节日意义虽然春节和圣诞节在历史起源、风俗习惯上是大相径庭,但它们却有着相同的节日意义。
首先,这两种节日都是围绕喜庆来开展活动的,它们都传递了欢愉。
春节期间人们相互拜年,传达亲人,朋友相互间的祝福,鸣放鞭炮喜迎财神,期盼来年财源滚滚,而广大城乡在春节期间进行的舞龙活动更是为节日增添欢乐和热闹的气氛。
圣诞节期间,西方各国举行的热闹的圣诞宴会,人们相互赠送礼物,拜访朋友,这一系列的活动都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其次,都表达了人们美好的期望与祝福。
春节里人们对新的一年的到来满怀希望,有着许许多多的新年愿望。
圣诞节,人们向耶稣祷告,相互祝愿,流露出了美好的期望与祝福。
最后,春节与圣诞节都有着团圆之意。
春节期间,在外的游子无论在何方都会回到家与家人共进象征团圆的年夜饭,而且这天人们会通过电话、网络向远方的亲戚表达节日的问候。
而在西方,平安夜也是家人团聚的日子,欧美人会在这天赶回家中,与家人团聚在美丽的圣诞树下。
大多数欧美家庭成员团聚在家中,共进丰盛的晚餐,然后围坐在熊熊燃烧的火炉旁,弹琴唱歌,共叙天伦之乐。
因而在这天浓浓的团圆气氛会笼罩在欧美各国。
四、造成圣诞节与春节异同的原因(一)造成不同的原因春节与圣诞节作为东西方最重大,最隆重的节日,反映了东西方的文化、历史、风俗习惯等,它们既有想通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而造成它们异同的原因主要有:圣诞节和春节的不同,究其根源是性质的不同。
圣诞节具有浓厚的宗教性,而春节更具有民俗和民族性。
最原始的圣诞节是基督教徒为纪念耶稣的诞生日而产生的,是基督教的礼仪传统,它更多的是表现出人们的互动性、集体性和狂欢性。
因而圣诞节的活动几乎都是围绕宗教开展。
而春节却是来自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基本是封建社会时期形成的, 不可避免地留下封建社会的痕迹: 等级制、家族式, 节日无不以家族内部活动为中心。
圣诞节与宗教信仰有关,因此产生的文化、习俗都带有宗教色彩,体现了西方文化的群体性, 反映了西方人渴望互相交流、群体参与的愿望,体现了人人平等、自由表现自我的特点。
而春节来自民间,而且经过几千年历史的变迁,已被打上了深深的时代烙印,体现了中国人强烈的归宿感和认同感。
在春
节民俗活动的交流和熏陶中,人们体会到了个人属于家庭,家庭属于地方,而地方属于国家,并由此产生了差异中的认同感和归宿感。
时代的发展,社会的分化已经日益明显,成为了不可避免的事实,春节成为一种强大的力量,将彼此不同的个人维系成一个整体。
(二)造成相似的原因一个国家的节日就是该国的一种文化的生日,这种文化的传承,体现着一个国家的文化心理,节日承载着文化,节日中蕴含着文化,尤其是古老而重大的节日都会产生丰富的节日文化。
节日的由来原因与人们的生活有密切的联系, 它体现了人民丰富的情感世界, 寄托了人民对生活的热爱。
虽说春节与圣诞节在表现形式上各异,但都寄托了人们美好的愿望,体现了人们渴望快乐、幸福的共通心理。
都是通过节日的形式承载了喜庆的文化。
无论是春节还是圣诞节都蕴涵着团圆、亲情、祥和、喜乐、幸福的文化。
无论是春节的团圆饭还是圣诞节的圣诞大餐都突出了团圆的氛围,此外春节的守岁、拜年、舞龙、迎财神和圣诞节的圣诞晚会、教堂祷告等一系列的活动无不洋溢着欢愉、喜乐。
人们表达对快乐、幸福的追求的美好的愿望的相通是两者相似的又一原因。
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人们都渴望幸福,都追求快乐。
随着社会的发展,各国各地区交流的频繁。
春节与圣诞节在中西方国家间不断的融合,而正是春节与圣诞节这种蕴涵着人们渴望团圆、亲情、祥和、喜乐、幸福这些相通的愿望使其融合迅速。
五、总结随着世界各国交流的日益频繁及科学技术的发展, 在国际交往中, 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陌生的文化和思维方式、生活习惯及行为方式与我们迥然不同的人, 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对中西方典型的传统节日的比较, 可以更加了解西方各民族的历史与文化, 克服文化差异, 避免文化“冲突” 现象的产生, 也可以让我们在吸收外来节日文化的同时也非常及时地对中华传统节庆文化的内容有所了解与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