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报告(合集5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报告(合集5篇)
第一篇:小学语文小组合作课题研究报告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性研究”课题的研究报告
一、核心关键词的界定。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小组活动为主体而进行的一种教学活动。

它把全班学生按一定的方法平均分成若干个“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小组。

教学过程的大部分环节都以小组活动为核心。

并以小组总体成绩以及全体的表现作为评价和奖励的依据。

小组合作学习是以“组内合作、组间竞争”为宗旨,将传统的教学与师生之间单向或双向交流改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向交流。

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是指: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获得了预期的、应有的进步与发展,实现了特定的教学目标。

即: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发挥小组群体的互动功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提高。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参与、合作、交流、竞争等意识,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二、研究目标的确定:
1、学会沟通与合作,培养小组合作意识。

2、加强对学生尤其是对小组长的培训,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技能技巧。

3、明确“小组合作学习”中成员的职责和分工,培养小组长合作意识。

4、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小课题研究的过程
课题的准备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认真学习了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2、根据学校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制定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3、根据自己课堂教学中的实际情况,修改和完善了个人课题研究方案和计划。

4、御用问卷法,了解了学生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态度、需求,研究学生在合作学习过程中真实所想、所需。

课题实施和正式实施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1、在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合作学习如何科学分组,相对稳定地对合作小组进行分组。

在座位编排上根据知识和能力上的差异,将学生分成8----12个学习小组。

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或“组间异质,组内同质”的原则,每小组四4----6人,有组长一人,负责小组讨论、学习,中心发言人轮流担任,力求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到学习过程中。

以充分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

由此,小组成员可以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以好带差,取长补短。

2、课题组成员在组内针对单元专题观察和发现,每个人发表自己对上这节课的看法。

讨论出可行的办法,使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体现合作学习,培养他们合作精神。

比如:简单一些的内容、问题同桌之间交流,较难一些的内容、问题小组内交流讨论,对于难或有争议的内容,全班进行讨论,找到满意的答案。

3、参加教研组组织的课题训练活动和信校长的校本教研活动。

运用科学的方法合作学习方面的教学实践经验进行对分析概括,全面、深入、系统地揭示经验的实质,找到可以运用和借鉴的规律性的东西。

4、开展活动,创新合作内容: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通过讨论、争辩、表达、倾听及参与实践中提高合作能力
5、分析造成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华而不实”的原因,进行反思,提出整改意见,找出“小组怎样合作才最有效”的方法。

提出语文学科课堂小组合作的学习模式,并通过典型课例研究总结经验;
6、对一学期的研究成果进行检测从以下几个方面:①学习兴趣;
②学习行为;③学习水平;④合作精神;⑤表达能力。

测检方法:①课堂观察;②对学生行为采取小组集体评价的方法;③对学习水平检
测采用测验法;④采用与学生谈话,口语测试等自由方法。

四、研究结论与成效。

通过一年时间的学习,尝试,分析,修正,实践总结,我大体总结出了开展小组合作学习的几个基本点,归纳出了实施有效小组合作学习的策略,按预期达到了一定的研究成效。

1、建立了新型的师生关系。

在合作学习中,师生之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学生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之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

2、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

合作学习营造了一个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提供了主动参与的机会。

每位学生都有平等的机会在各自的小组中讨论并解答问题,在交流讨论中,学习其他同学的优点,开展互学、互查、互评活动,使学生在检查对方的同时也学会检查自己,在评价其他同学时也学会评价自己
3、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小组合作学习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安全、融合、自由的环境,为学生积极的思维创造了条件。

4、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感,初步学会合作,积累了一些合作经验,逐渐养成了合作的习惯。

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必须做到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其中的每个成员都要对其他成员的学习负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

五、小组合作研究过程特色。

1、注重自主性:学生学习的主要方式为接受学习,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学生接受知识的来源已由原来的单一的教师或教材转向多个方面。

因此,要求学生对所接触的知识进行选择和整和。

在本课题中,教师应该引导消极、被动、无条件的接受为积极、主动有选择的接受。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自主地位。

2、注重合作性:合作学习是《新大纲》所提倡的一种学习形式,《新大纲》指出“提倡在学习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点围绕重点展开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发表独立见解。

”教师应设计安排互动,尤其应针对课文的重、难点给予点拨引导。

以达到师生之间的互动,从而促进语文整体素质的发展。

第二篇:语文课题小组研究报告
语文课题小组研究报告
轻轻地翻开《三字经》脑海中就会立刻回想起儿童时代摇头晃脑地背诵“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三字经》作为国学启蒙教育的经典,《
三、百、千》之首,净化了中华五千年无数代人的灵魂。

可是,人们都觉得《三字经》是孩子读的书,是“小儿科”,却往往忽略了《三字经》那看似简单的字句背后所包含的深意。

本次的课题研究活动,我们高二语文小组的成员共同研究了《三字经》对《三字经》有了更深刻的了解。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部蒙学著作。

它三字一句,两字一韵,读起来琅琅上口。

已流传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

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深深地吸引着许多人,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不论是在道德、历史、地理……文化上内外都会受益非浅。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

它短小的篇幅,蕴含着许多深刻的道理,脍炙人口、广为流传。

它深深地吸引我,这不止是它生动有趣的人物历史故事,还有它本身富有的内涵。

在生活中,每一个人不可能做到十全十美,但无可否认,《三字经》的确是一个人人生路上的良师诤友。

每看一篇,我们都会被陶醉在经文的韵律和生动的故事中。

《三字经》列举了大量典故、故事,向我们阐述了丰富深刻的人生哲理,有倡导尊敬师长,宽厚待人的,有颂扬勤劳节俭,清正廉洁白,有劝诫谨慎持身,悔过改错的,有爱国爱民,弘扬正气的,有激励立志勤学,发愤图强的,这些内容包含了我们生活的诸多方面。

《三字经》中还有激励人们学习的典故,如头悬梁、锥刺股,告诫希望我们趁年轻的时候刻苦学习,长大成才,为国效力。

我们古代的人都知道教育孩子受环境、方法、时间、恒心的制约。

我们现在条件这么优越,一定要创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我们要大力搞好学校文化的建设。

在教学方法上要不断改进,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
学生在课堂上的主导地位,教师做好服务工作就好了。

教不严,师之惰,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要懒惰,注意研究新的教法,不怕苦,不怕麻烦,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是我们应该做到的。

只有学好了,才知礼、义。

作为教师,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经典诗文中的故事来教育学生,还应该在经典诗文典故的基础上予以拓展,结合学生的实际,结合现代生活的实际,去教育学生,去塑造他们的灵魂,为孩子的终身打下做人成才的良好基础。

作为学生,熟读经典名著,大有裨益。

所以本学期我们选了《三字经》进行研究,受益匪浅,也圆了与经典同行,与圣人为伍的愿望。

《三字经》它是每三个字一句的诗歌。

虽然只有三个字,但每句简洁明了,含意深刻,基本上每句一个典故,含义深刻,言简意赅,易记易背,朗朗上口。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都是些百读不厌,被世人所称赞的经典名句。

通过读《三字经》,增强了文学功底,厚积博发。

继承了一些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

今天在我们改革开放的这个年代,更应该了解历史,借鉴历史,少走弯路,开拓创新。

为人师,为人父母,多读一些经典书籍,在教育后人中,就会多引经据典,增加说服力,同时运用圣贤的智慧,为人师表,教书育人。

《三字经》是古人成长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本文学瑰宝,直到现在也不失为一本好书。

《三字经》,深远而持久地影响着每个中华儿女,中华民族的美德铸造了它,让我们继承这些美德,发扬它吧!经历了多少沧海桑田,经过了多少风风雨雨,中华民族的灿烂文化一直毅力于世界之巅,源远流长。

其中以少儿启蒙读物《三字经》为代表的作品最为典型。

这本书最大的特点就是三字一句、含义简单易懂、读起来朗朗上口,但至今为止还未探索出这本书的作者,即使如此,有些人们也把它谱成曲,让优美的旋律净化心灵,升华个人思想,让你在体味韵律的同时,获得并体察到了人生存在的意义以及人的内心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

这两句放在《三字经》的开头,一语双关,既从人的本性开始写起,结构明确,也阐述了人的本性,即人出生的时候,天性本来是善
良的,通过钱文忠教授介绍:最初提出这一观点的人是儒家思想创建者孟子。

在孟子的言论中,重点以“仁”为主,这种观点可以使很多人避免“雾里看花”,从而走上不归之路,人性本善,是人类内心世界真是的写照。

性相近,习相远。

人的本性差距不大,但是由于受到后天外来环境的熏染,差距越来越大。

可见在古代,就有人对“后天环境”做出了评价,认为导致人性不同的根本原因是受到外来因素的影响,这句“古训”一直沿用至今。

在这个繁华世界,形形色色的事物,在给人们增添乐趣的同时,也在无形中改变了人们的天性,沉溺于其中,从而便有了教育。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去接受教育,善良的本性就会受到变迁,而学习的根本办法,就是专一”。

这是钱文忠教授对这句话的理解,人性格的养成是要受到后天教育的影响,对于18岁以下未成年人,他们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很容易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上网、打游戏、逃学、说脏话,这些现象在中学生中已经是很普遍了,而教育就是挖掘他们本性的善良,让他们有一个健康向上的人生态度,这才是社会发展的要求。

对于学习,最重要的条件就是专一。

所谓“一心不能二用”。

古时,有“江南才子”之称的唐伯虎。

幼时,也因“心不专”而受到老师的教诲,但最终当他悟出其中的道理时,技艺已经超过了他的老师。

是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为什么有成绩好坏之分呢?仔细想想最根本还是自己的心思问题,是不是花心思学习了,是不是“用心专一”了。

当机会从身边溜走的时候,要想想当时为什么不用心一点儿呢?
《三字经》的经典语句,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它就像在人们心中种下一粒思想的种子,慢慢生根、发芽。

本次活动让同学们亲身体会了《三字经》的深意,让同学们从三字经中学到了孝悌之义,为人之道,成功之本。

同学们在活动中合作学习,提高了沟通协作的能力。

更重要的是,本次的研究活动让同学们对国学有了更深一步的了解,激发同学们学习国学的兴趣,让同学们对学习语文、学习国学经典充满了信心。

也让同学们从国学中感受到了中华的精神,体会到了书中的中华魂,发现了读书的重要性。

读书是一个持之以恒的过程,读书是一个终生的事业,读书是一种生活的情调,读书是一种修养身心、增进知识的方法。

古语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人生是一座山,人生是一片海,我们必须经历勤苦才会收获快乐,收获成功。

“学无止境”,只有在合作中学习,才能学的更快,只有在实践中探索,才收获更多。

第三篇:小学语文课题研究报告
《学生合作探究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我校于2013年11月承担了绥化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的研究。

课题实施两年来,在市教研部门的关心与指导下,学校课题组依据研究方案,加强了对这一课题的管理力度,以课题研究为龙头,以课堂教学为主旋律,扎实研究,带动了学生学习能力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课题研究取得了明显的效果。

现将课题实验情况汇报如下: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课题背景
1、当今社会处于信息化时代,人类的知识增长迅速,更新周期变短,仅靠有限的学校学习获得的知识,已远远不能达到当今社会的要求,人们提出了终身学习的概念。

终身学习,是对学生在校学习的一种延伸,它更强调学习者在没有教师指导下的学习。

因此,它需要的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即自主自愿地、积极科学地学习。

一方面,“知识爆炸”出现使得仅靠“灌输”的方式来传递有限知识受到严重挑战。

学习者如何更多更有效地获取知识,必然要以调动学习者的自主性学习为基础。

另一方面,当今社会一项科研成果的取得,往往需要几十人甚至几百人的紧密合作才能成功。

当今社会是一个合作的社会,而现在的孩子多数是独生子女,缺乏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这与当今社会的要求是不相符的。

因此,在当前学习自主性与合作能力是不可或缺的。

在我国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促进人与自然的协调与和谐,改
善生态环境,增强区域性经济发展活力,加速现代化进程。

这些都给地理课程改革提出了挑战和优待探索的新课题。

2、现在的教师多为“辛苦型”教师,学生为“辛苦型”学生,本课题将力图“解放”教师,还教师以指导者、合作者。

使学生真正成为教学的主体。

变学生“要我学”为“我要学”。

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

培养学生的各种地理能力,并使之向其他学科迁移,藉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本课题在国内外同一领域研究的现状与趋势分析,西方国家进行“问题解决教育”“个别化教育”。

“个别化学习”适应学生个体差异,发展学生个性,实现了“主导”和“主体”的统一。

注意引导学生独立思考,注重与学生“会学”“善思”,着眼于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的有机结合;通过网络搜索,国内江苏省有部分学校在进行类似的研究,尚未发现本省内有同类课题的研究。

根据国内外课堂教学改革的发展形式,自主发展主体参与,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成为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共识。

4.(1)有上级业务部门的关心、指导,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2)有国内外的经验可以借鉴
(3)本课题组的研究成员年富力强、有多年教学实践,经验丰富,创新能力强;热衷于教学方法、教学方式的研究。

(4)学校从2000年以后逐渐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校园网络。

(二)、课题界定
传统的教学以传授知识为中心,以教材为本,教师唱主角,学生跑龙套,不强调知识创新以及由此所需的创新能力。

学生很少参与教学活动过程,不懂得知识的由来,学生成为贮存知识的容器。

由此形成的教学方法与创新能力培养存在矛盾。

构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并非是一个被动的接受过程,而是学习者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在一定的环境中主动地建构过程。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智力和情绪的介入的学习是最持久的学习;学生有了自主选择的机会,才能学会如何支配自己的学习;学会比较地注意自我评价而不是依靠他人的评价时,独立性、创新性等因素才会产生有效的作用。

创新教育要求确
立以学习者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能力为核心的教育质量观,以活动为中心的学生发展观,以动手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为主要方式的学生学习观,以问题为中心,启发、引导、指导学生自主构建知识意义的教学观。

本研究课题中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是指适合于通用技术学科学习,促进创新能力发展的教学模式。

二、研究过程:(一)研究目标: 通过改变教学方式,促进学生改变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建立和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正真确立学生主体地位,使不同学生都能主动学习、乐于合作、探究,学会学习,促使学生整体素质得到发展。

1、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探索一条有利于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形成的有效的教学样式。

2、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学生构建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积极个性,让学生得到发展;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品质,鼓励学生对书本的质疑和对教师的超越;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收集资料、整理分析材料、表达和交流研究成果的能力,形成一种在日常生活中喜爱质疑、乐于探索、努力求知的心理倾向。

3、通过课题研究,全体教师积极更新教育观念,迅速转变教学方式,提高专业技能,与新课程同行,随课程改革一起成长,形成一支具有较高业务能力和先进教育思想的高素质教育队伍,全面提升学校素质教育的实施水平。

(二)、研究内容及操作:
1、自主、合作、探究学生的课堂教学模式研究
(1)通过创设情境,给学生一个宽松和谐民主的氛围,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与能力,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2)通过学习者参与确定对自己有意义的学习目标的提出,并在解决问题中自主学习探究,确定学生的主体地位,促使学生主动学习。

(3)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培养学生合作交往的技能及分享的态度。

(4)探索个别学习小组讨论、全班流动相结合的课堂教学方式,
形成不同学科的学习风格,充分展现学生的个性。

2、在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创新能力的策略。

学科是学生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各学科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会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在学科教学中,我们尝试构建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操作样式:创设情境—自主探究——合作探究——个性展现。

具体我们是这样操作的:
(一).创设情境,有效质疑
学习兴趣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具有重要作用。

乌申斯基指出:“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欲望。

”而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创设情境是一条重要的途径。

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根据教材和实际,从学生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入手,从社会生活现象入手,创设了三方面的教学情境:①问题情境。

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创设一种矛盾,把学生引入与所提问题相关的情境中,促使学生产生要弄清未知的迫切需要,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欲望。

②活动情境。

小学生好动,有意注意能力不强,为此,我们可从活动开始,提供与所要研究的新问题有关的材料,引导学生操作与观察,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形成动态性情境,从而激发学生思维和想像,增加体验和感悟,为学生有效质疑提供诱因。

③生活情境。

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的生活体验,由学生熟悉的学校生活、社会生活及热点问题入手,学生感到自然亲切。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求教师设计新颖的导课形式,如故事法、悬念法、实验法、紧扣题眼法、欣赏优美画面法等,为构建新的知识结构作好准备;要求教师从学生角度出发,根据学生的需求提供一切条件,为学生的发展提供足够的信息资料。

如我们常充分利用学校的网络资源,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上网收集资料;要求教师设计材料要能迎合学生口味,如在英语教学中,出示画面的一角,让学生猜一猜
是什么事物,然后用英语来表述;在数学教学中举行一个小型的竞赛活动:夺红旗、争小花等;在语文教学中设计一个招聘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辩答等,激起学生迫切学习新知的心态。

当学生不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解决情境中的矛盾时,就会产生疑惑。

最佳提问点找到了,教师应教给学生一些质疑的基本思考方式。

赞科夫指出:“教会学生思考,这对学生来说,是最有价值的本钱。

”从质疑思考的方式来看,可分为以下几类:复述型,这类质疑着眼于对知识的巩固、复习,例如“有哪些”、“是什么”、“怎么样”等问题;概括型,这一类质疑要求从已有事实中抽象出要领或原理,例如“有什么特点”“告诉我们什么”等问题;分析型,这类质疑着眼于分析教学内容中的逻辑关系、因果关系等,往往问“为什么”;想像型,这类质疑基于形象思维能力,一般采用想像、再现表象、填补空缺等方法,如“仿佛看到(或想到)什么”等问题。

当然,在这一环节中,提何种形式的质疑,得针对质疑点的不同情况,灵活运用,不能生搬硬套。

(二)、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明确目标的操作通常做法是:
1、让学生把情境中发生的问题提出来;
2、在教师的指导下对问题进行筛选、整理,或删除次要的,或将问题整理成几个有序的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就逐渐明确。

在这一环节中,教师要注意对学生的已有经验和学习水平的把握,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

叶圣陶先生早就指出“学生犹如有机的种子,本身具有萌发生长的机能,只要给他适宜的培育和护理,就能自然而然地长成佳谷、美蔬、好树、好花。

”学生具有很强的能动性,并非什么都需要教师教了才会,当学生投入到自主的学习活动中去时,学生智慧的火花会不断地碰撞、开发。

因此,教师只要引导学生借鉴一些先进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摸索和总结出一套适于自己学习的方法,或自学看书、或操作发现、或观察归纳、或猜想验证等。

让学生明确自主学习应达到的目标与要求之后,教师要面向全体同学,留给学生一些自由支配的时间,让每一个学习者都“活动起来”,让他们能够独立地思考和冷静地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