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经济学 第8章 农业现代化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GNP)3000美元以上; (2)农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12-15%以下; (3)服务业产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45%以上; (4)非农劳动力占总劳动力的比重70%以上; (5)识字人口的比重80%以上; (6)适龄青年中大学生的比重10-15%以上; (7)每名医生服务的人数1000人以下; (8)平均预期寿命70岁以上; (9)婴儿自然死亡率3%以下; (10)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50%以上; (11)人口自然增长率1%以下。
3,改造传统农业的制度变革
(1)土地制度改革 在传统农业社会,农村土地占有极不平等, 少数地主占有绝大多数土地,而占农村人口 绝大多数的农民却无地和少地,缺乏引进和 使用现代生产要素的积极性和经济能力。因 此,改造传统农业必须进行土地制度的改革 与创新。
从广义的角度来说,土地改革一般有以下三种 形式: 地租契约改革。这种改革不涉及土地所有权 的再分配,只是租佃契约的法律调整。 土地有偿转移。这种形式的土地改革涉及土 地所有权的再分配,但是,失去土地的地主 可以得到全部或部分的经济补偿。 土地无偿转移。这是最激进的土地改革形式
现代农业是以保障农产品供给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资源产出率和商品率为途径以现代科技和装备为支撑在家庭承包经营基础上在市场机制与政府调控的综合作用下农工贸紧密衔接产加销融为一体多元化的产业形态和多功能的产业体系
第8章 农业现代化
Agricultural Modernization
3.自然经济
传统农业是生计农业,由于技术停滞,传统农 业的产量和生产率很低,产出和消费几乎是大 小一致,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印度学者苏布拉塔•加塔克和肯•英格森特指出, “传统农业是以小型的家庭的农场为标志的。作为 一个生产单位,传统农业不仅以其规模小为特征— —无论以所利用的资源量,还是以产出量加以衡 量——,而且以高度的自给自足为特点” 。 《农 业与经济发展》,北京:华夏出版社,1987年出版 (中译本),第5-6页。
阅读:宣杏云、王春法:《西方国家农业现代化透 视》,上海:上海远东出版社,1998年出版 。
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1)农业生产手段现代化。用现代工业的技术装 备武装农业,实现农业机械化、电气化、水利化 和园林化。 (2)农业生产技术现代化。用现代科学技术指导 和装备农业,主要包括良种化、化学化和改革耕 作技术。 (3)农业劳动者现代化。主要包括农业劳动者思 想观念转变、科技文化素质提高、人力资本增加。 (4)农业织管理现代化。包括农业产业组织方式 现代化和农业企业经营管理现代化。
第六,传统农业社会僵化经济、政治和社会 制度。 例如,土地占有不平等,市场制度不完善, 农民几乎没有政治权力影响国家政策的制定, 等等,这些都削弱了农民采用新技术的刺激。
2,改造传统农业的技术进步
(1)农业技术进步的涵义 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最基本的特征,改造传统农业必 须引入现代生产要素,走技术进步的道路。 所谓技术进步,是指由于新的生产技术、新的组织形 式和管理形式的运用,使得在生产要素投入不变的条 件下,产出数量的提高或质量提高,或者生产既定数 量的产出所需要的投入更少。 就农业而言,技术进步是指一个固定数量的农业资源 能够生产出更多的农产品,或者一个既定数量的农产 品只需要比以前更少的农业投入。
四,改造传统农业
1,传统农业停滞落后的根源 改造传统农业的前提是正确认识传统农业 停滞落后的基本特征及其根本原因。印度 学者加塔克和英格森特指出以下主要原因: 阅读:苏布拉塔•加塔克和肯•英格森特: 《农业与经济发展》,北京:华夏出版 社,1987年出版(中译本),第11-17页。
第一,传统农业社会缺乏适宜的替代技术。 传统农业的特点是劳动力充裕,资本稀缺, 土地经营规模很小,农民的文化和科技素 质很低,形成了农民世世代代使用的技术。 在这样的状况下,西方现代农业的技术不 可能直接运用到传统农业。
三.农业现代化
1,农业现代化的基本含义 农业现代化就是把传统农业转变为现代农业的过 程。
2,农业现代化的内容
在我国,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逐步深化: 最初,农业现代化就被理解为农业的机械化、 化学化、水利化和电气化“四化”。 改革以后,对农业现代化内涵的认识深化, 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成果。
(2)建立市场经济制度 在传统农业社会,农民生产的大部分农产品 供自己家庭消费,市场对农业生产的作用很 小。但是,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的过 程中,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迅速提高,市场 逐渐成为农民配置资源的基本经济机制和工 具。但是,传统农业社会的市场经济制度是 不完善的,这就需要建立和健全市场经济制 度。
2.农业技术进步的道路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希克斯把技术分为两种类 型,把促进其他投入品对劳动替代的技术称 为劳动节约型,把促进其他投入品对土地替 代的技术称为土地节约型技术。
一般认为,农业中机械技术为劳动节约型, 生物和化学技术为土地节约型。劳动节约型 技术的结果是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化学和生 物技术进步的结果是土地生产率提高。 在农业中,技术进步基本反映了农业资源的 相对稀缺性,在土地丰富而劳动稀缺的国家, 农业技术进步按照替代劳动的方向发展,在 土地稀缺而劳动力丰富的国家,农业技术进 步按照替代土地的方向发展。
2,传统农业 传统农业是人类农业发展的一个很长的阶段, 大约始于石器时代末期和铁器时代初期,大 约从原始社会末期,经由奴隶社会、封建社 会、资本主义社会…,迄今,大多数发展中 国家仍然处于这一阶段。
传统农业的主要特征
1.技术停滞 技术停滞是传统农业最基本的特征。所谓技术 停滞,是指传统农业的农民以世代相传的直接 经验为技术基础,使用基本由自己生产的简陋 铁木农具和人力、畜力以及水力、风力进行生 产。 美国经济学家西奥多·W·舒尔茨对传统农业的 研究具有广泛深远的影响,他在名著《改造传 统农业中指出,“完全以农民世代使用的各种 生产要素为基础的农业可称为传统农业” 。
议题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理论 当前我国建设现代农业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 农业现代化的原理
一.现代化的基本涵义和标准 现代化概念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基本涵义 是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的转变。 现代化是一种包括政治、经济、社会、文化 等方面内容的全方位的社会变革。
美国社会学家英格尔斯 提出的现代化标准
第二,农民对先进技术缺乏了解。
传统农业农民的文化和科技水平低,技术信息 传播不畅、科技推广不力是重要的原因。 农业技术信息传播不畅的两个主要障碍:一是 农业人口位于遥远和闭塞的地区,乡村基础设 施极不发达;二是农民极度贫穷,负担不起寻 求技术信息的交通通讯等费用。
科技推广不力:发展中国家可利用的农业咨 询服务很少,由于农业职业地位卑微,很多 人不愿意从事农业推广工作,城市职业市场 存在吸收和培训适度数量的农业推广人员的 困难;同时,向大量生活在边远农村有小农 传播咨询服务的费用很高。
3,农业现代化与可持续发展 长期以来,人类发展经济的指导思想是 “人类中心论”。人类以征服者的形象 出现,掠夺式地对待自然。虽然极大地 获得了利用和改造自然的能力,但导致 了经济发展与环境、资源的尖锐矛盾。 20世纪70-80年代兴起的可持续发展思潮 是这一矛盾的产物。
可持续发展的内涵与要求 两个基本要点: 经济发展要与环境保护协调起来。
二、农业发展的阶段 人类农业发展经历了原始农业,传统农 业和现代农业三个阶段。 从总体上说,这种划分是以生产力水平, 主要包括生产工具、劳动者的技能和生 产力的组合方式等为标志的。
1,原始农业
主要存在于原始社会的新石器时代,历经7000多 年,是农业发展的初期阶段。 主要特征:人类使用石器、棍棒等简单工具,有 目的地种植和养殖以获得食物。 原始农业是人类从单纯获取“天然食物”(狩猎、 采集),转变到有目的地种植、养殖以获得食物。 原始农业的生产技术十分落后,刀耕火种,完全 靠天吃饭。原始农业的产量很低,只能依靠集体 劳动,只能提供维持生存需要的食物。 原始农业的贡献是对野生动植物的驯化,实现了 采集向种植业、狩猎向畜牧业的转变。
农业市场经济制度主要内容:
(1)市场价格制度,主要指农产品和农业生产资料 的价格由市场上的供求关系决定和调节。 (2)市场流通制度,主要包括农产品、农业生产资 料的市场体系、市场基础设施和农产品流通市场的 运行机制和基本规则。 (3)市场信息制度,主要指农产品、农业生产资料 供求等市场信息的收集、发布,市场信息制度可以 降低农产品流通的交易成本。 (4)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制度。为农业发展提供 必要的经济和物资支持,减少或降低由传统农业向 现代农业转变的市场磨擦。
第五,与先进技术配套的物资和设施供给不 足。 假定存在新的技术,农民了解到新技术也愿 意使用,农民能够通过储蓄或借款负担使用 新技术的费用,但是,农民采用新技术仍然 受到物质投入如种子、化肥、农药及灌溉设 施等供给瓶颈的限制。这些瓶颈限制或者由 于国内生产能力不足,或者是进口限制,或 者仅仅因为国内运输条件和能力不足,等等, 而不能把新技术及时地送到农民手中。
第三,农民不愿意承担采用新技术的风险与 代价。 虽然传统农业的技术落后,却是安全保险的, 而使用一项新技术意味着风险。传统农业中 的农民是风险规避者,他们绝大多数处于生 存水平线上,他们与西方国家农民的目标函 数不同,不是利润最大化,而是生存机会最 大化和风险最小化。
第四,农民贫穷无力支付使用新技术的资金。 假定存在新技术,而且并非所有的新技术都 存在风险,农民也愿意采用新技术,但是, 他们缺乏足够的资金去购买新技术。资金市 场对农民不信任,农民不容易获得贷款,或 者只能以较高的利息才能获得贷款,从而阻 碍了农民对新技术的使用。
研究的意义
现代化是人类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农业现代化是现代化 的重要组成部分。 党的十六大提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 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 大任务。 2006年中央1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 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体要求是 “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 主”。其中,生产发展就是建设现代农业 ,强化社会主 义新农村建设的产业支撑 。 2007年中央1号文件提出建设现代农业是新农村建设的首 要任务。
人类在追求健康而富有生产成果的生活权利时, 应当保持人类与自然的和谐,不能采取耗竭资 源、破坏生态和污染环境的方式。
兼顾当代人利益与后代人利益。
当代人在创造和追求当前的发展和消费时,应 当使自己与后代人的机会平等,而不是剥夺后 代人应有的发展和消费权利
小结:一个比较一致接受的定义 农业现代化就是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生产手 段装备农业,以先进的科学方法组织和管 理农业,提高农业生产者的文化和科技素 质,把落后的传统农业逐步改造为既具有 高度生产力水平,又能保持和提高环境质 量的持续发展的现代农业的过程。
2.低水平均衡
传统农业的生产率很低。但是资源配置却 已经达到了最优,只是处于一种低水平的 均衡。舒尔茨说,依靠重新配置传统农业 的生产要素不会使农业生产有显著的增加, 传统农业是“有效而贫穷的”。
阅读:西奥多·W·舒尔茨:《改造传统农 业》,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年出版(中译 本),第29-31页)。
3,现代农业 现代农业是广泛应用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工 业提供的生产资料、科学管理方法的社会化 农业。 发达国家的现代农业大体上是从18世纪末19 世纪初开始,到20世纪60—70年代基本完成。
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
科学化(以现代自然科学为基础) 机械化(现代农业机械体系) 专业化织创新) 市场化(农产品、农业生产要素成为商品;国内 市场与国际市场) 高农业劳动生产率 城乡差别缩小(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