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葫芦的秘密》重点句子解析与课文重点问题解答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葫芦的秘密》重点句子解析与课文重点问题解答
《《宝葫芦的秘密》重点句子解析与课文重点问题解答》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
1、《宝葫芦的秘密》重点句子解析与课文重点问题解答
句子解析:
1、这是我们的规矩。

“规矩”一词道出“我”和奶奶之间的默契,每次奶奶要求“我”做什么事情,“我”都要奶奶用故事来交换,体现了奶奶对我的爱。

2、那一天我和科学小组的同学闹翻了,我又想到了它。

“要是我有那么一个葫芦,那……”
开放式的结尾,给读者留下思考,可以发挥自己的想象:假如真有那么一个宝葫芦,我们的生活和学习会有什么奇妙的事情发生。

问题归纳:
1、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写了什么?
本文描述了王葆小时候听奶奶讲宝葫芦的故事,并希望自己也有一个神奇的宝葫芦来帮助他解决生活和学习中困难的奇妙经历。

2、什么是幻想?幻想能实现吗?
幻想是指空虚的,不真实的。

幻想是不可能实现的。

3、作者为什么要列举张三李四等有关宝葫芦的故事?
奶奶讲了很多不同版本的宝葫芦的故事,与前文相呼应,也从侧面反映了“我”听的关于宝葫芦的故事太多了,这些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4、作者写这个故事是想告诉大家一个什么道理?
作者写这个童话故事是想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不付出努力就想得到或拥用想要的东西是不可能的。

5、文章有很多语言描写,它有什么好处?
语言描写,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

语言描写包括人物的独白和对话。

独白是反映人物心理活动的重要手段。

对话可以是两个人的对话,也可以是几个人的相互交谈。

好处:能鲜明地展示人物的性格,生动地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深刻地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使读者“如闻其声,如见其人”,获得深刻的印象。

2、二年级课文《我要的是葫芦》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会认6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

过程与方法:朗读课文,读好几个重点句,为理解情感目标打下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任何事情都要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生字新词,朗读好几个重点句子。

难点:了解叶子和果实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
葫芦实物、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课题导入
1、出示实物,小朋友你们认识在这是什么东西吗?板书“葫芦”
2、“葫芦”的“芦”读轻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都是草字头,因为它是植物。

)
3、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知识爷爷为我们精心准备的文章“我要的是葫芦”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导: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请小朋友自由读课文,要求读通顺。

1、生初读课文(自由读)
2、指名分节读。

(正音)
三、学习课文第一、四自然段
1、导:那位种葫芦的人非常想要葫芦,最后他的愿望有没有得到实现呢?
2、找出最有利的证据,用朗读告诉大家结果,(预设生马上就能找到第四自然段)多元朗读(一个个)
3、导:好可惜啊,是不是这葫芦打小开始就是长的不好长的不茁壮呢?
4、学习第一自然段
(1)、生读句子,师在黑板上画出葫芦小时侯可爱时的简笔画。

(2)、是啊,这葫芦多可爱啊,你能通过自己的读告诉大家吗?
·自由练读
·指名读(注意脸部表情)
·小结:对呀,这葫芦长的这么可爱,叶子的功劳少不了,你知道叶子都有哪些功能呢?
四、学习课文第二、三自然段
导:种葫芦的人他多么希望葫芦长得快些啊,可是为什么他的希望会破灭呢。

1、自由读第
2、3自然段,划出种葫芦的人说的话。

2、反馈,指名说这两个句子,并在小黑板上划出这两个句子。

3、自由读这两句话,想想哪句话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自己琢磨读懂的地方
·小组交流自己懂与不懂的地方。

4、反馈(两个句子按学生的回答顺序随机教学)
(1)、他盯着葫芦自言自语地说:“我的小葫芦,快长啊,快长啊!长得赛过大南瓜才好呢!”
◎预设学生可能的反馈点:·“盯着”眼里只有葫芦·“赛过大南瓜”为什么会这么想。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理解句子意思,他心里想?(注意拓宽学生思路)
◎指导朗读(自言自语):·自由读,等下请读的最认真的小朋友来试。

·指名读,评(脸部表情)指名读·小组练读·齐读
(2)、那个人感到很奇怪,他说:“什么?叶子上的虫子还要治?我要的是葫芦。


◎叶子上的虫还用治?他怎么想的? ·指导朗读,注意朗读的多元化。

◎邻居看到了是怎么劝他的啊。

同桌两人跟角色朗读,全班分角色
朗读。

◎你听了会怎么劝啊(要求跟书上的不一样),并完成板书。

五、学习生字
◎1、自读生字卡片,考考同桌
2、游戏:·师举葫芦,生举卡片·师指图片,生举卡片·师举卡片“盯”,生做动作。

◎1、小黑板出示四个可以利用前课迁移的生字“言、挂、哇、治”[这四个字较简单,可以根据前课多学的生字“信、哇、抬”迁移过来。

所以就不做重点讲解。

]
2、师书写,生说说注意点
3、生书写。

3、二年级课文《我要的是葫芦》公开课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读本课的11个生字,认识3个生字。

2、能正确读出要求学会的词语。

3、通过看图和学文,了解葫芦的叶子和果实的关系。

教学准备:
1、课前让学生收集葫芦的实物和图片。

2、葫芦的实物、《我要的是葫芦》的图片、词语卡片。

教学重点:
目标1、3
教学时间: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指着葫芦实物)这是什么?。

)
把种子放在地里后,可爱的小葫芦又是怎样长出来的呢?我们读懂了课本上的这个故事,就会知道了。

(齐读课题:《14我要的是葫芦》指导读好“葫芦”一词,注意“芦”字要读轻声)
二、读文、识字、感悟
1、提出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标出自然段。

(学生根据要求独立读课文。

)
2、检查朗读课文。

看图,图上有什么?这些内容在课文的那一段?谁来读一读?他读得怎么样?(学生评议学生读的字、词的正确读音。

并出示本课要读好的词语:葫芦藤、挂了、一些)
3、谁认为自己比他读得更好?好,我就请你当一当小老师。

(让学生跟着学生读,进一步熟悉第一段。

)
4、读了第一段后,你明白了什么?(看图,结合学生回答,指点理解:谁来说说葫芦是怎样长出来的?长满绿叶和可爱的葫芦有关系吗?板书葫芦的叶、花、果的关系。

)“挂了”在这里可以换成什么词?那个词用得好?
指导朗读,那个人看到这么可爱的小葫芦,心情怎么样?比一比,看看哪组读出了高兴的心情?(分组比赛读)
5、观看枯萎的葫芦的图,这么可爱的小葫芦都怎么样了?这些内容在课文的哪一段?看到葫芦变黄了,落下来了,心情怎么样?(伤心)我们来比一比,男同学和女同学谁能读出伤心的语气。

(男女同学比赛读,并相机纠正读音。

板书“变黄都落了”)
三、合作、探究、识字
1、读了第四段后,你们有什么问题想要提出来?(预设学生心理:为什么可爱的小葫芦会慢慢地变黄了,一个一个都落了?)
2、请四人小组合作找一找,在课文里找出为什么。

哪组有发现?(让四人小组集体汇报,并出现相应的图片和动画,画出重点的词、句:
“盯着”的意思。

“有几个虫子怕什么!”这句话说什么。

3、认读二、三段的词语。

四、拓展与巩固
1、说学了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体会?(预设学生的回答:1、叶子和果实有关系是很密切的。

2、种果实一定不仅要浇水、施肥,还得捉虫才行。

3、要虚心听取别人好的建议等)
2、指点、展示:叶子和果实有联系,我们就要注意叶子上的虫;写作业和考试成绩有联系,我们就按时完成好作业……
你还知道哪些事物是有联系的,我们应该怎样做好它?
3、总结谈话。

原来葫芦的叶子和果实是有关系的,以后我们做事可不能像这个人那样,不注意事物之间的联系,结果一无所获。

五、作业设计
1、熟练掌握本课的生字、词。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朗读课文,注意语气
2、开火车读生字。

再次纠正发音。

二、学习生字
1、出示要学写的生字,让学生观察:
同结构的字是:盯、治、棵、挂、哇、怪、慢、
同偏旁的字是:怪、慢。

同部件的字是:挂、哇
2、说说写这些字的时候要注意什么?
3、学生观察后,在练习写。

4、组词练习。

三、巩固练习
1、填一填:
( )的葫芦藤 ( )的葫芦花 ( )的小葫芦
2、找出部件相同的字
哇—(蛙)—(洼)—( ) 盯—(顶)—( ) 棵—( )—( )
四、课堂拓展
出示课后的句子:
1、指导朗读句子,体会不同标点符号表达的意思。

2、你想对中葫芦的人说些什么?
7、我要的是葫芦
长满了绿叶生了蚜虫虫更多了
可爱的葫芦不用治变黄都落了
4、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重点段教学设计
教案门诊
错误设计
一、第一段教学(略)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学要求;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彭德怀竟然杀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大黑骡子,你认为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究竟怎样呢?(要求:读读、划划、想想、议议。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组织交流、汇报
以下语句中我们要读出彭德怀很爱自己的大黑骡子:
A“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来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B“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彭德怀背过脸去。

C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小结;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厚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这份爱意传达出来吗?
5、讨论;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他的大黑骡子呢?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从下面的语句中我们读懂了彭德怀更爱的是他的战士们,万般无奈,只能杀了大黑骡子。

A“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B“你们能走,我也能走。

……”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对战士们的爱。

错案诊断
初看这个教案,似乎给人留下一气呵成的印象,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教者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教材,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感,然而仔细推敲,这一片断设计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环节已经深深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上都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师设计的两个大问题“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彭德怀杀了大黑骡子,你认为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怎样呢?”、“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呢?”贯穿整节课。

其实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应着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我想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每一点微小的发现都是可贵的,星星之火却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进取欲望。

也许正是有了今天课堂上的这些小发现,才会有以后生活中的大发明。

2、朗读指导未能尊重学生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例如教师指导朗读时,先后提出“要读出对大黑骡子的爱。

”教师已经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应该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主对课文感情的体悟过程,使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受到束缚。

我觉得课堂上应启迪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感悟到应该怎样读,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3、课堂上教师也试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流于形式。

教者未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学生最后的汇报仍然是自己的理解,不能代表小组的意见。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成功设计
一、第一段教学(略)
一、学习第二段
1、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第二段主要是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

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一段,通过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行学习讨论?估计老师会向同学们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可能会发现、提出“彭德怀为什么要杀掉大黑骡子?”、“他为什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杀大黑骡子的经过是怎样的?”、“读这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彭德怀最后命令杀掉大黑骡子表现了什么感情?”等问题)
3、根据学生提问,梳理、生成出两个合作探究的重点议题(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及时解决):(1)从彭德怀忍痛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你发现、体会到了什么?(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你从哪些地方发现、体会到的?画出有关句子。

(2)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使别人体会到你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落实以上两个重点要求。

5、汇报交流、感情朗读
(1)每组推荐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评价。

1交流第一思考题的探究情况和结果。

交流后就合作学习的情况和结果评价。

2凭借第一思考题,引导学生感悟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展现人物思想感情的特点,并抓住情感线索,点拨学生,理清层次思路。

(2)凭借第二思考题,运用自主朗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有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深入体会第二段,深化理解,升华感情。

6、质疑、延伸:通过这段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没有问题要提出的?
名师点评
比较前后两篇教学设计,我感觉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已经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上有所体现。

该教师能及时发现错案中存在的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诸如“你认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究竟怎样?”、“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他的大黑骡子呢?”及“要求读出对战士们的爱”等束缚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指令性、诱供性、结论性的问题和方法,经修改后的设计充分体现
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教者能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设计中,既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对合作探究过程的反馈引导;既重视文章内容思路的把握,更重视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深入体会;既重视问题的讨论交流,更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深化理解,强化吸收,发展、升华阅读成果。

教学过程清晰,结构精当,应该说是一份成功的设计。

5、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重点段教学设计
教案门诊
错误设计
一、第一段教学(略)
二、学习课文第二段
1、出示自学要求;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彭德怀竟然杀了跟随自己多年的大黑骡子,你认为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究竟怎样呢?(要求:读读、划划、想想、议议。


2、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3、组织交流、汇报
以下语句中我们要读出彭德怀很爱自己的大黑骡子:
A“说着,就把自己的干粮分出来一些,悄悄地塞进大黑骡子的嘴里,一直看着它吃完。


B“大黑骡子呀,大黑骡子!委屈你了,你为革命立大功吧!”彭德怀背过脸去。

C枪声响了,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了军帽……
4、小结;从这些语句中我们已经充分感受到了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深情厚谊,你能通过你的朗读,将这份爱意传达出来吗?
5、讨论;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他的大黑骡子呢?找出相关语句来回答。

从下面的语句中我们读懂了彭德怀更爱的是他的战士们,万般无奈,只能杀了大黑骡子。

A“部队现在连野菜也吃不上了,只有杀牲口解决吃的,或许能多一些人走出草地。


B“你们能走,我也能走。

……”
6、指导朗读,要求读出对战士们的爱。

错案诊断
初看这个教案,似乎给人留下一气呵成的印象,设计的问题环环相扣,教者能引导学生一步步深入教材,感受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的情感,然而仔细推敲,这一片断设计至少有以下几个方面未能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的理念。

1、教师精心设计的一个个环节已经深深束缚住了学生的思维,学生跟着老师的思路转,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课上都未得到很好的体现。

教师设计的两个大问题“为了解决饥饿的问题,彭德怀杀了大黑骡子,你认为他对大黑骡子的感情怎样呢?”、“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大黑骡子呢?”贯穿整节课。

其实新课标中已经明确指出:“课堂教学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应着力调动学生的求知欲、好奇心。

”我想在我们的课堂上,学生每一点微小的发现都是可贵的,星星之火却能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激发学生的进取欲望。

也许正是有了今天课堂上的这些小发现,才会有以后生活中的大发明。

2、朗读指导未能尊重学生让他们进行个性化的阅读。

例如教师指导朗读时,先后提出“要读出对大黑骡子的爱。

”教师已经用自己的分析来代替应该由学生自己的阅读实践自主对课文感情的体悟过程,使学生创造性阅读能力培养受到束缚。

我觉得课堂上应启迪学生结合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会,感悟到应该怎样读,应该读出什么样的感情。

3、课堂上教师也试图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但流于形式。

教者未能很好的进行指导,学生最后的汇报仍然是自己的理解,不能代表小组的意见。

这样既浪费了时间,也不利于学生的成长。

一、第一段教学(略)
一、学习第二段
1、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了第二段主要是讲彭德怀忍痛命令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

现在请大家认真阅读这一段,通过读,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进行学习讨论?估计老师会向同学们提出什么问题?
2、学生自由阅读,发现并提出问题。

(学生通过阅读可能会发现、提出“彭德怀为什么要杀掉大黑骡子?”、“他为什么不忍心杀掉大黑骡子?”、“杀大黑骡子的经过是怎样的?”、“读这段你知道了什么?发现了什么?”、“彭德怀最后命令杀掉大黑骡子表现了什么感情?”等问题)
3、根据学生提问,梳理、生成出两个合作探究的重点议题(其他问题引导学生及时解决):(1)从彭德怀忍痛杀掉大黑骡子的经过你发现、体会到了什么?(彭德怀爱大黑骡子,但更爱战士们)你从哪些地方发现、体会到的?画出有关句子。

(2)能不能通过你的朗读,使别人体会到你和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4、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落实以上两个重点要求。

5、汇报交流、感情朗读
(1)每组推荐一人汇报,其他同学补充,教师引导,师生共同评价。

1交流第一思考题的探究情况和结果。

交流后就合作学习的情况和结果评价。

2凭借第一思考题,引导学生感悟通过人物语言、神态、动作展现人物思想感情的特点,并抓住情感线索,点拨学生,理清层次思路。

(2)凭借第二思考题,运用自主朗读、指名朗读、分角色朗读等多种方式有机指导学生感情朗读,深入体会第二段,深化理解,升华感情。

6、质疑、延伸:通过这段学习,你有哪些新的收获?还有没有问题要提出的?
比较前后两篇教学设计,我感觉新课程标准的思想已经在年轻教师的课堂上有所体现。

该教师能及时发现错案中存在的与新课程理念相悖的诸如“你认为彭德怀对大黑骡子的感情究竟怎样?”、“既然彭德怀那么的爱他的大黑骡子,那么他为什么还要杀他的大黑骡子呢?”及“要求读出对战士们的爱”等束缚学生自主发现、自主探究的指令性、诱供性、结论性的问题和方法,经修改后的设计充分体现了“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思想,教者能找准自己的角色位置,引导学生改变传统的“接受性”学习,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整个设计中,既重视学生学习的结果,更重视对合作探究过程的反馈引导;既重视文章内容思路的把握,更重视语言文字和思想感情的深入体会;既重视问题的讨论交流,更重视引导学生通过感情朗读深化理解,强化吸收,发展、升华阅读成果。

教学过程清晰,结构精当,应该说是一份成功的设计。

6、六年级教案:17詹天佑重点问题解析
重点问题解析
1.简介詹天佑。

詹天佑(1861—1919年)安徽婺(w))源人。

他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铁路工程专家。

他自幼酷爱学习。

1872年,12岁的詹天佑考取了第一批幼童赴美留学班。

在美国中学读书的时候,他发愤学习自然科学。

1878年,17岁的詹天佑考入了美国耶鲁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和铁路专业,毕业成绩优异。

1881年回国。

1888年在当时的中国铁路公司任工程师。

在他开始任职的八十天里,就完成了塘沽到天津的铁路铺轨任务。

后来又建成了滦河大桥。

1894年英国工程研究会正式接纳詹天佑为会员。

1905年清政府任命詹天佑为修建京张铁路的总工程师。

1919年,詹天佑积劳成疾,不幸逝世,终年58岁。

2.詹天佑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

(1)帝国主义入侵,对中华民族蔑视。

(2)清政府腐败无能。

(3)国内科学落后,缺乏人才。

詹天佑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毅然接受了主持修筑京张铁路的任务。

3.詹天佑为什么能成功地修筑京张铁路。

(1)詹天佑有为国争光的爱国思想,因此不怕任何压力和困难。

(2)詹天佑有严肃认真,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科学态度。

“哪里要开山,哪里要架桥,哪里要把陡坡铲平,哪里要把弯度改小,都要经过勘测,进行周密计算。

”他勉励工作人员“我们的工作首先要精密,不能有一点儿马虎。


(3)詹天佑有敢于创造的智慧和才干。

他发明了“中部凿井法”解决了八达岭隧道长的问题。

又发明了“人”字形线路,解决了青龙桥附近坡度特别大的问题。

他的敢于创造,勇于拼搏,来源于他的智慧与才干。

4.理解句子的意思。

(1)有一家外国报纸轻蔑地说:“能在南口以北修筑铁路的中国工程师还没有出世呢。


“还没有出世”是说还没生出来呢,意思是中国人没有能力主持修筑京张铁路,这是对中国的蔑视和嘲笑。

这家外国报纸这样说的意思:一是京张铁路修筑的难度的确大;二是嘲笑中国工程界无人,蔑视中国人;三是想争夺这条铁路的修筑权。

(2)许多到中国来游览的外宾,看到詹天佑留下的伟大工程,都赞叹不已。

“赞叹不已”是连声称赞,称赞声不止。

外宾们为什么会这样称赞呢?因为在帝国主义者阻挠、要挟和嘲笑下,中国竟有这么能干的工程师,中国人就是行!他们可能会说:“这么险恶的地势,詹天佑能提前两年完工,真不简单!”“詹天佑真是才华出众!”
7、《一厘米》《清兵卫与葫芦》《孔乙己》导语教学设计
《一厘米》导语设计
导语:母爱,是人类一个亘古不变的主题。

我们赋予它太多的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