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贵州省遵义市2016_2017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一次月考
高二语文
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司马迁与班固
司马迁作《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
班固作《汉书》,书未成而作者因与外戚窦宪的关系,死于狱中,事在汉和帝永元四年(公元92年)。
一属西汉,一属东汉,相去公元元年各约90年。
今日看来,这两部书好像联袂而出。
其实它们间隔了大约180年,等于我们现在距离清嘉庆朝的时间。
《史记》为私人著作,《汉书》则经皇帝看过,有国史的色彩。
司马迁自称“成一家之言”和“藏之名山”,已和班固作书的宗旨不同。
况且《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两位史家的个性癖好不同,这也使他们在取材行文之间,有相当的出入。
在公元前90年和公元90年,中国的史家和思想家所处的社会环境已有大幅度的变化。
其中一个关键在于,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
我们在这里要特别指出的是,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而是为了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他坦白地承认提倡学术,旨在支持当时政权。
武帝之置五经博士、立学校之官、策贤良,都根据此宗旨着眼,从此中国庞大的文官集团,有了他们施政的正统逻辑。
司马迁和董仲舒同时代,他读书不受这种政策的影响。
而到了班固生活的年代,“正规的”儒家思想已有一百多年的基础。
司马迁和班固一样,自称是周公和孔子的信徒。
可是今日我们一打开《史记》,随意翻阅三五处,即可以体会到作者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爽快淋漓,不拘形迹,无腐儒气息。
他自称“少负不羁之才,长无乡曲之誉”,应当是一种真实的写照。
他所崇奉的“士为知己用,女为悦己容”也可以说是源于儒家道德,可是这立场就已经和经过正统限制的所谓儒家不同了。
《史记》里写荆轲和高渐离饮酒击筑,又歌又泣,旁若无人,已近于董仲舒所说的“邪辟”。
并且项羽是汉高祖刘邦的死对头,而《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若在后代必称“项酋”“伪楚”,而“本纪”只能降格为“载记”)。
文中又把项羽写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角色,其英雄末路,令人怜惜。
与之相较,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
《史记》除了《刺客列传》之外,还有《滑稽列传》《日者列传》和《龟策列传》,可谓涉及九流三教,有呈现整个社会之剖面的样子。
班固书里虽有《东方朔传》,却不再缕列非正派或下流的文化资料。
也因其如此,司马迁就受到班固的指责。
《汉书》里就有《司马迁传》,内中批评他“又其是非颇缪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贱贫,此其所蔽也”.
这些地方还不足以表现班固的正统思想,最使我们看出他的作品在历史上是属于“罢斥百家,独尊儒术”之后的产物的,乃是《汉书》卷二十《古今人表》。
这表里列有1931位古代名人,包括传奇中的人物如女娲氏、有巢氏,《论语》中有名的孔门弟子,《春秋》中的国君等,至秦亡为止。
由作者“显善昭恶”的原则按上上至下下区分为三等九则。
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包括三
皇五帝,以周公、孔子殿后。
仲尼之外即再无圣人,孟子也只与颜渊、管仲同属“上中仁人”。
老子与商鞅、申子、墨翟、韩非都属“中上”,与孙膑、白起一流。
刺客荆轲则为“中中”,和孟尝君、吕不韦同品。
而“下下愚人”里既有蚩尤、共工、三苗,也有倾国倾城的褒姒和妲己。
秦始皇虽焚书坑儒,班固只贬之为“中下”,因为他下面还有二世胡亥列入“下中”,宦官赵高列入“下下”。
因此,我们也可以推想出世俗观念中儒家的拘泥,并不一定是孔子和他门徒的真性格。
那些呆板多方面的样子,还是后人所造,其目的在维持文官集团的紧凑。
总算还是中国读书人的运气好,得有太史公司马迁在兰台令班固之前写作,否则没有《史记》,径由《汉书》开二十三史之端,中国史学的传统,必更趋向“文以载道”的方针,更缺乏“百家殊方”的真实性和生动活泼了。
(选自黄仁宇《赫逊河畔谈中国历史》,有删改)
1.关于《史记》和《汉书》的表述,下列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史记》完成于汉武帝末年,《汉书》完成于汉和帝永元四年,一属西汉,一属东汉,成书年代相差约180年。
B.《史记》为私人著作,而《汉书》则经皇帝看过,带有国史的色彩,因此《汉书》在编修上要比《史记》更为严谨和准确。
C.司马迁的“成一家之言”“藏之名山”的宗旨和班固作《汉书》的宗旨有很大不同,这就决定了《史记》是通史,《汉书》是断代史。
D.汉武帝用董仲舒之建议,罢斥百家,独尊儒术,司马迁的思想并未受此影响,而班固则不同,这也是《史记》和《汉书》风格差异的重要原因。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董仲舒之尊儒,并不是以尊儒为目的,其真正目的在于树立一种统一帝国的正统思想,支持当时政权。
班固受其影响,并呈现于《汉书》的创作中。
B.司马迁和班固都认同儒家思想,但是作者个人气质的巨大差异使得《史记》和《汉书》文风差异明显,司马迁带着一种浪漫主义和个人主义的作风。
C.《史记》和《汉书》在对待项羽的态度上差异明显,《史记》里的《项羽本纪》排列在《高祖本纪》之前,这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D.《史记》里的人物涉及三教九流各色人等,如日者(占卜的人),而《汉书》秉持官方正统思想,较少记录不符合正统观念的人物。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班固在《汉书·司马迁传》中表达了对司马迁的看法“是非颇缪于圣人”,他认为《史记》的叙史观念有悖于圣人之道。
B.《汉书》里的卷二十《古今人表》按照官方正统观念把历史人物分为三等九则,内中得“上上圣人”者十四人,仲尼之后即再无圣人,表现了极强的独尊儒术的态度。
C.我们现在所看到的孔子及其门徒的形象,多半出于汉朝“独尊儒术”以后的历史典籍,这些形象并不是他们的真实形象。
D.《史记》中把项羽刻画成一个虽暴躁却又浑憨可爱的末路英雄的形象,与之相比,刘邦反像一个伪君子,这样的描述在《汉书》中是不可能出现的。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12分)
一窗昏晓送流年
——追记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童庆炳先生
2015年6月14日,北京的天空澄碧如洗,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著名文艺理论家童庆炳离去了。
先他而去的妻子曾恬曾在文章中这样描写自己的老伴儿:“他一直是个‘努力型’的人……他在10年前就为自己的退休生活画了蓝图:写哪几本学术书,写哪几本小说,上午工作几个小时,下午工作几个小时,写的书名叫什么……也说退休后要加强锻炼,一周多爬一次香山,等等。
他说,人如果有工作做,又有能力做,是福气;人若能做自己喜欢的工作,而且能有创造性地做,那就是人生的大享受,是大福气。
”
20世纪80年代后期,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创始人黄药眠先生去世,文艺学学科遭受重创。
危难之中,童先生辞去研究生院副院长一职,回到文艺学教研室担任学科带头人,与程正民老师一起带领一批中青年学者,使北师大文艺学学科走出低谷,并跻身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和国家重点学科。
与他一起奋斗的学生们都记得被称为“四大战役”的学术创新活动:1986年到1992年,完成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中西比较文论研究”,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中西比较诗学体系》上下卷,这是中国第一部完整的中西比较诗学著作;1990年到1994年,完成国家社科“85规划”重点项目“文艺心理学研究”,“.理美学丛书”由百花文艺出版社陆续出版;1993年到1994年,撰写出版具有开拓性的“文体学丛书”和“文艺新视角丛书”;1990年到1997年,编写出观念更新的《文学理论教程》等教材,至今仍被国内高校广泛采用。
“团队学术成就的取得,靠的正是坚硬如钢的顽强意志、毅力。
北师大文艺学学科正是先后凭借黄药眠先生和童庆炳先生两代统帅的统领,建设起了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
”时为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的王一川说。
童先生在学术上通达开明,善于包容不同的见解,是学界素来称道的。
他常常告诉学生,外来的新思想、新观念没有什么可怕的,千万不要视若洪水猛兽,关键是开放而有自己的主见,容纳新知而又有消化之功。
作为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文学组首席专家,童庆炳曾诚恳地指出,现在的文学理论界有种风气,认为西方的理论一定比中国的高明,.因此不加辨别地搬用、套用西方理论,直接造成很多文章内容空洞,下定义者和推论者多,分析现实、讲道理者少,这不可取。
西方文化传统、社会环境等与我们有很大差异,我们可以有所借鉴,但绝不能照搬照抄。
作为作家型的文艺理论家,童庆炳出版过两部长篇小说《生活之帆》和《淡紫色的霞光》。
1988年,北京师范大学研究生院与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联合开设了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童庆炳不仅担任了总导师,还为学生开设了“创作美学”课程。
在某种意义上,这也得益于童先生作家与理论家兼备的特殊身份,也是他将文艺理论与创作实践结合起来的一次富有成效的实践。
在中国当代文坛,作家通常不把文学理论家当回事,理论家一般也对作家不服气。
但在童先生看来,理论研究和文学创作是认知世界的两种不同方式,前者是理性的、逻辑的,后者是审美的、直感的,不存在高低贵贱之分,它们的合作,有助于推动彼此向更高水平发展。
越是名作家的创作就越需要严格的批评,因为他们的作品影响很大,读者对他们期待很高。
所以评论家不仅对艺术负
有责任,而且对社会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因此,评论家必须拥有自己的文学理念、生活信念和社会理想。
多年之后,人们还不时回忆:他学识渊博,授课深入浅出,流畅而不急切,精细而不烦琐,理性而不艰涩,论点阐释必结合实例分析,追根溯源之后又有理论提升。
虽然是理论课,他却有许多贴近生活的比喻,他的声音回旋于静空,在学生们的心里形成共振。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这是启功先生赠给童庆炳先生的墨宝。
窗外绿树成荫,窗内书香迎面。
想必,童先生是欢喜的。
在另一个世界里,他依然会延续这样的日子。
(摘编自《光明日报》,作者靳晓燕)
相关链接:
①童庆炳,1936年生,1958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长期从事中国古代诗学、文艺心理学、文学文体学、美学方面的研究。
童庆炳是中国文艺学理论领域的泰斗,培养出大批学者、作家,莫言、刘震云、余华、迟子建等知名作家都曾是他担任总导师的首届文学创作研究生班的学生,其中莫言、刘震云等在当时就已成名,其他的大多数则在学习期间起步,在毕业后才逐渐成为“大腕”作家。
②童庆炳确认了文学的审美品质,把文学创作看作一种以审美活动为核心的精神活动后,还从社会现实、心理美学、社会学、文体学、语言学和文化学等诸视角,在与古今中西各种文学理论的对话和沟通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着自己以“审美特征”为中心的文学思想,而创建了一个以审美为核心的文艺学理论体系。
(吴子林《童庆炳与中国审美论文艺学的创构》)
4、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文章的第四自然段,作者不厌其烦地列举了童庆炳及其学术团队在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陆续推
出的一系列著作,具体而充分地表现了他们在学术上取得的成就。
B.童庆炳认为西方的文学理论不一定比中国的高明,他对当时的文学理论界照抄照搬西方理论的风气提出了批评,认为我们应该根据国情对其适当借鉴。
C.文章引述童庆炳的妻子曾恬对丈夫的描写和北师大中文系教授王一川对童庆炳的评价,侧面表现了他的精神品质和学术贡献,丰富了文章的写作角度。
D.针对当时作家和文学理论家互相轻视的现象,童庆炳认为,评论家对艺术和社会都负有不可推卸
的责任。
从这个角度来看,评论家应该比作家具备更高的素质。
5、童庆炳为把北师大文艺学学科建设成全国学界独树一帜的文艺学学派做出了哪些贡献?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4分)
6、童庆炳在文艺学理论研究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原因是多方面的。
请结合材料具体分析。
(5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14分)
山里人
侯发山
周末,我和老孟等几个朋友驱车前往靠山屯的一家农家乐,那儿有土鸡肉、野兔等野味,还有乌龟、鹿肉什么的。
我去的次数多了,跟老板二狗熟悉,他透露说也有一部分是圈养的,其实他不说
我也能猜测个八九不离十。
老孟,是个盖房子的,尊称房地产商,这天是他请客。
刚坐下,就对二狗豪气十足地说:“先来盘鳄鱼肉。
”
二狗看看这个,看看那个,为难地说:“老板,小店没有这个。
”
老孟眼也不瞄二狗,“啪”地声甩出鼓囊囊的钱包:“不差钱,上。
”
二狗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老板,这个真没有。
不信您问侯老板。
”
“行了老孟,有那个意思就行了……来,土鸡一只,野兔一份……”二狗拿我当救星,我不能不出面。
我知道老孟这人,在有些人面前当孙子,来这里尝尝当大爷的滋味,找找平衡。
二狗这儿有个规矩,怕客人喝多后算账掰扯不清,点菜后先交钱再上菜。
点完菜,二狗一算账,四百八。
老孟从钱夹里捻出四张老人头。
二狗死活不愿意,说俺是实诚人,饭菜也是实价格,没法优惠。
老孟又抽了一张五十的。
二狗还是不愿意。
我见识过二狗的较真,劝老孟:“人家也不容易,你也不差这一星半点的,给了吧。
”
老孟没说话,又掏出一张十元的。
“还差二十。
”二狗伸着手,很执着,“都是有本钱的,俺不能干赔本买卖。
”
我看不过去,刚要掏钱,老孟见状,忙掏出一张五十的摔给二狗:“不用找了。
”
二狗也不说话,又找回老孟三十元。
“太抠了,以后打死我也不来了。
”老孟黑着脸。
菜一道道上来了。
味道嘛,也确实不错。
气氛在酒精的滋润下活跃起来,老孟的脸色慢慢变得红润了。
这就好,吃饭嘛,要的就是心情。
这当口来了一个十岁左右的男孩,高声叫道:“一碗鸽子面。
”二狗笑眯眯地应答着,收下了男孩递过去的一张红色的钱币。
面条还没做成,男孩到门外边耍去了。
我忍不住提醒二狗:“狗老板,你看清楚了,那可是冥币!”
“我知道。
”二狗说罢,就把团在手里的冥币撕了。
“难道男孩的父亲是个地头蛇?”我有点糊涂地看着二狗。
二狗淡淡一笑:“孩子得过脑膜炎,脑子不大灵醒,常把冥币当钱使。
”
老孟附和道:“都是有本钱的,咋说也不能干赔本买卖啊。
”听口气,完全是在嘲讽二狗。
“他也只是买碗面,没啥。
”二狗不以为然。
我由衷地说:“你这么好心,孩子真幸运。
”
二狗说:“不只是我,村里凡是开店铺的都这样对他。
”
这时,服务员刚好过来端菜,她说:“这个孩子是村长的。
”
原来如此!我恍然大悟。
老孟放下酒杯,冷冷一笑,说:“谁说山里人老实?也会拍马屁嘛。
”
二狗真是傻蛋,居然没有看出老孟的冷嘲热讽,说:“别说吃碗面条,吃俺身上的肉俺都舍得。
”
想想也是的,谁让人家的爸爸是村长呢?许多事要仰仗人家。
这么一想,我也就释然了,忙给老孟碰杯,不让他再嘲弄二狗。
“明白了,村长挂着账……行。
狗老板会做生意。
”老孟一副豁然明白的样子。
“肯定这样。
”在座的一个朋友同意老孟的说法。
难道他们说的是事实?我眨巴着眼盯着二狗。
如果真是如他们所说,错也不在二狗。
二狗没接话茬,叹口气,说:“去年秋天一个晚上,大暴雨,村长进山巡视,见屋子裂缝了,忙背出孤寡老人刘大爷,刘大爷说收音机还在屋里。
村长刚返回屋子,轰隆一声,屋子塌了……刘大爷在屋子前跪了整整一天。
”
我们几个人一下子都沉默了。
半个月后,接到老孟的电话,邀我一起去靠山屯。
我说:“嘴又馋了?”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
”
(有删改)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小说开篇写老孟点菜时先点鳄鱼肉,再“甩出鼓囊囊的钱包”,言行看似充满豪气,实际上是老孟在山里人面前显示优越感。
B.“忙掏出烟来给我们散烟”,表现了二狗对顾客的恭敬,其中含有没能满足顾客要求的歉意,也有与顾客拉近情感距离的善意。
C.二狗将团在手里的红色钱币撕掉,说明他知道自己从男孩手中接过来的就是冥币,那一刻他的内心有着深深的无奈和愤怒。
D.服务员的插话交代了孩子的身份,却也招来了老孟对二狗的冷嘲热讽,使“我”也对二狗的做法的正当性产生了怀疑,鄙视二狗。
E.小说插叙了村长为救刘大爷牺牲的内容,解说了男孩免费吃面的原因,也展现了山村淳朴的民风,升华了小说表达的情感。
8.小说结尾老孟说“那个农家乐还真有点味道”,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分)
9.关于本篇小说的主人公,有人说是二狗,有人认为是老孟。
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
(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王显,字德明,开封人。
太宗
..居藩,尝给事左右。
性谨介,不好狎,未尝践市肆。
即位,补殿直,稍迁.供奉官。
太平兴国三年,授.军器库副使,迁.尚食使。
八年春,拜.宣徽南院使兼枢密副使。
上谓之曰:“卿世家本儒,少遭乱失学,今典朕机务,无暇博览群书,能熟《军戒》三篇,亦可免于面墙矣。
”因取是书及道德坊宅一区赐之。
其后居位既久,机务益繁,副使赵昌言、寇准锋气皆锐,慢显,显或失误,护短终不肯改,上每面戒之。
淳化三年八月,诏加切责,黜.授随州刺史。
时夏台、益部寇扰,显上疏.曰:“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咸平三年秋,加镇、定、高阳关三路都部署,许便宜从事。
十月,契丹入寇,前军过威虏军。
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显上言:“先奉诏令于近边布阵,及应援北平控扼之路。
无何,敌骑已越亭障,显之前阵虽有捷克,终违诏命。
”上章.请罪。
上降手札,以慰其忧悸。
明年,求致仕,不许,时议亲征契丹,显言:“盛寒在序,敌未犯塞,銮
舆轻举,直抵穷边,寇若不逢,师乃先老。
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
若能选择将帅,训练士卒,坚城垒而缮甲兵,亦足以待敌矣。
”契丹入寇,上议亲征。
显复陈三策.,谓:“大军方在镇定,契丹必不南侵,车驾止驻澶渊,诏镇定出兵,会河南军,合击之可也。
”已而契丹请盟。
景德三年冬,被病,诏中使偕尚医疗视。
明年正月,许还京师。
至京,信宿卒.,年七十六。
【注】信宿:连宿两夜,也可谓两三日。
10、下列对文中语句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B.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C.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D. 间岁以来/戎事未息/所宜谨屯戍/固城垒/积刍粮/然后遴选才勇/付以边任/纵有缓急/则备御有/素彼又奚能为患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太宗为庙号,古代帝王死后在太庙立事奉祀时追尊的名号。
唐代李世民的庙号即太宗。
B. 疏、章、策都是臣下给帝王的奏章,策更侧重于为帝王谋划的大政方针和处理问题的方法。
C. 迁、授、拜、黜都是古代表示官职变化的专用语,授、拜是授予官职,迁和黜则是贬官。
D. 古代是等级社会,对身份不同者的“死”有不同的称谓,天子死称为崩,大夫死称为卒。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王显年少失学,后来受到皇帝劝勉。
他原本读书少,后来又无暇多读书,皇帝鼓励他熟读《军戒》三篇,并赐给他书和一处宅第。
B. 王显为人固执,犯错不改而受责罚。
他因机务繁忙常常出错,但他知错不改,于是被皇帝当面告诫甚至下诏斥责,直到后来贬为刺史。
C. 王显性格谨慎,有事没错也要请罪。
咸平三年十月。
他所率部队的前阵作战胜利,但他仍然认为自己违背了皇帝的命令而请罪。
D. 王显审时度势,进言有理有据。
在皇帝因契丹进犯而想亲征时,他分析形势后认为,皇帝只需到澶渊后指挥调动军队合击契丹即可。
13、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
(1)比时方积雨,契丹以皮为弦,湿缓不堪用,显因大破之。
(5分)
(2)况今西鄙不宁,傥北边部落,与之结援,则中国之患未可量也。
(5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①
陆游
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 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
【注】①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4.下列对词句的理解,最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
A.“雪晓清笳乱起”句突出了边地风光特色,也渲染了战争气氛。
B.“想关河”中的“想”是“推测”“猜想”的意思。
C.“铁骑无声望似水”句,形象地描绘了军队阵容的整肃与声势的浩大。
D.“漏声断”中的“断”,是断断续续的意思。
E.“清笳乱起”和“铁骑无声”一动一静,以动衬静,手法巧妙。
15.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5分)
(1)《李凭箜篌引》中写美妙绝伦的乐声传入神山,令神妪也为之感动不已的句子是“”
(2)《将进酒》中表现作者对权贵的否定,又无改变现实,以消极的办法反抗的诗句是:“,。
”
(3)《阿房宫赋》中“,”两句,对秦统治者残酷掠夺、挥霍无度的行径作了有力的抨击。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歧义者将矛头尤其指向她的父亲,责备他把未成年孩子置于五风十雨
....中冲锋陷阵。
②自古以来少数民族音乐与汉族音乐的交流从未间断,少数民族的音乐早已成为中华民族音乐
中密不可分
....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如今荣膺诺贝尔和平奖的马拉拉褪尽童稚天真,尽显老成持重
....。
④事前有周密的计划、部署,遇事有正确的应变措施,就不至于举棋不定
....、左右为难了。
⑤郎朗当晚的演奏可以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地步。
在他的手下,键盘是活的,音乐是活的,
和乐队的配合更是琴瑟和谐
....。
⑥足球之所以成为世界上最受人们喜爱、影响最大的体育运动项目,就在于进攻。
你不进攻,
别人就会反戈一击
....,置你于死地。
A、①②⑤
B、②③④
C、③⑤⑥
D、①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采取激励引导与惩戒兼顾,让人们不敢违法、不愿违法,时时提醒自己不能违法,如此便可形成全社会崇尚法制、热爱和谐生活的良好氛围。
B、从2000年7月至今,梁子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五次只身前往非洲大陆,足迹遍及南非、西非和东非地区,从而获得了大量珍贵的独家资料。
C、衡量教育的成功,可以看它能否让孩子通过知识走进智慧,再通过智慧走向幸福,如果这条通道没有打通,那么我们的教育就是失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