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题:叙述角度和人称》 课件 34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错,这上面确实有他的标记,”他彬彬有礼地说道,“许多小提
琴上都有这种标记,可并不是真的,这也绝不会是真的。”他好奇地凝视 着我,“我以前见过这件乐器,你是不是卡尔·恩格勒的女儿?”
“是的。”我简短地回答道。当然,这把琴我没有卖掉,我把它带回家, 放到楼上自己的房间去了。
在我离家前最后那次晚餐席上,母?
第一篇:第一人称。第二篇:第一人称。第三篇:第三人称。
第一、二篇的叙述以一个小孩的口吻叙述, 他的视角(相对于社会来说)是仰视的,这 个视角决定了这样的叙事是一种“现在进行 时”的叙事,使读者与作品中的人物一同经 历着成长的或者所见到的人间的悲欢。第三 篇小说是第三人称,只知道介绍的内容,看 不出具体是谁,但是“他”很厉害,仿佛知 道她的一切,“前世今生”。
----鲁迅《孔乙己》
她也是一个美丽动人的姑娘,好像由于命运的差错,生在一个小职员的家里。她没有 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最后 只得跟教育部的一个小书记结了婚。
她不能够讲究打扮,只好穿得朴朴素素,但是她觉得很不幸,好像这降低了她的身 份似的。因为在妇女,美丽、丰韵、娇媚,就是她们的出身; 天生的聪明、优美的资质、温柔的性情,就是她们唯一的资格。
叙述角度
小说是要有一个讲述人的,即故事由谁来讲。要给自己找 一个叙述的身份和位置,这就是叙事的角度。它也可称为视角 ,是一个小说叙述的立足点;它决定了叙述者以何种身份、何 种角度来讲述故事。
叙述角度包括“全知视角”和“有限视角”,分别又称为上帝俯瞰” 和“凡人目光”。
美国学者梅仪慈说:“表面上同一样的故事,同一样的事件,叙述方式角度 不同,所取得的艺术效果,所表达的内容含义,可能差别很大。”
对象。
第三人称 ( 全知视角或)
有限视角
第三人称不受时空限制 ,叙述自由灵活,客观 直接地展现丰富多彩的 生活。
不如第一人称的叙述那 么亲切和没有距离感。

直击考场,掌握答题规律
小说叙述角度常见题型
1.小说用了第几人称,有何好处? 2.“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哪些? 3.简要分析文章塑造某一个(次要)人物的作用。
实战演练,小说鉴赏
阅读小说《提琴》请从叙述人称、叙述角度两方面谈谈“我”( 小玛丽)在小说中的作用。
提琴 [美国]保·琼斯 从我幼年时一直到长大离开家上大学,甚至在那之后,我舅舅迈克的小 提琴 一直被视为家中的珍宝。它已成为某种象征。 我还记得迈克舅舅第一次让我瞧他那把小提琴。他打开陈旧的黑盒子,里
人教版选修教材《外国小说欣赏》第一单元

温故知新,积累知识储备
关于小说
四大文 学体裁
小说、散文、诗歌、戏剧
一种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情节和
概念
环境的描写来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表达
主题的叙事性文学体裁。
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典型环境
关于小说
描写 手法
分类
情节 模式
按内容:语言、动作、肖像、神态、心理 、细节、环境(景物)。 按技巧:工笔、白描,侧面、正面。 环境:自然与人文(社会)。
呢?”她问道,一面把手贴在自己胸口,“你们把它卖了?”父亲显得很 忧虑,直到我摇摇头。“在楼上我的衣箱里,”我告诉她,“我想把它放 到学校我的房间里,平时看到它就使我想到自己的家。”
面衬垫着鲜艳华丽的绿天鹅绒,那把琴静静地平卧其中。“现在你可看见了 一把出自名匠的古琴。”他语调庄重地告诉我,并且让我透过琴面的f形音孔 观看里面褪了色的标记。是他父亲给了他这把琴,追根溯源,琴是一位先辈 从意大利带来的。
我父亲是一位面包师傅,在爱塞克斯大街新开辟的铺面是他从事的一桩
最大的冒险事业。下面打算作为面包房,背面将辟为冷饮室,里面的桌子都 是大理石贴面。当父亲头一次告诉母亲这个计划时,他心里异常兴奋。
优点: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便于感情交流。
不足:受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对象。
类别
第一人称 ( 有限视角 )
优点
拉近与读者的距离,能 使小说显得真实亲切, 同时便于抒发感情。
缺点
只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 所闻,受到一定的限制 。
第二人称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 受环境限制,有明确的倾诉
便于感情交流。
举例:莫泊桑《项链》叙述人对玛蒂尔德的生活情况无所不知,又俨然一个 冷静的上帝俯瞰着玛蒂尔德的人生悲剧。志贺直哉《清兵卫与葫芦》。中国 古代四大名著。周梅森《人民的名义》。
第二人称——“你”
第二人称很特殊,严格说来,它算不上一种叙述角度。它不是讲述 者,而是被讲述者,是小说中的一个人物。这种叙述方式 在叙事性文 学作品中很少见。
按篇幅:长、中、短、微。 按创作原则:现实主义、浪漫主义。 按时代:古代小说、现代小说、当代小说。 按国家:中国小说、外国小说。 按题材:言情、武侠、科幻、魔幻、侦探、历史、纪实等。 按表现手法:诗体、书信体、章回体、意识流等。
完整模式: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一般模式: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对比品味,辨别人称作用
第一人称——“我”——有限视角
特点:“我”既是故事的讲述者又是其中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
好处:真实亲切,拉近作品和读者的距离,便于抒情。
不足:只能局限于叙述人的所见所闻,受到一定限制,是“有限 的讲述”
举例:海明威《桥边的老人》中,“我”就无法得知老人此时此刻内心的想 法,所以就无从描写他的心理活动了。鲁迅《孔乙己》《一件小事》《社戏》 《祝福》,伍尔夫《墙上的斑点》。

研读文本,探究叙述角度
我小时候,家在哈佛尔,并不是有钱的人家,也就是刚刚够生活罢了。 我父亲做着事,很晚才从办公室回来,挣的钱不多。我有两个姐姐。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
我从十二岁起,便在镇口的咸亨酒店里当伙 计……专管温酒的一种无聊职务了。我从此便 整天的站在柜台里,专管我的职务。虽然没有 什么失职,但总觉得有些单调,有些无聊。掌 柜是一副凶脸孔,主顾也没有好声气,教人活 泼不得;只有孔乙己到店,才可以笑几声,所 以至今还记得。 ……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 —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险箱,里面放着崭新的五十张一百元面额的票子。有了这笔钱,我们就用不着为 那笔三千元的贷款担惊受怕了。你说是吗,玛丽?如果我们要还的话,只消穿过 三条马路到埃雷特那家店去就行了。”
母亲显出欣喜的表情:“我很高兴,卡尔。” “一个很明智的主意,”迈克舅舅裁决道,“另外,我自愿把这把琴留给小 玛丽,供她在大学里念书的费用。” 那笔贷款并没有给家里造成麻烦。我进中学后,上午上课,下午就在店里帮 忙。 在我即将上大学的那年夏天,迈克舅舅溘然长逝,于是他的小提琴便传给了 我。 “他们难道没有让你们勤工俭学的方案吗?”一天晚上,父亲问我。 我告诉他确实有。 “我想那样最好。”他突然说道,“我在你衣柜的抽屉里放了一个信封,里面 有两百元,应该够缴你开始的那些费用了。你母亲可是就指望那把小提琴的。” 母亲确实是这样。不过她不再忧心忡忡,这把琴已经属于我 了。 在我离家的头一天,父母都在店里忙着,我提着这把琴来到埃雷特的乐器店。 这位老人从后房走出来,眼睛像猫头鹰般一眨一眨。 我打开琴盒:“它值多少钱?” 他拿起琴来:“卖二十五元,也许能卖到五十元,这就要看谁愿意要它了。”
叙述者知道得比人物少。 这在侦探类小说中尤为常见。侦探类小说往往以案件的结果作为开头,引起悬念。在柯 南道尔《福尔摩斯探案集》和阿加莎·克里斯蒂的侦探小说中,总是由侦探展开调查, 不断地抛出迷惑读者甚至叙述者的线索,不到最后侦探揭示谜底,似乎连叙述者都不知 道谁是真凶。叙述者完全站在一个旁观者的角度,通过人物的外部对话和行动来展开故 事,他显然是要等人物行动之后,才能和读者一起判断出事情的发展。
“哦,迈克!”母亲很吃惊。 “我可不愿那么做,迈克。”父亲说道。 “如果你赶快的话,”迈克舅舅告诉他,“你可以在老埃雷特关店之前赶到他 那里。” 他的双手微微颤抖,可他的语调却异常平静。于是我父亲腋下夹着 提琴盒出门了。 过了一阵子父亲从前门进来,他吹着口哨,脚步轻捷,可是仍然夹着那只提 琴盒。他做的头一件事便是将琴盒放回到陈列柜顶上的老地方。 “我都已经走到埃雷特那家店的门口了,可我心里突然起了个念头,”父亲解 释道, “我们干吗要卖它?就放在老地方不挺好的吗?这就像我们有了一只保
凡人目光——有限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不再是全知全能的上帝——作者,而是小说中的某个人物, 讲究含蓄,讲究隐藏、留白。往往用第一人称来叙事。依靠人物的眼睛来看小说中 的世界。
好处:能充分激发读者的阅读能动性,主动参与,全心投入,更能体验到阅读 的魅力,将读者变为小说的第二作者。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让读者去推理、评判。
两种视角的区别
全知视角的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 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对人物的心理描写。有限视角的叙 述者则只介绍故事的部分情节,把一部分内容隐藏起来了。
有限视角的两种情况
叙述者和人物知道得一样多。 在《桥边的老人》中,小说主人公“我”就是故事的讲述人。叙述者和人物是重叠的, “我”作为作品中的一个人物,完全以自己的世界观和立场出发叙事。在讲述这个故事 时,叙述者似乎和人物所知道得一样多。
注意:小说中的“我”不是作者本人。第一人称叙述中,“我”不是作者, 而有人一看到“我”,就以为是作者本人,这是错误的,“我”与小说中人其 他任何一个角色一样,只是小说中的一个角色,没有特殊性。“我”可以是主 角,也可以是配角。
第三人称——“他”——全知视角
特点:叙述人只是故事的讲述者,并非故事的参与者、见证者、亲历者,叙述 人站在故事之外,以旁观者的身份讲述故事,视角或有限或无限。 好处:叙述自由,超越时空,无所不知。 不足:叙述缺乏亲切感,使小说与读者之间产生距离。
她觉得她生来就是为着过高雅和奢华的生活,因此她不断 地感到痛苦。住宅的寒伧,墙壁的黯淡,家具的破旧,衣料的 粗陋,都使她苦恼。这些东西,在别的跟她一样地位的妇人, 也许不会挂在心上,然而她却因此痛苦,因此伤心。她看着那 个替她做琐碎家事的勃雷大涅省的小女仆,心里就引起悲哀的 感慨和狂乱的梦想 。
-----莫泊桑《项链》
小说用了第几人 称,有何好处?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感 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
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 感情交流。有呼告的效果。
第三人称:能比较直接客观地展现丰富多彩的 生活,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反映现实灵活自由。
小说叙述角度常见题型
“我”在小说中的作用有哪些?
①结构方面,作为全文的线索,贯穿全文。 ②情节方面,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③人物方面,突出人物形象。 ④方便主观心理的描写,易于抒情。 ⑤增强真实感,写的都是我眼中事,心中事,充分展现我的内心世界,更 具真实感。 ⑥主题方面,深化小说主题。
简要分析文章塑造某一个(次要)人物的作用
①是故事的见证者,穿针引线,推动情节的发展。 ②对比反衬以突出主要人物。
上帝俯瞰——全知视角
特点:小说的叙事人就是作者,全知全能,无所不在,绝对控制,什么都 为读者安排妥当了。往往用第三人称来叙事。叙事人相当于上帝,他对情节 的发展,人物的心理、命运了如指掌,甚至走到前台对人物评应论足。
好处:①便于作者对人物、情节的掌控;②便于作者对人物做出评判,使 作者的倾向鲜明地展示在读者面前。
视角的转换
在同一篇小说中,视角也可以灵活转换。芥川龙之介的《莽丛中》讲叙一件 杀人案件,由多个当事人各自叙述案件发生的经过。作者巧妙地将有限视角 与全知视角结合,将有限视角统摄于全知视角之下,有节制地讲述故事,又 回避了作者参与的痕迹。作者将每个当事人的叙述汇总在一起,而每个人物 的视角都是有限的,作者让这些来自于不同视角的互相矛盾的叙事互相颠覆、 互相印证,从而叠加出一个破碎的难以确定的所谓“真相”。
“我告诉你,玛丽,根本不会有危险,”看见母亲脸色不对头,父亲说道, “你只要在这份三千美元的借贷申请书上签个名就行了。”
“可如果是抵押贷款,”她呜咽地说道,“他们可以把我们一家子撵到街上, 我们要成为叫花子的,卡尔。”
“我想稍微讲几句。”舅舅说。他站起来从陈列柜顶上取下那把小提琴, “我从报上读过,一把斯特拉·第瓦里制造的小提琴卖了五千元。把它拿去卖了, 卡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