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词五首》教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词语替换法用一些意义相近的词替换原字,比较表达效果,体会作者遣词用字的高妙。
3、讨论释疑法多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4、比较阅读法适当引入相关诗歌,作比较分析,开拓视野,深化理解。
一、导语设计
李白有一首《静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思乡诗,古诗词中有很多是用来表达思念之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教学新课《武陵春》
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4)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后两句是写景,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离愁。“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通过写斜阳的含情脉脉,水流的悠悠不断,来刻划思妇绵绵不断的离愁别恨。“斜晖”与“梳洗罢”呼应,点出思妇从清晨起床就倚楼等待,一直等到太阳偏西了仍不见良人归舟。“肠断白萍洲”,“白萍洲”在古诗词中常用来代指分手的地方。这位思妇本已一再失望,偏又看见当初与他分手的地方,这就使她更加柔肠寸断,悲伤至极!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重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5、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6、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教授新课:《江城子密州出猎》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学习《望江南》
1.作者及诗歌简介:
《望江南》选自《花间集》,作者温庭筠(81—870),本名飞卿,太原(今陕西省祁县)人。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抱之词”,《旧唐书本传》,为当时土大夫所不齿,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其实只是诗风相似,在成就上远不及李商隐。由于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温庭筠词创作的艺术成就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他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内容偏重写日情。词藻艳丽,但表现得过于柔弱,词句过于雕琢,也给后来的词人以消极的影响。
2.听读磁带,明确读法、节奏,自读疏通字词。
3.分析:
审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梦江南”、“忆江南”、“江南好”,体裁为小令。
品味意境
A.读的基础上概括诗中所叙时、地、人、事。
明确:时:梳洗罢,夕阳欲下之时
地:望江楼
人:女子(相思之人)
事:独倚思人
B.用准确的词语形容文中相思之情
明确:绵远悠长,此恨绵绵
(1)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如伺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句是说:在燕然山上还未刻石记功,归家问题还无计可施。其实,这里的“计”应是“打算” “做计划”的意思。是说:还不曾破敌为国立功,回家的问题还未考虑。这“归无计”应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如何理解?
明确: “人不寐”指“守边的将士睡不着”。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语文
年级
初三
班级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诗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
(知识`能力品德)
教学目标
1.读背诗词,领会思妇和词人的情怀。
2.继续研习,注意拟人和用典的手法。
3.归纳小结,明确主旨。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这两首词可以在学习上做一个对比,一个是写思妇的闺怨词,一个是来自边关塞外的征夫声。前一首着重领会词人用短短27个字描写5种景物所营造出来的哀怨缠绵,后一首着重体会征夫的边塞之苦。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3).欣赏品味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燕然未勒归无计。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上述名句的欣赏品味见前面的“课文研讨”相关部分。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一句写得精练而有气势。读着此句,眼前出现一幅边塞画:在人烟稀少的边塞,有一座孤城,两边光秃秃的重峦叠嶂,上空飘浮着缕缕青烟,悲壮的号角声和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城门紧闭,一片荒凉。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的名句,化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句。它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以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相信困难终将过去,阴云当能消除,那种让你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的机遇在等着你。读了令人荡气回肠,精神振奋。
(4).课堂训练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学习新课《破阵子》:
教学设想:
1、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5.朗读背诵
研讨《渔家傲》
解题: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2、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1、默写《望江南》和《渔家傲》。
2、初步背诵课外《行路难》和《观刈麦》。
(5).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望江南》、《渔家傲》。初步感悟到了唐诗的魅力和宋词的风采,我们若真的是个旅游团,可真应验了“不虚此行”这句话了。不过,我们的观赏绝不是到此为止,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要作更广泛更深入的欣赏品味。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有点评)
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一)上阕: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解说:由李白的诗歌导入,自然地由诗歌的学习过渡为对词的学习,并明确了两首词的主题,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
二、解题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泥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派,其词作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词都有词牌,规定着词作的句数、字数及音律。
C.词人是如何展现这种相思的?想象词中的意境。
学生充分发言,展开想象。
4.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以淡笔写出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寥寥二十七个字,却写得情韵兼胜,音律和谐,形象鲜明生动,因而传诵人口,历久不衰。开头写思妇早起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倚在望江楼上眺望江面,等待着远方的亲人归来。一个“独”字点出思妇的形单影只,“倚”字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神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表明思妇虽然望穿秋水,但始终没有盼到良人归来。“过尽千帆”可见等待时间之长,“皆不是”强调过往船只虽多但无一人是良人归来的情景。
“将军白发征夫泪”,此句中的“将军白发”与“征夫泪”可理解为是互文的修辞手法。由于长期守边,边疆生活又极其艰苦,敌人未破,军功未立,思乡思亲之情当然不能免去,将士们不免早生华发,也经常会流下思亲的热泪。但与前面那句“燕然未勒归无计”联系起来看,这并非是消沉之意、怨慨之泪,而是一种“忠孝不能两全”的悲壮之隋。
(6)、布置作业
背诵诗词五首
任选一首诗词,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散文。
教学后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语文
年级
初三
班级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诗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知识`能力品德)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5.了解李清照的《武陵春》和苏轼《江城子》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ຫໍສະໝຸດ 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学法指导:
1、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按下列顺序操作: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二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
3、讨论释疑法多组织讨论,引导学生理解诗歌浅层意义,挖掘其深层内涵。
4、比较阅读法适当引入相关诗歌,作比较分析,开拓视野,深化理解。
一、导语设计
李白有一首《静夜思》,大家可能都背得出来:“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是一首思乡诗,古诗词中有很多是用来表达思念之情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李清照的《武陵春》。
上阕:“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好一幅威武的群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猎必射虎,其狂三也;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下阕:“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好一个豪放不羁的个性,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鬓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持节云中,此豪二也;会挽雕弓;此豪三也;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教学新课《武陵春》
1、师范读课文,生自读,注意词的感情基调及节奏。
2、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展开想象,用散文化的语言说出本词创设的意境。
(2)在《望江南》中,主人公是“梳洗罢”,而词中作者却“日晚倦梳头”,从中你能体会到作者什么心态?
(3)“闻说”“也拟”“只恐”这三个词说明了什么?
(4)本词的作者是如何抒发感情的?
(4)射天狼:天狼,星名,一名犬星,“主侵掠”,这里指代西夏军队。
4.内容与形象分析。
(1)由典故运用,我们可以看出,词人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明确: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2)再来分析词的内容,看作者是怎样塑造这个英雄形象的。
明确:
在这首词中,上阕写出猎,下阕写请战,场面热烈,情豪志壮,大有“横槊赋诗”的气概,把词中历来香艳软媚的儿女情,换成了报国立叻、刚强壮武的英雄气了。
后两句是写景,通过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思妇的离愁。“斜晖脉脉水悠悠”一句,通过写斜阳的含情脉脉,水流的悠悠不断,来刻划思妇绵绵不断的离愁别恨。“斜晖”与“梳洗罢”呼应,点出思妇从清晨起床就倚楼等待,一直等到太阳偏西了仍不见良人归舟。“肠断白萍洲”,“白萍洲”在古诗词中常用来代指分手的地方。这位思妇本已一再失望,偏又看见当初与他分手的地方,这就使她更加柔肠寸断,悲伤至极!
1.集体背诵。
2.苏词背景介绍。(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豪放派的词风)苏东坡是北宋词坛的大革新家,他作词时,正当柳词风靡一时之际,他有志于改变《花间》以来柔媚的词风。宋神宗熙宁八年,东坡任密州知州,曾因旱去常山祈雨,归途中与同官梅户曹会猎于铁沟,写下了这首出猎词。他因自己的词有别于“柳七郎风味”而颇为得意。曾致书鲜于子骏表达自己的这种自喜:·“近却颇作小词,虽无柳七郎风味,亦自是一家,呵呵。数日前猎于郊外,所获颇多。作得一阕,令东州壮,士抵掌顿足而歌之,吹笛击鼓以为节,颇壮观也。”
学生合作学习10分钟,教师个别进行辅导,然后集体交流。
3、重点解读:
鉴赏这首词美在哪里?
学生自主考虑,寻找“美点”,集体交流。
4、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搜集古人写“愁”的句子。
5、总结:这首词与《望江南》有什么相同之处。
学生可各抒己见,教师总结。
6、类文阅读:李清照的《醉花阴》。
教授新课:《江城子密州出猎》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学习《望江南》
1.作者及诗歌简介:
《望江南》选自《花间集》,作者温庭筠(81—870),本名飞卿,太原(今陕西省祁县)人。他出身于没落的贵族家庭,长期出入歌楼妓馆,“能逐弦吹之音,为侧抱之词”,《旧唐书本传》,为当时土大夫所不齿,终身困顿,到晚年才任方城尉和国子监助教。他的诗和李商隐齐名,号称“温李”。其实只是诗风相似,在成就上远不及李商隐。由于精通音律,熟悉词调,温庭筠词创作的艺术成就在晚唐其他词人之上。他在创造词的意境上表现了杰出的才能,善于选择富有特征的景物构成艺术境界,表现人物的情思。文笔含蓄,耐人寻味。内容偏重写日情。词藻艳丽,但表现得过于柔弱,词句过于雕琢,也给后来的词人以消极的影响。
2.听读磁带,明确读法、节奏,自读疏通字词。
3.分析:
审题:望江南,词牌名,又名“梦江南”、“忆江南”、“江南好”,体裁为小令。
品味意境
A.读的基础上概括诗中所叙时、地、人、事。
明确:时:梳洗罢,夕阳欲下之时
地:望江楼
人:女子(相思之人)
事:独倚思人
B.用准确的词语形容文中相思之情
明确:绵远悠长,此恨绵绵
(1)范仲淹的《渔家傲》中的"燕然未勒归无计”如伺理解?
明确:从字面上看,这句是说:在燕然山上还未刻石记功,归家问题还无计可施。其实,这里的“计”应是“打算” “做计划”的意思。是说:还不曾破敌为国立功,回家的问题还未考虑。这“归无计”应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2)“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如何理解?
明确: “人不寐”指“守边的将士睡不着”。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语文
年级
初三
班级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诗词五首《望江南》《渔家傲》
(知识`能力品德)
教学目标
1.读背诗词,领会思妇和词人的情怀。
2.继续研习,注意拟人和用典的手法。
3.归纳小结,明确主旨。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这两首词可以在学习上做一个对比,一个是写思妇的闺怨词,一个是来自边关塞外的征夫声。前一首着重领会词人用短短27个字描写5种景物所营造出来的哀怨缠绵,后一首着重体会征夫的边塞之苦。
明确:第一句连用三个连续的、富有特征的动作,塑造了一个壮士的形象。“醉”和“梦”表现出战斗的场景是回忆出来的。
2、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什么?
对偶。突出表现了雄壮的军营,表现了将军及战士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3、“沙场秋点兵”中哪个字用得好?(分组讨论,根据词意,想像出此时的场面)
明确:“秋”,写出了肃杀的气氛和作战时的季节。
(3).欣赏品味
1、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
2、燕然未勒归无计。
3、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对上述名句的欣赏品味见前面的“课文研讨”相关部分。
4、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这一句写得精练而有气势。读着此句,眼前出现一幅边塞画:在人烟稀少的边塞,有一座孤城,两边光秃秃的重峦叠嶂,上空飘浮着缕缕青烟,悲壮的号角声和杂乱的边声在四野回荡,城门紧闭,一片荒凉。
5、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两句是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的名句,化用“愿乘长风破万里浪”之句。它给遇到挫折遭遇,困难,受到打击而感到前路茫然的人们以一种信心,一种勇气,一股力量。相信困难终将过去,阴云当能消除,那种让你大显身手、施展才华的机遇在等着你。读了令人荡气回肠,精神振奋。
(4).课堂训练
五、课堂小结
这一节课我们进一步走近宋词,初步接触风格迥异的宋词两大流派,对诗词的意境、形象、风格的分析方法有了更多的了解,希望大家下去以后广泛阅读,深入思考,认真分析,对中国文学史上的两座丰碑有更深刻的了解和认识。
学习新课《破阵子》:
教学设想:
1、一首著名的宋词,作者系豪放派词人,词的意境广阔、深远,要求学生想像词中那战火纷飞的场面,从而进一步了解词的主旨。
5.以本词为例,概括豪放词风格。
课后记:学习这首词,不能撇开词本身去分析豪放派的特点,而要紧紧围绕词,让学生从词出发,去体会,去感悟。
6.联系学习《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四、课堂训练
1.熟背二词。(让学生再体会、感悟豪放派和婉约派的不同词风。)
2.根据《浣溪沙》《江城子》的句数、字数、调数,任选其中一个词牌试着填词一首。
5.朗读背诵
研讨《渔家傲》
解题:
范仲淹所处的北宋时期,其主要边患是辽和西夏。1040年到1043年,范仲淹任陕西经略副使等职,抵抗西夏侵扰。其间他作了《渔家傲》词数首,写边镇劳苦,今只存这一首。词中着力渲染了边塞的悲壮气氛,抒写了思念家乡的情绪和抗击侵扰、巩固边防的意志。此词首开边塞词之作,其格调苍凉悲壮,感情沉挚抑郁,一扫花间词派柔靡无骨、嘲风弄月的词风,成为后来苏轼、辛弃疾豪放派的先声。
3.补充注释与典故分析。
(1)太守:即苏东坡,作者自称。写本词时,作者任密州知州。
(2)孙郎:即孙权。《三国志·吴志》载:“权将如吴,亲乘马射虎于废亭,马为虎所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
(3)遣冯唐:汉文帝时云中太守魏尚抗击匈奴有功,但因报功不实,获罪削职。后来文帝听了冯唐的话,派冯唐持节去赦免魏尚,仍叫他当云中太守。这里东坡借以表示希望朝廷委以边任,到边疆抗敌。
2、本词用字简炼,短短的62个字,给我们勾画了一场塞外战争图,故本词不宜作太多字面上的解释,让学生在反复诵读中体会词意。
教学方法:学生自主学习,注重想像能力的训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师生一起背诵学生曾经学习过的辛弃疾的两首词。
二、介绍小序、作者及时代背景。(请学生介绍,了解预习情况)
这首《破阵子》是辛弃疾赠给他的好友陈亮的,二人均为南宋著名词人,又都坚决主张抗金,收复中原,这共同的志向使他们成为知心朋友。
1、默写《望江南》和《渔家傲》。
2、初步背诵课外《行路难》和《观刈麦》。
(5).课堂小结
这堂课我们学习了《望江南》、《渔家傲》。初步感悟到了唐诗的魅力和宋词的风采,我们若真的是个旅游团,可真应验了“不虚此行”这句话了。不过,我们的观赏绝不是到此为止,在我们今后的学习中,还要作更广泛更深入的欣赏品味。
辛弃疾作这首词时,已辞官在江西上饶农村闲居,但心中时时不忘杀敌立功,统一祖国。
三、整体感知。
1、教师范读,学生体会语气,并在书上划出断句位置。
2、学生读。(小组读、个人读,要读出豪情壮志。有点评)
四、分析(小组讨论,合作完成)
(一)上阕:
1、一、二句写了“我”的哪些活动?梦见了什么?(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述出来)
(解说:由李白的诗歌导入,自然地由诗歌的学习过渡为对词的学习,并明确了两首词的主题,使学生的学习更有目的性、针对性。)
二、解题
词,是一种配合乐曲用来歌唱的诗体,产生于隋唐,宋朝进入兴盛时期,成为宋代文学的代表样式。豪放词派与婉约词派是我国古代词的两大流派。婉约词泥产生较早,代表人物有欧阳修、柳永、李清照等。苏轼开创了豪放派,其词作题材广泛,表现方法以铺叙、直抒为主,风格大气、恢宏,辛弃疾也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词都有词牌,规定着词作的句数、字数及音律。
C.词人是如何展现这种相思的?想象词中的意境。
学生充分发言,展开想象。
4.赏析。
这是一首闺怨词,以淡笔写出思妇不见归舟的惆怅之情,寥寥二十七个字,却写得情韵兼胜,音律和谐,形象鲜明生动,因而传诵人口,历久不衰。开头写思妇早起刚刚梳洗完毕,就独自一人倚在望江楼上眺望江面,等待着远方的亲人归来。一个“独”字点出思妇的形单影只,“倚”字写出思妇久久等待的神态。“过尽千帆皆不是”表明思妇虽然望穿秋水,但始终没有盼到良人归来。“过尽千帆”可见等待时间之长,“皆不是”强调过往船只虽多但无一人是良人归来的情景。
“将军白发征夫泪”,此句中的“将军白发”与“征夫泪”可理解为是互文的修辞手法。由于长期守边,边疆生活又极其艰苦,敌人未破,军功未立,思乡思亲之情当然不能免去,将士们不免早生华发,也经常会流下思亲的热泪。但与前面那句“燕然未勒归无计”联系起来看,这并非是消沉之意、怨慨之泪,而是一种“忠孝不能两全”的悲壮之隋。
(6)、布置作业
背诵诗词五首
任选一首诗词,发挥想象,将其改写成一篇散文。
教学后记
长沙市中(小)学教师统一备课用纸
科目
语文
年级
初三
班级
时间
年月日
课题
诗词五首《江城子》《密州出猎》
(知识`能力品德)
教学目标
1、了解词的有关知识。
2、学会抓住意象欣赏诗词。
3、在诵读品味的过程中,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4.借诵读感受诗词所描绘的景致和所抒发的感情。
5.了解李清照的《武陵春》和苏轼《江城子》写作的背景,深切体会诗词的意境。
(重点难点)
教材分析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品味词的意境与语言。ຫໍສະໝຸດ 教学难点:1、鉴赏词作的意境。
2、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及创作风格。
时序
教学操作过程设计(重点写怎么教及学法指导,含课练、作业安排)
学法指导:
1、多层次诵读法以读为主要手段,读前做好指导与要求。按下列顺序操作:一读识字通词,正确停顿断句;二读体味句子;三读感受意境,晓悟作者心声,与作者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