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期望调查及帮扶对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
WISDOM EXCHANGE 区域治理
作者简介:刘源源,生于1990年,洛阳理工学院专职辅导员,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课题项目:本文为2019年河南省大中专院校就业创业课题《基于就业期望角度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体系研究》的中期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JYB2019342)
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期望调查及帮扶对策
*
洛阳理工学院 刘源源
摘要: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增长,毕业生就业难成为社会关注的重点问题之一,尤其是部分在经济条件、教育资源占有等方面处于劣势境况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常常在就业过程中处于不利境地。
在国家精准扶贫的政策背景下,将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纳入“就业帮扶”的范畴内,解决其就业困难问题,对于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困难学生;就业期望;帮扶对策
中图分类号:C9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595(2020)50-0200-0002
从个体角度来看,经济困难大学生就业难的根源是就业心理的脆弱,主要体现在个体就业期望与社会实际需求的脱节;从社会角度来看,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的前提是实现人才供给予人力资源市场的需求平衡。
因此,本研究从个体期望角度和社会需求角度同时入手,开展实证调研分析,力求获取真实可靠的第一手资料,从多角度提出促进经济困难学生就业的帮扶思路与举措,以期能够为高校就业工作者、政府就业部门开展就业帮扶工作提供依据。
一、调查概况
以河南省就业厅初次就业去向落实率统计的时间点为基准,我们在2020年8月1日-30期间选择了两类群体进行实证调研:
选取洛阳本地三所高校的455名来自不同专业的2020届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作为调查对象,通过线上问卷和访谈结合的方式,对他们的就业状态、职业打算、薪酬待遇期望、就业价值观念等进行调查,分析归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期望的现状及特征。
从性别分布来看,男生占比30.33%,女生占比69.67%;从生源地来看,来自城市的学生占比21.10%,来自农村的学生占比78.90%;从成绩水平来看,在班级排名前30%的学生占比43.08%,排名后30%的学生占比7.69%,处在中间水平的学生占比49.23%。
向56家招聘过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用人单位发放问卷,了解其用人需求情况、对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的看法及政策、招录时考察的因素比重、招录过程中与学生的分歧点、薪酬福利待遇等,为高校人才培养及就业帮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从企业性质来看,私营企业占比78.57%,国有单位占比5.36%,三资企业占比7.14%,学校占比1.79%,其他类型占比7.14%。
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期望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分析
(一)学生就业心态悲观,求职行动迟缓,慢就业、不就业现象严重
从就业状态来看,当前已就业的家庭经济
困难学生占比58.80%(含已经签约、考取研究生、自主创业、已考取公务员几种类型),41.20%的学生处于未就业状态,这个比例低于当年毕业生总体的初次就业率。
从就业心态来看,学生的畏难情绪较严重,仅1.54%的学生认为找到理想工作是很容易的,33.19%的学生认为找到理想工作难度一般,52.31%的学生认为较难,12.97%的学生认为很难。
在访谈过程中,学生还反馈了以下种种困境:因寒假打工滞留湖北、居家隔离加剧心理问题、父母失业/大病、因疫情无法出去实习、原来应聘的公司裁减岗位等等……2020年由于疫情影响,全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从“史上最难”变成“难上加难”,本就处于不利境地的家庭经济困难毕业生受到的影响更严重。
(二)学生择业价值观保守,视野狭窄,盲目追求“铁饭碗”
调查数据显示,有64.40%的学生将国有企业视为自己理想工作单位,但实际上每年来招聘的企业中,国企的占比不到10%,学生的理想就业单位类型与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差别很大,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笔者与部分毕业班辅导员访谈时了解到,今年考公务员、事业编、考研、专升本的学生比例较往年有约10%左右的提升,疫情影响下中小微企业发展停滞、裁员等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激化了学生择业时的“求稳”心态。
此外,我们的调研对象中,来自农村的学生居多,他们父母的职业多是务农或打工,有资料显示,对于体制内稳定“铁饭碗”的向往,也是农村地区比较盛行的一种价值追求。
(三)学生参与实习和兼职的比例较高,但缺乏计划性和系统性,未来职业相关度低
学生在择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排前三位的分别是:工作经验缺乏、知识储备不足、实践能力差,此外还有少部分同学因为专业不对口、人际交往能力差、性别歧视等原因导致择业困难。
调研对象中,参与过实习的学生占比34.73%,参与各种职业训练且做过很多社会兼职的占52.09%,什么都没参加过的仅占
13.19%。
这两道问题的调查结果产生了鲜明的对比:大多数学生都参与过实习实践,但在求职择业时遇到的最大问题却仍指向实践能力水平的不足。
究其原因,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参与实践的主要动机是赚取生活费,若要在不给工资或工资较低的专业实习和工资相对较高的兼职或暑假工之间选择,多数学生会选择后者,其零散、低技术含量、低专业相关度的特征也注定了学生即使花费了很多时间,也难以得到专业能力的系统提升。
(四)学生希望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但缺乏有助于实现目标的生涯规划意识
在择业影响因素方面,26.30%的学生择业时最看重的因素是发展前景,其次是个人兴趣、工作地点、高薪酬、专业对口。
28.79%的学生强调高薪的原因是家里急需他的支持,49.66%的学生是出于自身的价值评价,这说明即使家庭经济条件有限,学生也希望追求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然而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学生的职业生涯规能力不足以支撑其对目标的追求,有详细制定职业生涯规划的仅占14.29%,有考虑过职业生涯规划但尚未制定目标的75.60%,从来未考虑过的占10.11%。
根据笔者的观察,每次学校组织的职业生涯规划比赛报名者寥寥,大多数学生是为了加素质拓展分等原因而报,偏离了大赛真正的目的。
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和就业创业指导课多采取大班教学,课堂形式单一,创新创业项目路演、产业园参观等实践环节难以实现,效果不理想。
(五)学生与企业在薪酬待遇方面的看法较为一致,但对于个人能力的看法分歧较大
在薪酬待遇方面,期待最低薪资在2000-3500元之间的学生占比32.31%,实际能够提供薪资在2000-3500元之间的企业占比30.36%;期待3500-4500元之间的学生占比39.34%,提供3500-4500元之间的企业占比48.22%;期待4500元以上的学生占比28.35%,提供4500元以上的企业占比
区域治理WISDOM EXCHANGE
21.43%,学生与企业的看法比较一致。
对于个人能力各因素重要性的看法方面,学生认为用人单位最注重的是专业能力,占比32.17%,其次是人际交往能力、自我表达能力、外语能力。
但实际上,用人单位对各因素的权重排序分别是实践能力、团队合作意识、问题解决等能力(以上综合占比76.63%),认为专业能力重要的企业仅占比10.33%,7.07%的企业认为有学生干部经历很加分,5.98%的企业有更希望招聘到男生。
(六)学生需要更全面的就业指导以及个性化的生涯规划引导
80.44%的学生表示知道学校开设的有就业指导和生涯规划类课程,但这类课程数量较少,19.56%的学生反馈说学校未开设就业指导课程;54.95%的学生认为自己自己在就业方面获得的指导并不多;36.92%的学生认为老师指导的比较具体;8.13%的学生表示不知道学校有就业指导老师。
这从侧面说明学校就业指导的影响力不强。
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之前主要以个别教师开设公共选修课的形式来对学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教育,从2019级学生开始,才开始通过组建教研室的形式面向全校学生开设公共必修课,逐步建立更加全面的就业指导与生涯规划教育体系。
三、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就业帮扶对策
(一)引导困难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营造积极的求职氛围,用“先就业后择业”来代替“慢就业、不就业”
中国有一句古语,“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实际上,随着社会的发展,职业分类早已不止此数。
2015年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将职业划分为8个大类、75个中类、434个小类、1481个职业。
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而言,与其被所谓的“铁饭碗”观念禁锢,不如拓宽视野,在积极的职业体验中全面认识自我、认识社会,理性调整就业期望,不断完善自己,为就业期望的实现打下更加坚实的基础。
此外,贫困学生要发挥主观能动性,虽然家庭能够给自己提供的人脉资源有限,但可
以充分挖掘利用学校和社会上的优质资源,如
关注毕业生群里老师发的招聘信息、学习就业
微信公众号里的推送、各大社会招聘网站等。
辅导员可以发动党员、班干部起到模范带头作
用,在班级、宿舍内部营造积极求职的氛围,
引导学生不要宅在宿舍,认识到求职的过程就
是对自己的提升,哪怕只是投出一份简历,参
加一次招聘会,都可以增加求职经验,有利于
自信心的建设。
(二)建立健全对困难学生的就业帮扶政
策,切实发挥职业生涯与就业指导师资队伍在
个性化指导帮扶中的作用
相对普通学生而言,高校就业工作部门
对贫困学生的就业指导应突出“帮扶”二字,
本着解决思想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的原
则,建立健全专业技能培养、学业帮扶、心理
引导、生涯规划等全方位的帮扶体系。
在就业
服务方面,应精准落实求职创业补贴、临时困
难补助、GYB、SYB创业类免费培训等政策。
在就业信息推送时,应抓住学生新的认知行为
特点,打造新媒体类就业信息分享平台,如以
洛阳理工学院2020年创新推出“老师带你找
工作”抖音、B站直播栏目,教育部“24365”
智慧就业平台等。
切实发挥职业生涯与就业指
导师资队伍在个性化指导方面的作用,建立完
善的线上线下预约咨询机制,畅通学生的咨询
渠道。
以洛阳理工学院为例,学校发动担任就
业指导课的老师为对口帮扶的宜阳籍学生提供
一对一的职业规划、就业指导咨询服务并建立
“一生一策”的帮扶台账,帮助特殊困难学生
群体顺利就业。
(三)打造合适的生师比,动员辅导员、
班主任、专业课教师通过个性化的关怀来帮助
学生,促进人岗对接
二级学院层面的就业指导工作主要由毕业
班辅导员和专业教师来执行。
毕业班辅导员老
师与学生接触的机会最多,可以全过程、多维
度地指导学生的发展。
学校应当打造科学合理
的师生比,保障辅导员老师有充分的时间和精
力与学生建立情感链接。
学生对老师的信任度
越高,就越能听从建议,激发积极求职的内驱
力;同理,老师对学生个人情况越了解的详细,
就越能为其推荐人职匹配度更高的岗位。
此外,
带毕业设计、毕业实习的专业教师也要在指导
学生的过程中融入求职择业指导,每个专业老
师所带的学生一般是10-20人,可以更加精准
的关注到学生的求职心态、择业动态。
老师还
可以做好用人单位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将企业
的用人需求及时转达给学生,也可以将合适的
学生推荐给对应的企业。
对于一些就业意愿不
强或缺乏自信心的学生,这样的方式能够起到
较好的带动、引导作用。
(四)高校外部多元主体联动,高校内部
各部门协同,推动形成全社会、全过程的经济
困难学生帮扶机制
目前已经有高校尝试与用人单位和政府联
动,共同举办针对经济困难学生群体的专场招
聘会,紧扣贫困学生的求职特点和实际需求,
为其提供便利的就业服务。
在学生升学方面,
河南省教育厅出台了针对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学
生的专升本招录优惠政策,提供个性化、精准
化的帮扶,促进高质量就业。
在教学方面,
教务处应根据就业端反馈的数据来改革教学模
式,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环节的比例安排,提
高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匹配度。
在我们的问
卷调研中,部分企业也表示愿意对有需要的贫
困毕业生员工进行特殊照顾,紧急情况下会为
家庭经济困难的员工提供预支工资、临时困难
补贴、生活物品发放、临时公寓等人性化政策。
参考文献
[1]毕蕾.高校贫困生就业弱势成因及对
策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13(22):29-30.
[2]冯淑婷.贫困就业路--促进贫困高
校毕业生就业政策解读[J].中国大学生就业
(综合版),2015(3):14-15.
[3]刘天地.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
生就业观调查分析[J].产业与科技论
坛,2019,18(24):111-112.
(上接第63页)
坚持符合实际、循序渐进、逐步完善的原则,不断加强老干部活动室建设,定期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积极健康的文体活动,满足老同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四是引导离退休老干部发挥作用。
要充分挖掘离退休干部中积极向上、奉献性强、精力旺盛的优秀典型,利用他们的言传身教为其他老干部做榜样,传递正能量、摒弃负能量。
要发挥离退休干部的政治优势、经验优势、威望优势,及时倾听他们的意见和建议,引导他们积极发挥自身的优势和作用,为各项工作发展献计献策。
(三)加强老干部工作自身建设
一是加强党组织建设。
要以党建工作为统领,进一步强化党支部建设,努力提高党建水
平,用党建指导各项工作的开展。
要认真贯彻
落实上级党组织党建工作要求,进一步转变工
作作风,提升工作质量,规范工作程序,用
行动传递党组织对老干部的尊重和关怀。
二是加强基础管理工作。
做好老干部工作,
基础管理是前提。
要充分发挥离退休人员数据
库作用,及时做好入册出册人员的登记和信息
更新工作。
对基础资料、数据录入不全的人员
要及时与当事人沟通、对在工作中证实信息有
误或基本情况有所变化的人员要及时进行确认
和更改。
要通过建立QQ群、微信群等方式,
加强与老干部的实时联系,及时将重大政策调
整及有关老干部利益的信息进行告知。
三是提升服务质量。
要常进老干部家门,
了解老干部情况,围绕老干部最关心、最迫切
的问题开展针对性地上门送学、上门医疗等服
务,满足他们生活和心理变化需求,使他们心
情舒畅、健康长寿。
要通过学习培训等方式进
一步提升工作人员业务水平,将老干部各项政
策规定一丝不苟地贯彻好、落实好,以儿女之
心、晚辈之情让老干部高兴而来,满意而归,
保持老干部队伍和谐稳定。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对全国老干部工作作出重要指
示[N].人民日报.2016-12-24.
[2]李桂义.做好新时代老干部工作 引
领新担当新作为[N].中国老年报,2020-10-
21(002).
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