局部解剖学课后作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局部解剖学课后作业
一、名词解释
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
腮腺床:通常把与腮腺深部相邻的茎突,起于茎突的肌肉,以及颈内动、静脉,舌咽、迷走、副及舌下神经等结构,称为“腮腺床”。
腮腺咬肌筋膜:为颈深筋膜浅层向上的延续,在腮腺后缘分为深、浅两层,包绕腮腺形成腮腺鞘,两层在腮腺前缘处融合,覆盖于咬肌表面,称为咬肌筋膜。
咬肌间隙:为位于咬肌深面与下颌支之间的间隙,咬肌的血管神经即通过下颌切迹穿入此隙,从深面进入咬肌。
此间隙的前方紧邻下牙槽的第三磨牙,在智齿冠周炎、牙槽脓肿、下颌骨骨髓炎时,可扩散至此间隙。
头皮:皮肤、浅筋膜、帽状腱膜紧密愈着,不易分割,临床上将此三层合称“头皮”。
头皮撕脱伤时,常常是三层一并撕脱。
腱膜下间隙:是位于帽状腱膜与骨膜之间的薄层疏松结缔组织,此处出血,易广泛蔓延,形成较大的血肿,瘀斑可出现于鼻根及上眼睑皮下。
此间隙内的静脉,经导静脉与颅骨的板障静脉及颅内的硬脑膜静脉窦相通,若发生感染,可经上述途径继发颅骨骨髓炎或向颅内扩散,因此腹膜下间隙被认为是颅顶部的“危险区”。
蝶鞍区:是指颅中窝中央部的蝶鞍及其周围区域,该区主要结构及毗邻:包括蝶鞍、蝶窦、垂体、海绵窦、鞍周血管和神经等。
海绵窦:为一对重要的硬脑膜窦,位于蝶窦和垂体的两侧,前达眶上裂内侧部,后至颞骨岩部的尖端。
小脑幕:是一个由硬脑膜形成的宽阔的半月襞,介于大脑半球枕叶与小脑之间,并构成了颅后窝的顶。
小脑幕将颅腔不完全的分割成上、下两部。
当上部颅脑病变引起颅内压增高时,小脑幕切迹上方的海马旁回和钩可能受挤压而移位至小脑幕切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而压迫大脑脚和动眼神经。
锁骨上大窝:是锁骨中1/3上方的凹陷,窝底可扪到锁骨下动脉的搏动、臂丛和第1肋。
位于颈外侧区,界线为:锁骨外侧缘,胸锁乳突肌外侧缘,肩胛舌骨肌下腹下缘。
封套筋膜:相当于其他部位的深筋膜。
此层较致密,封闭着全部颈项部。
包绕胸锁乳突肌、斜方肌和舌骨下肌群,并构成其肌鞘。
上方附着于颈部上界各结构,并延续为腮腺咬肌筋膜,下部附着于颈部下界各结构。
劲动脉鞘:上起自颅底,下续纵隔。
是颈筋膜向两侧扩展,包绕颈总动脉、颈内动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等形成的筋膜鞘。
鞘内有颈内静脉和迷走神经贯穿全长,颈内动脉位于鞘的上部,颈总动脉居其下部。
在鞘的下部,颈总动脉位于后内侧,颈内静脉位于前外侧,迷走神经位于二者之间的后方;在鞘的上部,颈总动脉居前内侧,颈内静脉居后外侧,迷走神经居二者之间的后内方。
气管前间隙:颈深筋膜中层前下部覆盖气管称气管前筋膜,此筋膜与气管颈部之间借疏松结缔组织连接形成气管前间隙。
内部结构有甲状腺下动脉,甲状腺奇静脉丛,小儿胸腺上部,头臂干,左头臂静脉和气管前淋巴结。
劲动脉窦:颈总动脉末端和颈内动脉起始处的膨大部分,位于平甲状软骨上缘处。
其管壁的外膜下有丰富的感觉神经末梢,末梢膨大,在电镜下呈若干层的椭圆形结构,一般称为压力感受器,与血压调节功能有关。
劲动脉三角:境界颈动脉三角位于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之间。
其浅面为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颈筋膜浅层;深面为椎前筋膜;内侧为咽侧壁及其筋膜。
颈袢:又名舌下神经袢,由第1~3颈神经前支的分支构成。
上、下两根在肩胛舌骨肌中间腱上缘,适平环状软骨弓处,在颈动脉鞘浅面合成颈袢。
颈袢支配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肌。
他们的功能主要是在收缩是压低舌骨和喉部,帮助吞咽和说话。
Horner综合征:向甲状腺后外方压迫劲交感时,可出现Horner综合征,其特点为病侧眼球轻微下陷、瞳孔缩小,但对光反应正常、上睑下垂、同侧面部少汗等。
胸膜上膜:胸膜顶上方从第7颈椎横突,第1肋颈和第1胸椎体连至胸膜顶的筋膜称为胸膜上膜,起悬吊作用,当行肺萎陷手术时,需切断上述筋膜,才能使肺尖塌陷。
椎动脉三角:内侧界为颈长肌,外侧界为前斜角肌,下界为锁骨下动脉第一段,尖为第6
颈椎横突前结节。
三角的后方有第七颈椎横突,第8颈神经前支及第1肋颈;前方有迷走神经,颈动脉鞘,膈神经及胸导管弓(左侧)等。
三角内的主要结构有:胸膜顶,椎动脉,椎静脉,甲状颈干,甲状腺下动脉,颈交感干及颈胸(星状)神经节等。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相接的地方有个向前突起的角叫胸骨角,是计数肋骨的重要标志,两侧平对第二肋,第四胸椎的下缘正对胸骨角的水平。
乳房后间隙:乳房与胸肌筋膜之间的间隙,内有疏松结蹄组织和淋巴管。
锁胸筋膜:是位于锁骨下肌、胸小肌和喙突之间的胸部深筋膜。
有胸内,外侧神经和胸肩峰动脉的分支穿出至胸大、小肌。
头静脉和淋巴管也从此筋膜穿入。
肋间臂神经:由第2肋间神经外侧皮支的后支,与第1、3肋间神经的外侧皮支(有时还包括臂内侧皮神经,在腋静脉3段外侧呈Y形与肋间臂主干汇合)组成。
此神经损伤或离断,可致上臂内侧感觉障碍,如麻木、疼痛、烧灼感或痛温觉迟钝。
腰肋三角:位于膈的腰部与肋部起点之间。
底为第十二肋.前临肾,后邻肋膈隐窝.肾手术时应注意,避免撕破引起气胸.该处薄弱,为膈疝易发处。
肺根:出入肺门的结构(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静脉、神经、淋巴管)被结缔组织包绕连于纵隔称肺根,肺根对肺起固定、支持作用。
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及其间所夹的器官和组织的总称,其间有心脏及出入心脏的大血管、食管、气管、胸腺、神经及淋巴组织等。
动脉韧带:由肺动脉干分叉处稍左侧连至主动脉弓下缘的纤维结缔组织索,是胎儿时动脉导管在出生后闭锁的遗迹。
也叫动脉导管索。
心包斜窦:在左心房后壁,左右肺静脉,下腔静脉与心包后壁之间的间隙称为心包斜窦。
手术时若需阻断下腔静脉的血流,可经心包斜窦下部进行。
食管后隐窝:食管胸部右侧面,除平肺跟的一段未被覆胸膜外,其余部分都与右纵膈胸膜相贴,尤其在肺根下,右纵膈胸膜有时可突向食管胸部后面,形成食管后隐窝。
故经胸做食管下段手术时可能破入右侧胸膜腔,导致气胸。
半月线:又称腹直肌线或Spiegel线,为沿腹直肌外侧缘的弧形线。
右侧半月线与肋弓相交处为胆囊底的体表投影,又称Murphys点。
左、右半月线与左、右肋弓的夹角为前肾点,是肾盂的前方投影。
半月线平脐处为上输尿管点,平髂前上棘处为中输尿管点。
白线:又称腹白线,由腹前外侧壁三层扁肌的腱膜在腹前正中线上互相交织而成,上宽下窄。
腹股沟浅环(皮下环):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份有一个三角形的裂隙,成为腹股沟管浅环。
正常成人的腹股沟管浅环可容纳一个手指尖,内有精索(男性)和子宫圆韧带(女性)通过。
腹股沟三角:腹直肌外侧缘,腹壁下动脉和腹股沟韧带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前外侧壁的一个薄弱部位,疝囊经此区突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小网膜:是连于肝门与胃小弯、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双层腹膜结构,左侧连于肝门与胃小弯之间的部分称肝胃韧带,右侧连于肝门与十二指肠上部之间的部分称肝十二指肠韧带,在十二指肠韧带的后方,用示指可探测到一孔洞,叫网膜孔。
小网膜分隔了左肝下间隙为左肝下前间隙和左肝下后间隙,左肝下后间隙又叫网膜囊,在解剖学上有重要的意义。
十二指肠球:十二指肠上部近端与幽门相接连的一段肠管,是十二指肠溃疡及其穿孔的好发部位。
90%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溃疡穿孔发生在球部前壁,而后壁容易引起大出血。
肝胰壶腹:胆总管最后斜穿十二指肠降部后内侧壁,在此与胰管汇合,形成略膨大的肝胰壶腹,开口于十二指肠大乳头。
在肝胰壶腹周围有肝胰壶腹括约肌包绕,胆总管和胰管的末段也各有括约肌包绕。
胆汁和胰液由此经开口进入十二指肠。
网膜孔:又叫Winslow孔,是位于肝十二指肠韧带与后腹膜壁层之间的孔,是网膜囊与囊外腹膜腔之间的唯一通道。
正常的网膜孔可容一指伸入。
其内有三件重要结构,分别是肝固有动脉、胆总管、和肝门静脉。
胆囊三角:将胆囊管、肝总管及肝脏脏面三者构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胆囊三角,三角内有胆囊动脉通过。
胆囊切除时要在该三角内寻找胆囊动脉给予结扎切断,注意辨认清楚,胆囊三角是寻找胆囊动脉的重要标志。
而胆囊动脉常有变异,胆道手术时应该注意。
右肠系膜窦:位于肠系膜根升结肠、横结肠及其系膜的后2/3部之间,呈三角形,周围近手封闭,窦内感染积浓时不易扩散。
Mc Burney点:是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通常以脐与右侧髂前上棘连线的中、外1/3交点为标志。
麦氏点的压痛及反跳痛是临床上急慢性阑尾炎的重要体征。
脊肋角:又称肾角,为肾门在腹后壁的体表投影,位于第12肋下缘与竖脊肌外侧缘的交角处。
肾病变时,此处常有压痛或叩击痛。
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
乳糜池:乳糜池是人体淋巴循环的一部分,收集肠干,左右腰干的淋巴,注入到胸导管中,再注入左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液中。
胸导管起始处的膨大部称乳糜池,常位于第1腰椎体的前方,由肠干和左、右腰干汇合成。
盆膈:又称盆底,由肛提肌、尾骨肌及覆盖于两肌上、下面的盆膈上筋膜和盆膈下筋膜所构成。
盆膈封闭骨盆下口的大部分,仅在其前方两侧肛提肌的前内缘之间留有一狭窄裂隙,称盆膈裂孔。
其下方由尿生殖隔封闭,男性有尿道通过,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盆膈后部有肛管通过。
盆膈封闭骨盆下口,具有支持和固定盆内脏器的作用,并与排便、分娩等有关。
肛提肌腱弓:从耻骨联合后面至坐骨棘之间的显著增厚的盆壁筋膜。
耻骨后间隙:前界:耻骨联合、耻骨上支、闭孔内肌筋膜;后界:男性为膀胱和前列腺,女性为膀胱;两侧界:脐内侧韧带;上界:壁腹膜折返至膀胱上面处;下界:男性为盆膈和耻骨前列腺韧带(连结前列腺至耻骨联合下缘),女性为盆膈和耻骨膀胱韧带(连结膀胱颈至耻骨联合下缘)耻骨前列腺韧带或耻骨膀胱韧带成对,左右各一,两韧带之间有阴茎(或阴蒂)背深静脉通过,此间隙向上与腹前外侧壁的腹膜外筋膜延续,隙内充以疏松结缔组织,以利膀胱的功能活动。
临床意义:耻骨后隙向上与腹前壁腹膜下筋膜延续,临床上常将此间隙作为膀胱、前列腺和剖宫产的腹膜外手术入路,手术时不伤及腹膜。
此外外伤引起膀胱破裂,尿液外漏于此间隙。
直肠子宫陷凹:又称Douglas腔。
是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移行形成的陷凹,是立位和半卧位时女性腹膜腔的最低部位,与阴道穹后部仅隔阴道后壁和一层腹膜。
腹膜腔的积液常积于此,可经阴道穹后部穿刺或引流。
射精管:输精管与精囊腺的排泄管在前列腺的上都会合后的管道,称射精管。
此管在前列腺上部会合后,穿入前列腺,开口于尿道。
射精时两部分的液体可进入尿道。
阴道穹:亦作阴道穹隆,是女性内生殖器的一部份,位於阴道的尽头,包围着子宫颈。
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
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
阴部管:位于坐骨直肠窝外侧壁,坐骨结节上方3~4cm处,为闭孔筋膜与会阴浅筋膜共同围成的管状裂隙。
其中有阴部内血管和阴部神经通过。
会阴深隙:亦称会阴深袋,为位于尿生殖膈上、下筋膜之间、四边均封闭的间隙。
深隙内有尿道球腺、尿道膜部、尿道括约肌、会阴深横肌。
这两对肌与会阴浅隙的三对小肌一样,为会阴神经支配,受意识控制。
深隙内尚有阴茎背动脉和位于其外侧的阴茎背神经,两者均穿过尿生殖膈下筋膜的前缘至阴茎海绵体背面。
阴茎深动脉亦经尿生殖膈下筋膜穿出此间隙进入阴茎脚,并有同名静脉伴行。
尿生殖膈:由尿生殖膈上、下筋膜及其间的会阴深横肌、尿道括约肌组成的结构称尿生殖膈。
封闭尿生殖三角,男性有尿道,女性有尿道和阴道通过。
加强盆底,协助承托盆腔脏器。
会阴中心腱:位于会阴缝深部,两侧会阴肌间。
有肛门外括约肌、球海绵体肌及成对的会阴浅横肌、会阴深横肌和肛提肌等起止于此;直肠壶腹和肛管的纵肌层亦参与其组成。
此腱有加固盆底的作用。
腰肋韧带:胸腰筋膜中层上部张于第12肋与第1腰椎横突之间的部分增厚,称为腰肋韧带。
肾脏手术时,切断此韧带可加大第12肋的活动度,便于暴露肾脏。
听诊三角:斜方肌的外下缘,肩胛骨脊柱缘,背阔肌上缘之间围成的一个三角形区域,临床称听诊三角,又称肩胛旁三角。
三角的底为脂肪组织、深筋膜和第6肋间隙,表面覆以皮肤和浅筋膜,是背部听诊呼吸音最清楚的部位。
当肩胛骨向前、外移位时,该三角范围会扩大。
钩椎关节:由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的椎体钩与上位椎体的前后唇缘相接而形成的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
此关节增生肥大会压迫脊神经而引起颈椎病。
硬膜外隙:硬脊膜与椎管内面的骨膜及黄韧带之间的狭窄腔隙称硬膜外隙,其内有疏松结缔组织、脂肪组织、淋巴管、椎内静脉丛,有脊神经根通过。
不与下颅内相通,略呈负压,临床上可进行腰椎穿刺向此隙内注入麻药麻醉脊神经根。
窦椎神经:也叫脊膜支或返神经,是由脊神经发出的一支分支,起于背神经节之上,通过椎间孔之后又重返椎管,它在脊神经分出前支和后支之前分出,与主干反向走行。
它有交感神经的分支加入,经椎间孔进入椎管。
解剖学“鼻烟窝”:为位于背外侧部的浅凹,拇指充分外展并后伸是尤为明显,其桡侧界拇长展肌腱和拇短伸肌腱,尺侧界为拇长伸肌腱,近侧界为桡骨茎突。
窝底为手舟骨和大多角骨,窝内有桡动脉通过,可以扪及其搏动。
提携角:臂轴与前臂轴的延长线相交形成一向外开放的角度,约165-170度,其补角为10-15度,即提携角。
提携角在0°-10°之间时为直肘,小于0°为肘内翻,大于20°为肘外翻。
这三种情况均属肘畸形。
腋鞘:有称腋腔,椎前筋膜(颈深筋膜深层)延续至腋窝,包裹腋动脉、腋静脉和臂丛的锁骨下部分所形成的筋膜鞘。
临床上作臂丛锁骨下部麻醉时,可将药液注入腋鞘内,麻醉上肢。
肩袖:肩袖由冈上肌、冈下肌、小圆肌、肩胛下肌的肌腱组成,这些肌腱的运动导致肩关节旋内,旋外和上举活动,但更重要的是,这些肌腱将肱骨头稳定于肩胛盂上,对维持肩关节的稳定和肩关节活动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桡神经血管束:由桡神经和肱深血管组成,行于肱骨肌管内。
腕尺侧管:是腕掌侧韧带的远侧部与屈肌支持带之间的间隙,内有尺神经和尺动、静脉通过。
尺神经在腕部浅表,易受损伤。
腕管:由屈肌支持带与腕骨沟共同构成。
正中神经在腕管内变扁平,紧贴屈肌支持带桡侧端深面,腕骨骨折时可压迫正中神经,导致腕管综合症。
二、简答题
翼点的位置及临床意义?
答:翼点位于颞窝前部,为额骨、顶骨、颞骨、蝶骨大翼的会合处,构成“H”形的裂缝,是颅侧面的薄弱处,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穿过,此处骨折,有可能损伤脑膜中动脉前支,形成硬膜下血肿。
面神经出颅的结构和穿腮腺后的分支?
答:由乳突孔出颅,向前穿入腮腺,分为颞支、颧支、夹支、下颌缘支、颈支。
纵行和横行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各有哪些?
答:纵行:颈外动脉、颞浅动脉、静脉、下颌后动脉及耳颞神经;
横行:上颌动脉、静脉、面横动脉、静脉和面神经及其分支。
由浅入深穿经腮腺的血管、神经有哪些?
答:面神经及其分支、下颌后静脉、颈外动脉及耳颞神经
上颌动脉可分为几段?各段的主要分支有哪些?
上颌动脉以翼外肌为标志分为3段
第1段分支:下牙槽动脉、脑膜中动脉
第2段分支:颊动脉
第3段分支:上牙槽后动脉、眶下动脉
额顶枕区浅筋膜内的血管、神经?
答:①浅筋膜前组有眶上动脉和眶上神经、滑车上动脉、静脉和滑车上神经、眶上动脉系眼动脉的分支
②后组:枕动脉、枕大神经
③有导静脉
额顶枕区软组织由浅入深有哪几层?
答:有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皮下组织)、帽状腱膜及颅顶肌(额、枕肌)、腱膜下疏松结蹄组织和颅骨外膜。
颞区软组织由浅入深有哪几层?
答:有五层,依次为皮肤、浅筋膜、颞筋膜、颞肌和颅骨外膜。
通过海绵窦的神经有哪些?
答:外侧壁内:自上而下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与上颌神经,窦内有展神经。
小脑幕切迹疝的形成和临床体征?
答:小脑幕切迹上方与大脑半球颞叶的海马旁回钩紧邻,当幕上的颅内压显著增高时(如颅内血肿),海马旁回钩被推移至小脑幕切迹的下方,形成小脑幕切迹疝。
使脑干受压,并导致动眼神经的牵张或挤压,出现同侧瞳孔散大,对光反射消失,对侧肢体轻瘫等体征。
颈部的分区?
答:颈部分为固有颈部和项部
舌骨上区
颈前区
舌骨下区
固有颈部胸锁乳突肌区
枕三角
颈外侧区
锁骨上大窝
颈筋膜的层次?
答:①浅层:即封套筋膜
②中层:又称气管前筋膜或内脏筋膜
③深层:又称椎前筋膜
④颈动脉鞘
颈筋膜间隙有哪些?
答:有胸骨上间隙、气管前间隙、咽后间隙、椎前间隙。
下颌下三角的境界及内容?
答:由二腹肌后腹和下颌骨体下缘围成,又称二腹肌三角。
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和封套筋膜,深面有下颌舌骨肌、舌骨舌肌及咽中缩肌。
内容:下颌下腺、血管、神经和淋巴管。
颈动脉三角的境界和内容?
答:颈动脉三角由胸锁乳突肌上份前缘,肩胛舌骨肌上腹和二腹肌后腹围成,浅面有皮肤、浅筋膜、颈阔肌及封套筋膜,深面有椎前筋膜,内侧是咽侧壁及其筋膜。
内容:有颈内静脉及其属支、颈总动脉及其分支、舌下神经及其降支、迷走神经及其分支、副神经以及部分颈深淋巴结等。
甲状腺癌为什么会影响呼吸、吞咽和发音?
答:甲状腺左右两侧叶的后内侧临近喉与气管,咽与食管以及喉返神经,患甲状腺癌时,甲状腺会肿大,向后内侧会压迫喉与气管可出现呼吸、吞咽困难及声音嘶哑。
甲状腺的动脉与喉的神经之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答:左喉返神经行程较长,位置深,多在甲状腺下动脉后方与其交叉;右喉返神经行程较短,位置较浅,多在甲状腺下动脉前方与其交叉或穿行于该动脉的两个分支之间。
甲状腺下动脉与喉返神经的相交部位约在侧中下1/3交界处的后方,两喉返神经入喉前常经过环甲关节后方,故甲状软骨下偏可作为显露喉返神经的标志。
意义:施行甲状腺次全切除术,结扎甲状腺下动脉时,应远离甲状腺下端,以避免损伤喉返神经而致声音嘶哑。
气管切开的层次?
答:由浅入深为皮肤、浅筋膜、封套筋膜、胸骨上间隙及其内的静脉弓,舌骨下肌群,气管前筋膜和气管前间隙。
颈动脉鞘的内容?
答:浅面有胸锁乳突肌、胸骨舌骨肌、胸骨甲状肌和肩胛舌骨肌下腹颈袢及甲状腺上、中静脉。
鞘的后方有甲状腺下动脉通过,隔椎前筋膜有颈交感干、椎前肌和颈椎横突等。
鞘的内侧有食管颈部、喉、气管颈部、喉返神经和甲状腺侧叶等。
胸膜顶的位置及毗邻?
答:是覆盖肺尖部的壁胸膜,突入颈根部,高出锁骨内侧1/3上缘2-3cm,前、中、后斜角肌覆盖其前、外及后方。
其前方邻接锁骨下动脉及其分支、膈神经、迷走神经、锁骨下神经,左侧还有胸导管,后方贴靠第12肋颈交感干和第1胸神经前支,外侧邻臂丛,内侧邻气管、食管,左侧还有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
胸壁的层次?
答:由浅入深分别为皮肤、浅筋膜、深筋膜、胸廓外肌层、胸廓、肋间肌、胸内筋膜。
膈肌的三个裂孔的名称及通过的结构?
答:腔静脉孔:下腔静脉和右膈神经的分支通过。
食管裂孔:食管、迷走神经前、后干、胃左血管的食管支和自肝后部的淋巴管通过。
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胸导管和来自胸壁的淋巴管通过,奇静脉和半奇静脉也可通过主动脉裂孔。
乳房的位置和淋巴引流?
答:位置:女性乳房位于胸肌筋膜前面,胸骨旁线与腋中线之间,平第2-6肋高度。
淋巴主要注入腋淋巴节,方向有6支:①乳房外侧部和中央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淋巴结②上部的淋巴管注入尖淋巴结和锁骨上淋巴结③内侧部淋巴管注入胸骨旁淋巴结④深部的淋巴管注入胸肌间淋巴结⑤内侧部的浅淋巴管与对侧乳房的淋巴管交通⑥内下部的淋巴管通过腹壁和膈下的淋巴管与肝的淋巴管交通。
壁胸膜的分部?
答:分为肋胸膜、膈胸膜、纵膈胸膜和胸膜顶四部分。
胸膜前界和下界的体表投影?
答:胸膜前界为肋胸膜前缘与纵隔胸膜前缘的反折线。
两侧起自锁骨内侧1/3上方2~3cm 处,向内下方经胸锁关节后面至第2胸肋关节高度两侧靠拢,在中线偏左垂直向下,右侧直达第6胸肋关节移行为下界,左侧至第4胸肋关节高度略转向外不,在胸骨侧缘外侧2~2.5cm下行,达第6肋软骨中点处移行为下界。
两侧胸膜前界在第2~4胸肋关节高度靠拢,向上、下分开,形成两个三角形无胸膜区。
上方者为上胸膜区,又称胸腺三角,内有胸腺。
下方者为下胸膜区,又称心包三角,内有心和心包。
胸膜下界为肋胸膜下缘与膈胸膜的反折线。
右侧起自第6胸肋关节后方,左侧起自第6肋软骨中点处,两侧均向外下行,在锁骨中线与第8肋相交,在腋中线与第10肋相交,在肩胛线与第11肋相交.近后正中线处平第12胸椎棘突。
右侧胸膜下界略高于左侧。
肺根内结构由前向后的排列?
答:上肺静脉、肺动脉、主支气管和下肺静脉。
上纵隔器官和结构的分层和内容?
答:前层:胸腺、头臂静脉和上腔静脉为胸腺静脉层。
中层:有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膈神经和迷走神经为动脉层。
后层:有气管、食管、胸导管和左喉返神经等。
腹前外侧壁的层次?
答:腹壁由浅入深分为8层。
即皮肤、浅筋膜、三层扁肌或直肌及肌鞘、腹横筋膜、腹膜外筋膜和腹膜。
壁腹膜在脐以下腹前壁形成的皱襞有哪些?
答:在脐以下,腹前外侧壁的壁腹膜形成五条皱襞:位于正中显得为脐正中襞,其中有脐正中韧带;位于脐正中襞外侧者为脐内侧襞,内有脐动脉索;最外侧者为脐外侧襞,其中有腹壁下血管。
在腹股沟韧带上方,脐外侧襞的内外侧,分别为腹股沟内外侧窝,是腹前壁的薄弱部位。
腹股沟内侧窝的位置相当于腹股沟三角,腹股沟外侧窝的尖对向腹股沟深环。
腹股沟管四壁、两口的构成及通过的结构?
答:前壁:皮肤、皮下组织、腹外斜肌腱膜
后壁:腹横筋膜和联合腱
上壁:腹内斜肌和腹横肌的弓状下缘
下壁:腹股沟韧带
内口:又称深环,为腹横筋膜随精索向外突出而成的一个卵圆形裂隙
外口:又称浅环,为腹外斜肌腱膜在耻骨结节外上方的一个三角形裂隙
女性腹股沟管内有子宫圆韧带,男性内有精索。
胃后壁隔网膜囊毗邻的结构有哪些?
答:胃后壁隔网膜囊与胰、左肾上腺、左肾、脾、横结肠及其系膜相毗邻,这些器官共同形成胃床
与胃有关的腹膜形成物有哪些?
答:小网膜、大网膜、胃脾韧带、胃胰韧带、胃膈韧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