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一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题汇编
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 9题。

安徽卷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

4分
9 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的妙处。

4分
一、8.【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的能力。

从诗句描写上看诗人的性格从诗歌的氛围上品读诗人的心境和情怀诗人陶醉于东山晴后山上雪景面对如此
美丽的大自然诗人怎能不陶醉怎能不忘怀答案示例诗人只顾寻胜景而不
觉春寒驻足春风夕阳中凝望东山对东山雪景充满喜爱之情。

从这些动作与心理的描写中可以看到一个心境悠闲、陶醉于自然美景而欣然往我的诗人形象。

9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以及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修辞作用。

解答这两字要立足诗歌从修辞角度以及表达效果上回答。

答案示例“软”字以触觉写视觉生动地写出了夕阳余晖可感可触、柔和温暖的独特美感“涌”字运用比拟的修辞手法形象的描绘出在夕阳红光映照之下白雪覆盖的东山如银
涛涌出的奇丽景象。

二、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北京卷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睛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①下列对本事的赏析不正确的是 3分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 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 写堤长“千条”承“密树” 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绘出暮春世界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味,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子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
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
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
D.映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
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鹤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人选上述诗歌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期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 10分
二、10、①【答案】C 【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 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咏写重点。

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

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

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 【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 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

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

11、【答案】略【解析】本题在题干
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 1 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 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

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

字数需要达到要求。

三、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

(6分) 福建卷
望江南【宋】李纲江上雪独立钓鱼翁。

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①空
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

茅舍竹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

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 这两句的描写颇为精妙。

请简要赏析。

(3分)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
三、【命题立意】本题考查鉴赏古代文学作品思想内容、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E。

【解析】李纲是邵武人本词是本地作家的作品在读懂全文的基础上紧紧抓住一些关键词并不难解题。

第一小题考查的是诗歌的表现手法理解可多元化其中衬托的表现手法相当明显。

第二小题考查的是诗人所表达的情感诗句通俗易懂所谓“一切景语皆情语” 考生只要抓住“空旷”“茅舍”“欢笑”等关键词作者所蕴含的情感便昭然若揭。

【答案】(1)要点“箬笠”“蓑衣”勾勒出钓翁雪天垂钓的外在形象画面简约意境空灵。

“冰散响”描写轻细的声音衬托出环境的寂静、钓翁的宁静。

钓翁“时振玉花空”的动作衬托出钓翁的凝定。

“但”字写出了钓翁的心无旁骛。

(2)示例空旷暗示钓翁生活的闭适自在“茅舍竹篱依小屿’描写钓翁生活的简朴与环境的清幽“缩鳊圆鲫人轻笼”流露出钓翁生活的自得之情“欢笑有儿童”凸现了钓翁生活的温馨和欢乐。

四、阅读下面的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7分广东卷
余杭四月 [元]白珽
四月余杭道一晴生意繁。

朱樱①青豆酒绿草白鹅村。

水满船头滑
风轻袖影翻。

几家蚕事动寂寂昼门关②。

[注] 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
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1诗的颔联在写景上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指出其中一种并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3分
2 “一晴生意繁”是什么意思体现在诗中哪些地方请简要分析 4分
1 【答案】使用对比映衬手法。

1分如上下句之间的朱樱与绿草、青豆与白鹅的鲜明对比上句中朱樱的“朱”与青豆的“青”、下句绿草的“绿”与白鹅的“白”的对比。

表现出景物色彩的鲜丽。

2分或使用渲染手法。

1分用丰富的色彩去描写初夏的水果菜蔬朱樱青豆悦目愉情的情操
和白鹅渲染生命勃发的气息。

2分或使用了名词排列意向并列的手法。

1分如上句由朱樱青豆酒三个名词意象组成。

下句由绿草白鹅村三个名词意向组成使人产生一种画面感。

2分意思答对即可。

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对文学作品的表达技巧的鉴赏能力。

考生要熟练掌握诗歌鉴赏中的各种表达技巧答题时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并结合原诗分析答出此手法的表达效果及有效传递出作者怎样的情感可采
用“手法+分析+效果”的答题模式。

2 【答案】“一晴生意繁”意思雨过天晴到处呈现出生机勃勃的景象。

2分“一晴生意繁”体现在①初夏成熟的樱桃鲜红豆子青青绿草茵茵白鹅成群。

②雨过天晴江河水满。

船只轻快地行驶微风吹拂袖影飘逸。

③村庄里门户紧闭的人家寂然无声而里面蚕事正忙呢。

答对一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只要言之成理均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文学作品的结构理解能力。

首联点题并总领全诗是对全诗的凝练的概括。

五、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湖北卷
送邹明府游灵武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

债多平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
风透卧衣。

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

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夏灵武县。

1 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4分
2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

4分
答: 1 4分诗中邹明府形象的主要特点是: 清正廉洁。

三年县令任满离去马依旧瘦弱随身相伴的还是那些书。

如今冒雪远游朔方前程艰险单薄的衣衫哪抵得住透骨寒风。

正是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展现了邹明府至清至廉的形象。

2 4分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意蕴。

②“透”字极为传神地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象力和感染力。

【赏析】曾经就任西畿县县令三年下来马不生膘。

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任满还乡时也仅仅是满载车书而归。

在山林深居衣衫单薄简朴。

就住在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日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平时也没有什么客人来往。

寓意说他曾经在西畿县就任三年勤于政务衣食节俭。

以至于马都没有长出来肥膘。

更欲指人没有贪污腐败人为清廉是为偿还高筑的债台只好把佩剑卖了这句
话是引自一个古典“《嘉靖宁夏新志》等宁夏地方志作“债多凭剑与” 此从《全唐诗》本”。

就跟我们说成语一样应该并不是说他真的穷的连剑都卖了。

说明他为官清廉两袖清风。

所以任满以后没有搜刮民脂民膏仅有学赋诗书满车。

也只有学赋诗书满车不知道算不算说他胸怀大志不过有点牵强。

边雪就可以让你找不到他的踪迹说明他所处的地方比较偏僻徐风吹来就掀起了他身上
的睡衣说明他衣衫简朴没有什么锦衣华冠。

更显得他大方简朴不拘小节。

他就住在灵州的一个角落每天早上可以听到报晓的号角说明他还是住在灵州的不可能是深山老林里面家里的人客房根本没有开过说明基本也没有
什么人来往。

向往宁静以致远不理凡尘俗世清远脱俗
六、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湖南卷
度破讷沙① 其二李益
破讷沙头雁正飞鸊鹈泉②上战初归。

平明日出东南地满碛寒光生铁衣。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

②鸊鹈泉泉水名。

1 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诗。

2分
2 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

6分
答:1 边塞2 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活的艰辛。

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解析】诗题一作“塞北行次度破讷沙”。

据说唐代丰州有九十九泉在西受降城北三百里的鸊鹈泉号称最大。

唐宪宗元和初回鹘曾以骑兵进犯与镇武节度使驻兵在此交战诗应是概括了这段历史。

“破讷沙”系沙漠译名亦作“普纳沙”。

这首诗主要赞颂边塞将士的英雄气概不写战斗而写战归。

取材上即以偏师取胜发挥了绝句特长。

通篇造境独到声情激越雄健颇得盛唐神韵。

诗的头两句写部队凯旋越过破讷沙的情景。

从三句才写“平明日出”可知这时黎明还没有到来。

军队夜行“不闻号令但闻人马之行声” 时而兵戈相拨时而铮鏦之鸣响。

栖息在沙碛上的雁群却早已警觉相呼腾空飞去。

“战初归”是正面写“度破讷沙”之事“雁正飞”则是写其影响所及。

首句先写飞雁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造成先声夺人的效果。

三句写一轮红日从东南方的地平线上喷薄而出在广袤的平沙之上行进的部队蜿如游龙战士的盔甲银鳞一般在日照下寒光闪闪而整个沙原上沙砾与霜华也闪烁光芒鲜明夺目。

这是一幅极有生气的壮观景象。

风沙迷漫的大漠上本来很难见到天清日丽的美景而此时这样的美景竟出现在战士的眼前。

同时战士的归来也使沙原增色仿佛整个沙漠耀眼的光芒都自他们的甲胄发出。

这里境与意客观的美景与主观的情感浑然一体物我不分。

清人吴乔曾在《围炉诗话》里对这首诗解读说“七绝乃偏师非必堂堂之阵正正之旗有或斗山上或斗地下者。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与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能力层级为D。

第一次考专题考意境。

七、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江苏卷
梦江南温庭筠
千万恨,恨极在天涯。

山月不知心里事,水风空落眼前花。

曳碧云斜。

(1)词中“恨极在天涯”的“恨”是指什么?(2分)
(2)词中三、四两句刻画了一位什么样的主人公形象?请简要分析。

(4分)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

(4分)
答:⑴“恨”是指思妇对于远在天涯的丈夫的思念。

由于丈夫久远不归思妇这思念便上升为一种怨恨越怨恨越见思妇思念之深之切。

标准答案思念远隔天涯的心上人的怅恨之情。

⑵悲戚哀伤、愁思难遣、孤独寂寞、青春流逝的主人公形象。

主人公夜深望月寄相思而山月无情全然不懂主人公一腔心事自然也就无从传递相思情了眼前百花白白飘落水风全然不知也不觉更无怜却依然催落一地华英暗喻主人公的青春消逝却无人怜的哀怨。

情景交融委婉含蓄。

标准答案主人公满腹哀怨对月怀远月却不解临水看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

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⑶碧云在空中飘忽不定最终消沉在天边结句利用象征的手法用“碧云斜”象征人的心情消沉用碧云的飘忽不定象征人的心神不宁。

以景结词委婉含蓄蕴味悠长而又情景交融。

标准答案借景抒情。

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
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解析]此词属于小令短小精悍完全解读得细细品味其中每个字。

同时得注意其中的中学课本常遇见的“天涯” “天涯共此时” “山月” “不知乘月几人归” “落花”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碧云” “碧云天黄叶地” 等意象以及情景交融的诗句、词句。

[评点]此诗鉴出得好节省阅读时间又包罗选修所学学以致用命题者实为有心人
八、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8分江西卷
江城子秦观
西城杨柳弄春柔。

动离忧泪难收。

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

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

韶华不为少年留。

恨悠悠几时休。

飞絮落花时候、一登楼。

便作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

[注]①韶华青春年华又指美好的春光。

②变做纵使。

1 概括“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并分析这首词表达的情感。

4分
2 词中“便做春江都是泪流不尽许多愁”一句是从“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化用而来请比较两者的异同。

4分
八、1 “杨柳”“飞絮”意象的内涵有二既表春景逝去又表漂泊无依、离愁别绪。

2分这首词抒发了抒发暮春伤别之情也抒发了愁情别恨。

2分 2 共同点都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手法将满腔愁绪比作汤汤江水都抒发了愁绪之多之盛之绵延。

2分不同点李词运用明喻和拟人手法秦词运用暗喻李词抒发的是亡国之痛秦词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可见手法和内容不同。

2分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8 9题。

辽宁卷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注] 张耒北宋诗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因受苏轼牵连累遭贬谪。

8. 作者初见嵩山是什么样的心情这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出来的请结合全诗简析。

9. “数峰清瘦出云来”一句妙在何处“清瘦”有何种精神内涵6分
九、8 【考点】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解析】题目为“初见嵩山” 一个“初”字可谓“题眼” 就暗含了“惊喜”与“期待”之情。

展开描写时先写鞍马劳顿中青山对我的开解又写日暮时风雨天气最后才让
数峰露面可谓“千呼万唤始出来” 将铺垫手法用到极致。

【答案】初见嵩山作者的心情惊喜而又亲切。

这种心情是铺垫出来的①作者奔走风尘全靠青山开阔情怀所以嵩山未露面就给作者一种期待感②接着
作者运用迂回之笔一
道雨幕被拉开最后嵩山从云层中耸现惊喜和亲切之感扑面而来。

答出惊喜和亲切的给2分答出铺垫来表现的给1分结合全诗加以分析每答出一点给1分。

意思对即可。

【方法点拨】解析本题一可先看标题。

标题对作品而言为眼睛为窗口。

透过标题或能把握大意或能感知情感。

本标题中“初”就是关键字眼。

二可看抒情字眼。

本诗中第二句中“豁”就是抒情字眼蕴含着诗人的喜悦之情。

9 【考点】考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

【解析】第一问“妙在何处”主要考作用主要鉴赏语言与表达技巧鉴赏时要考虑运用了何种表现手法再考虑语言特点或富有表现力的词然后分析表达效果。

第二问理解诗歌的内涵既要理解表层义更要挖掘深层义。

【答案】①高峻山峰在一片积云中突现基于这种观感作者运用了拟人手法以“清瘦”形容山峰突出山峰的高峻挺拔造语新奇一个“出”字作者运用了以动写静的手法赋予山峰动感使山峰与云层形成了尖耸与广阔、跃动与静态相结合的画面。

②“清瘦”表现了作者清高独立、人格坚守的精神气质。

答出拟人手法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以动写静并加以分析给2分答出“清瘦”的精神内涵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见解只要言之成理也可酌情给分【方法点拨】(1)解释该句的意思。

(2)点明手法展开联想分析句子描述的景象。

(3)点出该句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十、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全国卷
落叶修睦注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8、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9、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十、(1)(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
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山东卷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 开头两句描写了怎么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3分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
十一、 1 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 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 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
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 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 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

枫桥在苏州城闻门外十里枫桥镇原本称“封桥” 因唐代张继《枫桥夜泊》诗而得此名。

天既已黑尽诗人便盘算着今夜这艘孤舟该宿于何处何许呢放眼望去一轮霜月下他看见了那久负盛名的枫桥。

南宋诗人范成大编纂的《吴郡志》说枫桥“自古有名南北客经由未有不憩此桥而题咏者”。

因此诗人一见到枫桥便兴致勃勃地嘱咐船家将船系在桥下决定这天晚上夜宿于此处以一抒幽思。

十二、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 -16题。

8分上海卷
春江晚景张九龄
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
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3分
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
十二、14、津亭 15、D 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
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的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

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

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静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