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研
究
摘要: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中加强感恩教育的全面渗透,不单单是小学语文课程进一步发展的主要趋势,而且是促进学生建立道德品质的关键保障。
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需要积极优化教学思路,为学生构建教学情境,促进学生产生深刻的情感体验。
基于此,本文深入探究了小学语文教学中贯彻感恩教育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感恩教育;渗透策略
引言
感恩可谓是中华民族传承的优秀美德,学会感恩有助于促进人与人之间实现良好相处。
小学时期是学生接受系统教育的启蒙阶段,小学阶段的教育不仅需要帮助学生掌握文化知识,而且是学生成长和发展的是重要时期,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基于此,根据学生所处年龄段的特点落实感恩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在小学语文课程教学中落实感恩教育,有助于学生建立健全人格,积累丰富的知识,对于学生未来的发展发挥着帮助作用。
一、联系语文教材,提高认知能力
在平时的学习和生活中,学生往往会接受到一定的鼓励、认可以及帮助,如父母给予的关爱,教师耐心的教导、朋友的帮助等。
但是,因为小学生尚未建立较强的观察能力以及体会能力,觉得这些是理当如此的,并未产生深刻体会和认知,因此,教师需要对语文教材内容进行深度研究和解析,根据学生个人的学习心理,通过构建相关教学情境,促进学生增强自身的观察力以及体会力,让学生认识到别人的付出,增强思想层面上的觉悟。
例如,在《地震中的父与子》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课堂上为学生构建相关教学情境,直观呈现父与子之间存在的情感,教师可以通过演话剧、故事展示以及朗读课文等多样化的方式,引导学
生进一步欣赏和体会,让学生全面了解感恩的根本意义,在一定程度上触动学生
内心深处的灵魂,让学生能够在心灵上产生共鸣,进而取得显著的教学效果。
二、构建教学情境,为学生创造深刻的情感体验
随着我国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多媒体技术逐渐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实现
了广泛应用,基于多媒体角度出发,为学生构建良好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通过
情境深刻体会课文情感,进而提高感恩认知。
在课堂教学活动的实际开展中,教
师构建教学情境,首先需要基于课文内容入手,根据课文特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境,科学选择合适的内容,在清晰确定构建方向后,教师可以设计丰富的教学素材,如视频、音乐等,通过多媒体的形式展示于学生面前,充分激发学生的视觉
以及听觉,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受,进而促进学生体会到情境创造的震撼以
及冲击。
例如,在《圆明园的毁灭》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技术为
班级学生呈现圆明园尚未遭受毁灭时的原本状态,在与现代的遗址展开对比,让
学生形象地体会到圆明园毁灭所产生的巨大损失。
然后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搜
集有关侵华战争的视频片段,并展示于学生面前,引导学生认真观看在侵略战
争时代背景下我国遭受的巨大苦难,以及在奋力反抗期间我国人民群众拥有的勇敢、无畏精神。
与之前人民群众遭受的无条件剥削以及压迫进行比较,现代社会
的生活无比美好、充实,学生可以快乐的接受教育,这是祖国不断发展和昌盛为
学生创造的体验。
在一系列的强烈对比中,引导学生体会现在的美好生活难得的
可贵,进而对中华民族形成感恩之情,保证感恩教育的切实落实。
[1]
三、借助课外情境,促进学生产生感恩之情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教材内容对班级学生展开感恩教育,但是
课外生活中蕴含着一些情境,能够作为课堂的拓展和延伸教学,进而帮助学生建
立感恩之情。
小学时期的学生无论是身高,还是心理都都尚未发育成熟,教师在
通过课外环境落实感恩教育时,需要注意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以及个性特点进行,作为因材施教,进而帮助学生体会身边环境中蕴含的思想感情,促进学生建立较
强的感恩之情。
例如,在课堂教学的实际开展中,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社会呈现
课余时间自己基于学生食堂中观察到的情景:有的学生将大部分未吃完的饭菜都
进垃圾桶;部分学生存在严重的挑食现象,不愿意吃青菜,并将其直接放置于餐
桌上等等。
教师积极引导学生针对照片展开思考,并鼓励学生阐述自己的想法。
学生纷纷表现出羞怯或者愤怒的情绪。
然后,教师可以适时导入之前课堂中学过的《悯农》课文,进一步引导学生回想诗中所呈现的景象。
利用两者之间的强烈对比,让学生深刻体会农民伯伯种植粮食的困苦和艰辛,进而让学生对自己出现的浪费食物不良行为进行反思。
借助反思,帮助学生逐渐建立珍惜粮食的高尚思想品德。
同时培养学生的感恩情感,促进学生吸收和内化之前所学的知识。
四、在作文教学中加强感恩教育的有效渗透
感恩教育不仅可以彰显于文本教学中,在语言能力方面的训练教学中,感恩教育也能够实现全面渗透。
教师在开展作文教学活动时,可以加强学生的教学引导,借助相关训练题目引导学生全面表达和彰显自身的感恩情感。
不管是对父母给予的养育之恩方面的感谢,还是对我国社会自然环境的赠予方面的感恩,这些都能够彰显于学生的习作当中。
基于作文训练层面,对学生加强感恩教育,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能够让学生对语文知识做到灵活运用。
最为关键的是,当学生的写作充满感恩之情时,则会为学生的文章增添情感元素,这才是良好习作具有的有效表现形式。
例如,在《桂花雨》一课的教学中,该篇文章在作者浓郁思乡情感的熏陶下,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回家都认真观察和探索自己的家乡,并与课文中描述的故乡进行对比,并记录自己的心得体会。
现阶段的小学生,别各种各样的关爱和鼓励所包围着,因为良好的环境和优越的物质基础,导致学生完全忽视了这份来之不易的真情。
启发真情,强调报恩,不单单是作文的发展需求,而是是学生学会做人的道德需求。
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品格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2]
结语
在小学阶段的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兴趣爱好和具体的学习情况,采取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帮助学生建立知恩、感恩以及报恩等多方面的思想品德。
教师在落实感恩教育期间,应当基于语文教材层面展开感恩内容的延伸和拓展,构建相应的教学情景,为学生创造不同的感恩体验,加强课外情境的利用,帮助学生建立感恩之情,进而落实感恩教育。
参考文献:
[1]郑丽娟.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感恩教育的策略研究[J].文科爱好者(教育教学),2021(03):190-191.
[2]张影.感恩教育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渗透策略[J].吉林教
育,2021(16):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