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阅读八大考点答题指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文阅读八大考点答题指津
作者:王礼平
来源:《课外语文》2012年第10期
【考向预测】
散文,是指与诗歌、小说、戏剧并称的一种文学样式。
它篇幅短小,形式自由,语言清新明丽,意境隽永深邃,素有“美文”之称,历来深受人们的喜爱。
在近年中考的阅读选材中,散文阅读材料所占的比例也越来越大。
纵观2012年各地的中考语文试题,发现散文阅读试题的命题角度主要有:(1)理解文章内容,把握文章的主题。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
(3)品味文章的语言,理解字词含义,赏析词语的妙用,分析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4)分析语段(开头、中间和结尾段)在文中的作用。
(5)判断修辞手法,分析修辞效果。
(6)分析文章中表达方式与表现手法的作用。
(7)联系生活谈阅读文章后的感受,仿写文中优美的句子等。
散文阅读的题型除少数选择题外,大多以主观题为主,一般为简答题和填空题,也有一定比例的开放性试题。
由于中考命题是一个动态的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和对命题的不断探索,预测在2013年的中考命题中,整体上仍然会呈现出“大稳定,微调整”的格局。
【考点剖析】
根据近年中考的命题角度和题型特点,散文阅读的备考可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一)感知文章内容,把握文章主旨
中考散文类题型的命题角度主要是考查:(1)概括全文主题或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2)给文章拟个标题或写出对文章标题的理解。
(3)概括文中作者从哪些方面去描述事物或评价形象。
解答此类题目的方法是:①抓标题,初步感知内容;②抓每段的中心句(重点句或关键词语),概括每段内容;③深入研究末几段,找到文中的中心句或暗示主题的提示语、关键词语,从中概括文章主题,掌握中心思想;④从所选的材料中概括。
答题时要注意的是:尽量运用文中的原句,文章中有些语句本身就是中心句,概括了文章的主题。
如果没有中心句时,我们就要认真阅读材料,看材料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观点、态度、情感,从而找到作者要表达的感情。
概述时要深思精写,不可全用原文语言或自己的语言,宜以摘取原文关键词句加自己的概括语言合成答案,同时要分点作答,确保表达的准确性和层次性,做到言简意赅,又不漏掉答题要点。
(二)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
“理清文章脉络,把握写作顺序”是中考散文阅读的一个常见考点,命题时一般又以如下两个知识点来呈现:
1.理清线索。
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凝”,其行文线索既可以是某个人,也可以是某个中心事件,某件物品,还可以是作者的情感。
考查形式一般为:直接问文章的线索是什么,或说说作者选择材料的依据等。
答题时,我们要特别注意文章的标题(有的文章标题直接揭示线索,有的标题暗含线索)、反复出现的词语、文中的议论抒情的句子(特别要注意文末的语句)。
2.把握顺序:这类题型通常有以下两种考查方式:①连续的材料或几个段落或词语能否调换顺序?为什么?②从原文中抽出一句话或几个词语,让你放回文中可以选择的几个地方。
答题时,首先要了解三种叙述方式(顺叙、倒叙、插叙)的特点和作用,其次要注意审题,有的题是不能颠倒顺序的,有的是可以颠倒顺序的,出题人在命题时会有暗示。
同时,也要推敲材料和段落词语之间的关系,不管能还是不能,都要谈为什么,思路是要看材料或段落词语之间的逻辑关系。
(三)品析作品语言,感受文章魅力
散文的语言很具特色,它往往融叙述、抒情、议论于一体,语言优美、畅达,富有节奏感,有的还蕴涵深刻的哲理。
品味散文语言这一考点,通常包括如下五个方面:
1.字词的含义。
字词的含义包括本义和语境义(引申义或比喻义)。
此类考题常常是在原文中给出一个词语的拼音,让你根据语境和拼音写出词语并结合语境解释词语的含义。
填写词语要靠平时的积累,解释词语要“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根据该词语所在的语境去揣摩、体味和推断。
我们答题时要注意:①考虑文章或段落的主题,结合主题来答词语的含义。
②根据该词语前后语句的内容、含义来推断,如果知道该词语的原始意义,一定不要忽略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
答题时可采用以下套路:……的意思是……,这里指……,写出(表现、表达)了……
2.词语的妙用或表达效果。
考题一般的表现形式有:(1)句中加点词语好在哪里?(2)品析文中加点词语的作用(表达效果)。
(3)句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删除,为什么?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以下角度进行:①词语(在语境中)的含义;②用到的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③词语的感情色彩;④词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⑤词语的表达效果;⑥体现词语的准确性或生动性。
其答题模式为:……这个词语准确(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写出(揭示、反映)了人或物……的心理(情景、景象、情状)。
3.选填或替换词语。
此类题型考查对同义词或近义词的辨析,从近年各地中考的情况看,辨析词语的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1)选择恰当的词语填在文中的横线上。
(2)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能否替换为“……”?为什么?(3)如果把“……”换成“……”,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答题时可从以下角度入手:理解词语本身的含义,辨析词语的轻重,分析词语适用的对象和范围,词语的感情色彩和词语搭配的角度等。
对于选择类题型,可直接选择填空;对于替换类题型,通常可以套如下答题套路:不能替换,因为原文中“……”这个词语,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表达(反映、突出)了……,如果换成“……”,则没有这种表达效果。
4.分析词语所指代的内容。
此类题目旨在考查学生筛选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命题形式上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加点词语)在文中指什么?(2)请指出……(加点词语)在文中指代的具体内容。
加点词语指代的具体内容,通常出现在该词语所在句子之前的句段中,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找到指定词语在文中出现的位置,然后向上检索,仔细阅读之前的语句,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中寻找答案,尤其要关注句子的主语。
最好采用摘录、截取或概括的方法,提取出符合要求的词语或短语。
5.分析句子的含义及作用。
这样的题,往往结合发展性考题来考,有时也会单纯考重点语句的含义,答题时关键要抓住中心词,从句子本身及句子所处的语言环境入手,体会词语的深层含义和双关意义(或言外之意)。
答题模式为:这句话的本意是……,在这里是指……
(四)分析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
段落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需根据它在文章中的位置来确定。
1.开头段的作用。
①开篇点题,其作用往往是总括全文,点明题旨。
②若没有点题,其作用一般是开启下文,或为下文作铺垫。
③开篇是景物描写,从结构上看,其作用可能是起铺垫作用;从景物描写上看,可能是衬托、勾勒环境,提供背景,或营造(渲染)某种气氛。
④首段连续发问,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思的作用。
⑤开篇连续感叹,则有强烈的抒情作用。
2.中间段的作用。
中间段的作用,一般包括其在内容和结构两个方面的作用。
在结构上,主要是承上启下的作用;在内容上,一般需要关注中间段之前、之后的作用,即前面讲了什么,后面又讲了什么,尤其是出现代词的时候,需要把代词指代的内容分析明白。
3.结尾段的作用。
结尾段的作用,总体上说是收束全文,或总结上文,但因为结尾段的类型不同,也会有不同的作用。
如以诗情画意的语言结尾,会让读者展开想象,给读者留下无穷无尽的回味空间;议论或抒情性的结尾,会起到点明主题或深化文章主旨的作用;与开篇呼应式结尾,能起到总结全文,照应开篇,使文章结构严密的作用:总之,在分析结尾段的作用时,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根据段落的类型去分析其作用。
解答段落在文中作用的题目,关键是要看段落所处的位置以及它与其他文段或内容的联系,要整体思考,不可断章取义。
另外,段落内容在文章中的作用,要从形式与内容两个角度来分析,力求全面到位,不遗漏答题要点。
(五)判断修辞手法,赏析修辞的表达效果
中考散文阅读题对修辞手法的考查,从命题形式上看,一般包括两个考查点,一是判断指定语句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二是赏析使用这种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其中,第二个考查点,既是重点,又是难点。
解答此类题目,要求考生能够辨析常见修辞手法的特征,并熟悉掌握不同修辞手法的作用。
对修辞手法的赏析,主要是从表达效果方面进行,具体来说,又可以分为
内容和情感等多个角度。
常见的修辞手法很多,如比喻、拟人、排比、夸张、设问、反问、引用、对偶等,它们的表达作用虽然各不相同,但赏析时却有相对固定的套路,如:
比喻:生动形象地写出(刻画)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
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的感情。
借代:用……代……,使(被借代的)更加具体,生动突出了……感情(特点)。
夸张:突出了事物的……特点,使……形象更加鲜明,使人印象深刻。
排比:使句式更整齐,气势更强烈,强调了……,突出了……感情。
设问:引起读者对……的关注,给人以启迪,突出了……(中心思想)。
反问:加强了语气,写出(突出、强调)了……(观点、态度、情感)。
引用:通过对……(引用内容)的引用,有力地证明了……(观点、态度),同时还使文章更有文采。
(六)分清表达方式,理解特殊作用
对于表达方式及其作用的考题,关键是要弄清楚表达方式有哪些。
常用的表达方式有五种,分别是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说明。
散文中的叙述主要是交代事情的经过,是作者抒情的基础。
散文中的描写包括景物、人物描写等,景物描写主要考查意境描写的作用,答题时,重点是景物描写对表达作者或人物思想感情的作用,要严格区分小说景物描写与散文景物描写的不同(小说景物描写是渲染气氛或交代时令季节,衬托人物;散文景物描写是直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或主题的)。
人物描写主要是考外貌、神态、动作、心理描写的作用。
有关细节描写的地方值得注意,其作用主要是突出人物的思想性格。
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的主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此考点一般不单独出题;对于散文中的抒情,我们要注意作者的思想感情倾向,一般也不单独出题,往往和词语表达考点结合起来考;散文中的说明,常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状态、性质、功能的特征,但从整体上看仍是为写人叙事服务的。
(七)揣摩表现手法,深入理解文章
“表现手法”一般不包括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而是专指在某种特定文体中运用的行文技巧。
我们接触较多的表现手法有:衬托、对比、象征、伏笔、照应、联想、想象、托物言志、借景抒情、欲扬先抑、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等。
在命题形式上,此类题目通常要求学生先指出表现手法的类型,然后再对其作用进行赏析。
对于不同的表现手法,赏析的角度也有区别,如联想、想象手法主要从心理和感情的角度进行赏析;对比、烘托手法主要从描写对象的角度进
行赏析;而悬念、照应、伏笔等手法,赏析的时候则要着眼于文章的整体布局。
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平时的积累,既要能识别不同表现手法的特征,又要熟悉不同表现手法的具体作用。
如象征,使所要表达的意思更为形象、含蓄和深刻,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伏笔,对后文将要出现的……这一事件作出暗示,为情节发展作铺垫;照应,使文章结构严谨,令主题更加鲜明等等,我们了解并掌握了这些知识,也就等于拿到了理解散文的“钥匙”。
(八)学会鉴赏、评价文章的优劣得失,谈出自己的感受
近年来,在散文阅读中常出现仿写、谈感受等形式的题目,这是鼓励学生有创意地表达阅读感悟的开放性热门试题,往往出现在阅读理解的最后一题,属于综合性的题目,难度相对较大。
解答这类试题的关键是把握文章主题,结合自身感受谈体会、启示。
具体可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要在充分理解原文的基础上,打开思路,能从多角度思考,如从文章描写的对象,人物的情感态度,文章的思想内容和表达技巧,富有特色的语言等方面进行思考。
二要紧扣题旨,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从“我”的角度和文章主题的角度去分析对人物、事件等的看法,提出自己的见解或疑问,做到有理有据,观点鲜明,而不能模棱两可,似是而非,且语言表述要简洁、准确、流畅。
其答题模式一般为:文章通过……表现了……主题,在生活中,我们……,所以我认为……
【典例引路】
(2012年重庆市中考题)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春光美
周海亮
⑴街路划一条漂亮的弧线,探进公园深处。
公园绿意盈盈,却有桃红粉红轻轻将绿意打破。
柳絮纷飞,落满松软的一地。
鸽子们悠闲地散步,孩子们快乐地追逐,空气里弥漫着沁人心脾的花香。
春天属于山野,属于城市,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⑵公园的小径上走着一位女孩。
女孩的棍子畏畏缩缩,慌乱且毫无章法。
棍子戳戳点点,碰到了毫无防备的老人。
⑶老人轻微地“嘘”了一声。
⑷“对不起”,女孩急忙停下来,“对不起……戳痛你了吧……真的对不起,我是一个盲人……”
⑸“没关系的”,老人轻轻地笑,“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⑹“只是有些不便?”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可是我看不见了,永远看不见了……”
……
⑾“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为什么闷闷不乐呢?为什么要放弃开放的机会呢?为什么要放弃整个春天呢?”
……
⒆女孩是笑着离开的。
她的棍子在甬路上敲打出清脆的声音。
她步履轻松。
她像春的精灵。
⒇然后,老人轻轻拍拍她身边的导盲犬。
她说:“虎子,我们该回家了。
”她戴着很大的墨镜,悄无声息地走向春的深处……[来源:学科网ZXXK]
(——选自《青年博览》,有删改)
1.细读全文,题目“春光美”中的“美”,除了景色美之外,还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2.联系文章语境,品析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春天)属于公园里每一朵勇敢开放的丑丑的小花。
(2)女孩的神情霎时黯淡下来。
3.联系上下文,品味文中画线句子,简要分析其表达作用。
(1)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
(2)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
4.文中的女孩,是因为明白了什么道理,才由先前的“畏畏缩缩”变得“步履轻松”的?
5.文章独具匠心,直到最后才告诉读者,老人也是一位盲人。
说说这样结尾有哪些妙处?
解析:第1题旨在考查学生理解文章标题深层含义的能力,阅读文本结合文章主旨,不难看出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美好善良的心灵和助人为乐的优秀品质,这些其实都是作者笔下的“美”。
答案示例:老人善良美好的心灵、老人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老人讲述的深刻道理、女孩走出阴影变得积极乐观。
第2题考查学生理解关键词语含义的能力,答题时一定要结合原文进行。
如第(1)句中的“丑丑”在本文中含有深意,不单单指花儿的不美,还暗指女孩残缺自卑,答题时需把这深层含义表达清楚。
第(2)句中的“黯淡”一词用来描写女孩的神态,本着“透过神态看心态”的原
则可分析女孩此时的心理状态。
答案示例:(1)指(小花的)不美,也暗指女孩的残缺卑小,表现作者对残缺卑小生命的怜爱。
(2)指小女孩情绪低落,流露出小女孩的悲观心理。
第3题是考查学生赏析语言的能力,应注意联系上下文来作答。
如第(1)句“我知道,你只是有些不便”的表达作用,联系上下文,对于女孩用棍子碰到自己的事,老人只是“轻嘘”,对于女孩的歉意,老人报以微笑及一句善解人意的话,这都可以看到老人对女孩的尊重、包容与关心。
而对第(2)句“花儿就像你,你就是花儿”的分析,可以从修辞的角度进行,除能看出比喻的修辞,还要熟知其作用一定是“生动形象地……”,作用中的具体内容要往段意或中心上靠拢。
答案示例:(1)委婉含蓄,体现了老人对盲女孩的尊重,表现了老人的善良和爱心。
(2)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老人对女孩的希望和鼓励:虽残缺卑小,但仍然要像花儿一样勇敢开放,乐观生活。
第4题考查学生把握文章主旨的能力,难度不大,只要仔细阅读文本,就可从老人的话中读出深意,特别是(11)—(15)自然段,可帮助你领悟到文章的主旨,即本题的答案。
答案示例:花儿的开放与残缺、卑小无关,任何生命都是有价值的,都可有所作为;一个人只要用心、用爱去感受世间万物,就能体会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