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列传》课件31张+2022-2023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中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诈( 欺骗 )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
怀王怒,大兴( 发动 )师( 军队 )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
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 攻取 )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 全,尽 )发
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状后 )。魏闻之,袭( 袭击 )楚至邓。
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 终究 )怒不救楚,楚大困。
上官大夫和他职位相等,想争得怀王的宠爱因此在心里嫉妒屈原的才能。楚怀王 让屈原制定国家的法令,屈原撰写的草稿尚未定稿,上官大夫见了想强取为己有,屈 原不允许。于是上官大夫就谗毁屈原说:“大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大家没人不知道的, 每出一道法令,屈原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我,没有人能制定法令了’。” 怀王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
屈原列传
司马迁
司马迁(约前145~前80),字子长,西汉夏阳(今陕西韩 城)人。其父司马谈,曾任太史令,是一位博文多才、刻苦勤奋 的学者,将修史作为自己的使命,惜壮志未酬而与世长辞。
司马迁在史官家庭长大,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年十岁 则诵古文”。后担任太史令,博览群书。
20岁时,司马迁有过漫游的经历,考察风俗,探访古迹, 收集史料。
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 但 )其指( “旨”,意旨 )极大,举类( 事物 )迩
( 近 )而见( 表达 )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
自疏濯( “浊”污浊 )淖污泥之中,蝉( 像蝉一样,名-状 )蜕于浊秽( 状后 ),
以浮游尘埃之外( 省略),不获( 被辱 )世之滋( 黑 )垢,皭然( 洁净的样子 )
楚怀王死于秦后,楚顷襄王即位,屈原继续受到谗害, 被顷襄王放逐,忧国忧民的屈原终投汨罗江而死。相传端午 节就是为了纪念他。
屈原一生写下许多不朽诗篇,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 位浪漫主义诗人,他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造了新的诗歌 体裁“楚辞”。
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与《诗经》 并称“风骚”二体,对后世诗歌创作产生积极影响。
《诗经》中的《国风》喜欢描写男女恋情但不失分寸,《小雅》有怨刺之言但不坏乱礼法。像《离 骚》,则兼有二者的特点。(他)往远处提到帝喾,往近处提到齐桓公,中间称述商汤、周武王,以此 来讽刺当世的事。阐明广大崇高的道德、治乱的条理,无不完整表现。他的文笔简约,语言含蓄,志趣 高洁,行为正直。其文辞描写的是寻常事物,但是它的意指极为博大,列举的事例浅近,但是表达意思 很深远。他的志趣高洁,所以作品中所写的事物也是芬芳的;他的行为正直,所以至死不被世俗所容。 他自动地远离污泥浊水,像蝉脱壳那样从污秽环境中摆脱,浮游于世俗之外,不被尘世污垢所辱,出污 泥而不染,保持高洁的品格。推赞他的这种志向,即使与日月争辉也是可以的。
屈原,名平。芈姓,为楚王同姓贵族。战国时期楚国诗 人、政治家。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今湖北宜昌)。曾任楚 怀王左徒,深得楚怀王信任。上官大夫靳尚出于嫉妒,趁屈 原为楚怀王拟定宪令之时,在怀王面前诬陷屈原,怀王于是 疏远屈原。屈原虽被疏远,却直言劝谏,精忠尽职。随后, 楚国一再被秦国所欺,秦国说客张仪更是将楚王玩弄于股掌 之中,屈原曾谏请楚怀王杀张仪,又劝谏楚怀王不要往秦国 和秦王相会,都没有被采纳。
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屈原已被罢免。此后秦国准备攻打齐国,齐国和楚国结成合纵互相亲善。秦惠王对此很担忧,就派 张仪假装离开秦国,用丰厚的礼物呈献给楚王,表示愿意侍奉楚王,他说:“秦国非常憎恨齐国,齐国 与楚国合纵相亲,如果楚国确实能和齐国断绝外交关系,秦国愿意献上商於六百里土地。”楚怀王贪心 而听信张仪,就和齐国绝交,派使者到秦国接受土地。张仪欺骗他说:“我和楚王约定的只是六里,没 有听说过六百里。”楚国使者愤怒地离开秦国,回去报告怀王。怀王大怒,大规模出动军队讨伐秦国。 秦国发兵反击,在丹水、淅水一带大破楚军,杀了八万人,俘虏了楚国大将屈匄,于是夺取了楚国的汉 中一带。怀王于是尽发全国之兵,深入秦国境内攻打秦国,在蓝田交战。魏国听到这一情况,袭击楚国, 一直打到邓地。楚军恐惧,从秦国撤退。齐国最终因为气愤而不来援救,楚国处境极为艰难。
泥( 沾污,名-动 )而不滓( 被污染 )者也。推(推赞 )此志也,虽与日月争
光可也。
文意疏通
3. 《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 喾,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 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而见义远。其志洁, 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 外,不获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文意疏通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 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 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 也。’”王怒而疏屈平。
“王怒而疏”
原因:上官大夫“谗之” 争宠而心害其能
文意疏通
3.屈平疾( 痛心)王听( 听力,动-名 )之( 取独 )不聪( 明察 )也( 省略句 ),
原 《
二、作品论:《离骚》的特点
赞美古代圣王(勤政有为,举贤任能) 以刺世事 2.内容宗旨

修明政治
骚 》
3.特点 行文特点 文约辞微
内容特点 志洁行廉(称物芳,死而不容)
品行高洁, 三、作家论:屈原其人 心怀家国, (自疏濯淖……泥而不滓者也) 连用五句:强调
至死不渝
文意疏通
4.屈原既绌( “黜 ”被罢免 )。其后秦欲伐( 攻打 )齐,齐与楚从( “纵”合纵 )
亲,惠王患( 担心)之,乃令张仪详( “佯”假装 )去( 离开 )秦,厚币

用厚礼, 名-状
)委( 献)质( “贽”见面礼
)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
亲,楚诚( 确实 )能绝( 断绝 )齐( ),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
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 派 )使( 使者 )如( 去,到 )秦受地。张仪
文意疏通
1.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 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 王甚任之。
简介屈原生平,点明பைடு நூலகம்王甚任之”。
“王甚任之”
表现: “为左徒”“入则……出则……” 原因 ①楚之同姓
②屈原的杰出才能
文意疏通
2.上官大夫与之同列( 地位相同 ),争宠而心( 内心里,名-状 )害( 嫉妒 )其 能。怀王使( 让 )屈原造( 制定 )为( 制定 )宪令,屈平属( 撰写 )草 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 允许 ),因( 于是 )谗之曰: “王使屈平为令,众莫( 没人 )不知。每一令出,平( 屈原 )伐( 夸耀 )其 功,曰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 因此 )疏( 疏远,形-动 )屈平。
《史记》是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由12本纪(帝王)、30世家(诸侯)、70列 传(名官名人)、10表、8书(表格罗列事件),计130篇,五十二万余字,记黄帝 至汉武帝太初年间的史事。其人物传记,不仅表现了高度的思想性,而且有很强的 艺术性。人物形象塑造鲜明,文笔简练朴素。“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 言”(《报任安书》)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
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 信任 )之。
楚之同姓:楚王族本姓芈(mǐ),楚武王熊通的儿子瑕封于屈,他的后代遂以屈为姓氏,瑕是屈原的祖先。 楚国王族的同姓。
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族。他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知识广博,长于记忆,通 晓国家治乱的道理,擅长外交辞令。对内,同楚王谋划商讨国家大事,来颁发号令; 对外,接待宾客,应酬答对各国诸侯。楚怀王很信任他。
文意疏通
3.《国风》好色(
喜欢描写 男女恋情
)而不淫( 过度,无节制 ),《小雅》怨诽而不乱。
若( 像 )《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喾,下道(述说 )齐桓,中述
汤、武,以( 来 )刺世事。明( 阐明,形-动 )道德之广崇( 定后 ),治乱之
条贯,靡( 没有 )不毕( 完全 )见。其文约( 简约 ),其辞微( 含蓄 ),其志
西汉刘向辑录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编成《楚辞》 一书,其中屈原的《离骚》《九歌》《天问》为代表作, 创下了“香草美人”的文学传统。
文意疏通
1.屈原者,名平,楚之( 的)同姓也( 判断句 )。为( 担任 )楚怀王 左徒。博闻( 学识,动-名 )强志( 记 ),明( 通晓 )于治乱,娴( 娴熟熟练), 于辞令。入( 在国内,动-状 )则与王图议( 谋划计议 )国事,以出号令;
文意疏通
一、创作论:作《离骚》缘由 “忧愁幽思”“自怨生” “发愤著书” 自我表白
以香草美人隐喻政治理想

1.风格

怨气郁结却始终眷恋祖国

《 二、作品论:《离骚》的特点



文意疏通
一、创作论:作《离骚》缘由 “忧愁幽思”“自怨生” “发愤著书” 自我表白
以香草美人隐喻政治理想

1.风格

怨气郁结却始终眷恋祖国
鲁迅先生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说明了《史记》在史学 和文学上的伟大成就。
回顾:“二十四史”的前“四史”的名称、体例、作者及朝代?
“四史”
《史记》(西汉.司马迁) (纪传体通史)
《汉书》(东汉.班固) (纪传体断代史)
《后汉书》(南朝.宋.范晔) (纪传体断代史)
《三国志》(西晋.陈寿) (纪传体分国史)
文意疏通
4.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质事
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
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
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 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
)本,故劳苦倦极(疲困 ),未尝
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悲痛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

竭尽, 形-动
)智以( 来
)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
被 )疑,
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 大概 )自怨生也。
文意疏通
3.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 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 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 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 作《离骚》,盖自怨生也。
谗谄(
进谗言的 人,动-名
)之蔽明也,邪曲(
品行不正的 人,形-名
)之害( 损害 )公也,方正
( 端方正直的 人,形-名
)之不容( 被容纳 )也( 被动句),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离骚”者,犹离( “罹”,遭受 )忧( 忧患 )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
人之本也。人穷(
困窘, 不得志
)则反( “返“回
因在与父亲生死诀别之际接受了修史的嘱托,也下定修史 的决心。
天汉三年(前98年),李陵战败投降匈奴,司马迁因向汉武 帝解释事情原委而被捕入狱,并处以宫刑。经历李陵之祸以后, 司马迁受到极大打击,他的修史动机也有所调整充实。他在列举 周文王、孔子、屈原等人著书立说的动因时称:“此人皆意有所 郁结,不得通其道也”(《太史公自序》)。他认为自己也属于发 愤著书的类型,是在经历磨难之后通过著书抒发心中的抑郁和不 平。不再把修史仅仅看作是对以往历史的总结,而是和自己的身 世之叹联系在一起,融入了较重的怨刺成分,许多人物传记都寓 含着作者的寄托。因此,《史记》既是一部通史,又是作者带着 心灵肉体创伤所作的倾诉。
屈原痛心于楚怀王听信谗言,不能分辨是非,进谗言、谄媚奉承的人蒙蔽怀王, 品行不正的小人损害国家,端方正直的人不被(昏君谗臣)所容,所以忧愁苦闷,写 下了《离骚》。“离骚”,就是“遭遇忧患”的意思。天,是人的本源;父母,是人 的根本。人困窘不得志时,就会追念根本,所以疲倦困苦时,没有不呼叫上天的;病 痛和内心悲伤时,没有不呼叫父母的。屈原坚持正道,按道义行事,竭尽忠诚和智慧 来侍奉君主,谗邪的小人离间他,可以说处于困境中。诚信却被怀疑,忠心却被毁谤, 能没有怨愤吗?屈原写《离骚》,大概是由怨愤引起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