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监测》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大颤藻 ;(b)小颤藻;(c)椎尾水轮虫 ;(d)栉虾 30
第六节 指示生物和污水生物系统
3. -中污带
(1)理化特征 氧化作用占优势,绿色植物大量出现。水中含氧量增高,氮的化合物呈铵 盐、亚硝酸盐或硝酸盐。BOD下降(<5mg/L),pH稳定。
(2)生物特征 微生物:水细菌数量减少(<10万个/mL) 植物:各种藻类 动物:轮虫类、贝类和各种昆虫、泥鳅、鲤鱼等鱼类
31
(3)指示生物
有多种藻类(如水花束丝藻,梭裸藻,短荆盘 星藻类等),轮虫(如腔轮虫,双荆同尾轮虫, 卵形鞍甲轮虫等),水溞(溞状水溞、大型水 溞等),以及虫类(绿草履虫,鼻节毛虫,弹 跳虫等)
(a)梭裸藻 (b)大型水溞 (c)绿草履
32
4. 寡污带
(1)理化特征
自净作用已经完成,有机物已被完全氧化或矿 化,为清洁水体。溶解氧丰富,硫化氢几乎不 存在,水的pH值适于生物生存。污泥沉淀已矿 质化。
河流:根据长度,至少设上(对照)、中(污 染)、下游(观察)三个断面;采样点数视水面宽、 水深、生物分布特点等确定。
湖泊(水库):入湖(库)区、中心区、出口 区、最深水区、清洁区等处设监测断面。
16
生物监测主要方法
1、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2、生物测试法 3、细菌学检验法
17
1、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未受污染的环境水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水 生生物,这是长期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生态系 统保持相对平衡的标志。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 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个体数量就会发生变化,使 自然生态平衡系统被破坏,最终结果是敏感生物 消亡,抗性生物旺盛生长,群落结构单一,这是 生物群落监测法的理论依据。
(2)生物特征
微生物:水细菌少(<100个/mL)
植物:水中藻类少,但着生藻类多,出现显 花植物 动物:多种多样,有甲壳类、苔藓虫、水螅、
33
各种鱼类、水生昆虫幼虫等。
(3)指示生物 多种鱼类、水生昆虫幼虫、田螺 等。
34
表 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
项目
多污带
α-中污带
β-中污带
寡污带
化学 过程
11
4、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生态监测的基础——生命与环境的统一性和协同进 化; ➢生态监测的可能性——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 污染生态监测的依据——生物的富集能力; ➢ 生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生命具有共同特征
12
5. 生态监测的原理
➢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协同进 化。
➢ 生物与环境相互补偿、协同发展是在自然界长 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变化是某一区域 内环境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学上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组织层次的生 物变化可以作为环境改变的指示和象征。
(1)理化特征 水为灰色,BOD值仍相当高(5-10mg/L),但是,除了还原作用之外,还有 氧化作用。氧气仍然缺乏,为半嫌氧条件,并有硫化氢存在。pH不稳定。
(2)生物特征 微生物:以水细菌为主(>10万个/mL) 植物:蓝藻、绿藻、硅藻 动物:出现吞食细菌的纤毛虫类和轮虫类
29
(3)指示生物 大颤藻、小颤藻、椎尾水轮虫、天蓝喇叭虫、 栉虾、臂毛水轮虫等多种藻类和轮虫类
2
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成份极其 复杂。理化监测只能获得各种成份的类别和含量, 但不能确切说明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而生物是 接受综合作用,不仅仅是个别组分的影响,所以 生态监测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组分综合作用的 结果,能阐明整个环境的情况。对符合排放标准 的污染物,其长期影响环境的后果,更需要用生 态监测来评价。
动物种类越多,指数越大,水质越好;反之,种类越 少,指数越小,水体污染越严重。威尔姆对美国十几条河 流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指数与水样污染程度的关系如下:
值d <1.0:严重污染; 值1d.0~3.0:中等污染; 值>d3.0:清洁
24
(二)污水生物系统
✓ 是1909年由科尔克威茨和马森提出,后又经许多学者不 断完善的一种用于河流污染、尤其是有机污染的一种监 测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当河流受到污染后, 在污染源下游的一段流程里会发生自净过程,即随着河 水污染程度的逐渐减轻,生物的种类组成也随之发生变 化,在不同河段将出现不同的物种。
(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对水环境进行生物监测的主要目的: 了解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状况,判别和 测定水体污染的类型和程度,为制定控制污染 措施,使水环境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提供依据。
15
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断面要有代表性 尽可能与化学监0为多污带;硅藻指数50~100为 α-中污带;硅藻指数100~150为β-中污带;硅藻 指数150~200为轻污带。
23
(5)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d
s
i 1
ni N
log 2
ni N
式中: d——种类多样性指数; N——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的各类动物的总个数; nS—i———收单集位到面的积动样物品种中类第数i种。动物的个数;
当指数为0时属重污染区; 当指数为1--6时属中等有机污染区; 当指数为10--40时属清洁水体;
21
(2)、贝克-津田生物指数: 所有拟评价或监测的河段各种底栖大型无脊椎
动物 I=2A+B
式中A为不耐污种数;B为耐污种数。 当BI≥20,为清洁水区;10<BI<20,为轻度污 染水区;6<BI≤10,为中等污染水区;0<BI≤6, 为严重污染水区 。
植物:几乎没有,如果有的话,有少量的蓝藻
动物:以原生动物为主,主要为鞭毛虫和纤毛
虫类,颤蚓类 、摇蚊幼虫
27
(3)指示生物 主要有浮游球衣细菌、贝氏硫细菌、素衣藻、钟虫、 颤蚓类,摇蚊幼虫等。
(a)素衣藻;(b)贝氏硫细菌;(c)摇坟幼虫;(d)颤蚯蚓 28
第六节 指示生物和污水生物系统
2.-中污带
✓ 根据生物种类组成将河流划分为多污带、α-污染带、β污染带和寡污染带。各污染带都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和 生物的特征 。亦可用群落中优势种群来划分污染带
25
有机污染
多污带
α-中污带
β-中污带
寡污带
26
1.多污带
(1)理化特征
水呈暗灰色,极浑浊,BOD很高(10500mg/L),氧气极缺,水底沉积大量的悬浮 物质。pH不稳定。 (2)生物特征 微生物:水细菌数量多,>100万个/mL
37
群集过程是根据MacArthur-wilson岛屿区系平衡模型
St Seq 1 eGt
其中
St----是t时间的种数, Seq ---是平衡时的种数, G ---- 是群集速度常数
t90--- 达到平衡90%所需要的时间
38
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影响,原来的平衡遭到 破坏,这3个参数将发生改变。因此,利用 微型生物在PFU上的群集过程中3个参数的 变化,可以评价水质和监测水污染。
1、 PFU法的概念
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以下简称PFU法)是 应用泡沫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收集水体中的微型 生物群落,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 以评价水质。
2、基本原理
PFU法的原理是岛屿生物学原理,即原生动 物集群过程实际上是集群速度随着种类上升而下 降的过程,二者的交叉点就是种数的平衡点。达 到平衡点的时间取决于环境条件。
13
6、生态监测的局限性
➢ 不能像理化检测仪器那样迅速作出反应,它通常
反映的只是各监测点的相对污染或变化水平;
➢ 外界各种因子容易影响生态监测结果和生物监测
性能;
➢ 生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状况等都制约着外干扰
的作用;
➢ 指示生物同一受害症状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增加
了对监测结果判别的困难。
14
第二节 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7
➢ 生物监测
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状况和变化及其 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 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 供依据。
8
2、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
(1)生态监测的特点
➢ 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 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 ➢ 具有多功能性 ➢ 监测灵敏度高
例1:0.29微克/升的马拉硫磷在48h内可以使隆腺蚤死亡。
(二)污水生物系统法 (三) 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简称PFU法)
20
(一)生物指数法
生物指数法是指用数学公式反映生物群落结构变 化,以评价环境质量。常用的有:
(1).贝克生物指数 生物指数(BI)=2nA+nB, n-----为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数, A------为敏感种类数, B------为耐污染种类数。
高分子化合物分解产 生氨基酸、氨等
硫化铁氧化成氢氧化 铁,底泥不呈黑色 细菌较多,每毫升在 10万个以上
大部分有机 有机物全分解 物已完成无 机化过程
有Fe2O3存 大部分氧化 在
数量减少, 数量少,每毫 每毫升在10 升在100个以下 万个以下
35
36
(三)PFU(polyurethane foam unit)法
➢ 通过生物监测可掌握对生态环境变化构成影响的各种主要 干扰因素及每种因素的贡献,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 建提出科学依据;
➢ 生态监测可反馈各种干扰的综合信息,因此可依次对生态 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作出科学预测。
10
3、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样本容量应满足统计学要求 ; ➢要定期、定点连续观测 ; ➢综合分析 ; ➢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环境监测中理化监测的不足
目前在环境监测中,一般采用各种仪器和化学 分析手段.对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可以比较快速而 灵敏地分析测定出来,其中某些常规检验已经能够 连续监测。但大部分测定项目或参数还需定期采样。 因而只反映采样瞬时的污染物浓度,不能反映环境 已经发生的变化。
1
环境污染物的含量和其它环境条件改变的强度 大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因污染物 的排放量不稳定而造成的。理化监测只能代表取 样期间的概况。而生活于一定区域内的生物,能 把一定时问内环境变化情况反映出来。
18
生物群落监测中的对象:
水污染指示生物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原生 动物、轮虫、枝 角类和桡足类 ) 浮游生物-藻类
着生生物-附着于长期浸没水中
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群落。
底栖动物-栖息在水体底部淤泥
内、石块或砾石表面及其间隙中 的肉眼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鱼类
微生物
19
(一)生物指数监测法(贝克生物指数 、贝克-津 田生物指数 、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硅藻 生物指数 )
4
第八章 生态监测
第一节 生态监测的概述 第二节 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5
第一节 生态监测的概述
1、生态监测的概念 2、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 3、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4、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6
1、生态监测的概念
➢ 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环境监测的组成部分;是利用各种技术测定 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反应或反 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的影 响。 生态监测就是利用生命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反应 做“仪器”来监测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
例2:10-6—10-5mg/L的有机磷农药会使鱼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
的活性受到抑制,使鱼类中毒。
9
(2)生态监测的意义
➢ 通过生态监测可揭示和评价各类生态系统在某一时间段的 环境质量状况,为利用、改善和保护环境指出方向;
➢ 生态监测侧重于研究人为干扰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从 而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3)、污染生物指数=颤蚓类的个体数量/底栖动 物个体数量*100
当数值小于60%为良好水质,60%-80%为中等污染,大于
80%为重污染。
22
(4)、硅藻生物指数
硅藻指数=(2A+B-2C)*100 /(A+B-C )
式中:A——不耐污染藻类的种类数; B——广谱性藻类的种类数; C——仅在污染水域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
溶解氧
还原和分解作用明 显开始
没有或极微量
水和底泥里出现氧化 作用
少量
氧化作用更 强烈
较多
因氧化使无机 化达到矿化阶 段
很多
BOD 很高
高
较低
低
硫化氢 具有强烈的硫化氢 没有强烈硫化氢臭味 无
无
的生成 臭味
水中 有机物
底泥
水中 细菌
蛋白质、多肽等高 分子物质大量存在
常有黑色硫化铁存 在,呈黑色 大量存在,每毫升 可达100万个以上
3
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从环 境中富集某些元素。如水中DDT农药:
水中浓度为0.000003mg/L
以上过程,只有通 浮游生物(过富集生7态.3万监倍测)手段,通过
食物链放大了的各营养 小鱼 级 体进 进(行 行富分全集1析面4.3,评万才价倍能。) 对水
大鱼
(富集858万倍)
人食用这些水中生物后富集1000万倍。
第六节 指示生物和污水生物系统
3. -中污带
(1)理化特征 氧化作用占优势,绿色植物大量出现。水中含氧量增高,氮的化合物呈铵 盐、亚硝酸盐或硝酸盐。BOD下降(<5mg/L),pH稳定。
(2)生物特征 微生物:水细菌数量减少(<10万个/mL) 植物:各种藻类 动物:轮虫类、贝类和各种昆虫、泥鳅、鲤鱼等鱼类
31
(3)指示生物
有多种藻类(如水花束丝藻,梭裸藻,短荆盘 星藻类等),轮虫(如腔轮虫,双荆同尾轮虫, 卵形鞍甲轮虫等),水溞(溞状水溞、大型水 溞等),以及虫类(绿草履虫,鼻节毛虫,弹 跳虫等)
(a)梭裸藻 (b)大型水溞 (c)绿草履
32
4. 寡污带
(1)理化特征
自净作用已经完成,有机物已被完全氧化或矿 化,为清洁水体。溶解氧丰富,硫化氢几乎不 存在,水的pH值适于生物生存。污泥沉淀已矿 质化。
河流:根据长度,至少设上(对照)、中(污 染)、下游(观察)三个断面;采样点数视水面宽、 水深、生物分布特点等确定。
湖泊(水库):入湖(库)区、中心区、出口 区、最深水区、清洁区等处设监测断面。
16
生物监测主要方法
1、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2、生物测试法 3、细菌学检验法
17
1、生物群落监测方法
未受污染的环境水体中生活着多种多样的水 生生物,这是长期自然发展的结果,也是生态系 统保持相对平衡的标志。当水体受到污染后,水 生生物的群落结构和个体数量就会发生变化,使 自然生态平衡系统被破坏,最终结果是敏感生物 消亡,抗性生物旺盛生长,群落结构单一,这是 生物群落监测法的理论依据。
(2)生物特征
微生物:水细菌少(<100个/mL)
植物:水中藻类少,但着生藻类多,出现显 花植物 动物:多种多样,有甲壳类、苔藓虫、水螅、
33
各种鱼类、水生昆虫幼虫等。
(3)指示生物 多种鱼类、水生昆虫幼虫、田螺 等。
34
表 污水系统的部分生物学、化学特征
项目
多污带
α-中污带
β-中污带
寡污带
化学 过程
11
4、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生态监测的基础——生命与环境的统一性和协同进 化; ➢生态监测的可能性——生物适应的相对性; ➢ 污染生态监测的依据——生物的富集能力; ➢ 生态监测结果的可比性——生命具有共同特征
12
5. 生态监测的原理
➢ 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协同进 化。
➢ 生物与环境相互补偿、协同发展是在自然界长 期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生物的变化是某一区域 内环境变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生态学上 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各组织层次的生 物变化可以作为环境改变的指示和象征。
(1)理化特征 水为灰色,BOD值仍相当高(5-10mg/L),但是,除了还原作用之外,还有 氧化作用。氧气仍然缺乏,为半嫌氧条件,并有硫化氢存在。pH不稳定。
(2)生物特征 微生物:以水细菌为主(>10万个/mL) 植物:蓝藻、绿藻、硅藻 动物:出现吞食细菌的纤毛虫类和轮虫类
29
(3)指示生物 大颤藻、小颤藻、椎尾水轮虫、天蓝喇叭虫、 栉虾、臂毛水轮虫等多种藻类和轮虫类
2
人类生产、生活所产生的污染物,成份极其 复杂。理化监测只能获得各种成份的类别和含量, 但不能确切说明对生物有机体的影响。而生物是 接受综合作用,不仅仅是个别组分的影响,所以 生态监测能反映环境诸因子、多组分综合作用的 结果,能阐明整个环境的情况。对符合排放标准 的污染物,其长期影响环境的后果,更需要用生 态监测来评价。
动物种类越多,指数越大,水质越好;反之,种类越 少,指数越小,水体污染越严重。威尔姆对美国十几条河 流进行了调查,总结出指数与水样污染程度的关系如下:
值d <1.0:严重污染; 值1d.0~3.0:中等污染; 值>d3.0:清洁
24
(二)污水生物系统
✓ 是1909年由科尔克威茨和马森提出,后又经许多学者不 断完善的一种用于河流污染、尤其是有机污染的一种监 测方法。这种方法的理论基础是,当河流受到污染后, 在污染源下游的一段流程里会发生自净过程,即随着河 水污染程度的逐渐减轻,生物的种类组成也随之发生变 化,在不同河段将出现不同的物种。
(一)水环境污染生物监测方法
对水环境进行生物监测的主要目的: 了解污染对水生生物的危害状况,判别和 测定水体污染的类型和程度,为制定控制污染 措施,使水环境生态系统保持平衡提供依据。
15
采样断面和采样点的布设原则
断面要有代表性 尽可能与化学监0为多污带;硅藻指数50~100为 α-中污带;硅藻指数100~150为β-中污带;硅藻 指数150~200为轻污带。
23
(5)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d
s
i 1
ni N
log 2
ni N
式中: d——种类多样性指数; N——单位面积样品中收集到的各类动物的总个数; nS—i———收单集位到面的积动样物品种中类第数i种。动物的个数;
当指数为0时属重污染区; 当指数为1--6时属中等有机污染区; 当指数为10--40时属清洁水体;
21
(2)、贝克-津田生物指数: 所有拟评价或监测的河段各种底栖大型无脊椎
动物 I=2A+B
式中A为不耐污种数;B为耐污种数。 当BI≥20,为清洁水区;10<BI<20,为轻度污 染水区;6<BI≤10,为中等污染水区;0<BI≤6, 为严重污染水区 。
植物:几乎没有,如果有的话,有少量的蓝藻
动物:以原生动物为主,主要为鞭毛虫和纤毛
虫类,颤蚓类 、摇蚊幼虫
27
(3)指示生物 主要有浮游球衣细菌、贝氏硫细菌、素衣藻、钟虫、 颤蚓类,摇蚊幼虫等。
(a)素衣藻;(b)贝氏硫细菌;(c)摇坟幼虫;(d)颤蚯蚓 28
第六节 指示生物和污水生物系统
2.-中污带
✓ 根据生物种类组成将河流划分为多污带、α-污染带、β污染带和寡污染带。各污染带都有各自的物理、化学和 生物的特征 。亦可用群落中优势种群来划分污染带
25
有机污染
多污带
α-中污带
β-中污带
寡污带
26
1.多污带
(1)理化特征
水呈暗灰色,极浑浊,BOD很高(10500mg/L),氧气极缺,水底沉积大量的悬浮 物质。pH不稳定。 (2)生物特征 微生物:水细菌数量多,>100万个/mL
37
群集过程是根据MacArthur-wilson岛屿区系平衡模型
St Seq 1 eGt
其中
St----是t时间的种数, Seq ---是平衡时的种数, G ---- 是群集速度常数
t90--- 达到平衡90%所需要的时间
38
如果环境受到污染影响,原来的平衡遭到 破坏,这3个参数将发生改变。因此,利用 微型生物在PFU上的群集过程中3个参数的 变化,可以评价水质和监测水污染。
1、 PFU法的概念
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方法(以下简称PFU法)是 应用泡沫塑料块作为人工基质收集水体中的微型 生物群落,测定该群落结构与功能的各种参数, 以评价水质。
2、基本原理
PFU法的原理是岛屿生物学原理,即原生动 物集群过程实际上是集群速度随着种类上升而下 降的过程,二者的交叉点就是种数的平衡点。达 到平衡点的时间取决于环境条件。
13
6、生态监测的局限性
➢ 不能像理化检测仪器那样迅速作出反应,它通常
反映的只是各监测点的相对污染或变化水平;
➢ 外界各种因子容易影响生态监测结果和生物监测
性能;
➢ 生物生长发育、生理代谢状况等都制约着外干扰
的作用;
➢ 指示生物同一受害症状可由多种因素造成,增加
了对监测结果判别的困难。
14
第二节 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7
➢ 生物监测
利用生物个体、种群或群落的状况和变化及其 对环境污染或变化所产生的反应,阐明环境污染 状况,从生物学角度为环境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 供依据。
8
2、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
(1)生态监测的特点
➢ 能综合地反映环境质量状况 ➢ 具有连续监测的功能 ➢ 具有多功能性 ➢ 监测灵敏度高
例1:0.29微克/升的马拉硫磷在48h内可以使隆腺蚤死亡。
(二)污水生物系统法 (三) PFU微型生物群落监测法(简称PFU法)
20
(一)生物指数法
生物指数法是指用数学公式反映生物群落结构变 化,以评价环境质量。常用的有:
(1).贝克生物指数 生物指数(BI)=2nA+nB, n-----为底栖大型无脊椎动物的种类数, A------为敏感种类数, B------为耐污染种类数。
高分子化合物分解产 生氨基酸、氨等
硫化铁氧化成氢氧化 铁,底泥不呈黑色 细菌较多,每毫升在 10万个以上
大部分有机 有机物全分解 物已完成无 机化过程
有Fe2O3存 大部分氧化 在
数量减少, 数量少,每毫 每毫升在10 升在100个以下 万个以下
35
36
(三)PFU(polyurethane foam unit)法
➢ 通过生物监测可掌握对生态环境变化构成影响的各种主要 干扰因素及每种因素的贡献,为受损生态系统的恢复和重 建提出科学依据;
➢ 生态监测可反馈各种干扰的综合信息,因此可依次对生态 环境质量的变化趋势作出科学预测。
10
3、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样本容量应满足统计学要求 ; ➢要定期、定点连续观测 ; ➢综合分析 ; ➢要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严谨的科学态度
环境监测中理化监测的不足
目前在环境监测中,一般采用各种仪器和化学 分析手段.对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可以比较快速而 灵敏地分析测定出来,其中某些常规检验已经能够 连续监测。但大部分测定项目或参数还需定期采样。 因而只反映采样瞬时的污染物浓度,不能反映环境 已经发生的变化。
1
环境污染物的含量和其它环境条件改变的强度 大小,是随时间而变化的。这些变化是因污染物 的排放量不稳定而造成的。理化监测只能代表取 样期间的概况。而生活于一定区域内的生物,能 把一定时问内环境变化情况反映出来。
18
生物群落监测中的对象:
水污染指示生物
浮游生物
浮游生物(原生 动物、轮虫、枝 角类和桡足类 ) 浮游生物-藻类
着生生物-附着于长期浸没水中
的各种基质表面上的有机体群落。
底栖动物-栖息在水体底部淤泥
内、石块或砾石表面及其间隙中 的肉眼可见的水生无脊椎动物。
鱼类
微生物
19
(一)生物指数监测法(贝克生物指数 、贝克-津 田生物指数 、生物种类多样性指数 、硅藻 生物指数 )
4
第八章 生态监测
第一节 生态监测的概述 第二节 生态监测的基本方法
5
第一节 生态监测的概述
1、生态监测的概念 2、生态监测的特点和意义 3、生态监测的基本要求 4、生态监测的理论依据
6
1、生态监测的概念
➢ 生态监测
生态监测环境监测的组成部分;是利用各种技术测定 和分析生命系统各层次对自然或人为作用的反应或反 馈效应的综合表征来判断和评价这些干扰对环境的影 响。 生态监测就是利用生命系统及其相互关系的变化反应 做“仪器”来监测环境质量状况及其变化。
例2:10-6—10-5mg/L的有机磷农药会使鱼脑中的乙酰胆碱酯酶
的活性受到抑制,使鱼类中毒。
9
(2)生态监测的意义
➢ 通过生态监测可揭示和评价各类生态系统在某一时间段的 环境质量状况,为利用、改善和保护环境指出方向;
➢ 生态监测侧重于研究人为干扰与生态环境变化的关系,从 而为协调人与自然关系提供科学依据;
(3)、污染生物指数=颤蚓类的个体数量/底栖动 物个体数量*100
当数值小于60%为良好水质,60%-80%为中等污染,大于
80%为重污染。
22
(4)、硅藻生物指数
硅藻指数=(2A+B-2C)*100 /(A+B-C )
式中:A——不耐污染藻类的种类数; B——广谱性藻类的种类数; C——仅在污染水域才出现的藻类种类数。
溶解氧
还原和分解作用明 显开始
没有或极微量
水和底泥里出现氧化 作用
少量
氧化作用更 强烈
较多
因氧化使无机 化达到矿化阶 段
很多
BOD 很高
高
较低
低
硫化氢 具有强烈的硫化氢 没有强烈硫化氢臭味 无
无
的生成 臭味
水中 有机物
底泥
水中 细菌
蛋白质、多肽等高 分子物质大量存在
常有黑色硫化铁存 在,呈黑色 大量存在,每毫升 可达100万个以上
3
生物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它能够通过各种方式从环 境中富集某些元素。如水中DDT农药:
水中浓度为0.000003mg/L
以上过程,只有通 浮游生物(过富集生7态.3万监倍测)手段,通过
食物链放大了的各营养 小鱼 级 体进 进(行 行富分全集1析面4.3,评万才价倍能。) 对水
大鱼
(富集858万倍)
人食用这些水中生物后富集1000万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