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乳酸纤维及其纺织品的生产技术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乳酸纤维及其纺织品的生产技术分析
高洪国 张磊 文洪杰 朱子玉
(愉悦家纺有限公司 山东省生态纺织技术创新中心 山东黄河三角洲纺织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
摘要:总结分析聚乳酸面料的相关生产关键技术,从纺纱技术、织造技术、染整技术、缝制技术和成品使用等方面,介绍了可以采取的技术和措施。

该工艺为聚乳酸纤维的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技术支持,应用前景广阔。

关键词:聚乳酸;纺纱;织造;染整;抗菌防螨
聚乳酸产业在国内蓬勃发展,现在主要有安徽丰原、浙江海正和吉林中粮等17家企业生产聚乳酸,已投产约18.1万吨/年,规划投产约141万吨/年。

伴随着聚乳酸产业的高速发展,聚乳酸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和商业化运作已迫在眉睫。

聚乳酸纤维是一种芳香族聚酯纤维,分子链中不存在强极性基,碳链中含有较多的酯基和等距排列的甲基,因此该纤维具有类似合成纤维的特性。

其与涤纶和棉的物理性能比较如表1所示。

表1
聚乳酸纤维、涤纶和棉的性能比较
纤维类别
涤纶
PLA
棉纤维
比重(g/cm 3) 1.38~1.39 1.27~11.29 1.54~1.55回潮率(%)
0.4~0.50.4~0.67.0~8.0干强(cN/dtex) 3.8~6.2 3.2~4.9 1.9~3.1干伸长率(%)20~3230~35
7.0~9.0湿强(cN/dtex) 3.6~6.0 3.0~4.6 2.6~3.0
湿伸长率(%)22~3535~4012.0~14.1初始模量(cN/dtex)
22~44(短)80~140(长)
20~42(短)82~124(长)
60~82弹性回复率(伸度5%)
65
9352熔点(℃)255
175/燃烧性多烟少烟燃烧
极限氧指数(%)20~2226+17~20
抗紫外线性
中等

中等偏差
由表1可知,聚乳酸纤维具有强度高、延伸度大、悬垂性优良、回弹性好、抗紫外性能好、产烟量少和可燃性低等诸多优点。

存在回潮率低、吸湿性差、导电性差、抱合性差、玻璃化温度和熔点较低以及不耐强碱等不足。

因此为发挥聚乳酸纤维的优良特性,需要针对其特点在纺纱、织造、
印染和缝制等工艺进行改进调整,以满足生产需要。

1.纺纱关键技术分析
针对因聚乳酸纤维特性造成的纺纱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以下解决方案:
1.1 粘卷问题
适当对上下尘笼的棉层厚度进行调节,同时合理加大棉卷罗拉压力,从而降低棉层粘连;适度储存棉卷,按照先做先用的原则同时采取高效的预处理,进而提高纤维可纺性;将相同品种的粗纱喂入棉卷,进而消除棉卷粘连;码长牙的选择应偏小掌握,
20 HOME TEXTILE TIMES
FEATURES
专题报道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从而减少棉卷定长;尘笼补风方式
由两侧补风改为平面补风,进而改善棉卷结构,解决大块纤维滚向尘笼的问题,从而提高棉卷的横向不匀率。

1.2 梳棉成条困难、堵斜管和“三绕”问题
将锡林-盖板之间的隔距适度增大(较棉纺),并加大刺辊与锡林间的线速比(1:2),增强了纤维在机器中的转移能力;生条重量调低,调大上下轧辊之间的隔距,从而提高各通道的光滑度,降低堵塞断条的发生;调高针齿密度的同时降低锡林针
布工作角。

1.3 缠绕罗拉胶辊的问题
采W S N型涂料并条胶辊代替酸处理胶辊;为了提高条子的抱合力需要调低车速并选用较小的喇叭口;减少满筒长度(2k m改为1.6k m)是为了降
低上圈条器与条子之间的摩擦。

1.4 粗纱“硬头”问题
粗纱的捻系数偏大掌握(104);采用较低的纺纱张力降低纱条出现的
意外牵伸情况。

1.5 回缩现象
设计牵伸倍数时较平时偏大5-15%。

2.织造关键技术分析
针对织造过程中因聚乳酸纱线特点引起的问题,提出了以下解决方
案:
2.1 纱线伸长和毛羽过多问题
采用较小的张力和较低的络筒速
度,降低筒子的卷装硬度。

2.2 撑疵、断疵、浆斑和经纱“塑化”现象
为提高浆料浆液的有效渗透,适当加大配方中P V A浆料的比例和压浆
力;上浆过程温度偏低掌握。

2.3 纬向幅宽缩率较大和纱线粘连问题
织造过程中的引纬张力需要适当控制,并且调低加工系数,确保车间内适宜的温湿度。

3.染整关键技术分析
针对因聚乳酸纤维特性造成的染
整过程中的诸多问题,有以下解决方
案:
3.1 烧毛手感变硬情况
纯聚乳酸织物和交织织物所用
纱线通过控制纺纱工艺以减少表面毛
羽,从而避开烧毛工序。

3.2 退浆纤维降解情况
白度要求不高的织物可采用酶退
浆处理的工艺,其它产品则可以使用
低碱或纯碱的处理工艺。

3.3 热定型温度的影响
热定型温度影响聚乳酸织物
的性能,因此不仅缩短定型时间
(约25s),还需适当降低定型温度
(115℃左右)。

3.4 染色因素
由于聚乳酸纤维适合用分散染
料染色,聚乳酸纤维本身T g较低导致
其染色温度不足70℃时基本不上染,
升温到80℃时开始加快上染,因此染
色时可以较快升温到80℃,而在达到
80℃时应降低升温速率(1~2℃/min)。

此外,还需要在90~95℃保温约5min以
加强移染,但最高染色温度应控制在
100~110℃以降低染色不匀。

为了避免聚乳酸纤维遇高温水解
造成的纤维损伤,在最高温度中的持
温保温时间(20~30m i n)应严格控
制,值得注意的是染料扩散速度在此
温度很快,可以满足上染率的需求。

为了避免产生皱折以及手感发硬
的问题,调慢染色后的降温速率直至
50℃以下(2℃/m i n),染液排放和
染后洗涤应在T g(57℃)后进行。


外,织物张力在染色时需全程控制。

为了减少聚乳酸纤维因结构松弛
导致的染色上染速率过快,应对升温
速率进行严格控制。

染色时间不仅影响染色质量,也
关系着染色效率。

选择在p H值为5.0~6.0的范围内
进行染色,不仅可以有效降低纤维的
水解现象,还应符合分散染料染色的
pH值。

3.5 还原清洗
染色后需要对浮色进行还原清
洗以确保染色牢度,选用中性洗涤液
短时清洗,此过程温度控制在60~
65℃,且不宜使用烧碱。

3.6 柔软整理
采用非有机硅类柔软剂(亲水型
柔软剂)可以有效提高织物的平滑性
和吸湿性,适当控制柔软剂用量、处
理温度和时间等,且拉幅温度不宜超
过130℃。

4.缝制关键技术分析
聚乳酸在缝制熨烫时温度不能超
过110℃。

5.成品使用关键技术分析
聚乳酸成品应避免在湿热条件下
长期使用,在40℃以下的洗涤温度中
采用中性和弱酸性洗涤剂清洗,不可
漂白,洗净后保持干燥、避光存放。

6.结语
绿色环保、提高产品附加值是
纺织新材料应用的重要方向。

近几年
来,聚乳酸产业的发展已初具规模,
但聚乳酸纤维的大规模产业化应用还
需进一步拓展。

根据聚乳酸纤维的特
性,通过在纺纱、织造、染整和缝制
等环节的针对性工艺改进实现了聚乳
酸面料的工业化生产。

目前完整且紧
密配合的工艺流程尚未广泛应用,其
规模化应用可以显著推进聚乳酸纤维
的产业化应用和商业化运作,提高企
业的市场竞争力。

该生产工艺还能够
推进纺织企业的生产方式创新和产品
结构优化,为新型纤维在纺织领域的
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持、研发思路和实
践借鉴,有效解决纺织行业的同质化
竞争问题。

HOME TEXTILE TIMES21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