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写作体裁与题材的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篇2005年的旧稿

关于写作体裁与题材的思考

报载一条有趣的消息,著名作家梁晓声评价2005年高考北京作文命题:“这是我活到50岁见到的中文考试最有技巧的题目,考生可以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写一篇很优美的抒情散文。”作家没有注意到,这则作文命题限定写议论文。梁晓声是凭一位作家的敏锐,指出了“说‘安’”这个题目所具有的发散潜质。写“很优美的抒情散文”?可以,但不合要求,不能及格。

“说‘安’”这个题目,的确巧妙。在现代汉语中,“安”主要是以一个语素的状态出现,可以组合出许许多多词语。你可以选择正面说“安宁”、“安定”、“安稳”,也可以选择中性说“安逸”、“安分”、“相安”,还可以选择反面说“苟安”、“偷安”、“偏安”,并且可以组成较为固定的短语说“安于现状”、“安于享乐”、“安于怠惰”等等,从理论上,甚至也可以说“安顿”、“安排”、“安置”、“安得广厦千万间”、“安德海”、“安娜·卡列尼娜”——只要你有本事把“安”放在论说的核心位置。单以“安”字而论,具有比“忙”、“杂”更为开阔的发散空间。梁晓声先生称为“最有技巧”,绝非虚誉之词。

可是,命题作了写议论文的明确限制,这在2005年十六种语文高考试题中绝无仅有。(湖南卷也仅只限制为“记叙文或议论文”)命题大约出于这样的考虑:一、写好议论文是高中应该掌

握的基本能力,进入大学写论文也十分重要;二、限写议论文遏止一下中学作文以辞害意、空洞无物的弊病;三、限制文体可以为防治考场抄袭或宿构现象构筑有效的防火墙。

开放与限制这一矛盾,反映着对当前作文教学实际的不同估计,对语文高考命题使命的不同认识。诚然,学生作文有许多流弊,但是所有弊病加在一起,也比不上“封闭”一种。我们完全可以统计一下,全国八百万考生,堕入“以辞害意”的有多少?但是,从思维到语言,“闭塞随俗”的又有多少?高考写作既有选拔意义,又有对作文教学的导向意义,那么,在高考试题这张药方上为作文教学开出的第一味药,应该是“开放”吧?

尽管一切形式的作文命题,实质都是不命题。但我们仍然期望高考中的作文命题,不要过于强化对“文体”的限制,对“审题”的要求。《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表达与交流中要鼓励学生自由地表达、有个性地表达、有创意地表达”的规定,应是根据对作文现状实际调查的科学指向。另一方面,“选修课程”、“个性阅读”必将开拓出“个性写作”的天地,何况,生活也是一本大书,更是“个性写作”的广阔天地呢!这应是身处教学一线的语文教师所期望的高考作文命题的方向,也将使考场命题作文更贴近写作的合理状况吧。

我们不反对就写作记叙、议论、说明等基本能力提出考查要求,我们反对的是屏蔽学生的个性空间。有的考生长于抽象说理,也有的考生惯于形象思维;有的考生精于纵深挖掘,也有的考生

擅于开放拓扩。他们有的擅长议论,是学校辩论会的最佳辩手;有的擅长编故事,张嘴就是一部电视剧。现在只以一种文章体裁要求,用一个模子去“磕”,潜在着极大的不公正,还有什么个性发展可言?设若奥运会上只有体操一个项目,那姚明只好做隔岸观众;反之,如果只有篮球一个项目,那李宁也只能望篮兴叹;或者只有百米赛跑一个项目,那王军霞、邢慧娜永远无法为国争光,更不用说许海峰、邓亚萍诸君了,就连中华骄子刘翔也将庸碌一生。我们不能苛求艾青写出曹禺那样的剧本,也难以威逼曹禺写出艾青那样的诗歌。一流作家尚且如此,何况学生?“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我们还是不宜过于强化对“文体”的限制,对“审题”的要求吧,毕竟这是写作能力的考查。让一些具有较高写作能力的考生“出师未捷身先死”,肯定不是命题的初衷,也不符合写作的合理状况吧?

碰巧,我手头有一篇写成“很优美的抒情散文”的考场作文,在这里,也就按这本书的体例评析了一下,录在这里,供各位品评。

说“安”

——第一场雪2004年的第一场雪,果真比以往来得更晚一些。

坐在教室里,听着枯燥的“马哲”课,心情却如窗外纷纷扬扬的雪花,颇不安宁。我来这边上学已经有几个月了,每天生活像编制好的程序:每天上课下课吃饭睡觉,每个星期天泡在图书馆,每月按时收到父母的汇款……

眼见快要过年,注定这个除夕,我第一次不能和父母团聚。窗外的雪,越下越大,越飘越密,不远的屋顶已经不见了层层青瓦,一片一片,白白茫茫。好久没有给父母打电话了,也许是害怕听见妈妈安静的询问和爸爸深沉的鼓励吧?也许是害怕挂断

电话一瞬间的伤感吧?想着这些,心情更添几分不安宁……

终于捱到下课,背上书包走出教室。雪还在下,似乎又大了一些。

来到一家小饭店,店主是一对夫妇,随身带着他们七八岁的儿子,没有雇员。这里环境干净,价格公道,自然而然成为我经常光顾的地方,似乎,这里总给我一种家的安宁感觉。点了小菜,坐在靠窗的桌旁,喝着茶。茶有些涩,显然不是什么好茶,但进我嘴里却别有一番滋味。就像妈妈每天午后给我泡的茶,喝着喝着,心里就有了一丝安宁。

小饭店走进一个人,瑟瑟地抖去身上的雪花。店主挂着笑脸

迎上去:“不好意思,要关门了,您改日再来吧。”“关门?这才几点呀?这么早?”客人有几分诧异。“今儿天不好,我们得早点回家……”店主一边解释一边望向柜台里的妻儿。调皮的小儿子也学着爸爸的口气说:“您明儿个再来吧……”客

人转身离开了。

我也没有在店里吃,打包带回宿舍。离开时,看见店主正锁着店门,妈妈牵着儿子的小手,小手缩在衣袖里。儿子仰头,声音甜甜地问:“您冷吗,妈妈?”妈妈从衣袋里伸出右手,在儿子冻得微红的鼻尖轻轻刮了一下。温馨的笑声荡漾在这大雪纷飞的天地间。

伫立在雪夜街头,望着身边匆匆行人。就回去吗?我不知道。掏出手机,逐个按下那心中默念千遍的号码,“妈妈,我这边下雪了,您好吗?”

就在那一刻,心,透底地,安宁了……

【简评】这篇笔触细腻、情感婉约的抒情散文(或许是小说?)在往年,很可能是一篇满分作文。今年北京作文命题限写议论文,可惜,这篇作文因绝无议论因素,文体不当,得分将很低——但这或许就使它有了借鉴和警示的双重价值。

作文巧妙地取“雪”为背景,用“雪”渲染气氛。“雪”,既是触发情感、发展感情的契机,又成了“想家”,心不安宁的表象。这可能是作者的妙手偶得,也可能是一种文学的借鉴。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