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届江苏省溧中、省扬中、镇江一中、江都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含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4届江苏省溧中、省扬中、镇江一中、江都中学高考生物必刷试卷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下列关于生物学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有几项()
①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溶解组织中的脂肪
②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不存在对照
③探究温度对酶活性影响的实验,可选用新鲜的肝脏研磨液和H2O2溶液
④小鼠吸入18O2,则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H 218 O ,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 O
⑤鉴定DNA 时,将溶解的粗提产物与二苯胺混合后进行沸水浴可看到紫色反应
A.无正确项B.只有一项正确
C.有两项正确D.有三项正确
2.有关农作物生产措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农田及时除草,可防止因竞争加剧导致减产
B.大棚栽培适当通风,能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
C.套种使农田群落结构简化,并减少生产者呼吸作用消耗量
D.轮作能提高农作物对矿质元素利用率,并改变原有的食物链
3.研究人员利用不同浓度的秋水仙素溶液处理处理蚕豆和玉米根尖,实验结果如下表。

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B.秋水仙素通过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
C.蚕豆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随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而增大
D.玉米比蚕豆对秋水仙素的反应更敏感
4.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纯合圆粒逐渐增加,但豌豆并未发生进化
B.某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是自然选择作用下由一个物种进化成的两个种群
C.在自然选择作用下生物间形成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
D.有害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频率会逐渐降为零
5.某些土壤细菌可将尿素分解成CO2和NH3,供植物吸收和利用。

下列关于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分离和计数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以尿素的分解产物CO2作为碳源的
B.倒平板时应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培养基溅到皿盖上
C.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稳定
D.若实验组菌落平均数为37个/平板,空白对照平板上有3个菌落,则本组菌落数的平均值为34个/平板
6.利用大肠杆菌探究DNA的复制方式,实验的培养条件与方法是:(1)在含15N的培养基中培养若干代,使DNA 均被15N标记,离心结果如图的甲;(2)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每20分钟繁殖一代;(3)取出每代大肠杆菌的DNA 样本,离心。

如图的乙、丙、丁是某学生画的结果示意图。

下列有关推论正确的是()
A.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一代的结果
B.丙是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两代的结果
C.出现丁的结果需要40分钟
D.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含有14N的DNA占3/4
7.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鸡的芦花羽对非芦花羽为完全显性,控制该相对性状的基因(A/a)位于Z染色体上,其中存在胚胎纯合致死现象。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雌鸡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和一种表现型
B.雄鸡存在两种基因型时对应两种表现型
C.非芦花雌鸡与芦花雄鸡杂交,子代中雄∶雌=2∶1
D.若亲本杂交后子代雄∶雌为1∶1,则亲本雄鸡为纯合子
8.(10分)野生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对青霉素敏感,将它接种到青霉素浓度为0.1单位/cm3的培养基上,大多数菌株死亡,极少数菌株能存活下来。

存活下来的菌株经过不断选育,最后可以获得能生长在青霉素浓度为250单位/cm3的培养基上的细菌品系。

据此分析,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抗青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增殖过程中能将抗青霉素的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
B.在此过程中,青霉素起到了定向诱导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异的作用
C.在此过程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种群的基因频率发生了定向改变
D.能在含青霉素的培养基上生长的细菌品系发生的变异是染色体变异
二、非选择题
9.(10分)实验者在适宜条件下探究温度对葡萄试管苗不同叶位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影响,相关数据见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温度主要通过影响______来改变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2)叶片生长的最适温度是______℃,叶片净光合速率与叶龄的关系是______。

(3)葡萄试管苗净光合速率为0时,叶片光合速率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叶片呼吸速率。

温度高于25°C时,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的原因最可能是______。

10.(14分)酶是一种具有生物活性和催化作用的特殊蛋白质。

(1)酶制剂都有其最适反应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两种效应:一方面是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也加快,这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

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而使_____________,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酶的最适温度就是这两种效应平衡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______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_____________(填“前一种”或“后一种”)效应为主。

(2)为了保证酶活性,酶制剂要在低温下保存。

某生物兴趣小组想验证这一观点,实验所用淀粉酶的最适温度为50℃。

实验基本思路:
①将等量的淀粉酶制剂,分别置于0℃,25℃,50℃保存一段时间。

②在_____________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

(3)除温度外,以下哪些因素也会影响酶活性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酸碱度B.酶浓度C.底物浓度D.抑制剂
11.(14分)人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综合征(SCID)是由于“人重组激活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人体不能产生成熟的
T、B淋巴细胞。

科学家对“人重组激活基因”缺失患者进行基因治疗的流程图如下。

请回答相关问题:
(1)“人重组激活基因”缺失对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是使__________免疫缺陷。

图中的A为__________,若要得到较多数量的A,需要对供体注射__________。

(2)上图结构C中的a为__________;b将来发育成__________。

之所以能用图C中的c诱导成造血干细胞,是因为c具有_______________。

(3)②过程采用的技术为__________,采用患者自身的体细胞核经过①②③过程获得转基因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图甲是从土壤中筛选产脲酶细菌的过程,图乙是脲酶基因转录的mRNA部分序列。

(l)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_____________________;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_________________作指示剂,产脲酶细菌在该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后,其菌落周围的指示剂将变成_________________色。

(2)在4个细菌培养基平板上,均接种稀释倍数为115的土壤样品溶液1.lmL,培养一段时间后,平板上长出的细菌菌落数的数值分别为13、156、178和191。

该过程采取的接种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每克土壤样品中的细菌数量为_________________个;与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相比,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少,其原因是____。

(3)现有一菌株的脲酶由于基因突变而失活,突变后基因转录的mRNA在图乙箭头所示位置增加了11个核苷酸,使图乙序列中出现终止密码(终止密码有UAG、UGA和UAA)。

突变基因转录的mRNA中,终止密码为
_________________,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含_____个氨基酸。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
1、B
【解析】
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具有半透膜;半透膜两侧具有浓度差;探究pH对酶活性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pH;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自变量应该是不同的温度;二苯胺可与DNA在水浴条件下反应呈蓝色。

【详解】
①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的作用是洗去浮色,①错误;
②在“观察紫色洋葱鳞片叶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实验中,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变化为因变量,该实验可与未发生质壁分离前的原生质层的形态和位置形成对照,②错误;
③由于H2O2溶液不稳定,在高温条件下易分解,因此不能用作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实验的材料,③错误;
④小鼠吸入18O2,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可以进入水中,水再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可以进入二氧化碳中,故可以在其尿液中可检测到,呼出的CO2可能含有18O,④正确;
⑤用二苯胺试剂鉴定DNA时,在沸水浴条件下溶液呈蓝色,⑤错误。

只有一项正确,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点睛】
本题考查探究影响教材基础实验,对于此类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取材是否合适、实验选用的鉴定试剂是否合理、实验条件控制是否得当及实验设计是否合理等,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

2、C
【解析】
农田及时除草、除虫等措施是为了调整能量流动方向,使能量流向对人有利的部分。

大棚栽培适当通风可以增加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

套种是指在前季作物生长后期的株行间播种或移栽后季作物的种植方式。

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

【详解】
A、田间杂草与农作物是竞争关系,农田及时除草,可防止因竞争加剧导致减产,A正确;
B、大棚栽培适当通风可以增加CO2浓度,有利于提高农作物光合作用暗反应速率,B正确;
C、套种使农田群落中生物种类增多,营养结构变复杂,C错误;
D、轮作不仅有利于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提高农作物对矿质元素利用率,还能改变原有的食物链,防治病、虫、草害,D正确。

故选C。

【点睛】
解题关键是理解套种和轮种的含义:套种是一种集约利用时间的种植方式,一般把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的叫间作,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轮作指在同一田块上有顺序地在季节间和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作物或复种组合的种植方式,如一年一熟的大豆→小麦→玉米三年轮作。

3、D
【解析】
分析题表可知:随秋水仙素浓度的增加,蚕豆和玉米的变异率均增加,秋水仙素的作用机理是抑制纺锤体的形成而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

【详解】
AB、染色体变异包括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其中秋水仙素和低温均可通过抑制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A、B正确;
CD、据图表实验结果可知:蚕豆和玉米根尖细胞染色体变异率均随秋水仙素浓度增大而增大,且相同秋水仙素浓度下,蚕豆细胞变异率更高,即蚕豆对秋水仙素反应更敏感,C正确,D错误。

故选D。

【点睛】
读懂图表蚕豆和玉米的数据信息是解题关键。

4、A
【解析】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

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

【详解】
A、基因型为Rr的圆粒豌豆逐代自交的过程中,基因型频率改变了,但是基因频率不变,说明豌豆未发生进化,A正确;
B、一片森林中黑色桦尺蠖与灰色桦尺蠖属于同一个物种,B错误;
C、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生物进化的标志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C错误;
D、有害基因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不一定会降为零,D错误。

故选A。

【点睛】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学习的重点知识。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能力。

要注意辨析,种群基
因频率改变意味着生物进化了,但不一定产生新的物种。

新物种的产生必须要经过生殖隔离。

生殖隔离的产生不一定要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如多倍体的形成。

5、C
【解析】
土壤中分解尿素的细菌的分离与计数实验中,需要使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选择培养基,计数的关键是经梯度稀释后的倍数要合适,计数时通常选择菌落数在30-300之间的实验组平板进行计数。

【详解】
A、分解尿素的细菌是异养型,不能以CO2作为碳源,A错误;
B、倒平板时,不能将打开的培养皿盖放到一边,以免微生物污染,正确的做法是:用左手将培养皿打开一条稍大于瓶口的缝隙,右手将锥形瓶中的培养基(约10~20 mL)倒入培养皿,左手立即盖上培养皿的皿盖,B错误;
C、无机盐可以作为缓冲剂保持细胞生长过程中pH稳定,所以培养基中KH2PO4等的作用之一是作为缓冲剂保持pH 稳定,C正确;
D、在完全正确的操作情况下,空白对照组中不应出现菌落。

若空白对照组出现菌落,说明操作过程中存在微生物污染,属于实验失误,所有实验数据均不应采用,D错误。

故选C。

6、C
【解析】
甲中DNA双链均为15N;乙种DNA一半为杂合链,一半双链均为15N;丙中DNA均为杂合链;丁中DNA一半为杂合链,一半双链均为14N。

【详解】
A、15N标记的DNA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繁殖一代的产生的两个DNA分子都是一条链含14N,另一条链含15N,与丙符合,A错误;
B、15N标记的DNA转至14N的培养基培养,繁殖两代会产生4个DNA分子,其中2个DNA分子是杂合链,2个DNA 双链均含14N,与丁符合,B错误;
B、由上分析可知,丁是分裂两代的结果,每20分钟繁殖一代,故出现丁的结果需要40分钟,C正确;
D、转入14N培养基中繁殖三代后所有的DNA均含14N,D错误。

故选C。

7、B
【解析】
鸡的性别决定方式为ZW型,性染色体组成为ZZ的为雄性,性染色体组成为ZW的为雌性。

鸡的芦花羽对非芦花羽为完全显性,其中存在胚胎纯合致死现象,可能为显性纯合致死,也可能为隐性纯合致死。

【详解】
A、雌鸡的基因型为Z A W或Z a W,无论是显性纯合致死还是隐性纯合致死,雌鸡都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和一种表现型,A正确;
B、雄鸡的基因型为Z A Z A、Z A Z a、Z a Z a,若为隐性纯合致死时,存在两种基因型,但只有一种表现型,B错误;
C、群体中存在非芦花雌鸡时,说明纯合致死的为显性纯合子,则芦花雄鸡的基因型为Z A Z a,非芦花雌鸡(Z a W)与芦花雄鸡(Z A Z a)杂交,子代中Z A Z a∶Z a Z a∶Z A W(致死)∶Z a W=1∶1∶1∶1,所以雄∶雌=2∶1,C正确;
D、无论是显性纯合子致死还是隐性纯合子致死,只要亲本雄性为杂合子,子代中必然有一种基因型的雌性会死亡,使子代雄∶雌=2∶1,所以若子代雄∶雌为1∶1,则亲本雄鸡应为纯合子,D正确。

故选B。

8、C
【解析】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变异是不定向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详解】
A、在生物的繁殖过程中,个体并不是把性状直接传递给后代,而是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A错误;|
B、变异是不定向的,在此过程中青霉素起定向选择作用,B错误;
C、在青霉素的选择作用下,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个体有更多的机会生存并繁殖后代,不具有抗青霉素基因的个体逐渐被淘汰,因此青霉素使葡萄球菌的抗青霉素基因的基因频率逐渐升高,C正确;
D、葡萄球菌是原核生物,细胞内没有染色体,故葡萄球菌没有染色体变异的发生,D错误。

故选C。

【点睛】
本题易错点在于青霉素的作用:不是诱导葡萄球菌发生变异的作用,而是对葡萄球菌起选择作用。

二、非选择题
9、酶的活性25 在一定范围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叶龄的增大而升高大于温度高于2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酶的活性更强,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高于光合速率
【解析】
1、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最适温度下酶的活性最强,光合作用强度最大,当温度低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加强,当温度高于最适温度,光合作用强度随温度的增加而减弱。

2、二氧化碳浓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二氧化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二氧化碳浓度增加到一定的值,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3、光照强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光合作用强度随光照强度的增加而增强。

当光照强度增加到一定的值,
光合作用强度不再增强。

【详解】
(1)温度通过影响酶的活性来影响光合速率和呼吸速率。

(2)25℃时,上部、中部和下部叶位的净光合速率都是最大,所以葡萄试管苗生长的最适温度是25℃;葡萄试管苗从上部到下部,叶龄逐渐增大,从上部叶位到下部叶位光合速率逐渐增大,所以在一定范围内,叶片的净光合速率随叶龄的增大而升高。

(3)试管苗净光合速率为0时,叶片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和氧气用于整株植物呼吸作用利用,所以对叶片来说,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温度高于25℃时,随着温度的升高,呼吸酶活性相比光合酶的活性更强,呼吸速率升高的幅度大于光合速率,所以叶片净光合速率下降。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的相关知识,考生需要理解总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易错点是(3)考查在光补偿点的位置,叶片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关系。

10、酶逐步变性(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变性)前一种后一种酶活性最高(最适温度或50℃)A、D 【解析】
1、酶是由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极少数酶是RNA,所以酶的基本组成单位为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

2、酶的特性:(1)高效性:酶的催化效率大约是无机催化剂的107~1013倍。

(2)专一性:每一种酶只能催化一种或一类化学反应。

(3)作用条件较温和:高温、过酸、过碱都会使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使酶永久失活;在低温下,酶的活性降低,但不会失活。

3、酶促反应的原理:酶能降低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详解】
(1)酶制剂都有其最适反应温度,温度对酶促反应速率的影响有两种效应:一方面是当温度升高时,反应速度也加快,这与一般化学反应一样。

另一方面,随温度升高而使酶的空间结构破坏而变性,从而降低酶促反应速度。

酶的最适温度就是这两种效应平衡的结果,在低于最适温度时,前一种效应为主,在高于最适温度时,后一种效应为主。

(2)为验证酶制剂要在低温下保存这一观点,实验基本思路如下:
①将等量的淀粉酶制剂,分别置于0℃,25℃,50℃保存一段时间。

②在50℃(淀粉酶的最适温度)的温度下测其残余酶活性。

(3)除温度外,A酸碱度和D抑制剂也会影响酶活性,B酶浓度和C底物浓度会影响酶促反应速率,但不会影响酶活性。

故选AD。

【点睛】
本题考查酶的特点及相关实验设计,掌握相关知识,结合题意答题。

11、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 去核的卵母细胞 促性腺激素 透明带 胎盘和胎膜 发育的全能性 早期胚胎培养 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解析】
题图分析:图示表示对“人重组激活基因”缺失患者进行治疗的流程图,其中A 表示去核卵母细胞,B 表示重组细胞,C 表示早期胚胎细胞;①表示核移植过程,②表示早期胚胎培养过程,③表示将相关基因导入ES 细胞。

a 表示透明带,b 表示滋养层细胞,c 表示内细胞团。

【详解】
(1)由于患者“人重组激活基因”的缺失或突变,导致人体不能产生成熟的T 、B 淋巴细胞,所以“人重组激活基因”缺失使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均发生缺陷。

图中的A 为去核的卵母细胞,若要得到较多的A ,需要对供体注射促性腺激素使其超数排卵。

(2)结构C 中的a 为透明带,b (滋养层)将来发育成胎盘和胎膜。

之所以能用图C 中的c 诱导造血干细胞,是因为c (内细胞团)具有发育的全能性。

(3)②过程为早期胚胎培养,采用患者自身的体细胞核经过①②③过程获得转基因的造血干细胞进行移植,其优点是不发生免疫排斥反应。

【点睛】
本题结合图解,综合考查免疫调节、细胞工程和胚胎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识记胚胎工程的原理及操作步骤,掌握各操作步骤中需要注意的细节问题;识记核移植的具体过程;识记体外受精的具体过程及早期胚胎发育的过程,能结合所学的知识准确答题。

12、氮源 酚红 红 稀释涂布平板法 81.7510 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 UGA 95
【解析】
1、鉴定分解尿素的细菌:细菌合成的脲酶将尿素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

在以尿素为唯一氮源的培养基中加入酚红指示剂培养细菌,若指示剂变红,可确定该种细菌能够产生脲酶,并分解尿素。

2、mRNA 是以DNA 的一条链为模板转录形成的,翻译过程中,mRNA 中每3个碱基决定一个氨基酸,所以经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分子中氨基酸的数目是mRNA 碱基数目的1/3,是DNA (基因)中碱基数目的1/6。

即DNA (或基因)中碱基数:mRNA 上碱基数:氨基酸个数=6:3:1。

【详解】
(1)脲酶能够催化尿素分解为氨,故图中选择培养基应以尿素为唯一氮源,鉴别培养基还需添加酚红作指示剂。

由于尿素被脲酶分解成氨,氨会使培养基的碱性增强,pH 升高,从而使酚红指示剂变红。

(2)用于计数细菌菌落数的常用方法是稀释涂布平板法,统计的菌落数应介于31~311之间,故选择细菌菌落数为156、
178和191的平板计数。

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对应的应该是每毫升菌液中的细菌数目,所以每克该土壤样品中的菌落数为(156+178+191)÷3÷1.1×115=1.75×118。

由于两个或多个细菌连接在一起时,往往统计的是一个菌落,所以用此计数方法测得的细菌数较少。

(3)密码子是由三个相邻的碱基组成,271个碱基和后面2个碱基一起共构成91个密码子,插入的11个核苷酸和后面2个碱基一起共构成4个密码子,后面是UGA,为终止密码子,表示翻译结束,所以表达的蛋白质含有95个氨基酸。

【点睛】
本题考查微生物的分离和转录、翻译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和判断能力,运用所学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考纲识记和理解层次的考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