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地区语文学科七级上学期第二单元第八课人生寓言 落难的王子的课件资料 人教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互动释疑,讨论交流
③“我”是王子落难全过程的见证人,然而,厄运也落到的“我”的头上,这一情节说明了什么? ④文章结尾给人怎样的启示? ⑤只有落难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定律吗? (研讨二)
这篇寓言讲的是应该如何对待苦难的道理,作者假设了一个极端的例子。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什么?这则寓言的寓意是否可以概括为“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
比较阅读《白兔和月亮》、《落难的王子》。比较两则寓言有什么异同?
白兔和月亮
落难的王子
表达方式
主 题
情 节
都是写人生态度
都是大起大落
都是记叙故事
获得之后的态度
受难之后的态度
好事变成坏事
坏事变成好事
重在心理描写
重在记叙故事
搜集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做成分类卡片,积累语言材料。
灵感源泉
小结
两则寓言平易之中寄寓着得失相依的哲理美。现实生活中的幸运和厄运是实实在在的人生应对,不同的人生态度,处世哲学折射出不同的生活质量和境界。寓言启示我们要用超脱和闲适来提升生活的美感。既然这些都是人生主题中应有之义,愿我们能积极地面对,有尊严地接受生活的挑战。
面对厄运……
体验 思索
落难王子的人生感悟是“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
“只有遭遇厄运才能坚强起来”这个规律不能成立。寓言的内容不是说,为了坚强起来必须寻找厄运,而是说,既然厄运落到头上,那也不必倒下,应该顽强地挑战命运。厄运是坏事,坏事可以变成好事,厄运可以使人坚强起来。
意义在于它在现实中的普遍性。最后一个“省略号”的作用是省略不需再讲了。又一次突出了它的普遍性。 厄运一旦落到自已头上怎么办,有王子的经历在前,这样的故事又好像在不断重复,对人很有启发。
合作探究
①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②王子是怎样落难的?作者这样编排情节有何用意?
一颗高尚的心应当承受灾祸而不是躲避灾祸,因为承受灾祸显示了意志的高尚,而躲避灾祸显示了内心的怯懦。 (阿雷蒂诺)
寓言情节构思的巧妙
这则寓言要说的意思是,厄运能使脆弱的人变得坚强起来。为此作者拟定了一个王子的形象,请问文中是怎样极写他的脆弱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是一个极端脆弱的人:“每当左右向他禀告天灾人祸的消息,他就流着眼泪叹息道:‘天哪,太可怕了!这事落到我头上,我可受不了!’”通过王子对别人灾难的叹息极写他的脆弱。
本来生性多愁善感,最听不得悲惨的故事。每当……我可受不了! 后来经历了厄运,“我”早已泪流满面时,他正色道 “……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王子落难前生性多愁善感,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的面对厄运。 王子 脆弱 坚强
沉沦·轻生
当 命 运 不 公 时
自暴自弃 一蹶不振 打击报复 自杀 ……
比较阅读
要求:与《白兔和月亮》从主题、情节、表现手法、表达方式上作比较)
1、在主题上,两篇都是写人生态度的,但角度不同。《白兔和月亮》写人在获利之后的心境;《落难的王子》写人在受难后的状态。
2、在情节上,都表现了大起大落,而《白兔和月亮》写“好事”可以变坏事;《落难的王子》写“坏事”可以变好事。(这里“好”与“坏”都是相对的,决定于当事人的思想观念。)
灾祸是一个人的真正试金石。 (鲍蒙特与弗莱彻《荣誉之胜利》)
苦难磨练一些人,也毁灭另一些人。 (富勒《至理名言》)
逆境给人宝贵的磨练机会。只有经得起环境考验的人,才能算是真正的强者。自古以来的伟人,大多是抱着不屈不挠的精神,从逆境中挣扎奋斗过来的。 (松下幸之助)
请发表你的见解
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地磨练。
自由论坛:没有遭遇过厄运的人应该怎样培养坚韧的意志?
要培养坚韧的意志,必须自觉地寻找艰苦,在艰苦的条件下刻苦的磨练。比如…… 其实我们并不苦的生活中也有一些“苦”……
请发表找厄运?
有关厄运的名言警句示例:
厄运在同一条路上漫游,时而降临于这个人,时而降临于另一个人。 (埃斯库罗斯《被缚的普罗米修斯》)
苦难有如乌云,远望去但见墨黑一片,然而身临其下时不过是灰色而已。 (里希特《长庚星》)
不幸可能成为通向幸福的桥梁。 (日本谚语)
3、在表现手法上,都采用了寓言故事的 形式。 而寓言的特征就是用比喻,以小见大地说 明一个深刻的道理。但《白兔和月亮》的 寓言成分更浓些,而《落难的王子》写得 更像是事实。
4、在表达方式上,两篇寓言都以叙事为主。 而《白兔和月亮》在叙事的基础上,都有 对人物的心理描写,且多议论;《落难的 王子》则侧重叙事。
史铁生简介
史铁生,生于1951年,河北省琢县人,中国电影编剧,著名小说家。1967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附属中学。1969年到陕西延川插队落户。1972年回北京,1974—1981年在北京新桥街道工厂做工,后因病停薪留职,回家养病。 1979年发表第一篇小说《法学教授及其夫人》,以后陆续发表中、短篇小说多篇,1983年他参加中国作家协会。小说《我的遥远的清平湾》、《奶奶的星星》分获1983、1984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作品风格清新,温馨,富有哲理和幽默感,在表现方法上追求现实主义和象征手法的结合,在真实反映生活的基础上注意吸收现代小说的表现技巧,从成名作《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到《插队的故事》,作品从内容到形式技巧都显出异乎寻常平淡而拙朴,属意蕴深沉的“散文化”作品,另外,他还创作了电影剧本《多梦时节》(与人合作)、《死神与少女》等,《死神与少女》属于一种新的电影类型——诗电影,这为电影类型的发展作出了新的贡献,这两部影片都由林洪洞执导,《多梦时节》以其新颖的视角获第九届金鸡奖最佳儿童片奖,广电部1988年优秀影片奖,第三届儿童电影童牛奖艺术追求特别奖,《死神与少女》以其对人生价值的探索于1989年获保加利亚第十三届瓦尔纳国际红十字会与健康电影节荣誉奖。
落难的王子
整体感知
1、王子是怎样落难的?这则寓言故事紧扣 “落难”二字,形成巨大反差,请具体说明。
身份:王子——奴隶——乞丐
遭遇:父王被杀, 母后受辱自尽, 自己被敌人掳去当了奴隶,受尽非人的折磨。逃出虎口时成了残废,流落异国他乡,靠行乞度日。
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
2、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种变化?(王子在 “落难” 后,性格意志却得到提升,也形成巨大反差,请具体说明。)
有一天,厄运也落到了我的头上,而我的耳边也响起了那熟悉的叹息:“天哪,太可怕了……” 故事似乎没写完, 请你补充完整。
想象你遭遇厄运后会怎样面对。
落难之后才能战胜脆弱,这是一条规律吗?要战胜脆弱,关键是什么?
若认为只有落难才能战胜脆弱,别无他法,这样的“规律”不能成立。 但落难和厄运确实能使人战胜脆弱,变得坚强。 但落难和厄运不一定使所有的人都变得坚强,也有被厄运压跨的。 关键是……?
王子落难前后性格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
提示:这是作者精心安排的,说明了生性懦弱的王子能挺过灾难,变得坚强,作者的目的在于告诉读者——人生在世,不幸和灾难可能不期而至,我们要做好心理准备。与其担惊受怕,不如勇敢面对。
提示:由一个从未受过灾难、厄运的懦弱王子,最后也能变得坚强、勇敢。原因:一是他经历了厄运,二是他没有被厄运所吓倒,挺了过来。
寓言为什么把落难王子的遭遇编造得如此凶险?
落难王子的厄运,如国破家亡、又当奴隶,又成残废,行乞度日极为凶险,作者意在用落难王子之口,说出厄运使人坚强的道理。
为什么写“我”亲眼见过王子,还跟他交谈过? (文章用第几人称写?“我”在情节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
寓言构思奇妙,用第一人称,“我”是落难王子的同时代人,亲眼见过王子,还有一段对话,似乎不是寓言故事,而是亲身见闻,增强故事的可信度和说服力。
“先生,请别说这话。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得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既然很“容易”,王子为什么没有去死?
死了,国仇、家仇谁来报? 死了,国家、百姓谁来拯救? 死了,妻子、儿女谁来抚养? 死了,给后世留下没出息的名声。 ……
不怕死的,不一定是英雄;不怕“活”的,可能是英雄。
生性多愁善感的王子后来为什么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王子遭遇厄运后历尽苦难的磨练,性格坚强起来了,所以能够顽强地面对厄运。 寓意:厄运能使人变得坚强。
“凡是人间的灾难,无论落到谁头上,谁都得受着,而且都受的了——只要他不死。至于死,就更是一件容易的事了。”
坚毅·微笑
当 灾 难 突 然 降 临
贝多芬 史铁生 桑兰 ……
贝多芬简介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出生于德国莱茵河畔的一个十分清贫的平民家庭。从四岁起,在父亲的拳打脚踢下开始学习钢琴,十三岁便成为管风琴师,并开始创作音乐作品。 1792年至1802年,贝多芬迁居维也纳,一个处处充满音乐的艺术殿堂。在这期间,贝多芬刻苦追求音乐技艺的纯熟,追求"自由、平等、博爱"的理想,虽然耳朵渐聋但他克服困难,创作了一支又一支受人们喜欢的曲子。1815~1827年,他的耳朵几乎听不见一点声音了,却创作出了一部又一部震撼人心的音乐作品,1827年3月26日在孤独、耳聋、贫困中的伟大艺术大师告别了人间。 贝多芬是欧洲音乐史上最伟大的音乐家,被人们称为"乐圣"。他的所有作品在世界各地广为传诵,他的成功完全来之自身的艰苦奋斗,直到今日还被人们视为奋斗的楷模。
桑兰简介
桑兰,出生于1981年2月,浙江宁波人,原国家女子体操队队员,曾在全国性运动会上获得跳马冠军。到今天为止,坚强的桑兰已经笑着度过了6年的轮椅时光。 1998年7月21日晚在纽约友好运动会上意外受伤之后,默默无闻的桑兰成了全世界最受关注的人。这确实是个意外。当时桑兰正在进行跳马比赛的赛前热身,在她起跳的那一瞬间,外队一教练“马”前探头干扰了她,导致她动作变形,从高空裁到地上,而且是头先着地。 遭受如此重大的变故后却表现出难得的坚毅,她的主治医生说:“桑兰表现得非常勇敢,她从未抱怨什么,对她我能找到表达的词就是‘勇气’。”就算是知道自己再也站不起来之后,她也绝不后悔练体操,她说:“我对自己有信心,我永远不会放弃希望。” 3年来,桑兰用她的行动应证着自己的诺言,在北大学习、加盟星空卫视主持节目、担任申奥大使、参加雅典奥运北京接力……她充满力量的笑容总能给人希望!
不是的,而是说既然厄运已经落在了自己头上就应该顽强的挑战厄运。也许坏事能变成好事。
“天哪!……”这句话在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都是在什么情况下?有什么意义?
1、第一次出自王子之口,是王子对天灾人祸的消息而言。
2、第二次出自“我”之口,是“我”对王子落难而言。
3、第三次是在“我”耳边响起,“我”对自己遭厄运而言。是一个假设。
“我”在情节的发展中起什么作用?
提示:从故事的情节发展来看,“我”一直目睹了王子的变化,“我”是一个线索性的人物,贯穿这个故事的始终。除了这个作用,作者安排”我“的见证,也有强调真实性、普遍性的作用。
此文是作者因亲身遭受一个厄运而作.作者的女儿刚出生不久便被诊断患有绝症,注定夭折.他们听到别人的叹息,说如果这样的厄运落到他们身上,他们可受不了.而作者回想以前看到别人遭受厄运时,也有同感.于是便虚构了这个寓言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