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中2019-2020学年
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一.选择题
1.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环境改变使生物产生定向的变异
B. 个体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
C. 生物进化不一定导致物种形成
D. 隔离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
『答案』C
『解析』
『详解』A、变异是不定向的,A错误;
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B错误;
C、生物进化包括种内进化和新物种形成,因此生物进化不一定形成新物种,新物种形成一定发生了生物进化,C正确;
D、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D错误。

故选C。

2.按照现代观点调节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系统不包括
A. 神经系统
B. 内分泌系统
C. 循环系统
D. 免疫系统
『答案』C
『解析』
『详解』稳态的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所以有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参与,不包括循环系统,故选C。

3.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与靶细胞接触使其裂解死亡
B. 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淋巴细胞都由骨髓产生
C. 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反应过程中都需要吞噬细胞参与
D. 细胞免疫中,浆细胞产生的抗体与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
『答案』D
『解析』
『详解』A、细胞免疫中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结合,使靶细胞裂解死亡,释放抗原,A正确;
B、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中的淋巴细胞都由骨髓产生,其中B细胞在骨髓成熟,T细胞在胸腺成熟,B正确;
C、吞噬细胞在非特异性免疫中可以吞噬病原体,在特异性免疫中处理抗原的抗原决定簇(这种处理指使抗原内部的抗原决定簇暴露),然后将抗原传递给T细胞,另外在浆细胞(效应B细胞)分泌出来的抗体和抗原结合后,从而将抗原吞噬消灭,C正确;
D、体液免疫中,浆细胞产生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D错误。

故选D。

4.下图是细胞与内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示意图,①处的箭头表示血液流动的方向。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激素、氨基酸、血红蛋白等有机物是内环境的成分
B. ②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⑤至少需要经过五层磷脂分子层
C. 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②
D. 小肠绒毛上皮细胞生活的内环境为④和消化液
『答案』C
『解析』
『详解』A、血红蛋白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A错误;
B、②中产生的二氧化碳进入⑤至少需要经过五层磷脂双分子层,B错误;
C、人体代谢中的生物化学反应主要发生在细胞内,C正确;
D、小肠绒毛上皮细胞属于组织细胞,其生活的内环境为组织液,D错误。

故选C。

5. 下图表示人体内化学物质传输信息的三种方式,神经递质和胰岛素的传输方式依次是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②①
『答案』D
『解析』
『详解』
图①可表示胰岛素经过血液运输作用于靶细胞;图②可表示神经细胞之间的神经递质的传输方式;图③表示的是自己分泌的物质作用于自身,综上分析可知,D正确。

6.关于过敏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过敏反应一般会损伤组织
B. 反应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
C. 过敏反应只发生在皮肤
D. 过敏反应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
『答案』B
『解析』
『详解』A、过敏反应一般不会破坏组织细胞,A错误;
B、过敏反应的特点是发作迅速、反应强烈、消退较快,B正确;
C、过敏反应可发生在皮肤、呼吸道、消化道等,C错误;
D、过敏反应是机体再次受到一种物质刺激时就可以发生的反应,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引起的疾病属于自身免疫病,D错误。

故选B。

7.受抗原刺激后的淋巴细胞()
A.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增加
B. 细胞周期变长,核糖体活动减弱
C.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减弱
D. 细胞周期变短,核糖体活动增加『答案』D
『解析』
『详解』受抗原刺激后,B淋巴细胞开始一系列的增殖和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小部分分化成记忆细胞,所以淋巴细胞的细胞周期变短,A和B均错误;抗体为蛋
白质类物质,浆细胞中核糖体活动增强,合成的大量抗体与抗原结合,C错误,而D正确;因此,本题『答案』选D。

8.下列与人体生命活动调节有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A. 皮下注射胰岛素可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
B. 大脑皮层受损的患者,膝跳反射不能完成
C.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D. 胰腺受反射弧传出神经的支配,其分泌胰液也受促胰液素调节
『答案』B
『解析』
胰岛素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利用和储存葡萄糖,从而使血糖水平下降,另外胰岛素是蛋白质,只能注射,不能口服,A正确;膝跳反射为非条件反射,神经调节中枢位于脊髓,不受大脑皮层控制,B错误;甲状腺激素有促进新陈代谢和发育,提高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呼吸、心律加快,产热增加等作用。

婴幼儿缺乏甲状腺激素可影响其神经系统的发育和功能,C正确;胰腺分泌胰液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激素调节的控制,是神经调节的效应器也是促胰液素的靶器官,D正确。

9.下列关于植物生长素生理作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受到抑制
B. 燕麦胚芽鞘中生长素的极性运输与光照方向有关
C. 草莓果实的自然生长过程与生长素无关而与乙烯有关
D. 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
『答案』D
『解析』
『详解』A、顶芽生长占优势时,侧芽生长素的合成不受抑制,A错误;
B、生长素的极性运输是从形态学上端向形态学下端运输,与光照等环境因素无关,B错误;
C、生长素促进果实的发育,乙烯促进果实成熟,草莓实的自然生长、成熟过程与生长素和乙烯有关,C错误;
D、不同器官和细胞对生长素的敏感度不同,幼嫩细胞比成熟细胞对生长素更为敏感,D正确。

故选D。

10.研究人员对人体内的三种物质做了以下处理,表中表示几种物质的增减变化,对甲乙丙
三种物质的判断正确的是()
A.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
B.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C. 胰岛素血糖浓度胰高血糖素
D. 胰高血糖素血糖浓度胰岛素
『答案』B
『解析』
『详解』
根据上表的变化,假设甲、乙、丙三种物质为参与甲状腺激素调节的三种激素,则甲激素是促甲状腺激素,促甲状腺激素减少,则甲状腺激素(乙)减少,而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丙)增加,A错误;B正确;根据上表的变化,假设甲物质代表人体内的血糖,血糖浓度降低,则胰岛素降低(乙),胰高血糖素(丙)升高,使得血糖浓度升高,C错误;D错误。

故选:B。

11. 现有一幼鼠,先天无胸腺,此鼠的免疫状况是
A. 有全部的细胞免疫能力
B. 丧失一切免疫能力
C. 有全部的体液免疫能力
D. 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答案』D
『解析』
『详解』
胸腺是T细胞成熟的场所,在体液免疫中,绝大多数抗原需要T细胞呈递给B细胞;在细胞免疫中,靠T细胞分化形成的效应T细胞将靶细胞裂解死亡.因此先天无胸腺的小鼠没有细胞免疫,只保留部分体液免疫能力。

故选D.
12.下列有关学习和记忆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
B. 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C. 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D. 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
『答案』C
『解析』
学习和记忆相互联系,不可分割,动物的大脑越发达学习和记忆功能就越强大,A正确;学习和记忆涉及脑内神经递质的作用以及某些蛋白质的合成,B正确;学习和记忆的中枢主要位于大脑皮层,而不是下丘脑,C错误;记忆是将获得的经验进行贮存和再现的过程,D正确。

13.下列属于植物激素的是
A. α-萘乙酸
B. 赤霉素
C. 2,4- D
D. 乙烯利『答案』B
『解析』
『详解』α-萘乙酸、2,4-D、乙烯利都是植物生长调节剂,不是植物激素,赤霉素是在植物体内合成的,属于植物激素,故选B。

14. 在右侧照光的情况下,对燕麦胚芽鞘进行处理,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注:云母片不透水)
A. 直立向上生长的是①
B. 弯向光源生长的是②④
C. 不生长也不弯曲的是③⑤
D. 若将④放在匀速转盘的轴心上,会弯向光源生长
『答案』D
『解析』
『详解』
①中尖端为感光部位,由于锡箔纸不透光,因此①直立生长,A正确;②④的尖端均能感受到光的刺激,并且生长素能够向下运输,因此②④均表现为弯向光源生长,B正确;③中尖端的生长素运输被云母片阻断,⑤中没有尖端,因此均表现为不生长也不弯曲,C正确;将④放在匀速转动的转盘上,由于均匀受光,因此会表现出直立生长的状态,D错误。

故选:D。

15.从种群和群落的水平看,有关生命系统具有的特征描述正确的是
A. 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B. 高大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属种群的空间特征
C. 环境容纳量就是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
D. 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中动植物都与对光的利用有关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种丰富度就是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群落的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A正确;
B、高大乔木不止一个物种,高大乔木在森林中均匀分布不属于种群的空间特征,B错误;
C、环境容纳量就是,在环境不受到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C错误;
D、群落垂直结构中的分层现象中动物与光的利用无关,D错误。

故选A。

16.箭毒蛙有着鲜艳的体色,同时背部所分泌的毒液含某种生物碱,可以有效保护自己。

在繁殖后代时,新生的蝌蚪每个占据独立的水坑,由于其为肉食性动物,雌蛙会用未受精的卵喂食蝌蚪,据调查,未受精卵中也含有大量生物碱,根据相关信息,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若将新生的蝌蚪多个置于相同水坑,则它们之间有着激烈的竞争关系
B. 该种保护机制和生活习性的出现是生物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C. 箭毒蛙有鲜艳的体色用以警示其他动物,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
D. 箭毒蛙在生态系统中的成分不可能是初级消费者
『答案』A
『解析』
『详解』A、新生的多个蝌蚪属于同一种生物,它们之间不存在激烈的竞争关系,A错误;
B、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正确;
C、箭毒蛙鲜艳的体色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物理信息,C正确;
D、箭毒蛙为肉食性动物,至少为次级消费者,不可能是初级消费者,D正确。

故选:A。

17.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数量特征之一,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种群的S型增长是受资源因素限制而呈现的结果
B. 某林场中繁殖力极强老鼠种群数量的增长会受到密度制约
C. 培养瓶中细菌种群数量达到K值后,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逐渐减弱
D. 鱼塘中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时,单位水体该鱼的产量有可能相同
『答案』C
『解析』
『详解』A、种群的S型增长条件是资源和环境有限,A正确;
B、老鼠的繁殖力强,但是也受到空间大小的限制,空间有限,密度越大,种内斗争越激烈,B正确;
C、种群数量越接近K值,密度对其增长的制约越强,C错误;
D、某种鱼的养殖密度不同,其增长速率可能相同,产量相同,D正确。

故选C。

18.大自然中,猎物可通过快速奔跑来逃脱被捕食,而捕食者则通过更快的奔跑来获得捕食猎物的机会,猎物和捕食者的每一点进步都会促进对方发生改变,则猎物和捕食者之间肯定不存在
A. 共同进化
B. 物质循环
C. 能量流动
D. 信息传递
『答案』B
『解析』
『详解』A、共同进化可发生于不同物种之间,A正确;
B、物质循环是发生于生物群落与无机环境之间的,B错误;
C、能量流动沿着食物链流动,可以发生于猎物和捕食者之间,C正确;
D、信息传递能调节生物的种间关系,D正确。

故选B。

19.某同学用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对农田中趋光性的昆虫进行调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
B. 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
C. 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
D. 趋光性昆虫都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初级消费者
『答案』D
『解析』
『详解』A、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探究该农田趋光性昆虫的物种数目,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捕昆虫,统计昆虫的种群数量,A正确;
B、黑光灯传递给趋光性昆虫的信息属于物理信息,B正确;
C、黑光灯诱捕的方法可用于调查某种趋光性昆虫的种群密度,利用昆虫的趋光性诱捕昆虫,C正确;
D、趋光性昆虫都是该农田生态系统的消费者,不一定是初级消费者,D错误。

故选D。

20.为了减少稻田害虫的危害,防止农药污染环境,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②利用黑光灯诱杀③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
④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虫植物⑤喷洒杀虫剂
A. ①②③⑤
B. ①②④⑤
C. ①③④
D. ①②③④
『答案』D
『解析』
『详解』①利用害虫的天敌防治(生物防治)属于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①正确;
②利用黑光灯诱杀属于利用物理信息灭虫,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②正确;
③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属于生物防治,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③正确;
④利用基因工程方法,培育抗虫植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④正确;
⑤喷洒杀虫剂会导致环境污染,⑤错误。

综上①②③④正确,故选D。

21.下列有关实验方法中叙述错误的是
A. 调查某作物植株上的蚜虫种群密度可以采用样方法
B. 样方法调查时样方取样要随机
C.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抽样检测法进行采集、调查
D. 用标志重捕法调查种群密度时,如果所做的标记部分脱落则计算值比实际值偏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A、一般植物和个体小、活动能力小的动物以及虫卵等种群密度的调查方式常用的是样方法,A正确;
B、样方法调查时关键要做到随机取样,B正确;
C、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时常用取样器取样法进行采集、调查,C错误;
D、种群中的个体数=第一次捕获数×第二次捕获数÷重捕标志个体数,标志物脱落,则计算出的种群密度比实际值偏大,D正确。

故选C。

22.下列关于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描述,正确的是
A. 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动物传递化学信息
B. 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捕捞量
C. 生物群落的结构是不会随时间推移而变化的
D. 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高于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
『详解』A、变色龙变化体色主要是向同类动物传递物理信息,A错误;
B、研究海洋鱼类种群数量变化规律有利于确定合理的捕捞量,一般在K /2 后捕捞,因为K /2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B正确;
C、群落演替: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个群落被另一个群落代替的过程,C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垂直结构明显,农田生态系统对太阳能的利用率低于森林生态系统,D错误。

故选B。

23.下列现象中不能体现生长素两重性的是
A. 根的向地性
B. 顶端优势
C. 茎的向光性
D. 小麦田里除双子叶杂草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将植物平放后,根向地生长,是因为远地侧生长素浓度低,促进生长,近地侧生长素浓度高,抑制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A错误;
B、顶端优势是指植物顶芽优先生长,侧芽受抑制的现象,因为顶芽产生生长素向下运输,大量积累在侧芽,使侧芽生长受抑制,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B错误;
C、茎的向光性是由于单侧光作用导致背光一侧生长素浓度高,促进作用大于向光一侧,只体现了生长素的促进作用,C正确;
D、使用生长素类似物可以除掉麦田的双子叶杂草,高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抑制双子叶杂草的生长,低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促进单子叶作物的生长,体现了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D错误。

故选C。

24.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主要原理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的是
①果树、行道树修剪②摘除棉花顶芽③无子番茄的培育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易生根⑤延长种子寿命⑥移栽植物常去掉部分叶片
A. ①⑥
B. ①④
C. ②③
D. ⑤⑥『答案』D
『解析』
『详解』①果树整枝修剪是打破生长素对腋芽的抑制作用,①错误;
②摘除棉花顶芽是消除顶端优势,与生长素的作用的两重性有关,②错误;
③无籽番茄的培育是利用生长素刺激子房壁发育为果实,③错误;
④带芽的枝条扦插易生根是因为芽能产生生长素促进纸条生根,④错误;
⑤延长种子寿命与生长素的作用无关,⑤正确;
⑥移栽植物常去掉部分叶片是降低植物的蒸腾作用,减少水分消耗,与激素无关,⑥正确。

综上正确的选项有⑤⑥,故选D。

25.据下图有关基因工程的工具酶功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切断a处的酶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B. 连接a处的酶为DNA连接酶
C. 切断b处的酶为解旋酶
D. 切断b处的为限制性核酸内切酶
『答案』D
『解析』
『详解』A、a为磷酸二酯键,可被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切断,A正确;
B、a为磷酸二酯键,可被DNA连接酶连接起来,B正确;
C、b为氢键,可被解旋酶断裂,C正确;
D、b为氢键,而限制酶切断的是磷酸二酯键,D错误。

故选D。

26.科学家尝试通过转基因工程,把一名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造血细胞进行改造,如成功治疗后,那么,她后来所生的儿子中()
A. 全部有病
B. 一半正常
C. 全部正常
D. 不能确定
『答案』A
『解析』
『详解』根据题意分析可知:该女性红绿色盲患者的基因型为X b X b,对其造血干细胞进行改造,只是造血干细胞遗传物质改变,其他细胞遗传物质并未改变,因此她产生的卵细胞均含有X b,而儿子的X染色体只来自母亲,所以其儿子患病几率为100%,A正确。

27.下列有关PCR技术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 PCR技术需在生物体外进行
B. 从理论上推测一个DNA经三轮复制后产物中同时含有两种引物的DNA片段有6个
C. PCR技术扩增时必须有解旋酶才能解开双链DNA
D. 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
『答案』C
『解析』
『详解』A、PCR是一项在生物体外复制特定的DNA片段的核酸合成技术,A正确;
B、一个DNA分子经三轮复制以后,含有两种引物的DNA分子有6个,B正确;
C、PCR技术中通过高温解旋,不需要解旋酶,C错误;
D、PCR技术的原理是DNA双链复制,D正确。

故选C。

28.下列关于质粒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质粒是能自我复制的细菌拟核内的环状DNA
B. 质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有利于质粒与外源基因的连接
C. 利用农杆菌中Ti质粒的T—DNA,可以使目的基因插入到植物细胞的染色体DNA上
D. 基因工程中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天然质粒
『答案』C
『解析』
『详解』A、质粒的化学本质是DNA,是细菌细胞质中能自主复制的小型环状DNA分子,A错误;
B、质粒上的抗生素抗性基因常作为标记基因,目的是筛选含有重组子的受体细胞,但对质粒与外源基因的连接不起作用,B错误;
C、Ti质粒的T—DNA可转移到受体细胞,并整合到受体细胞的染色体DNA上,C正确;
D、基因工程中常用作载体的质粒都是在天然质粒的基础上进行人工改造的,D错误。

故选C。

29.科学家利用下列哪种生物作为载体治疗遗传性囊性纤维病的
A. 噬菌体
B. 腺病毒
C. 烟草花叶病毒
D. SARS病毒
『答案』B
『解析』
『详解』1994年美国科学科学家利用经过修饰的腺病毒作载体,成功地将治疗遗传性囊性纤维病的正常基因转入患者肺组织中,故选B。

30.下列关于基因治疗和基因芯片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基因治疗是把正常的外源基因导入有基因缺陷的细胞中
B. 基因芯片可以用于基因测序
C. 基因芯片可用于遗传病的诊断,基因治疗可用于遗传病的治疗
D. 相对体外基因治疗,体内基因治疗效果较为可靠
『答案』D
『解析』
『详解』A、基因治疗是把正常基因导入病人体内有缺陷的细胞中,使该基因的表达产物发
挥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A正确;
B、基因芯片可以用于基因测序,其测序原理是杂交测序方法,B正确;
C、基因芯片可以用于遗传病的检测,而基因治疗可用于遗传病的治疗,C正确;
D、基因治疗分为特内基因治疗和体外基因治疗,体外基因治疗操作复杂,效果可靠,D错误。

故选D。

31. 蛋白质工程中直接需要进行操作的对象是()
A. 氨基酸结构
B. 基因结构
C. 蛋白质空间结构
D. 肽链结构
『答案』B
『解析』
『详解』
蛋白质工程的一般操作程序是:根据预期蛋白质的功能预测蛋白质的空间结构,进而推测多肽链中的氨基酸序列,在此基础上,对已有的基因进行基因修饰或基因合成,对现有的蛋白质进行改造。

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32.如下图所示某湖泊的食物网,其中鱼1和鱼2是两种小型土著鱼,若引入一种以小型鱼类为食的鲈鱼,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产生的能量可流向生产者
B. 鲈鱼的引入会增加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
C. 鲈鱼的引入改变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
D. 鲈鱼引入后浮游动物总量锐减后再急升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生态系中能量能量流动的起点是生产者,且能量流动的特点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因此该生态系统中分解者产生的能量不可流向生产者,A错误;
B、营养级越多,能量消耗就越多,因此鲈鱼的引入增加了该生态系统能量消耗的环节,B
正确;
C、鲈鱼的引入不改变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方向,能量依然按照食物链由低营养级流向高营养级,C错误;
D、鲈鱼吃土著鱼,土著鱼数量减少,浮游动物因捕食者土著鱼数量减少而增多,后来因食物不足数量减少,因此浮游动物总量急升后再锐减,D错误。

故选B。

33.为达到相应目的,必须通过分子检测的是
A. 转基因抗虫棉抗虫效果的鉴定
B. 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缺失)鉴定
C. 通过标记基因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
D. 转基因抗虫棉中是否产生Bt毒蛋白
『答案』D
『解析』
『详解』A、转基因抗虫棉植株抗虫效果的鉴定,用抗虫接种实验检测即可,A错误;
B、猫叫综合征(5号染色体缺失)鉴定,可用显微镜镜检观察检测,B错误;
C、通过标记基因推知外源基因(目的基因)是否转移成功,可用培养基进行筛选,C错误;
D、转基因抗虫棉中是否产生Bt毒蛋白需在分子水平上进行抗原——抗体杂交方法,D正确。

故选D。

34.如图所示为在理想状态下和自然环境中某生物的种群数量变化曲线。

下列对阴影部分的解释正确的是( )
①环境中影响种群增长的阻力
②环境中允许种群增长的最大值
③其数量表示种群内迁出的个体数
④其数量表示通过生存斗争被淘汰的个体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