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3 元素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3 元素教案–2023-2024学年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1. 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应能够: - 了解元素的基本概念以及元素的组成;

- 掌握元素的命名规则和符号的表示方法; - 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2. 教学重点

•元素的组成和命名规则;

•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3. 教学内容

1.元素的基本概念

–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一种独特的原子结构和化学性质。

–元素由原子组成,每种元素的原子都具有相同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

2.元素的命名规则和符号的表示方法

–元素名称是根据其发现者、属性或地域等来命名的。

–元素的符号通常是其拉丁名称的缩写,由一个或两个字母组成,第一个字母大写,第二个字母小写。

3.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元素周期表是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所组成的表格。

–元素周期表的主要结构包括周期、族、周期表元素符号和元素名称等。

–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包括查找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信息。

4. 教学方法

•讲授教学法:通过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命名规则和符号的表示方法,引导学生掌握相关知识;

•演示教学法:通过元素周期表的实际应用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小组讨论法: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讨论元素的命名规则和符号的表示方法,增强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5. 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复习元素的基本概念和元素符号的表示方法。

步骤二:讲解元素的命名规则

1.根据元素的发现者命名:例如,氢(H)是由亨利·卡文迪许(Henry Cavendish)发现的。

2.根据元素的属性命名:例如,氯(Cl)是指它的化学性质通常与盐相关。

3.根据元素的地域命名:例如,铜(Cu)的名称来自拉丁语Cuprum,表示位于塞浦路斯岛(Cyprus)。

步骤三:讲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使用方法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表由7个周期和18个族组成,周期从上到下原子序数递增,族从左到右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

2.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通过元素的符号、排列位置等信息,可以查找元素的原子序数、原子质量等。

步骤四:演示元素周期表的使用

通过实际操作元素周期表,演示如何查找元素的符号、原子序数和原子质量等信息。

步骤五:小组讨论

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互相讨论元素的命名规则和符号的表示方法,并分享各自的观点。

步骤六:总结与展望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展望下节课的学习内容。

6.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讲解元素的基本概念、命名规则和符号的表示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元素的组成和命名规律。通过演示元素周期表的使用,增加学生对元素周期表的认识和应用技巧。小组讨论活动为学生提供了互相交流和分享的机会,促进了学生的合作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整体而言,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达到,并通过课后的测试评估学生的掌握程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