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浙科版必修2学案:预习导航 第二章第一节减数分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习导航
一、染色体
1.种类:中间着丝粒染色体(两臂大致等长)、近端着丝粒染色体(一臂长,一臂短)和端着丝粒染色体(着丝粒位于一端)。
2.特点:同一种生物,细胞内染色体的形态、大小和着丝粒位置都是相对恒定的。是识别染色体的重要特征。
思考:人和高等动物的产生都是靠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然后由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那么精子和卵细胞是怎么来的?
提示:是由人和高等动物的生殖腺的原始生殖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的。
二、减数分裂过程中的染色体行为
1.概念: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在原始生殖细胞(精原细胞或卵原细胞)产生成熟生殖细胞(精、卵细胞,即配子)时,进行的染色体数目减半的细胞分裂。
2.特点:在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
3.结果:成熟的生殖细胞中染色体数目比原始生殖细胞的减少一半。
4.过程:
(1)第一次分裂特点
间期Ⅰ:完成染色体复制,一条染色体含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前期Ⅰ:同源染色体配对,形成四分体。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其形态大小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配对的同源染色体含四条染色单体的时期,称为四分体。
中期Ⅰ:四分体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Ⅰ: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
末期Ⅰ:形成两个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
(2)第二次分裂特点
间期Ⅱ:染色体不复制。
前期Ⅱ:每条染色体含两条染色单体。
中期Ⅱ: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面上。
后期Ⅱ:着丝粒分裂,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移向两极。
末期Ⅱ:形成4个子细胞。
思考:我们都知道人是由一个受精卵发育来的,受精卵是由精子和卵细胞融合成受精卵,那么,经过一代又一代的繁殖,受精卵内的染色体数目会不会一代比一代多,会不会最终把受精卵的细胞核撑破?
提示:不会把细胞核撑破。因为细胞核内的染色体数目不会增多,而且亲子代之间细胞遗传物质具有稳定性,数目是一样的。原因是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都要经过减数分裂,形成的精子和卵细胞的细胞核内染色体数目减半。
三、精子与卵细胞的产生和受精
1.精子的形成
精原细胞(2n )−
−−→−染色体复制初级精母细胞(2n )−−−−−−−−−→−同源染色体分离交叉互换联会、、次级精母细胞(n )−−−→−着丝粒分裂精细胞(n )。
2.卵细胞的形成 卵原细胞(2n )−
−−→−染色体复制初级卵母细胞(n )−−−−−−−−−→−同源染色体分离交叉互换联会、、次级卵母细胞(n )、第一极体(n )−−−→−着丝粒分裂卵细胞(n )、第二极体(n )。
思考:我们都知道谁家的孩子像谁家的父母,你知道是什么原因吗?
提示:自己的父母的原始生殖细胞经过减数分裂产生精子和卵细胞,精子和卵细胞中有父母的遗传物质,通过受精作用形成受精卵,父母的遗传物质就传给子代,所以子代表现的性状和父母相似。
3.受精
(1)概念:卵细胞(n )和精子(n )结合成为受精卵的过程。
(2)结果:受精卵中染色体数目又恢复到原来体细胞的染色体的数目(2n )。
四、减数分裂的意义
1.减数分裂可保持生物染色体数目的恒定。
2.减数分裂为生物的变异提供了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