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墨江中学八年级物理上册《第4章 光现象》单元综合测试题(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光现象》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
A.
激光引导倒进方向
B.
水中倒影
C.
钢笔错位
D.
看到不发光物体
2.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出一种人眼睛看不到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的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
5.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6.下列应用不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的是()
A.在卫星上利用红外线勘探地热,寻找水源
B.在气象服务领域中应用红外线预测台风、寒潮
C.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烘干物品
D.利用红外线进行远距离摄影
7.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A.B.C.D.
8.我们把筷子放入水中时,你看到的筷子的“像”应该是()
A.B.C.D.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漫反射时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B.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用玻璃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10.如图所示为从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电子钟示数,这时的时间应是()
A.21:05 B.21:15 C.20:15 D.20:05
二、填空题
11.光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中传播的速度最大,这个速度是
千米/秒.
12.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反射角是,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90°,则此时入射角是,若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镜面,则反射角是.
1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适当的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白布做成的,因为白布能反射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14.你在湖边漫步,你同时能看到水中的白云和水中鱼,前者是由于光的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而形成的,它们都是像.
15.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的定律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
16.身高1.70m的人站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m,镜中的像高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选“变大”、“变小”“不变”).
17.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填正确或错误)假如终点记时员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是11s,这种记录对运动员的成绩会造成(填“偏高”、“偏低”),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
该.
18.太阳灶是用镜制成的,它对太阳光有作用,从而用来烧水、煮饭.汽车的后视镜是镜.
三、作图题
19.如图所示,一束光沿AO方向斜射到平面镜上,要求画出反射光线,并标出反射角大
小.
20.如图光线AO从空气斜射入水中,画出水中折射光线的大致方向.
21.根据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在平面镜MM′中的像A′B′.
四、实验题(22题每空2分,23题每空1分,共27分)
22.图甲,是小芳和小明同学探究“平面镜成像的特点”的实验装置.
(1)为了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的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在实验中用透明的玻璃板代替平面镜,是为了.
(2)选取两根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关系;
(3)该实验中,刻度尺的作用是:比较像与物到的关系;
(4)移去蜡烛B,并在其位置上放一个光屏,则光屏上(选填“能”或“不能”)接收到蜡烛A 烛焰的像,这表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像(填“虚”或“实”);实验时,小芳同学应在侧(选填“M”或“N”)观察蜡烛A经玻璃板所成的像.
(5)如果使蜡烛A离玻璃板远一些,则它所成像的大小;(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6)小芳经过三次实验,记录的像点A′、B′、C′与物点A、B、C对应的位置,如下图乙所示.为了得到更多的实验结论,接下来小明应该进行的操作是:.
(7)点燃竖直放置在水平桌面上的蜡烛A,若小明同学在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调整薄玻璃板后面的蜡烛B,都无法与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请你分析其中的原因.
23.图某同学在做探究“光的折射特点”实验,是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的光路图.
(1)从图中可知:是界面,若这两种介质是玻璃和空气,则空气在介面
的.
入射角α0°15°30°45°60°
反射角β0°15°30°45°60°
折射角γ0°11°22.1°35.4°40.9°
(2)实验中发现,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的两侧.通过实验还得到如上表数据,分析表中数据,可得出结论:
①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将同时发生和现象;
②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时,折射角(填:大于、等于、小于)入射角,且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
③当光从空气垂直射到水面时,折射角等于.
五、计算题
24.用激光发射器向月球发射激光信号,经过2.56s在地面接收到返回信号,根据此数据,计算出月球到地球之间的距离?
六、综合能力题:
25.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自行车尾灯有灯泡吗?
自行车的尾灯在夜间发出的红光,能有效地提示后面的车辆,避免了交通意外事故的发生,保障了我们的安全.但是,自行车尾灯是靠什么发出红光的呢?尾灯内究竟有没有灯泡呢?下面是相关的解释:
自行车的尾灯是利用光的反射原理发出红光的.在夜间,路灯、探照灯、霓虹灯…以及各种车辆的灯光入射到自行车尾灯上,就发生反射现象,从而我们就看到了光,并以为光好像是从尾灯内发出的.又因为尾灯自身的颜色是红的,有颜色的不透明体反射与它颜色相同的光,其他颜色的光被物体吸收了,所以,无论外界有多少种颜色的光射到尾灯上,它只反射红光,我们看到的光就是红色的了.
(1)尾灯内究竟有没有灯泡呢?答:.
(2)自行车尾灯是靠发出红光的.
(3)请你在图中画出反射光线.
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4章光现象》2015年单元测试(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墨江中学)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下图所示的现象中,属于光的反射的现象是()
A.
激光引导倒进方向
B.
水中倒影
C.
钢笔错位
D.
看到不发光物体
【考点】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光在同种、均匀、透明介质中沿直线传播,产生的现象有小孔成像、激光准直、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等;
(2)光线传播到两种介质的表面上时会发生光的反射现象,例如水面上出现岸上物体的倒影、平面镜成像、玻璃等光滑物体反光都是光的反射形成的;
(3)光线在同种不均匀介质中传播或者从一种介质进入另一种介质时,就会出现光的折射现象,例如水池底变浅、水中筷子变弯、海市蜃楼、凸透镜成像等都是光的折射形成的.
【解答】解:A、激光引导倒进方向利用了光的直线传播,故与题意不符;
B、水中的倒影,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符合题意.
C、钢笔错位是因为光从一种透明介质进入另一种透明介质时,光路的方向发生改变而形成的,故属于光的折射现象
D、看到不发光物体是由于光的反射.符合题意.
故选B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利用光学知识解释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体现了生活处处是物理的理念.
2.电视机的遥控器能发射出一种人眼睛看不到的光﹣﹣﹣﹣﹣红外线.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的红外线接收窗,分别按不同的键,就能控制电视机进行选台、调节音量、改变色彩的浓淡等等.但有时把遥控器的红外线发射窗对着电视机对面、侧面的墙壁和天花板等,也能控制电视机,这是利用了光的()
A.直线传播现象 B.反射现象 C.折射现象 D.色散现象
【考点】光的反射;红外线.
【专题】应用题.
【分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遥控器发射的红外线遇到墙壁会反射这一知识点.
【解答】解:遥控器发出的红外线,它会以光波的性质直线传播,并且可以发生反射,照在墙上被墙反射到了电视机的接受装置上,是利用光的反射.
故选:B.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学知识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此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密切,通过此类题目的练习,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3.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用磨砂玻璃做教室的黑板是为了克服漫反射
B.看到池子里的水深比实际的浅是由于光的折射所致
C.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D.光的色散现象说明彩色光是由白光组成的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漫反射;光的色散;太阳光谱.
【专题】应用题.
【分析】(1)光照在凸凹不平的物体上会发生漫反射;
(2)水中物体的光经水面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光线远离法线,逆着折射光线会看见比水中物体较浅的物体虚像;
(3)雨后天空的彩虹是空气中的小水珠对太阳光进行折射形成的现象;
(4)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
【解答】解:A、错误,磨砂玻璃凸凹不平,可以使光线发生漫反射,这样可以从不同角度看黑板上的字;
B、正确,由于光的折射,我们看到池子里的水深要比实际的浅些;
C、错误,雨后天空出现彩虹是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
D、错误,光的色散现象证明了白光是复色光,由七种单色光组成;
故选B.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漫反射现象、光的折射以及光的色散等,都是基础知识.
4.小明同学在课外用易拉罐做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做小孔成像实验,如果易拉罐底部有一个很小的三角形小孔,则他在半透明纸上看到的像是()
A.蜡烛的正立像 B.蜡烛的倒立像 C.三角形光斑D.圆形光斑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推理法.
【分析】小孔成像的原理是光沿直线传播,小孔成像是倒立的实像.
【解答】解:小孔成像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物体经过小孔成的像是倒立的实像,而不是光斑,像的形状与物体相同,而与小孔的形状无关.
故选:B.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小孔成像的原理及特点的了解和掌握,成像的物体是蜡烛,像的形状与孔的形状无关.
5.下列成语涉及的光现象与其物理知识相符的是()
A.凿壁偷光﹣﹣光的反射 B.一叶障目﹣﹣光的折射
C.猴子捞月﹣﹣光的折射 D.杯弓蛇影﹣﹣光的反射
【考点】光的反射;光直线传播的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对三种光现象的理解如下:
光在同一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沿直线传播的例子有:小孔成像、影子的形成、日食和月食现象等;
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就会发生光的反射,平面镜成像的原理就是光的反射,我们能够看到不发光的物体也是由于光的反射;
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光的传播方向会发生偏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解答】解:A、凿壁偷光,是利用光的直线传播,故A错误;
B、一叶障目,不见泰山”是指一片叶子挡在眼前就看不见东西了,这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故B错误;
C、水中捞月,水中的月亮是平面镜成像,利用了光的反射,故C错误;
D、杯弓蛇影是弓在液面形成的倒影,利用了光的反射,故D正确.
故选D.
【点评】成语、诗词、歌词中蕴含的物理知识要从字面去理解其含义,是一种创新的题型.
6.下列应用不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的是()
A.在卫星上利用红外线勘探地热,寻找水源
B.在气象服务领域中应用红外线预测台风、寒潮
C.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烘干物品
D.利用红外线进行远距离摄影
【考点】红外线.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光谱上红光以外的光称为红外线,红外线的作用和用途:红外线的热作用很强,制成热谱仪、红外线夜视仪;红外线可以用来遥控,制成电视遥控器.
【解答】解:A、在卫星上利用红外线勘探地热,寻找水源,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
B、在气象服务领域中应用红外线预测台风、寒潮,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
C、利用红外线加热物体,烘干物品,属于利用红外线的热效应;
D、利用红外线进行远距离摄影,属于应用红外遥感技术.
故选C.
【点评】掌握红外线和紫外线的作用和应用,两者放在一起对比,记忆起来的效果比较好,属于基础知识的考查.
7.如图,枯井中的青蛙位于井底O点“坐井观天”,下图中青蛙通过井口观察范围正确的是()
A.B.C.D.
【考点】作光的折射光路图.
【专题】图析法;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青蛙之所以坐在井里,只能看到很小的一片天,就是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缘故.从光的传播方向和传播路径去分析4个图即可.
【解答】解:图中O点是青蛙的位置,将O点与井口左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将O点与井口右边的端点相连成一直线,然后在直线上标出箭头,即得到两条射向青蛙眼睛的光线,这两条光线就决定了青蛙的观察范围.
A图中光的传播方向标错了,C图中光线发生了偏折,因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C图也不正确;D图中不仅光线发生了偏折,而且光的传播方向也标错了,所以D图也不正确,只有B图是正确的.故选B.
【点评】本题通过作图的形式考查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结合了成语,是一道好题,解答此题的关键有两点:一是看光线的方向是否正确,光线是从外界射进井里;二是光的传播路径是否是直的.
8.我们把筷子放入水中时,你看到的筷子的“像”应该是()
A.B.C.D.
【考点】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水的筷子反射的光线,从水中射入空气中时,折射光线向远离法线方向偏折.
【解答】解:筷子斜插入水中,由于光的折射作用,从上面看筷子水中的部分的位置比实际位置高一些,看起来向上弯折;因此会看到如图所示中D所示的现象.
故选D.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光的折射现象的应用.比较简单,属于基础知识
9.关于光现象,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漫反射时反射角小于入射角
B.色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
C.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
D.用玻璃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考点】漫反射;实像与虚像的区别;光的色散;色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专题】比较思想.
【分析】漫反射和镜面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分清光的三原色和颜料的三原色.
平面镜成正立的、等大的、虚像.
透明材料制成的三棱镜都可以使太阳光发生色散.
【解答】解:A、漫反射遵循光的反射定律,反射角等于入射角.符合题意.
B、光的三原色是红、绿、蓝.不符合题意.
C、平面镜成的像是反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而成,不能用光屏呈接,是虚像.不符合题意.
D、玻璃是透明材料,用玻璃三棱镜可使太阳光发生色散.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掌握实像和虚像、漫反射和镜面反射、光的三原色和颜料三原色的联系和区别.
10.如图所示为从平面镜里看到墙上电子钟示数,这时的时间应是()
A.21:05 B.21:15 C.20:15 D.20:05
【考点】平面镜对光的作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根据镜面对称的性质,在平面镜中的像与现实中的事物恰好顺序颠倒,且关于镜面对称.【解答】解:由图分析可得题中所给的“20:15”与“21:05”成轴对称,这时的时间应是21:05.故选A.
【点评】本题考查镜面反射的原理与性质.解决此类题应认真观察,注意技巧.
二、填空题
11.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最大,这个速度是
3×108千米/秒.
【考点】光直线传播的应用;光的传播速度与光年.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1)光的传播规律: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在不同介质中光的传播速度不同,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m/s.
【解答】解: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在真空中速度最大,其数值是3×108m/s,光在其他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真空中的速度小.
故答案为:同种均匀介质;真空;3×108.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光的传播规律和光的速度,属于识记性内容,比较简单.
12.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反射角是60°,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90°,则此时入射角是45°,若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镜面,则反射角是0°.
【考点】光的反射定律.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光的反射定律的内容: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并且要掌握入射角和反射角的概念:入射角是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反射角是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
若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镜面,反射光线将按原路返回.
【解答】解:一束光与镜面的夹角是30°,则入射角为60度,因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所以反射角也为60度;
若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是90°,由于反射角等于入射角,则此时入射角是45°,若入射光线垂直入射到镜面,反射光线将按原路返回,则反射角和入射角都为0°.
故本题答案为:60°;45°;0°.
【点评】本题考查了光的反射中,法线、反射角、入射角的概念及反射定律.在入射点与镜面垂直的直线叫做法线;特别是反射角与入射角的关系,其中必须搞清入射角与反射角的概念.
13.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分解为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色光,这种现象叫做光的色散;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白布做成的,因为白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考点】光的色散;紫外线.
【专题】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1)光的色散是太阳光经过三棱镜被分解为绚丽的七色光.七色光的排列依次为红、橙、黄、绿蓝、靛、紫.
(2)紫外线的作用有:①化学作用:消毒杀菌;②生理作用: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③荧光效应:使荧光物质发光,例如验钞机.
(3)白色物体可以反射所有色光.
【解答】解:(1)当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会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
(2)紫外线有助于人体合成维生素D,适当的紫外线照射可促进人体骨骼生长;
(3)多媒体教室中的投影银幕是用白布做成的,因为白布能反射各种颜色的光,使同学们能看到色彩正常的画面.
故答案为:色散;紫外;各种.
【点评】此题考查了光的色散、紫外线的作用以及物体颜色的规律等,在生活中要避免过度的紫外线照射.
14.你在湖边漫步,你同时能看到水中的白云和水中鱼,前者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后者是由于光的折射而形成的,它们都是虚像.
【考点】光的反射;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应用.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光的折射、光的色散.
【分析】要解决此题,需要掌握:
①蓝天、白云与观察者在同种介质中,且在水面的一侧;鱼、观察者在两种介质中,且在水面的两边.
②平面镜成的像是与物体等大的虚像,知道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③要掌握光的折射现象.我们看到水中的物体,其实看到的是物体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解答】解:①云在天上,所以“白云”是在水中形成的像,即平面镜成像,故看到水中的白云是由光的反射形成的与物体等大的虚像.
②因为鱼儿是在水中的实际物体,是由于光线从水中通过空气折射进入了人的眼睛,我们看到水中的鱼,其实看到的是鱼的虚像,是由光的折射形成的.
故答案为:反射;折射;虚.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通过同一幅画面考查了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现象.特别是看到的现象同是在水中,很容易搞错.相同之处还有,都是虚像,不同之处是,成像原理不同,做题时一定要仔细,认真.
15.我们在教室的各个方向都能看到黑板上的字,这是光的漫反射现象;而学习或工作用的台灯上有一个灯罩,其作用是利用光的反射定律将光线尽量集中照到需要照射的地方,因此灯罩内表面应尽量光滑.
【考点】漫反射;光的反射.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要解答本题需掌握:漫反射和镜面反射的特点,以及根据不同的情况应用于生活中的不同的地方.
【解答】解:黑板上的字是为了各个方向的同学都能看见,所以光照到上面是发生了漫反射;而台灯的目的是让光线射向同一地方,所以台灯灯罩做成光滑,为了能发生镜面反射.
故答案为:漫反射;反射;光滑.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区别与联系的认识和了解,是一道基础题.
16.身高1.70m的人站在竖直的大平面镜前3m处,人与像之间的距离是 6 m,镜中的像高 1.70 m.当人逐渐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不变(选“变大”、“变小”“不变”).
【考点】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原理、现象及其实验方案.
【专题】应用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分析】解答此题应掌握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
【解答】解: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各对应点到平面镜间距离相等,所以,由他到平面镜的距离为3m可得镜中所成的像与平面镜之间的距离为3m,则人与像之间的距离为3m×2=6m;
由他身高1.70m可得镜中的像高也是1.70m;
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和物体形状、大小相同,所以当人远离平面镜时,镜中像的大小将不会改变.故答案为:6;1.70;不变.
【点评】平面镜成像的特点在实际生活中应用非常广泛,也是光学中一个很重要的知识点,要求熟练掌握,并学会灵活运用.
17.百米赛跑中,如果终点计时员听见发令枪响才按表计时,这样的计时方法错误(填正确或错误)假如终点记时员听见起跑的枪声后才开始记时,他记录下来的成绩是11s,这种记录对运动员的成绩会造成偏高(填“偏高”、“偏低”),以看到发令枪烟雾计时成绩应该11.29 .【考点】速度公式及其应用.
【专题】长度、时间、速度.
【分析】当发令枪一响,运动员会比计时员先听到枪声,运动员起跑以后,稍后一会,计时员才会听到枪声,所以计时员晚记了一些时间;光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3×108m/s,传播100m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但是声在百米中传播的时间不能忽略.
【解答】解:百米赛跑时假如终点的计时员在听到起跑的枪声后开始计时,他记录的成绩不准确,忽略了声传来的时间,故结果偏高,所以这种计时方法是错误的;
由v=得,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t==≈0.29s,
故真实成绩是:11s+0.29s=11.29s.
故答案为:错误;偏高;11.29s.
【点评】本题要注意比赛的实际场景,运动员是在起点,而计时员在终点,声音的传播需要时间.
18.太阳灶是用凹面镜制成的,它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从而用来烧水、煮饭.汽车的后视镜是凸面镜.
【考点】凸面镜和凹面镜.
【专题】光的传播和反射、平面镜成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