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9月月考卷 答案

合集下载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月考(一)语文试卷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诗——中华文化的灵魂世界上没有哪种艺术像我国古诗一样如此久远辉煌地影响着国家的政治文化。

早在4000年前的《尚书·尧典》,就提出了“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

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的诗乐结合的理论。

虞舜的《南风歌》《卿云歌》也正是同一时期的产物。

“卿云烂兮,纠缦缦兮。

日月光华,旦复旦兮。

”只十六个字却昭示出一个伟大民族诗意的觉醒,从古代洪荒迎着朝阳高歌猛进。

此后的《诗经》《乐记》也都被尊为经典。

隋唐以后朝廷以诗赋取士,影响更大。

正如《乐记》所说“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故正得失、动天地、感鬼神,莫近于诗”,可见地位之显赫。

从艺术上讲,集汉语文字声情意象之美的古典诗词,它精炼、美听、微妙、易让,具有无与伦比的艺术魅力。

从诗经、楚辞、汉魏乐府、唐诗、宋词、元曲直至近世,真如群星丽天,森罗万象,美不胜收。

上从帝王将相,下到渔父耕夫,无不喜闻乐诵,成了人们文化生活的首选。

流传之广,辐射之大,积淀之深,都是绝无仅有的。

古诗所建构的美学理念,也随之深入人心,渗透到中华文化各个方面,成为其支柱、灵魂乃至积淀为潜意识的存在。

诗,成了构建民族气派、传统风格的重要“基因”。

比如音乐,刘勰就提出了“诗为乐心,声为乐体”的命题。

再如绘画,董其昌认为“诗以山川为境,山川以诗为境。

”《诗经》云:“诗者天地之心……万物之户。

”画家为山水写生,本身就是宇宙诗化的再创造。

建筑艺术也不例外:东坡《涵虚亭》诗:“惟有此亭无一物,坐观万景得天全。

”真是天人合一的化境。

我国的戏剧,本质是诗剧。

唱腔、对白多为韵语。

场景布置讲究空灵、象征,处处诗意洋溢。

乃至如《本草纲目》这样的医药典籍,也博引诗文,极富文采。

被王世贞称为“实性理之精微、格物之通典”,“津津然谈议,真比斗以南一人。

”甚至连诺贝尔物理奖得主李政道也说过杜甫的“细推物理须寻乐”之诗句激励着他钻研物理。

2021-2022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基础知识选择(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中字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百舸(kě)遒(qiú)劲颓圮(qǐ)彳亍(chù)B.彷(páng)徨惆(chóu)怅青荇(xìng)漫溯(sù)C.虱(shī)子火钵(bō)团箕(jì)乳(lǔ)液D.忤(chǔ)视创(chuàng)伤玉玦(jué)刀俎(zǔ)2.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3分)A.寥廓竞争峥嵘侯爵B.冷漠长蒿班斓笙箫C.瓦菲扭扣戳没目炫D.须腴美姬拜谒朝庭3.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3分)①这间斗室很小,放下一张书桌后便放不下其他东西,但我就是喜欢这里的,在这里我能摒除心中的杂念,写一些东西。

②回忆起那段的岁月,尤其是想起那个因怕养不活而送人的儿子,她的眼里就会泛起泪光,一声声地长叹着气。

③突然面对这样的侮辱,便是脾气再好,也不由得了,却是因为向来嘴笨,只能是啊啊地大声叫着,说不出其他的来。

A.寂寥凄婉瞋目 B.寂静凄婉瞠目C.寂静凄苦瞋目 D.寂寥凄苦瞠目4.下列各项对文学常识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也叫诗余、长短句、曲词或曲子词,按篇幅长短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每首词都有用来点明内容主旨的词牌,有些词有标题。

B.徐志摩,当代诗人、小说家,和闻一多等人建立新月诗社,是新月派代表作家。

其艺术主张是诗歌三美,即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

C.《左传》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相传为鲁国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间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也是优秀的散文著作。

D.司马迁,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

作品《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全书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八书。

5.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3分)A.李雷和韩梅梅的爱情之旅长达十年,十年间有误解,有矛盾,但他们克服了一切困难,终于结为伉俪,享受天伦叙乐....。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21-2022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每小题3分,共60分)1.选出加点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A. 长篙.(hāo)漫溯.(sù)彷.徨(páng)挥斥方遒.(qiú)B. 河畔.(pàn)青荇.(xìng)颓圮.(jǐ)浪遏.飞舟(è)C. 百舸.(kě)慰藉.(jiè)忸.怩(niǔ)亘.古不变(gèn)D. 舵.手(duò)憧.憬(chōng)火钵.(bō)残羹冷炙.(zhì)2.下列加点词语读音全对的一项是()A.阙.秦(quē)忤.视(wǔ)以飨.士卒(xiǎng)以药淬.之(cuì)B.卮.酒(zhī)失其所与.(yù)目眦.尽裂(cì)朝.济而夕设版焉(zhāo)C.玉玦.(jué)参乘.(shèng)共.其乏困(gòng)夜缒.而出(zhuì)D.刀俎.(zǔ)戮.力攻秦(lù)瞋.目(chēn)微夫.人之力不及此(fū)3.选出字形有错误的一项()A. 仇怨迷茫哀怨冷漠B. 笙箫意气斑澜凄惋C. 窗扉苍茫青苔天伦D. 保姆踟蹰涌现沉淀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惆怅玉决苍茫激扬 B.寥廊食邑彳亍寂寞C.荡漾仓淬胆怯耀眼 D.火钵熏黑戮力参乘5.选出对加点字的解释正确的一项()①漫江..(视……如粪土)当年万户侯③百舸.(泛指船只)..(满江)碧透②粪土争流④鹰击.(搏击)长空⑤怅寥廓..(指宇宙的广阔) ⑥峥嵘岁月稠.(平常)⑦挥斥方遒.(遒劲有力)⑧激扬..(激动)文字A. ①④⑤⑥⑦B. ①②⑤⑥⑦C. ①②③⑤⑦D. ①④⑤⑥⑧6.下列加点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且贰.于楚也贰:两次 B.焉用亡郑以陪.邻陪:陪伴C.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略微D.大行.不顾细谨行:作为7.下列加点词语古今义相同的一项是()A.若舍郑以为..之往来 C.吾每念,常痛于骨髓.. D.沛公..东道主 B.行李居山东..时8.下列各项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顷之未发,太子迟之 B.晋军函陵 C.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D.道芷阳间行9.下列语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失其所与,不知夫晋,何厌之有B.秦伯说,与郑人盟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C.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D.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1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近的一项是()A.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之往来..也行李B.为之奈何....人不敢与忤视C.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若舍郑以为东道主D.微夫人..之力不及此而伤长者..之意12.下列各句中“以”字的意义和用法与“越国以鄙远”中的“以”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无礼于晋 B.焉用亡郑以陪邻C.使工以药淬之 D.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13.对下列句中“之”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①是寡人之过也②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③邻之厚,君之薄也④微夫人之力不及此⑤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⑥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A.①③④/②⑥/⑤ B.①②/③⑥/④⑤C.①④/②③⑥/⑤ D.①⑤/②⑥/③④14.下列句子中“其”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句的是()A.以其无礼于晋 B.吾其还也 C.其意常在沛公也 D.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15.下列句子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吾属今为之虏矣——我们很快就会被他俘虏了B.持千金之资币物——拿着价值千金的礼物C.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于是拿起他的匕首给秦王D.(沛公)脱身独去,已至军矣——沛公已经脱身离开,回到军营16.对下列文言句式的说明,不准确的一项是()A.竖子不足与谋(省略句,即“竖子不足与之谋”)B.大王来何操(主谓倒装,即“大王来操何”)C.吾属今为之虏矣(被动句,“为……”表被动)D.以其无礼于晋(介宾后置,即“于晋无礼”)17.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从人们早就耳濡目染....的传统曲目《天仙配》《女驸马》,到让人耳目一新的现代佳作《徽州女人》、《雷雨》,这一发展历程表现出黄梅戏艺术旺盛的生命力。

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B. 受伊朗停止向欧洲出售石油消息的影响,纽约油价再次重返美桶110美元的高位,而伦敦原有油市场更是爆出了美桶128.40美元的高价。
C. 人生就像是一匹用善与恶两种纱线交错织成的布:要不是有过失的鞭挞,我们要得意忘形了;要不是有善行的庇护,我们又要完全绝望了。
D. 在胡雪岩故居修复后,成了一处“专家叫好,百姓叫座”的人文景观,为杭州的文化旅游业增添了活力;然而大部分免费开放的名人故居却少人问津。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考核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寥廓:高原空旷,强调“空阔”。 辽阔:辽远广阔,强调“广大”。第一空形容“天空”,应选“寥廓”;第二空形容“大地”,应选“辽阔”。
寂寥:寂静,空旷,形容环境。寂寞:孤单冷清,多指人的感受。第三空形容“沙漠旷野”,应选“寂寥”;第四空指人的感受,应选“寂寞”。
B 昂首阔步 一惊一乍 报歉 埋怨
C. 磕磕绊绊 安祥 做示范 皎洁
D. 携百侣 羁旅漂泊 高官厚禄 中流砥柱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字形的能力。
A项,沧——苍。
B项,报——抱。
C项,祥——详。
此题中,中流砥柱:就像屹立在黄河急流中的砥柱山一样。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
D. 广州恒大足球队在中超联赛中取得的辉煌战绩与俱乐部的高额资金投入息息相关,恒大俱乐部雄厚的财力令其他俱乐部望其项背。
【答案】B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A项,崭露头角:青少年显露才华和本领。语境说“年过不惑”,用错对象。
B项,中流砥柱:比喻坚强独立的人能在动荡艰难的环境中起支柱作用。语境是中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独立解放中起到的重要作用,使用正确。

高一年级九月考试卷及答案

高一年级九月考试卷及答案

文华中学高一年级九月考语文试题时间:150分钟分值:16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百舸.(gě)句读.(dîu) 灰烬.(jìn) 跬.(kuí)步B.经传.(zhuàn) 跨跃.(yuè) 狭隘.(yì) 慰藉.(jiè)C.澄.(chéng)清峥.(zhēng)嵘惆.怅(chïu) 浪遏.(è)飞舟D.给.(jǐ)以祈.(qǐ) 祷摇曳.(yè) 面面相觑.(qù)2、下列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记者又到学校采访到了许多王老师的事迹。

B.万众一心的士气,人道主义的情怀,这是战胜灾难的精神资源。

C.疾病对医生来说,就像战士遇到了战争,好的士兵永远冲在最前面。

D.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3、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3分)A.词,兴于隋唐,盛于两宋,又称“曲子”“曲子词”“诗余”“长短句”。

词的标题和词牌是有严格区别的。

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如《沁园春·长沙》,“沁园春”是词牌,“长沙”是题目。

B.杨子的《我的四季》将人的生命的四个阶段比作春、夏、秋、冬。

C.荀子,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先秦儒学派的代表人物,今存《荀子》,为荀子及其门人所著。

李斯和韩非子是他的学生。

D.韩愈,唐代散文家、诗人,与柳宗元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反对六朝以来华丽文风,主张“文以载道”。

《师说》是他的代表作,在文中作者论述了从师学习的重要性,批判了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陋习。

4、依照例句格式,造两个字数相同、形式相似的句子。

(4分)例句: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荒凉的戈壁,冷冷清清,没有活力。

(1)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2)没有理想的人,他的生活如,,。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高一语文上学期第一次(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新版)人教版

2019学年第一学期高一年级第一次月考试卷语文本试卷分为第Ⅰ卷和第Ⅱ卷。

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阅读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中国人的姓与名余昌中国是世界上最早使用姓氏的国家,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就产生了姓氏。

在关永礼先生所著的《中国姓氏文化》一书中讲到,许多欧美国家名前姓后的姓氏构成方式,迟至中世纪才产生并传承下来。

亚洲越南、朝鲜等国的姓氏在14世纪左右才普及兴盛,而且多由中国传入。

日本则更晚,1876年才颁布《平民必称姓氏、名字义务令》,普遍推行姓氏制度,改变了此前只有贵族、武士、神职官员才享有姓氏的历史。

而细致考究下来,“姓”的来历要比“氏”更古老。

“姓”字是由“女”字和“生”字组成的,《说文解字》解释:“姓,人所生也。

”远古的人类只知其母不知其父,姓就代表了一个人母系血统,一个始祖母所生的后代即为同姓。

中国的古姓中大多都有“女”字偏旁,如姬、姜、嬴、姒、妫、姚等,也正反映了“姓”和母系血统的密切关系。

远古的人们把氏族繁衍的功劳归于某种神秘的自然力量。

比如在周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姜嫄因踩了熊的脚印而生了后稷,因此周人以熊为图腾,并姓姬,甲骨文“姬”字的右半部,就是熊的脚印的象形。

而在商人的传说中,他们的始祖母简狄因吞食了燕子蛋而生了契,所以商人就以鸟为图腾,并姓子,子就是卵或蛋的意思。

如果说,“姓”是来自母系,那么“氏”就是来自男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口的繁衍,男性在生产和战争中的优势不断凸显,氏族群体中出现了强有力的男性首领,他们要对自己率领的群体用某种称号作出区分,这就是“氏”的来历。

最初的氏,是这个氏族男性首领的称呼。

战国以后,随着经济的发展,政局的动荡,许多贵族降为平民。

原本只有卿大夫之家才有资格立氏,随着士和平民地位、权力的上升,他们也开始称氏。

氏已不再是贵族特有的标志,人们在交往中互相称名称氏,成为社会发展的需要。

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彻底废除分封制,全面推行郡县制,氏只剩下了标记直系血统的作用,性质上没有了贵贱之别。

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与答案
第二天,北门外估衣街的几个小杂货摊上,摆出来一排排海张五这个泥像,还加了个身子,大模大样坐在那里。而且是翻模子扣的,成批生产,足有一二百个。摊上还都贴着个白纸条,上面使墨笔写着:贱卖海张五。
估衣街上来来往往的人,谁看谁乐。乐完找熟人来看,再一快乐。
三天后,海张五派人花了大价钱,才把这些泥人全买走,据说连泥模子也买走了。泥人是没了,可“贱卖海张五”这事却传了一百多年,直到今儿个。
5.结合材料,概括中国考古学能够进入黄金时代的原因。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试题。
泥人张
冯骥才
手艺道上的人,捏泥人的“泥人张”排第一。而且,有第一,没第二,第三差着十万八千里。
泥人张大名叫张明山。咸丰年间常去的地方有两处。。坐在那儿,为了瞧各样的人,也为捏各样的人。去大观楼要看戏台上的各种角色,去天庆馆要看人世间的各种角色。这后一种的样儿更多。
B.在三星堆“祭祀坑”中发现了类似殷商以青铜鼎、簋等容器相配合来表达社会等级、身份的“礼器”。
C.在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西北地区,曾经出土过与三星堆出土的金杖类似的“权杖”。
D.三星堆“祭祀坑”出土的玉璋、玉璧、玉琮,与殷墟出土的玉器在造型和功能上十分接近。
4.材料一是怎样体现论证的严密性的?请结合材料分析。
未来,科技手段还将在考古领域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科技考古在考古领域中的作用将会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我们有极为丰富的、非常珍贵的考古资料,10000年以来没有间断的文化发展史留下的各类资料极具特色。国家对于科技考古一直保持较高的投入。可以说,外部条件也好,内部条件也好,都给包括科技考古在内的考古研究人员发挥自己的作用搭建了极好的平台。而且,我们的研究人员多年来一直秉承科学精神,踏踏实实地开展研究。由于资料的珍贵和重要,研究人员的刻苦努力,不少研究成果都是出手不凡,科研成果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中国考古学已经进入黄金时代,今后的科技考古必将在中国考古学的发展进程中发挥更大的、无可替代的作用。

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 (详细答案版)100803

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 (详细答案版)100803

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语文一、现代文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亦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古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历史的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五藏山经>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2019-2020年高一9月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9月月考 语文试题 含答案

2019-2020年高一9月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一、基础题(每小题3分,共15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创.伤(chuāng)骸.骨(hé)慰藉.(jiè)漫溯.(shuò)B.夜缒.而出(zhuì) 戮.没(lù) 遏.制(è)潜.(qián)能C.厚遗.(wèi) 淬.火(cù)翌.(yì)年目眩.(xuàn)D 巷.道(xiàng) 拜谒.(yè)偏袒.(tǎn) 菲.(fěi)薄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长篙枯槁雾霭濡溇B.苍桑笙箫干燥暇想C.榆阴泥淖斑斓炫目D.慷慨碳灰瓦菲扭怩3.依次填入下面空格处最恰当的一组词语是⑴、一个社会中的少数先驱往往从改造社会环境、________文化意识、提高民族素质三方面同时入手,来全面推动社会向前发展。

⑵、那高高低低时远时近的哨音,化成一片浓浓的乡愁,______在我的周围。

⑶、中学生吸烟既_________《中学生行为规范》,又有害于身体。

A、创新弥漫违反B、创立弥留违反C、创新弥留违犯D、创立弥漫违犯4.下列各句中,加线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他是我真诚的朋友,经常耳提面命地对我提出忠告,使我不断进步。

B、我市文理科高考状元吕静姝、王晓波,比翼双飞,双双被北大清华选中。

C、越王勾践卧薪尝胆,励精图治,终于使越国强盛起来,消灭了吴国。

D、他们俩分别将近十年,想不到在这里萍水相逢。

5.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A.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作者是东汉的司马迁,全书由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部分组成,共一百三十篇,记载从黄帝至汉武帝太初年间史事。

B.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史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左传》实质上是一部独立撰写的史书,以《春秋》为本,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

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答案】D
【解析】
【详解】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的辨识能力。对常用字的易错音考查得比较多,所以,平时一定要注意对一些常用字的不常见读音的识记。答题时可以根据词义来辨别,也可以根据词性来辨别。
A项,“匕首(bì)”中的“匕(bì)”读音错误,应该为“匕(bǐ)”;“氾南(fàn)”中的“氾(fàn)”读音错误,应该为“氾(fán)”。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 学校组织高二年级同学到成都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园参观,要求同学们在园区参观时,一定文明参观,做到秋毫无犯。
B. 当时,解放区的大秧歌、话报剧一类下里巴人的节目,受到城里人极大的欢迎。
C. 喜剧中的正面人物也应具有喜剧性,可这部喜剧中的两个正面人物道貌岸然,不苟言笑,与整个影片的气氛极不协调。
①咄咄通人: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使人难堪,也指形势发展迅速,给人压力。使用正确。
②秦晋之好: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此处小李和小王两人“义结金兰”,义结金兰是指用做结拜为兄弟姐妹的代称,此处是结拜为兄弟姐妹,不是“联姻”,所以成语使用不正确。
③图穷匕见:比喻事情发展到最后,真相或本意露出来了。该成语并非贬义词,成语使用正确。
4.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恰当的一项是
①父爱应该受一定的原则支配并提出一定的要求,应该是宽容的、耐心的,不应该是咄咄逼人和专横的。
②小李和小王两人义结金兰。大刚说,恭喜两位结为秦晋之好。
③哪知都督传见他后,东问西问绕了好大的一个圈儿,后来图穷匕见,道出本意。
④每到四月中句,满山遍野的梨花就风华正茂地绽放开来,小村庄完全笼罩在一片白色的世界中。
河北省石家庄市第二中学2019-2020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高一年级九月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九月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

高一年级九月月考语文试卷参考答案1、C.(藤蔓wàn载歌载舞zài创chuāng伤麦糟zāo)2、A(感慨惨不忍睹好高骛远人才荟萃贸然一副笑脸)3、C(搭配:体恤百姓体察民情。

宁愿……也要,宁可……不可。

品行,行为;品性,性格。

)4、D(A加快规模不对B与否两面对一面C句式杂糅从……出发以……为出发点)5、C(闻一多提出三美主张)6、C(文章并未提及李清照的尊体论不被当时词坛的多数人接受,事实上也不是这样。

)7、A(从第4段。

“在对所谓‘俗词’大加声讨的厨时”,一句可看出.李清照是反“俗词”的。

)8、D(文章并提及苏轼“立”的成就远远大于“破”的成就。

)9、D(见,我)10、C(状语后置,其他是宾语前置)11、A[柳氏子是“大怒骂”;“寻死”意为“不久死去”]12、(1)如果您放弃围攻郑国而把它作为东方道路上的主人,出使的人来来往往,(郑国可以)供给他们缺少的东西。

(2)依靠别人的力量却伤害别人,是不仁的行为。

失去自己的同盟国是不明智的,用散乱代替整齐,是不符合武德的。

(3)秦国对待将军,可以说太刻毒了。

父亲、母亲和宗族,全被杀戮或没收为官奴了13、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译文】: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

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宝贵的地方就在这里。

但不论大事小事只顾按和谐的办法去做,有的时候就行不通。

(这是因为)为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和谐,也是不可行的。

”14.(1)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雨后池塘水面的平静。

(2)一、二两句以“水面平”、“明镜”“照檐楹”等写出了荷花池塘雨后幽美迷人的静态;三、四两句用“想起”、“垂杨舞”及垂杨叶上的雨滴被风吹到荷叶上发出的“万点”声响等,表现了雨后池上的动态美。

15、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到了颓圮旳篱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在星辉斑斓里放歌风萧萧兮易水寒16、(1)孩童时代的友谊只是嬉戏,并未获得真正意义。

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试题
【8题详解】
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文言实词的意思。实词类题目答题的方法有“结构分析法”“语法分析法”“形旁辨义法”“套用成语法”“套用课本法”,解答此题要注意上下文,最好方法是把所给的词义代到原文中去,依据上下文的语意来推导之,应该很容易判断出来。B项,“易”,代替。句意:以混乱代替联合一致,这是不勇武的。故选B。
7. 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撤走)
B. 夫晋,何厌之有?(讨厌)
C. 焉用亡郑以陪邻(增加)
D.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供给)
8. 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从属二主)
A. 今老矣,无能也已。
B.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 秦王说,与郑人盟
D. 以乱易整,不武。
11.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不是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A. 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
B.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
C.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D.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
12. 下列句子中,词类活用类型为意动用法的句子是()
C. 戴望舒原名戴梦鸥,“现代派”代表诗人。《雨巷》借寂寥雨巷独自彷徨的描绘,以及“丁香姑娘”等意象的象征意义,寄寓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失望和痛苦的情绪。
D. 《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国别体著作。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五十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
B. 以乱易整,不武(容易)
C.许之(答应)
D. 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戍守)
9. 对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高一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5

高一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 5

卜人入州八九几市潮王学校二零二零—二零二壹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解析〕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阐述类文本阅读〔此题一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宋代是我国古代HY业的“黄金时期〞与“经典时期〞。

宋代奠定了我国书籍雕的HY方式及雕书籍的根本范式,为我国此后的文化传播做出了伟大奉献。

宋代立国之初,就确立了以文立国、以文治国的根本国策。

宋代的HY,总体上同其“文治〞是一致的。

宋代书籍HY审查、管理、惩治的政治环境较为宽松,而其实际管治效果的宽松又使这种宽松变得更甚。

宋代建立了一整套文官制度,建立了一支庞大的以文人为主的官僚队伍,形成了一个庞大的文人官僚体系。

这个庞大的文人官员队伍,不仅从政治制度上,而且从作者、HY者、传播者、读者等多方面为宋代HY业造就了一支具有等量效应的国家HY团队。

宋代通过科举考试不仅录取了大批人才,尤为重要的是在全国树立了学习与阅读的理念,成为直接推动HY业开展的社会文化动力。

科举制度确立了宋代读书人的根本学习范式,造就了他们根本一样的学习观、人生观与价值观。

在此同一学习范式及人生观与价值观的主导下,宋代形成了一个宏大的读书人世界。

宋代书籍HY的繁荣与教育兴旺是互为因果的。

书籍HY促进了教育开展,教育开展也促进了书籍HY,从而促使书籍HY与教育的一共同开展与繁荣。

宋代教育的平民化也促成了书籍HY构造的全面性,即书籍内容、种类的通俗化、平民化,开发HY平民化书籍,按照不同社会阶层、不同人生阶段筹划HY不同的书籍,从而全面开拓了书籍HY的社会空间,使得书籍成为一种具有群众媒介属性的社会化的文化传播媒介,因此对书籍HY的推动与促进是社会性的,其影响也是深远的。

雕印刷术作为人类媒介技术史上最伟大的创造之一,一种在宋代得到普及并形成的一种完善而成型的手工业消费技术,一种在宋代以前技术的根底之上的创新创造——绝非偶尔,而是宋代科学技术全面进步的必然结果。

宋代手工业作坊种类繁多,其规模和内局部工的细密均超过了前代。

高一9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9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

高一9月联考语文试题(有答案)一、(27分,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组是()A、百舸.(gě )彳亍..(chì chù)峥嵘.(róng )挥斥方遒.(qiú)B、颓圮.(pǐ)篱.墙(lí)彷.徨(páng)毋.庸置疑(wù)C、河畔.(bàn)青荇.(xìng)漫溯.(sù)星辉斑斓.(lán)D、纤.绳(qiān)飘泊.(bó)忸怩..(niǔ ní )浪遏.飞舟(è)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廖廓万户侯漫江碧透书生义气B、携手竟自由山舞银蛇萧瑟秋风C、遏制中庶子中流砥柱攻城略地D、榆荫飨士卒英雄气慨浮想联翩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到来之际,“二战”成了时下影视文学创作中炙手可热....的题材。

B.端正党风是关键。

只有我们的党员干部为政清廉,带好了头,才能上行下效....,使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

C. 人们都认为《左传》的作者是左丘明,可他不以为然....,他从春秋各国的史官所著史书的相关记载,说明左丘明最多也就是个整理者。

D.随着瓦釜雷鸣....般的震天巨响,装载“神七”载人航天飞船的火箭腾空而起,向太空飞去。

4、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文博会将为国内外文化企业搭建一个产品展示、项目交易和信息交流的平台,为国内外客商创造良好的合作。

B、电视剧《北大荒》讲述的是一群知识青年返乡前后随时代浮沉,在浮沉中奋起。

C、中央政府将逐年扩大向义务教育阶段家庭贫困的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的范围,地方财政也将设立助学专项资金。

D、我国制订完成的食品卫生标准达400余项,基本覆盖食品从原料、添加剂到产品,也覆盖了食品生产经营各个环节。

5、下列横线上依次所填的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再别康桥》共有七节,几乎每一节都包含着一个可以画得出的画面。

9月月考高一语文答案

9月月考高一语文答案

2017—2018学年第一学期9月月考答题纸高一(语文)答案1、D2、B3、C4、略5.【解析】选B。

文言文断句主要还是对句子的理解,句子的核心部位是动词,如“惊”“抗礼”“歌”“去”,抓住每个句子的谓语动词,再辅以语气词标志和结构词标志,对不同选项进行比较,得出答案。

6.【解析】选A。

“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错。

7.【解析】选C。

“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后,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有误。

原文“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意思是高渐离考虑到长久地隐姓埋名,担惊受怕地躲藏下去没有尽头。

8.(1)燕王就派使者杀了太子丹,准备把他的人头献给秦王,秦王又进军攻打燕国。

得分点:使使(1分);献之秦(1分);复(1分);句意(2分)。

(2)宋子城里的人轮流请他去做客,这消息被秦始皇听到。

秦始皇召令他进见,有认识他的人,就说:“这是高渐离。

”得分点:客(1分);于(被动句,1分);高渐离也(判断句1分);句意(2分)。

9.【解析】选BE。

答出B项3分,答出E项2分。

B项分析有误,以“樵苏”之乐亦不可复得,反衬“生民”的不堪其苦。

E项对其一的说法有些偏颇,其一最后一句十分刻意,掷地有声,相形之下更觉字字千钧。

10.①两首诗都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控诉(战争给人民造成的深重灾难和浩劫),以及对百姓的同情的思想情感。

②“一将功成万骨枯”一句用了强烈的对比手法(以“一”与“万”、“功”与“枯”的对照),突出枯骨意象,揭示出了“一将封侯,万人丧生”的现实本质。

③表达了作者感叹战争无情,并讽刺那些功成名就、黩武好战的将军的感情。

11.略12.(1)(5分)BD。

解析:A没有比喻的手法而且“热爱土地,辛勤劳作”理解有误。

C项“使母亲的形象更加丰满”不对。

E项望文生义。

(2)①通过正面描写展现母亲形象。

第三段中,正面描写了母亲翻地、捡拾的动作,展现了一个纯朴、惜粮如命的劳动者形象。

②通过侧面描写来烘托。

第二段中“我不由自主地就跪了下去”、“眼泪就出来了”,第五段中母亲生病后父亲的唠叨,都是写家人的心疼,从侧面烘托了纯朴、惜粮如命的母亲。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含答案解析

齐齐哈尔市高一语文9月月考试题时间:120分钟分值:120分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持续8年之久的“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到衰的分水岭,标志着大唐盛世的终结,也是陆上丝绸之路鼎盛时期的终结,自此,这条连接亚欧的商贸通道,逐渐衰落,终于湮没。

“白头宫女在,闲坐说玄宗。

”这是唐代诗人元稹《行宫》中的两句。

这些宫女们,再也得不到从丝绸之路西来的香料与珠宝了。

因为“安史之乱”,唐朝不得不将驻守西疆的四镇边兵东调长安,一时西北边防空虚,吐蕃乘机北上占据河陇,回鹘亦南下控制了阿尔泰山一带,同时西边的大食亦加强了中亚河中地区的攻势,这三股力量又彼此争夺与混战,从此,唐朝政府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丝绸之路,“道路梗绝,往来不通”,杜甫写诗哀叹:“乘槎消息断,何处觅张骞。

”美国学者爱德华·谢弗著有一本《撒马尔罕的金桃:唐代舶来品研究》,这是一本关于唐代文化交流史的名著,他写道:“在玄宗时代,人们可以随处听到龟兹的琵琶,但到了九世纪,这一切就成了梦想。

”陆上丝路的中断,直接影响了唐朝的文化和社会。

爱德华·谢弗分析说,为什么唐代传奇和笔记小说中,与《山海经》所记述的珍怪一样的奇珍异物大量涌现,因为“从九世纪初期开始,唐朝的国际时代、进口时代、融合时代和黄金时代,都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对于跨越大海、翻过大山而来的珍奇物品的渴求,都已经不可能轻易地得到满足了。

”在九世纪的时候,真实的新奇物品已经无法到达唐朝境内了,唐人只能杜撰虚构出怪异荒诞的贡物。

到了元朝,依托强大的军事实力,陆上丝绸之路再度繁华,丝路上的重要国家花剌子模,因为劫杀蒙古商队、侮辱蒙古使臣,甚至遭遇了灭国之灾。

但随着元帝国的土崩瓦解,这条路又陷入没落。

河西走廊上的敦煌,是一个很好的参照物,恢宏壮美的莫高窟洞窟,是当年走向远方的商旅祈求平安的精神驿站,从晋朝到南北朝,再到唐朝,都有,但是没有明朝的洞窟和壁画,因为到了明朝,这条路已经没人走了,后来被人遗忘,一直到了近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月考参考答案
一、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1.C.(“苦”是摧残、丑化的意思)
2.D(①只表示智伯对豫让的宠信③是朋友劝说豫让的话⑤是豫让说赵襄子的情况)
3.D(豫让自杀而死,赵襄子并没有处死他)
4.(1)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所以”、“愧”、“事”、判断句、定语后置句各1分)
(2)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

(“事”、“众人”、“遇”各1分,大意2分)
(二)诗歌鉴赏
答案:(1)描写了一幅江淮一带战乱后农村残破的景象。

人已逃亡,桃花寂寞地开着。

烟草茫茫,晓鸦聒噪,围墙坍塌,水井荒废,人烟稀少,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2)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给农村和百姓带来破坏的痛心,对侵敌的仇恨和对战争的厌恶。

诗歌鉴赏首句写桃花不识人间悲苦,花开依旧。

这早春的艳阳景色,倍增战后的凄凉。

次句写烟草茫茫,晓鸦聒噪,人烟稀少,为后面两句点题蓄势。

“几处败垣围故井,向来一一是人家”,这两句是诗的主旨句,蕴意丰富。

本来,这里原是人们居住的地方,可现在只剩下残垣故井,一切都已荡然无存了。

这首短短的绝句,为战后荒村绘出了最典型真实的图景。

典型的环境,典型的细节,把离乱景象写得如此真切感人,有力地突出了“反战”这一主旨。

(三)默写答案略
二、文本阅读
7、 C 给1 分,D 给2 分,E 给3 分。

(C 多数学者认为,“多数”原文没依据。

A 不是南京首富。

B 汶川地震后,有关机构称赞他是“有良知、有灵魂、有道德、有感情、心系灾区的企业家。

”“把财富归还世界,是一种高尚和伟大。

”是他对“裸捐”意义的自我阐释。

)8、(4分)【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陈光标向人们传达这样一种财富理念:①人活着能创造财富,创造文明和进步,是幸福和快乐的;②人死后,能够把财富归还世界,帮助更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人,更是一种高尚和伟大。

③相反,如果在巨富中死去则是可耻的。

(第①点1分;第②点2分;第③点1分。


9、(5分)【试题考点】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C(分析综合)。

【参考答案】①陈光标认为财富从社会中来,应回归到社会,服务于社会。

②他想通过做慈善,唤醒人们灵魂和良知,呼唤社会的公平与正义。

③他想引领更多富豪行动起来,参与到社会慈善事业中。

④尝试着带头推动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使之形成制度化和产业化。

(答出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3分,答出三点给4分,答出四点给5分。


10、(6分)【试题考点】本题考查“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所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F(探究)。

【参考答案】我认为陈光标的善举值得肯定和发扬。

①陈光标的慈善捐款帮助了很多遭遇不幸和贫困的人。

②陈光标的善举为中国富豪树立了榜样。

③无疑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④对个人占有巨额财富的必要性和正当性提出了质疑,更对很多人孜孜以求创造财富帝国的雄心,从目的、价值和意义三方面提出了挑战。

(答出①②③④中任一点给2分,答出3点可给6分。

答其他不同看法,只要有理有据,可酌情给分。


三、基础选择题
11、D(洗耳恭听:谦辞,专心地听。

请人讲话时说的客气话。

B高山仰止,意为品德崇高
的人,就会有人敬仰他。

后比喻对有气质、有修养或有崇高品德之人的崇敬、仰慕之情。

C 师出无名:指出兵没有正当理由;泛指做某事没有正当理由。

D 暗送秋波:原指暗中眉目传情,后泛指献媚取宠,暗中勾搭)
12、C(A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子最后加“的现象”;B改为“无时无刻不在”;D改为“儿童肥胖人数”)
13、C 14、C (刘向不是作者)15、A
16、B(宾语前置)17、C(D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18、D
四、作文按正常标准评分
【参考译文】
豫让,是晋国人,以前曾经侍奉范氏和中行氏两家大臣,没什么名声。

他离开那里去侍奉智伯,智伯特别地尊重宠幸他。

等到智伯攻打赵襄子时,赵襄子和韩、魏合谋灭了智伯;消灭智伯以后,三家分割了他的国土。

赵襄子最恨智伯,就把他的头盖骨漆成饮具。

豫让潜逃到山中,说:“唉呀!好男儿可以为了解自己的人去死,好女子应该为爱慕自己的人梳妆打扮。

现在智伯是我的知己,我一定替他报仇而献出生命,用以报答智伯,那么,我就是死了,魂魄也没有什么可惭愧的了。

”于是更名改姓,伪装成受过刑的人,进入赵襄子宫中修整厕所,身上藏着匕首,想要用它刺杀赵襄子。

赵襄子到厕所去,心一悸动,拘问修整厕所的刑人,才知道是豫让,衣服里面还别着利刃,豫让说:“我要替智伯报仇!”侍卫要杀掉他。

襄子说:“他是义士,我谨慎小心地回避他就是了。

况且智伯死后没有继承人,而他的家臣想替他报仇,这是天下的贤人啊。

”最后还是把他放走了。

过了不久,豫让又把漆涂在身上,使肌肤肿烂,像得了癞疮,吞炭使声音变得嘶哑,使自己的形体相貌不可辨认,沿街讨饭。

就连他的妻子也不认识他了。

路上遇见他的朋友,辨认出来,说:“你不是豫让吗?”回答说:“是我。

”朋友为他流着眼泪说:“凭着您的才能,委身侍奉赵襄子,襄子一定会亲近宠爱您。

亲近宠爱您,您再干您所想干的事,难道不是很容易的吗?何苦自己摧残身体,丑化形貌,想要用这样的办法达到向赵襄子报仇的目的,不是更困难吗?”豫让说:“托身侍奉人家以后,又要杀掉他,这是怀着异心侍奉他的君主啊。

我知道选择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困难的,可是我之所以选择这样的做法,就是要使天下后世的那些怀着异心侍奉国君的臣子感到惭愧!”
豫让说完就走了,不久,襄子正赶上外出,豫让潜藏在他必定经过的桥下。

襄子来到桥上,马受惊,襄子说:“这一定是豫让。

”派人去查问,果然是豫让。

于是襄子就列举罪过指责他说:“您不是曾经侍奉过犯氏、中行氏吗?智伯把他们都消灭了,而您不替他们报仇,反而托身为智伯的家臣。

智伯已经死了,您为什么单单如此急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侍奉范氏、中行氏,他们都把我当作一般人看待,所以我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

至于智伯,他把我当作国土看待,所以我就像国土那样报答他。

”襄子喟然长叹,流着泪说:“唉呀,豫让先生!您为智伯报仇,已算成名了;而我宽恕你,也足够了。

您该自己作个打算,我不能再放过您了!”命令士兵团团围住他。

豫让说:“我听说贤明的君主不埋没别人的美名,而忠臣有为美名去死的道理。

以前您宽恕了我,普天下没有谁不称道您的贤明。

今天的事,我本当受死罪,但我希望能得到您的衣服刺它几下,这样也就达到我报仇的意愿了,那么,即使死了也没有遗恨了。

我不敢指望您答应我的要求,我还是冒昧地说出我的心意!”于是襄子感于他的大义,就派人拿着自己的衣裳给豫让。

豫让拔出宝剑多次跳起来击刺它,说:“我可以用这种方式来报答智伯于九泉之下了!”于是伏剑自杀。

自杀那天,赵国有志之士听到这个消息,都为他哭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