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单元习作范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三年级语文下册第1-8单元习作范文
习作一我的植物朋友
范文一:茉莉花
妈妈给我买了一盆茉莉花,我把它放在阳台上。

这是我拥有的第一盆属于自己的植物,我决定要好好照顾它。

茉莉花的叶子是椭圆形的,碧绿碧绿的。

清晨,太阳刚刚升起,叶子上滚动着亮晶晶的小水珠,在阳光下,那一片片叶子绿得发亮。

再看那乳白色的花,小小的花瓣围绕着花蕊,凑成了小巧玲珑的茉莉花。

你看,它正向你点头微笑呢!
一阵微风吹来,淡淡的清香溢满了整间屋子。

我每天放学回家后第一件事就是去看它,有时还会给它浇些水,或者把鼻子凑近花朵闻一闻它的香味。

听妈妈说茉莉花晒干后还可以用来泡茶,或制成香包放在衣柜里,用处可大着呢!
茉莉花啊,虽然你不是那么娇艳多姿、香气浓郁,但我却独爱你那清新淡雅的美。

点评:小作者把清晨时茉莉花的叶子和花朵描写得很细致,其中比喻、拟人修辞手法的运用,更是把茉莉花写活了。

另外,小作者通过视觉和嗅觉分别写出了茉莉花的样子和气味,写得真实、自然。

结尾表达了小作者对茉莉花的喜爱之情,点明主题。

范文二:家乡的油菜花
又到了油菜花开放的季节。

家乡的小路旁、山坡上、田垄里到处都有油菜花的身影,太阳一照,黄灿灿的一大片,又鲜艳又热烈,好看极了。

这时,空气里到处弥漫着一股幽幽的清香。

油菜花的花朵很小,花瓣很薄。

但从远处看,油菜花漫山遍野,一团团,一簇簇,围在一起,就形成了一片花的海洋,黄得耀眼。

这大片的油菜花引来了勤劳的蜜蜂,引来了美丽的蝴蝶……
一段时间后,每一朵油菜花的顶端都会长出一个荚,每个荚里又会长出一颗颗小小的圆籽。

它们能榨出清亮的油来。

看着这黄灿灿的油菜花,我的眼前浮现出了一个美丽的画面:油菜籽堆成了小山,榨出的油变成了小河,流到了每家每户的油缸里,说话声、欢笑声响成一片,热闹极了……
啊,我爱家乡的油菜花!
点评:在这篇习作中,小作者不仅生动地描写了在近处和远处看到的油菜花的样子,还展开想象,写出了油菜结籽、榨油的丰收景象,结尾更是直接抒发了自己对油菜花的喜爱之情。

范文三:芦荟
我家种着许多植物,有茉莉、吊兰、文竹,还有些我叫不上名字的,其中我最喜欢的是芦荟。

芦荟喜欢晒太阳,因此我把它摆放在我家阳台光线最好的位置。

空闲时,我就喜欢观察它。

它的叶子是深绿色的,又肥又厚,上面还有一些黄绿色的条纹。

叶子的四周长着许多尖尖的小刺。

它的茎很隐
蔽,只有仔细看才能看到。

这是因为它的叶子长得很旺盛,一层一层地叠着,把茎完全包裹住了。

芦荟虽然长得不是很好看,但它的功能却不小。

它那肥厚的叶子里有很多黏稠的汁液,这个汁液不仅可以消炎、杀菌、美容,还可以做果汁。

我喜欢这其貌不扬的芦荟,因为它把一身的精华都贡献给了人们。

点评:小作者开篇便表达了对芦荟的喜爱之情,接着按从外到里的顺序,具体描写了芦荟的叶子、叶子上的刺、茎的样子。

另外还简单写了芦荟的功能,结尾抒发了对芦荟的喜爱之情。

习作二看图画写一写
范文一:放风筝
春天的阳光是那么明媚,风儿是那么温柔,这正是放风筝的好时节呢!
瞧!人们正在那片开阔的广场上放风筝。

近处,一个小男孩拉着风筝线向前奔跑,而他的小伙伴将一个“燕子”风筝高高举过头顶。

“三,二,一,放!”小伙伴将风筝松开,风筝一下子迎着风飞了起来,一只快乐的“燕子”飞上了蓝蓝的天空。

不一会儿,风筝越飞越高,越飞越远。

在一旁观看的妹妹,手里拿着一个“蝴蝶”风筝,脸上露出了甜甜的微笑。

远处是温馨的一家三口。

只见那个小男孩开心地放着风筝,爸爸妈妈站在一旁欣慰地看着自己的孩子。

此时他们的心里一定在想:看,
咱家的小宝贝已经能自己放风筝了。

他们一家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不一会儿,天空中的风筝越来越多了,有蜈蚣形状的、金鱼形状的、老鹰形状的……各种各样的风筝飞在天空中,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放风筝,真是一件有趣的事!
点评:小作者按照从近到远、从下到上的顺序,把图画的内容写得很清楚。

同时,小作者还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把图画上人们放风筝的情景描写得很生动。

全文结构紧凑,行文流畅,语言精练,表达生动,详略得当。

范文二:第一次放风筝
今天真是一个放风筝的好天气,我和小伙伴们约好一起去小区后面的空地上放风筝。

这是我们第一次放风筝,我们都感到很兴奋。

来到广场一看,啊,这里放风筝的人可真多!半空中飘着各种各样的风筝,有美丽的“金鱼”、长长的“蜈蚣”、神气的“老鹰”……
我们迫不及待地开始放起了风筝。

我和小希一起拉着一只“燕子”风筝就跑,可风筝怎么也飞不起来。

这时,丽丽说:“我们都不会放风筝,不如找人问问怎么放吧!”我们异口同声地说:“对!对!”
这时,我们看到远处有个小弟弟在放一个彩色的三角形风筝,他的爸爸妈妈正站在旁边教他呢。

我们赶紧跑过去请教了一番。

这次,
我们按照叔叔阿姨说的方法,迎风站着,我在前面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风筝线,小希在后面双手向上高高地举着风筝。

等到风变大时,小希赶紧松开了手,我迅速跑了起来。

“‘燕子’飞起来啦!”小希兴奋地喊着。

“赶紧让‘蝴蝶’也飞起来吧!”抱着“蝴蝶”风筝的丽丽对小希说。

不一会儿,他俩按照刚才的方法,将“蝴蝶”风筝也放飞了。

今天第一次放风筝,我们不仅玩得很开心,还明白了不懂就要虚心向别人请教的道理。

点评:小作者设置了“我们”第一次放风筝,因为不会放而向远处的叔叔阿姨请教如何放风筝的情节,把图画内容非常完美地穿插在故事情节中,想象合理,叙述主次分明。

范文三:放风筝
今天星期六,阳光明媚,蓝蓝的天空中飘着朵朵白云,小丽、明明和小华一起来到郊外的一片空地上放风筝。

小丽带来了她心爱的“蝴蝶”风筝,明明和小华则带来了他们一起精心制作的“燕子”风筝。

刚到达目的地,明明和小华就迫不及待地放起了风筝。

小丽见状,假装生气地说:“你们也不等等我。

”明明兴奋地说:“你不知道我们盼放风筝盼了多久,今天终于可以尽情地放风筝啦!”说完,明明一手拿着线轴,一手拉着线,向前跑去,小华则在后面将“燕子”风筝高高举起。

一阵风吹来,小华放开了举着风筝的手,风筝迎着风飞
起来了。

明明越跑越快,“燕子”风筝越飞越高。

看到他们玩得那么开心,小丽也急不可待地喊小华帮自己放飞“蝴蝶”风筝。

再看看不远处,一个小男孩在爸爸妈妈的帮助下也把风筝放得很高很远……
不一会儿,天空中就满是各种各样的风筝了,有可爱的“金鱼”,有长长的“蜈蚣”,还有凶猛的“老鹰”……它们忽上忽下,好像在进行一场飞行比赛!
放风筝的场面热闹极了,到处都是欢声笑语。

点评:小作者不仅全面地描述了图画内容,而且分清了主次,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对画面内容展开的想象也很合理,不失为一篇佳作。

习作三中华传统节日
范文一:有意思的元宵节
听说今年的元宵节,居委会将在小区活动室举办丰富的活动,大家还可以在那里做灯笼呢。

于是元宵节那天,我早早地起床吃完早饭,就直奔活动室。

当我来到活动室时,这里已经很热闹了。

好多小朋友都在材料区取做灯笼的材料,我也迫不及待地去取来了做灯笼的材料。

开始做灯笼了,不少人拿着材料在互相请教怎么做灯笼。

还好,我早有准备,在网上下了一个做灯笼的视频反复看了好几次。

我回忆着视频内容,很快就拼出了灯笼的大体轮廓。

然后,我拿起红色的“福”字,小心翼翼地贴上去。

最后,我在灯笼的下面挂上了美丽的流苏,再贴上一张写有灯谜的纸条,一个漂亮的灯笼就大功告成啦!再看看周围,有
很多小朋友的灯笼也纷纷诞生了:有憨态可掬的卡通灯笼,有古色古香的宫灯,有精致的荷花灯笼……
等大家的灯笼都做好后,主持人让我们把灯笼挂了起来,然后自由选择灯谜进行猜灯谜的活动。

没想到我居然被自己做的灯笼上面的灯谜给难住了,惹得周围人一阵哄笑。

活动一直持续到了中午,大家都玩得很开心。

多么有意思的活动,多么有意思的元宵节啊!
点评:小作者主要写了元宵节做灯笼、猜灯谜的活动,写出了元宵节“有意思”的总体感受。

习作将“我”做灯笼的过程写得非常具体,而猜灯谜的活动则写得较简略。

最后写“我”被自己做的灯笼上面的灯谜给难住了也体现了元宵节“有意思”。

范文二:难忘的端午节
“五月五,是端阳。

门插艾,香满堂。

吃粽子,撒白糖。

龙舟下水喜洋洋。

”相传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是由当初屈原投身汨罗江,人们争相划船捞救衍变而来的。

今天,我和家人要去东湖看龙舟赛,我兴奋极了。

来看龙舟赛的人真不少。

“砰砰砰”,随着一束束礼花升天后,赛场顿时锣鼓喧天,比赛正式开始啦!一条条龙舟如飞箭般冲了出去。

每条龙舟上的指挥员都站在船头卖力地击鼓,节奏鲜明的鼓声引领着龙舟飞速前进。

划桨的健儿们一边“嗨嗨嗨”地呼喊着,一边用力划
着船桨。

看!一条条龙舟在湖面上急速飞驰着,你追我赶,谁也不甘心落后。

这场面真是激动人心啊!
不过更令人兴奋的是,比赛结束后,还有体验划龙舟的活动哟!我和爸爸妈妈报名参加了。

我们在指挥员和划手的指导下,小心翼翼地划动着龙舟。

当龙舟被我们顺利划到对岸时,我开心极了。

这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啊!我不仅看到了精彩的龙舟赛,而且还亲自划了龙舟,那感觉真是太特别了!
点评:习作开头对端午节的习俗和赛龙舟的由来介绍得简洁明了。

主体部分从看龙舟赛和体验划龙舟来写了过节的经过,其中龙舟赛的场面写得很精彩,让人如临其境,展现了节日热闹的气氛。

范文三:给饺子“治病”
除夕夜吃饺子是我们当地的传统习俗之一。

除夕这天,妈妈把饺子馅做好,就去做其他事了。

妈妈刚出门,姐姐便提议说:“弟弟,不如咱俩帮妈妈包饺子吧。

”我爽快地答应了。

说干就干,我俩马上开始行动了。

我做饺子皮,姐姐包饺子。

没多久,我俩就把饺子馅全部包完了。

看着包好的饺子,我心里美滋滋地想:今天总算干了一件大好事,一会儿妈妈回来,准会对我俩大加赞赏。

谁知妈妈回来后,看到我俩包好的饺子,惊叫起来:“哎呀,我还没往饺子馅里面放盐呢!”一听这话,我和姐姐都哭笑不得,辛辛苦苦包出的饺子全成了“病饺子”。

怎么办?
经过一番冥思苦想,我终于想到一个妙招。

我让妈妈帮我调好一碗盐水,然后找来一个干净的注射器,接着就像给病人打针一样,将盐水注进一个个没有盐的饺子里。

这些饺子“出院”后很快就被煮熟了,妈妈迫不及待地尝了一口,嘿,跟平时的饺子一样美味!妈妈夸我脑袋瓜转得快,姐姐也说我聪明,把饺子都“治好”了。

听着她们的夸奖,我心里美滋滋的。

这次除夕为饺子“治病”的事,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启示:遇事要多动脑,多想办法。

点评:习作有三大亮点:一是标题新颖,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二是选材独特,主要抓住了除夕为饺子“治病”这一趣事来写,情节生动有趣。

三是详略得当,主题突出,小作者简要写了包饺子的事,重点写了为饺子“治病”的过程。

习作四我做了一项小实验
范文一:神奇的苹果皮抹布
“悦悦,今天你能帮妈妈洗一下碗吗?”妈妈对我说。

我爽快地答应了,因为我今天在书上看到苹果皮可以去油污,正好借机做个小实验。

我来到厨房,拿起一个苹果,先用水果刀将苹果皮削了下来,接着拿起一个油腻的盘子,然后用苹果皮将盘子的正反面来回擦了几遍,最后将盘子放在水龙头下冲洗。

哇,真是太神奇了!随着水流的冲刷,盘子上的油污都消失了。

我开心地捧着盘子奔进客厅,向妈妈炫耀我的“苹果皮抹布”。

“苹果皮抹布?我还是第一次听说呢!”妈妈好奇地问我是怎么回事。

我告诉妈妈这是我在《百科全书》上看到的,书上说苹果皮里含有果酸,与油接触后就会发生化学反应,所以盘子上的油污就消失了。

虽然我还不懂什么是化学反应,但我相信只要我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能解开这个谜团。

点评:习作选材独特,将实验的过程设置在生活情景中,富有生活气息,让人如临其境。

小作者在最后揭示了实验原理,并在结尾表明“好好学习,长大后一定能解开这个谜团”的决心,主题积极向上。

范文二:鸡蛋浮起来了
老师让我们这个周末在家做一个小实验,并写一个简单的实验报告。

做什么实验呢?就做“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吧!
周六一大早,我就起床开始了我的小实验。

我在厨房里找了一个水杯、一个生鸡蛋、一包盐、一个勺子、一根筷子。

我先用水杯接了大半杯自来水,然后把鸡蛋放入水中,只见鸡蛋一下子就沉入杯底了。

接着,我往水杯里加了一大勺盐,并用筷子搅拌了几下。

“咦?为什么鸡蛋没有动静呢?”我盯着杯底的鸡蛋自言自语。

“你再往水杯里加两勺盐试试?”这时,刚洗漱完的爸爸站在我身后提醒了我。

于是,我又往水杯里加了两大勺盐,并用筷子充分搅拌。

这时,奇迹出现了:鸡蛋慢慢浮出了水面。

我兴奋极了,又用手指把鸡蛋按入水里,刚一松手,它又浮了起来。

这样反复了几次,鸡蛋仿佛在我
的手指下跳舞,有趣极了。

可这是为什么呢?为什么往水里加了足够的盐后,鸡蛋就再也不肯乖乖地待在水底了呢?
我一个劲儿地追着爸爸问。

爸爸说:“这是因为盐水的密度比水的密度大,鸡蛋在盐水里受到了足够的浮力,就会浮出水面了。


听了爸爸的解释,我才明白这有趣的实验中蕴含着很多知识。

我们一定要多探索,好好学习科学知识啊!
点评:小作者通过语言和动作描写将实验过程写得很清楚,而且写出了一点小波折,具有可读性。

实验的观察过程写得很细致,实验结束后还通过爸爸的话揭示了实验的原理。

结尾表明“我们一定要多探索,好好学习科学知识”,意义深刻。

范文三:花瓣变色的秘密
星期三下午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一项小实验:将一朵带茎的白色兰花放在装有红墨水的杯子里,第二天再去看看兰花有什么变化。

放学后,我一回到家就开始找实验材料了。

我先在阳台上摘了一朵带茎的白兰花,接着拿出一个塑料杯子放在茶几上,然后往塑料杯子里倒入半杯红墨水,最后将白兰花放了进去。

我目不转睛地盯着白兰花,希望它赶紧发生变化。

可我看得眼睛都酸了,白兰花也没有任何变化。

难道是我的方法错了?还是红墨水放少了?我焦急地拉着爸爸问个不停。

爸爸说:“做实验最重要的是要有耐心,你这样怎么能行呢?要知道心急可吃不了热豆腐!”爸爸说的话有道理,我要耐心一点,等明天再看结果吧!
第二天早上,我一起床便来客厅观察白兰花。

哇,白兰花居然真的变成红色的了,真是太神奇了!后来,科学老师告诉我们:那是因为植物的茎会将吸收的水分输送到花瓣,茎吸收了红墨水又输送到花瓣后,花瓣也就变成红色的了。

发现了花瓣变色的秘密,我不禁感叹:原来生活中处处有学问,只要我们善于观察,一定会有更多有趣的发现。

点评:小作者先是非常清晰地介绍了实验的步骤,然后具体写了观察的过程,把观察过程中“我”的神态、心理都写得非常细致、形象,结尾点明要“善于观察”这一主题。

习作详略得当,描写生动,主题突出。

习作五奇妙的想象
范文一:文具盒里的故事
在一个漂亮的文具盒里,住着铅笔、橡皮和尺子,它们每天都尽心尽力地帮助小主人学习。

有一天晚上,小主人躺在床上刚准备睡觉的时候,听见它们正在窃窃私语。

铅笔说:“不知道小主人最近脾气为什么那么暴躁,做不出题就把我狠狠地摔在地上,思考问题的时候总是咬我的头,我每天都被弄得伤痕累累。

”这时候,尺子也开口了:“我也委屈着呢!你看,小主人
总是把花花绿绿的贴纸往我身上贴,把我清晰的刻度都遮住了,我快不能正常工作了。

”“我更糟糕,小主人闲着无聊的时候总喜欢用小刀在我身上划来划去,我都已经没有一块完好的皮肤了,呜呜……”橡皮委屈地哭了起来。

文具盒听了,气愤地说:“是呀,是呀,再这样下去,我们都不愿意帮助他学习了。


听到这里,小主人惭愧极了,他把文具盒抱在怀里,对它们说:“对不起,我再也不会伤害你们了。


点评:习作开头从多个方面写“大怪物”之“怪”,却不指出它的名字,设置了悬念,为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之后,小作者把油烟想象为“大怪物”的“食物”,把抽油烟的过程想象为它“进食”的过程,通过丰富的想象,把抽油烟机及其功能形象生动地介绍给了读者。

范文二:滚来滚去的小土豆
小土豆很想念自己的妈妈,可是它怎么也想不起来妈妈的样子,于是它决定去找妈妈。

可是它没有脚,不会走路,只能来回滚着往前移动。

小土豆滚到了一片西瓜地,看到了好多圆形的绿西瓜。

小土豆问:“你们是我的妈妈吗?”西瓜大婶说:“我们不是你的妈妈,你的妈妈穿着金黄色的衣服。

”小土豆听了西瓜大婶的话,说:“谢谢西瓜大婶,我知道去哪儿找妈妈了。


不一会儿,小土豆来到了一块南瓜地,它看到了椭圆形的金黄色的南瓜,激动地说:“妈妈,妈妈,我找到你了。

”南瓜大姐微笑着说:“我不是你的妈妈,你的妈妈有着绿色的头发,总喜欢害羞地把自己的身体埋在地下。

”小土豆听了,感到很失望,它按照南瓜大姐的描述,继续向前找妈妈。

终于,它看见了长着绿色的头发,把身体埋在地下的土豆。

它快速滚过去,问:“妈妈,是你吗?”土豆妈妈听到小土豆的声音,立刻抬起头来,高兴地说:“我的乖孩子,你终于回来啦!”小土豆激动地抱住妈妈,说:“妈妈,我终于找到你了,我再也不到处乱滚了。


从此,小土豆幸福地和妈妈一起生活在土豆地里。

点评:小作者仿照《小蝌蚪找妈妈》的构思,想象了小土豆找妈妈的故事,能将课本所学运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习作对各角色的语言描写符合各角色的特征,结构清晰,情节设想合理,主题突出。

范文三:左手罢工了
左手和右手一直相处得其乐融融。

可是有一天,左手和右手却为谁的功劳大而吵了起来。

右手抢着说:“我的功劳大!你瞧,小主人多重用我啊,用我写字、打扫、吃饭……”“哼!我的功劳才最大。

弹琴的时候,如果没有我的配合,你弹的节奏会准吗?”左手和右手争吵起来了。

最后,左手决定罢工了。

第二天左手果然罢工了,右手得意地想:大显身手的机会终于来了!我要让小主人知道我的厉害,更加重用我。

在练习弹琴时,只有右手在演奏,可是它顾得了这头,顾不了那头,累得气喘吁吁。

而且没有左手的配合,右手弹的节奏杂乱无章,一长串的噪音从房间里传了出来。

小主人生气地训斥左右手:“我要你们有什么用?你们一点也不配合,我怎么参加下午的钢琴比赛呢?”
右手惭愧地低下头,不好意思地拉着左手说:“兄弟,咱俩和好吧。

我们只有好好配合,才能弹好钢琴。

”左手见右手态度诚恳,于是便与右手重归于好了。

在下午的比赛中,左手和右手配合得十分默契,优美的旋律不断地从小主人的指间流淌出来,最后小主人如愿获得了钢琴比赛的一等奖。

点评:习作的开头和结尾写得很精彩,首尾相照应,使整篇习作浑然一体。

开头描写了左手和右手争功劳的场景,自然引出左手罢工的情节。

结尾简单交代在比赛中,左手和右手相互配合让小主人获得了钢琴比赛的一等奖,这样照应开头,使得故事内容完整,主题突出。

习作六身边那些有特点的人
范文一:我们班的“小书虫”
瞧!窗户边的位置上坐着一个小女孩,她梳着齐刘海,扎着马尾,鼻梁上还架着一副眼镜,正在专心致志地看书呢!她,就是王佳——我们班的“小书虫”。

她特别爱看书,整天捧着书看个不停。

《小王子》《窗边的小豆豆》《海的女儿》等,好多书她都看过。

有一次下课了,我们叫她一起出去玩,她头也不抬地说:“好的,我马上就来。

”可直到我们回到教室了,她还坐在那津津有味地捧着书看呢。

还有一次放学了,她的妈妈来接她,在校门口足足等了半个小时,也不见她的身影。

看到其他同学都走了,她妈妈便来教室找她,发现她居然还在那儿聚精会神地看书,根本就不知道同学们都走了。

因为爱看书,王佳懂的东西可多了。

每次她都能轻松地解答同学们的各种疑问,在课堂上发言也特别积极。

我想王佳就是因为爱看书,才积累了这么丰富的知识吧!她的这种博览群书的精神还真值得我学习呢!
点评:习作选材典型,开篇便从“小书虫”王佳看书的场景入手,接着又通过课间看书、放学后因看书忘记回家的事例,体现了王佳爱看书的特点,还说明了她因爱看书而积累了丰富的知识。

习作详略得当,使得一个“小书虫”的形象跃然纸上。

范文二:戏迷奶奶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屋子里又响起了唱戏声,肯定又是我的奶奶在听戏呢!
我的奶奶是个戏迷,她不仅喜欢听戏,还喜欢唱戏。

她常常在做饭、洗衣服、做卫生时,一边听戏一边干活,还时不时地跟着哼上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