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模拟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省镇平县第一高级中学高一年级上册生物期末模拟试卷
一、单选题
1.科研人员测定甲、乙两植物CO2吸收速率随CO2浓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更适合在CO2浓度较低的大棚中种植
B.碳反应中固定CO2的酶的活性甲植物高于乙植物
C.乙植物达到CO2饱和点时既不吸收O2也不释放CO2
D.M点时甲植物光反应产生ATP和NADPH的速率达到最大
2.N个氨基酸组成了M个多肽,其中有Z个是环状肽。
据此分析下列表述错误的是
()
A.这些多肽一定都含有C、H、O、N这些元素
B.形成这些多肽,至少脱去了N-M+Z个水分子
C.这M个多肽至少含有N-M+Z个氧原子
D.这些多肽至少含有的游离氨基数和游离羧基数均为M-Z
3.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撤去光照,短暂时间内叶绿体中物质相对含量的变化是()
A.ATP增多,NADPH减少B.ATP减少,NADPH增多
C.C3化合物减少,C5化合物增多D.C3化合物增多,C5化合物减少
4.下列实验中,加入试剂后不能产生特定颜色的是()
A.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加热检测还原糖
B.黑暗中放置24h的天竺葵叶片,用碘液检测淀粉
C.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线粒体
D.花生子叶经苏丹III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脂肪颗粒
5.某三十九肽中共有丙氨酸4个,现去掉其中的丙氨酸得到4条长短不等的多肽(如图),与原三十九肽对比,下列有关该过程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肽键数目减少8个B.C原子减少12个
C.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D.O原子数目减少1个
6.图为某动物细胞合成的分泌蛋白运输到细胞外的过程图。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可用同位素标记法
B.结构③在分泌蛋白运输中起交通枢纽的作用
C.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与④有密切关系
D.此图所示结构①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7.下列关于“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叶绿体和细胞质的流动”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选用藓类叶、黑藻叶或者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作为实验材料
B.为防止叶绿体失水,在实验过程中临时装片要始终保持有水状态
C.观察细胞质流动之前,供观察的黑藻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
D.观察细胞质流动,先找到细胞中的叶绿体,然后以叶绿体为参照物
8.运用光合作用原理,科学种植作物,可有效提高产量。
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夏日正午利用井水漫灌的方法可有效减缓小麦的“光合午休”
B.农作物是自养型生物,施用有机肥只能改善土壤的透气性
C.作物成行成列地整齐种植,可有效地通风,保障光合作用
D.玉米育种时,应选育叶片上下均匀分布、宽大舒展的品种
9.下列关于光学显微镜的说法,错误的是()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
C.要将视野右下方的观察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将装片向右下方移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应该用较强的光源,用较大的光圈
10.将酵母菌培养在葡萄糖溶液中,下图为其CO2的释放速率和O2的吸收速率随O2浓度的变化曲线,C点以后两曲线重合,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曲线BC段,酶母菌厌氧呼吸速率不断减小
B.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的CO2释放速率也与图示曲线类似
C.与A点不同,C点时糖分解释放的能量主要存储在ATP中
D.D点时,酵母菌既有需氧呼吸又有厌氧呼吸,且需氧呼吸强度大于厌氧呼吸强度11.如图为人体某细胞的生命历程,据图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与甲相比,乙中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低
B.①②③三个过程中遗传物质发生改变的是②③
C.丁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增多,细胞周期变长
D.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分裂、分化和癌变
12.下列对人体细胞的生命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A.表皮细胞中每天都会有一些细胞凋亡脱落
B.受精卵增殖分化后细胞核内遗传信息一般不会发生改变
C.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但其细胞核会变大
D.随着细胞的生长,细胞表面积和体积的比值会有所增大
13.用14C和18O分别标记CO2和H2O,当植物体进行光合作用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合成的(CH2O)含14C,不含18O
B.释放的氧部分含18O,部分含16O
C.释放的氧为18O,合成的(CH2O)含14C和18O
D.合成的(CH2O)含14C,不含12C
14.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过程与植物细胞明显不同的是()
A.间期有染色体的复制
B.前期有纺锤体的形成
C.末期在细胞的中央不形成细胞板
D.后期到末期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15.“细胞体积守恒定律”表明动物器官的大小主要决定于细胞的数量,而与细胞的大小无关。
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影响细胞体积因素的是()
A.细胞相对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
B.细胞的核与质之间的比例关系
C.细胞内物质的交流与细胞体积的关系
D.细胞膜具有一定的流动性
16.下列有关细胞生命历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使细胞的种类和数目增多
B.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
C.细胞分化导致DNA和蛋白质发生改变
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
17.1864年,德国植物学家萨克斯的实验成功证明了光合作用的产物中有淀粉,下列相关叙述错误是()
A.实验前需把绿叶先在暗处放置几小时
B.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其中遮光为实验组
C.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前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
D.遮光的一半叶片呈深蓝色,曝光的一半无颜色变化
18.以下细胞结构的功能与物质运输、能量转换、信息传递都相关的是()
A.细胞膜B.细胞骨架C.核膜和核孔D.以上三项都相关19.现有a、b、c三个相同的瓶(a瓶不透光),分别从某湖中同一位置取满水,测定c 瓶中的溶氧量,再将a,b瓶密封后沉入湖中原位置,24h后取出,测定a、b瓶中的溶氧量。
测定结果如图,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
A.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v)mol/瓶
B.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为(k—w)mol/瓶
C.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k—v)mol/瓶
D.有氧呼吸消耗的氧气量为v mol/瓶
20.下表所示为玉米(2N=20)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细胞的相关信息,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一项是()
选项时期染色体行为
染色体、染色单体、核DNA数
目
A有丝分裂前期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20 20 40
离
B 有丝分裂中
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
上
20 40 40
C有丝分裂后期染色质螺旋为染色体,散乱分
布
40 0 40
D有丝分裂末期姐妹染色单体分别移向细胞两
极
20 0 20
A.A B.B C.C D.D
二、多选题
21.{细胞是生命系统的最基本层次,其原因包括()
A.只有细胞内才有遗传物质DNA
B.其他层次都是建立在细胞这一层次基础之上的
C.生物体中的每一个细胞都具有相对独立性,能完成一系列生命活动
D.比细胞更小的结构层次,不能独立完成生命活动
22.{爱尔兰研究人员认定,人体消化系统内“隐藏有新器官-肠系膜”。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肠系膜由相同的细胞和组织构成B.单细胞生物没有器官这一结构层次C.肠系膜在结构和功能上与其他器官没有联系D.肠系膜具有特定的结构和功能23.{如图是新鲜绿叶的四种光合色素在滤纸条上的分离的情况,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色素丁在滤纸条上扩散速度最快
B.四种色素都能溶解在层析液中,乙色素的溶解度最大
C.在开花季节采下水稻的新鲜叶片做实验,其结果与图中结果相似
D.研磨时未加CaCO3,滤纸条上四种色素可能都不出现
24.{下列不是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的是()
A.B.
C.D.
25.{蓝细菌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原核生物,有学说认为,真核生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叶绿体可能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蓝细菌,即蓝细菌被原始真核细胞吞噬后,二者形成共生关系而共同进化。
最近研究人员还发现了一种罕见细菌,细胞内有许多集光绿色体,含有大量叶绿素,能够利用阳光维持生存。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蓝细菌、罕见细菌和原始真核细胞的遗传物质都是DNA
B.蓝细菌、罕见细菌和原始真核细胞内都有合成蛋白质的核糖体
C.上述各种细胞均能以叶绿体为基础进行光合作用实现自养生活
D.叶绿体起源过程中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可能成为了叶绿体的外膜
三、非选择题(实验解答题)
26.{某生物实验小组为“探究酵母菌呼吸方式”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图1),图2是细胞呼吸过程示意图,①~⑤代表反应过程,Ⅰ~Ⅷ代表物质。
请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为减少实验误差,空气泵泵入的气体中应去除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图中澄清石灰水改为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在不断通入相关气体的情况下,溶液的颜色变化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丙试管中石蜡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酵母菌进行图2中过程是__________(填数字)。
(3)乙、丙试管中都存在的图2中的过程是__________(填数字)。
(4)图2中物质II的中文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酵母菌内催化该物质合成的酶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若用18O标记图2中的H2O,则图中最先出现放射性的物质为__________(填序号)。
27.{某小组以体积分数为3%的过氧化氢溶液为底物探究酶的特性,实验记录如下。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组别实验过程实验现象
①常温下自然分解气泡少
②常温下加2滴质量分数为3.5%的氯化铁溶液气泡稍多
③常温下加2滴质量分数为20%的新鲜肝脏研磨
液
气泡极多
④加2滴煮沸后冷却的新鲜肝脏研磨液气泡少
(1)实验①与③对比,说明__________,酶的作用机理是__________。
(2)实验③④对比,说明__________。
将实验__________进行对比,可说明酶具有高效性。
(3)气泡的多少是因变量,该实验的无关变量有__________(说出一种)。
28.{如图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动物细胞,请根据图回答相关问题:
(1)图中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填文字)。
(2)图中[8]是由膜连接而成的网状结构,其功能是细胞内_____________,及脂质合成的“车间”。
在[9]中含有许多种与_________有关的酶,这些酶存在于[9]的_______和基质中。
(3)该细胞若能进行有丝分裂,经过n次分裂,产生了_________个彼此相似的体细胞。
在个体发育中这些细胞在__________上发生稳定性的_________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这称为_________。
(4)若该细胞是一个衰老的体细胞,则图中[ ]___________的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__________;若该细胞是人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在人体衰老时,细胞中的
__________酶的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_____________;若该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环境中的致癌因子会损伤细胞中的__________,使_________和__________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的生长和分裂___________而变成癌细胞。
29.{图甲表示在光照充足,CO2浓度适宜的条件下,温度对某植物真正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的影响。
其中实线表示真正光合作用速率,虚线表示呼吸作用速率。
图乙为该植物在适宜条件下,光合作用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示意图。
请据图回答:
(1)由图甲可知,与___________作用有关的酶对高温更为敏感。
温度会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阶段。
(2)当环境温度为40℃时,该植物的有机物净积累量为______mg/h。
理论上预计,在温度为________条件下,植物生长状况达到最佳,已知乙图是在此温度条件下绘制而成的曲线,理论上分析,如果温度改变为45℃,图中b点将向______移。
(3)乙图中c点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为充分利用土地、光热资源,研究人员欲探究粮食作物小麦是否可套种花生,实现粮油双丰收。
研究人员将荫蔽处(B、C组)的花生转入自然光照下,测其光合速率变化,结果如下图。
请分析回答:
(1)光照强度的变化可直接影响光合作用的________阶段,导致________产生量减少,进而影响光合作用速率。
(2)由图可知,生活在用遮荫网遮光________的环境中的花生光合作用速率与自然光下的基本相同。
(3)将隐蔽处的花生转人自然光照下之后的前几天,光合作用速率呈________趋势。
随着时间的推移,植株能逐渐适应强光环境,理由是________。
(4)综上所述,粮食作物小麦套种花生是________(填“可行”或“不可行”)的。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单选题
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析曲线图:题图表示甲乙两植物CO2吸收速率随CO2浓度变化,从图中可以看出甲植物适宜在较高二氧化碳浓度下生活,乙植物适宜在较低二氧化碳浓度下生活,实验自变量为二氧化碳的浓度和植物种类,因变量是净光合速率。
【详解】
A、由分析可知:甲植物更适宜在较高二氧化碳浓度下生活,A错误;
B、甲植物适宜在较高二氧化碳浓度下就达到最大光合速率,乙植物在较低二氧化碳浓度就能达到最大光合速率,但这无法说明反应中固定CO2酶的活性甲植物高于乙植物,B错误;
C、乙植物达到CO2饱和点时,此时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因此会从外界吸收二氧化碳,C错误;
D、M点时,甲植物达到最大光合速率,故光反应产生ATP和[H]的速率最大,D正确。
故选D。
2.C
解析:C
【解析】
【分析】
由题意可知,N个氨基酸形成的M个多肽中,有Z个环状肽,有M-Z个链状多肽。
【详解】
A、多肽的基本单位是氨基酸,一定含有C、H、O、N这些元素,A正确;
B、形成这些多肽,脱去水的数目为N-(M-Z)=N-M+Z,B正确;
C、这M个多肽含有的氧原子的数目至少为N+(M-Z)=N+M-Z,C错误;
D、这些多肽含有的游离的氨基和羧基的最小数目与肽链数目一致,为M-Z,D正确。
故选C。
【点睛】
3.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个阶段,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NADPH和ATP,暗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和Pi。
【详解】
离体的叶绿体在光照下进行稳定光合作用时,如果突然撤去光照,短暂时间内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减少, C3化合物被还原的少,因此C3化合物增多,还原产物C5化合物减少,故选D。
【点睛】
光照突然改变,首先影响光反应产物NADPH和ATP,这两个产物与暗反应的C3的还原相关,因而会影响C3和C5的含量发生变化。
理解光反应和暗反应之间的联系是解答本题关键。
4.B
解析:B
【解析】
【分析】
生物体内三种有机物的鉴定原理
A、香蕉中有可溶性还原糖,故取成熟香蕉匀浆,用斐林试剂加热检测还原糖能出现砖红色,A正确;
B、黑暗中放置24h的天竺葵叶片,即经过了饥饿处理,叶片中的淀粉已被消耗完,故用碘液检测淀粉不能出现应有的颜色,B错误;
C、健那绿是线粒体的活体染料,口腔上皮细胞经健那绿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观察呈蓝绿色的线粒体,C正确;
D、花生子叶中富含脂肪,故花生子叶经苏丹III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能观察到呈橘黄色的脂肪颗粒,D正确。
故选B。
5.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在三十九肽中,含有38个肽键,丙氨酸所在位置为第8位、第18位、第27位、39位,前3个丙氨酸居于肽链中间,最后一个氨基酸居于尾端。
【详解】
A、去掉第8位、第18位、第27位的丙氨酸时,都要断开两个肽键,而去掉第39位丙氨酸,要断开1个肽键,因此肽键数目共减少7个,A错误;
B、该过程中去掉4个丙氨酸,每个丙氨酸有3个C原子,因此C原子数目减少4×3=12个,B正确;
C、居于肽链中间的丙氨酸去掉后,分别增加了3个羧基和3个氨基,39号丙氨酸去掉后不影响氨基和羧基的数量,故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3个,C正确;
D、每断开一个肽键,需要一分子水,增加一个O原子,但每去掉一个丙氨酸会减少2个氧原子,因此该过程中,O原子减少2×4-7=1个,D正确。
故选A。
【点睛】
蛋白质中含有N、O原子数的计算:
(1)N原子数=肽键数+肽链数+R基上的N原子数=各氨基酸中N原子总数。
(2)O原子数=肽键数+2×肽链数+R基上的O原子数=各氨基酸中O原子总数一脱去水分子数。
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据图分析,①表示细胞膜,②表示高尔基体,③表示内质网,④表示线粒体,⑤表示囊泡,⑥表示核膜;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内质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高尔基体“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整个过程还需要线粒体提供能量。
【详解】
A、研究分泌蛋白的形成过程可用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
B、分泌蛋白运输中起交通枢纽的作用是高尔基体②,B错误;
C、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需要④线粒体提供能量,C正确;
D、①细胞膜能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D正确。
故选B。
7.A
解析:A
【解析】
【分析】
细胞质流动的观察以叶绿体作为参照物。
【详解】
A、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有紫色大液泡,不适合作为观察叶绿体的材料,A错误;
B、临时装片中要一直保证有水,避免细胞(叶绿体)失水,B正确;
C、观察细胞质流动之前,供观察的黑藻应放在光照、室温条件下培养,保证观察的正常进行,C正确;
D、叶绿体有颜色,便于作为参照物观察细胞质流动,D正确。
故选A。
8.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影响光合速率的环境因素及相关应用:
(1)光照强度:应用:阴生植物的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比较低,如虚线所示。
间作套种时农作物的种类搭配,林带树种的配置、合理采伐,冬季温室栽培避免高温等都与光补偿点有关。
(2)CO2浓度:应用:在农业生产上可以通过“正其行,通其风”,增施农家肥等增大CO2浓度,提高光合作用速率。
(3)矿质元素:应用:在农业生产上,根据植物的需肥规律,适时地、适量地增施肥料,可以提高作物的光合作用。
(4)温度:应用:冬天,温室栽培可适当提高温度;夏天,温室栽培可适当降低温度;增大昼夜温差获得高产。
【详解】
A、“光合午休”是因为气孔关闭导致光合速率下降,夏日正午井水漫灌,会降低地表温度,影响植株根部吸收无机盐,对植株吸收水分无益,反而会加重光合午休,A错误;
B、作物虽是自养型生物,但农家肥经微生物分解,一可以提供二氧化碳,二分解得到的无机物可被植物吸收,B错误;
C、作物整齐种植,可有效通风,满足二氧化碳供应,利于光合作用,C正确;
D、叶片上下均匀分布、宽大舒展的玉米品种种植时,由于上部叶片遮挡使下部叶片接受光照不足造成有机物的消耗,导致减产,D错误。
故选C。
9.D
解析:D
【解析】
【分析】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指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装片的移动原则:偏哪移哪。
【详解】
A、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表示物体的长或宽或直径的放大倍数,A正确;
B、观察装片时,不能随意移动显微镜,可以调节反光镜、光圈或准焦螺旋,B正确;
C、显微镜成像为倒像,故要想视野右下方的目标移至视野中央,应该向右下方移动装片,C正确;
D、在显微镜下观察透明材料时,为了增加对比度,应该用较弱的光源,用较小的光圈调暗视野,D错误。
故选D。
【点睛】
1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可知,A点时酵母菌不吸收氧气,只释放二氧化碳,说明酵母菌只进行无氧呼吸;A、C点之间,酵母菌细胞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多于吸收的氧气,该阶段酵母菌既进行有氧呼吸,也进行无氧呼吸;C点及CD之间,酵母菌细胞呼吸消耗的氧气和释放的二氧化碳的量相等,此时酵母菌只进行有氧呼吸。
【详解】
A、曲线BC段,氧气浓度增大,抑制酶母菌的厌氧呼吸,所以酶母菌厌氧呼吸速率不断减小,A正确;
B、动物细胞无氧呼吸只产生乳酸,不产生二氧化碳,所以离体培养的动物细胞的CO2释放速率不会与图示曲线类似,B错误;
C、细胞呼吸释放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只有少部分存储在ATP中,C错误;
D、D点时,酵母菌只能进行需氧呼吸,D错误。
故选A。
11.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分析题图:①是细胞增殖,即细胞分裂②是细胞分化,③是细胞畸形分化,即细胞癌变,④是癌细胞增殖分裂。
【详解】
A、与甲相比,乙中细胞体积较小,相对表面积较大,其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效率高,A错误;
B、②过程指的是细胞分化,细胞分化的实质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没有改变,B错误;
C、丁细胞是癌细胞,癌细胞膜上的糖蛋白减少,细胞周期变短,C错误;
D、①②③分别表示细胞分裂、分化、和癌变,D正确。
故选D。
12.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细胞凋亡是指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衰老的特征有: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②细胞膜通透性改变,运输物质功能降低;③细胞色素随着细胞衰老逐渐积累;④部分酶的活性降低;⑤呼吸速率减慢,新陈代谢速率降低。
【详解】
A、表皮细胞中每天都会有一部分细胞凋亡脱落,A正确;
B、细胞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一般不会改变细胞核内的遗传信息,B正确;
C、衰老的细胞体积变小,细胞核体积比变大,C正确;
D、由于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公式为3/R,故随着细胞的生长,R值变大,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会减小,D错误;
故选D。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膜上):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以及ATP的形成。
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的基质中):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
【详解】
根据光反应阶段水的光解产生[H]与氧气,可以推知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来源于水,故18O 标记的H2O释放的氧为18O;根据暗反应阶段CO2被C5固定形成C3,C3在光反应提供的ATP和[H]的作用下还原生成糖类等有机物,可以推知暗反应中碳的转移途径为:CO2→C3→(CH2O),故14C标记的CO2合成的(CH2O)含14C。
又由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可利用
H218O与丙酮酸反应生成C18O2,生成的C18O2可参与暗反应,所以暗反应生成的(CH2O)中也会含有12C和18O,综上分析,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14.C
解析:C
【解析】
【分析】
动物、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的异同:
A、动植物细胞间期都有染色体的复制,A错误;
B、动植物细胞前期都有纺锤体的形成,B错误;
C、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会出现细胞板,而动物细胞有丝分裂末期细胞的中部不会出现细胞板,C正确;
D、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到末期,染色体都会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D错误。
故选C。
1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细胞不能无限长大的原因:(1)细胞中细胞核所控制的范围有限,所以一般细胞生长到一定体积就会分裂;(2)细胞的表面积与体积的比值叫做相对面积,细胞越小该比值越大,细胞与外界的物质交换速率越快,有利于细胞的生长。
【详解】
A、与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值有关,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A错误;
B、细胞核控制的范围是有限的,则细胞的核与质之间的比例关系限制了细胞体积的增大,B错误;
C、细胞体积越大,细胞的表面积和体积比越小,物质运输的效率越低,所以细胞体积过大不利于细胞的物质运输,C错误;
D、细胞膜的流动性不属于影响细胞体积因素,D正确。
故选D。
16.B
解析:B
【解析】
【分析】
1、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实质: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2、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编程序死亡的过程。
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历程,对生物体是有利的,而且细胞凋亡贯穿于整个生命历程。
3、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基因突变,其中原癌基因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过程,抑癌基因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详解】
A、细胞分裂使细胞的数目增多,细胞分化使细胞的种类增多,A错误;
B、细胞凋亡有利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B正确;
C、细胞分化DNA不变,蛋白质发生改变,C错误;
D、细胞癌变是原癌基因和抑癌基因发生突变所致,D错误。
故选B。
17.D
解析:D
【解析】
【分析】
德国科学家萨克斯做了一组对照实验,在实验开始时首先进行饥饿处理,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原有的淀粉;然后一般曝光、一般遮光,再用碘液来鉴定是否产生淀粉。
【详解】
A、把绿叶在暗处放置几个小时的目的是消耗掉叶片中的营养物质,防止叶片中原有的有机物影响实验的结果,A正确;
B、实验中叶片一半曝光一半遮光,其中遮光的为实验组,B正确;
C、为使实验效果更明显,用碘蒸气处理叶片前需对叶片进行脱色处理,C正确;
D、碘蒸气处理叶片后会发现曝光的一半呈深蓝色,遮光的一半叶片无深蓝色出现,D错误。
故选D。
【点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