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杨花落尽子规(杜鹃)啼,闻道龙标过 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 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 有此寄》)
寒蝉
• 寒蝉经过一番秋雨后,便剩下几声若 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因此,寒 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水
• 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 愁。如:
• 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 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 融为一体。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登高(登楼,登台)
• (1)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 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 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 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 怀远是常见情思。
•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 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万 山寄张五》)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 何处?(晏殊《蝶恋花》)
•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 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 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 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的“无人信高洁”,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 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 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 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 的气氛。
• 6、奠定情感基调
•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 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二、 思念类意象
• 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 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 乡或惜别的代名词。
月亮
•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 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
• 意象
•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 念、感兴。
• “象”——物象、形象。
•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 诗人感情的载体。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 一类思想感情
一、 忧愁类意象
• 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 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 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 愁。
•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 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 鸪》)、
鸿雁
•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 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南浦、长亭 ——离别之所
•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 别之所。
•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 如之何!(江淹《别赋》)
•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 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家。”
• 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 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 驿》)。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 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 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 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 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 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 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 “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 迟?”(《红楼梦》林黛玉《问菊》)
梅花
•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 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 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 游《咏梅》)
松
•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 讴歌的对象。如:
•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
一、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 1、营造氛围 •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
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 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 2、借景抒情
• 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 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 这一作用。
• 3、塑造背景或环境
• 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 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 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 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 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 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 “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 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 间,
•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周邦彦·《满庭芳》);
•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 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
•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二、鸿雁
• (1)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 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 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 的忧思,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 雨,高斋闻雁来。(《闻雁》韦应物)
•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 限,一雁过南楼。(《寒塘》赵嘏)
• (2)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的 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 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 “信使”的使命。
•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
叔同《送别》)
芳草
•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浮云
• 用漂移不定的流云比喻在外漂泊 的游子,如: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 白《送友人》)
三、 爱情类意象
•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
• 万里悲秋常作客,多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四、日暮(夕阳)
•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 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登乐游原》)
•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 观《满庭芳》)
细雨、烟雾
•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 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梧桐
• 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
杜鹃
•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 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 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
•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 子》)
• “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 (周德清·《喜春来》)
• “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 燕子”(张可久·《清江引》)。
•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 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 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感慨。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 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 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 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 煜《清平乐》)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 (3)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 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 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 孤苦漂泊的意象。
•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 楼上,红烛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 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歌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丁香
• 常指愁思的情结。如: •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
峤《感恩多》)
猿啼
•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 伤的感情。
•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乌鸦
•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 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 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 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2)受古老的农业文明的影响,人 们长期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没而 息”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必然对我 们民族的心理产生某种深层影响。具 体地说就是在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根深 蒂固的观念:太阳落山了,就该回家 了。
莲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 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 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 曲》)
梅子
•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如:
•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 照《点绛唇》)
鸳鸯
• 指恩爱的夫妇,如, •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
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
•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 征。如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 几道《江仙》)四、 节操类意象
• 所谓节操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 现高尚品质的物象,或赞美,或 自况。
菊花
•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相并论,但 作为傲霜之花,它坚强的品格和清高 的气质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如:
•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háng ,飞则相随, 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 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 送于野”(《诗经·燕燕》)
•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 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 衡·《昔昔盐》)
第二、同一意象表达不同思想感情
一、燕子
•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 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 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宴殊《破阵子》)
•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 久《凭栏人·暮春即事》)
•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 之切。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 书叔云》)
芭蕉
•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 情别绪相联系。
•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
羌笛、胡茄
•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 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 永《八声甘州》)
• (2)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 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 时间交集之点。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 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 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 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人的渺 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激发人对自己人 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 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 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之悲。
• 4、塑造意境 • 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
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 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 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 5、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 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 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 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 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 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 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柳
• 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 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 依不舍”之情。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 笛》)
鹧鸪
•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 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 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
寒蝉
• 寒蝉经过一番秋雨后,便剩下几声若 断若续的哀鸣,命折旦夕。因此,寒 蝉就成为悲凉的同义词。如:
•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柳永《雨霖铃》)
水
• 因水的绵软不绝,诗人常以水喻 愁。如:
• 日暮不仅给人衰落凄凉之感,也是客 愁思家的一个符号,而且这两者往往 融为一体。
•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黄鹤楼)
•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 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三、登高(登楼,登台)
• (1)我国地域辽阔,历代文人漂泊 异地,音讯不通,一旦登楼远望,家 乡桑梓景物,亲戚故旧面影,纷纷涌 上心头,免不了愁从中来。因此登楼 怀远是常见情思。
• 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愁因薄暮 起,兴是清秋发。(孟浩然《秋登万 山寄张五》)
•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 涯路。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 何处?(晏殊《蝶恋花》)
• 以上介绍的只是意象的最常见寓意。其实, 不少意象是有着丰富多样的寓意。如:蝉,古人 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常以蝉的高 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骆宾王《在狱咏蝉》 的“无人信高洁”, 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 而寒蝉则是悲凉的同义词。宋人柳永《雨霖铃》 开篇是“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还未直接描写别离,“凄凄惨惨戚戚”之感已 充塞读者心中,酿造了一种足以触动离愁别绪 的气氛。
• 6、奠定情感基调
• 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 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二、 思念类意象
• 所谓“思念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来抒发思乡怀人的情感或离愁别 绪的物象。这些意象已经成为思 乡或惜别的代名词。
月亮
• 在我国古代诗歌中,用月亮寄托思 乡之情是常用的笔法。
•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杜甫《月夜忆舍弟》)
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意象
什么是意象
• 意象
• “意”——诗人的思想、情感、意 念、感兴。
• “象”——物象、形象。
• 渗透着诗人主观情意的客观物象, 是“意”与“象”的统一。意象是 诗歌中浸染了作者感情的东西,是 诗人感情的载体。
第一,不同的意象表达同 一类思想感情
一、 忧愁类意象
• 所谓“忧愁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来表达忧愁、悲伤心情或渲染凄 冷、悲凉气氛的客观物象,或睹 物愁生,或寄愁于物,或借物抒 愁。
• “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 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 鸪》)、
鸿雁
• 鸿雁是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 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如:
• “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 (薛道衡《人日思归》)
南浦、长亭 ——离别之所
• 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 别之所。
•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 如之何!(江淹《别赋》)
• 刘禹锡的《乌衣巷》:“朱雀桥 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 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 家。”
• 文天祥的“山河风景元无异,城 郭人民半已非。满地芦花伴我老, 旧家燕子傍谁飞?”(《金陵 驿》)。
(4)代人传书,幽诉离情之苦。
• 唐代郭绍兰于燕足系诗传给其夫任 宗。任宗离家行贾湖中,数年不归, 绍兰作诗系于燕足。时任宗在荆州, 燕忽泊其肩,见足系书,解视之, 乃妻所寄,感泣而归。其《寄夫》 诗云:“我婿去重湖,临窗泣血书, 殷勤凭燕翼,寄于薄情夫。”
• “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 迟?”(《红楼梦》林黛玉《问菊》)
梅花
• 梅花在严寒中最先开放,然后引出烂 漫百花散出的芳香,因此梅花与菊花 一样,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 如:
•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 游《咏梅》)
松
• 松树是傲霜斗雪的典范,自然是众人 讴歌的对象。如:
• 愿君学长松,慎勿作桃李。(李白 《赠书侍御黄裳》)
一、明确意象在诗词中的作用
• 1、营造氛围 • 如《琵琶行<并序>》中的“枫叶
荻花秋瑟瑟”句,就营造出与朋 友离别时的萧瑟、落寞的氛围。
• 2、借景抒情
• 这是诗歌惯用的“伎俩”,凡诗 歌中有描写的景物,一般都具有 这一作用。
• 3、塑造背景或环境
• 这一作用与“营造氛围”有相似 之处,但亦有不同,那就是通过 多个意象组合——意象群,为人 物的活动提供背景或环境,这种 作用在山水诗、边塞诗中运用较 多,如王昌龄的《从军行》之 “青海长云暗雪山”即是。
(5)表现羁旅情愁,状写漂泊流浪之苦。
• 燕子的栖息不定留给了诗人丰富的想象空 间,
• “年年如新燕,飘流瀚海,来寄修椽” (周邦彦·《满庭芳》);
• “望长安,前程渺渺鬓斑斑,南来北往随 征燕,行路艰难”(张可久·《殿前欢》);
• “有如社燕与飞鸿,相逢未稳还相送” (苏轼·《送陈睦知潭州》)。
二、鸿雁
• (1)大雁是候鸟,定期南飞北返, 这就容易使那些滞留外乡,不能按期 定时回家的人对比自己,生发出无尽 的忧思,寄寓自己浓浓的乡愁。
• 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 雨,高斋闻雁来。(《闻雁》韦应物)
• 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 限,一雁过南楼。(《寒塘》赵嘏)
• (2)我国古代有“鸿足传书”的 传说,因为古代人们和外出的亲人 难通音讯,所以又让大雁承担了 “信使”的使命。
• 长亭,是陆上的送别之所。 • 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李
叔同《送别》)
芳草
•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 • 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
(李煜《清平乐》)
浮云
• 用漂移不定的流云比喻在外漂泊 的游子,如:
•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李 白《送友人》)
三、 爱情类意象
• 所谓“爱情类意象”是指诗人用 以表达爱恋、相思之情的物象。
•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 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陈子昂 的《登幽州台歌》)
• 万里悲秋常作客,多年多病独登台。 (杜甫《登高》)
四、日暮(夕阳)
• (1)日落西山自然给人衰落凄凉之 感。
•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李商隐 《登乐游原》)
• 斜阳外,寒鸦数点,流水绕孤村。(秦 观《满庭芳》)
细雨、烟雾
• 细雨蒙蒙,烟雾无边,寄托诗人无 边的愁绪和郁闷的心情。
• “无边丝雨细如愁”(秦观)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崔颢)
梧桐
• 在古诗中梧桐是凄凉悲伤的象征。 如:
•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王昌龄《长信秋词》)
杜鹃
• 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因 被迫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林, 死后灵魂化为杜鹃。于是古诗中的杜 鹃也就成为凄凉、哀伤的象征了。如:
• “罗幔轻寒,燕子双飞去”(晏殊·《破阵 子》)
• “月儿初上鹅黄柳,燕子先归翡翠楼” (周德清·《喜春来》)
• “花开望远行,玉减伤春事,东风草堂飞 燕子”(张可久·《清江引》)。
• (3)表现时事变迁,抒发昔盛今衰、 人事代谢、亡国破家的感慨和悲愤。 燕子秋去春回,不忘旧巢,诗人抓 住此特点,尽情宣泄心中的感慨。 燕子无心,却见证了时事的变迁, 承受了国破家亡的苦难,表现了诗 人的“黍离”之悲,负载可谓重矣。
• 雁来音信无凭,路遥归梦难成,离 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 煜《清平乐》)
•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李清照《声声慢》)
• (3)雁总是结阵成“人”字或“一” 字形集体迁徙的,因此孤雁(断雁, 孤鸿,断鸿)也就成为诗人表达自己 孤苦漂泊的意象。
• 蒋捷《虞美人·听雨》:“少年听雨歌 楼上,红烛眠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 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歌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丁香
• 常指愁思的情结。如: • 自从南浦别,愁见丁香结。(牛
峤《感恩多》)
猿啼
• 出现在诗歌中常常象征着一种悲 伤的感情。
• 郦道元《水经注·江水》中渔者 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 三声泪沾裳。”
乌鸦
• 按照迷信的说法,乌鸦是一种不 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 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 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
•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 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 (2)受古老的农业文明的影响,人 们长期过着一种“日出而作,日没而 息”的生活,这种生活方式必然对我 们民族的心理产生某种深层影响。具 体地说就是在人们心里产生一种根深 蒂固的观念:太阳落山了,就该回家 了。
莲
• 由于“莲”与“怜”音同,所以古诗 中有不少写莲的诗句,借以表达爱情。 如:
• 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 子,莲子青如水。(南朝乐府《西洲 曲》)
梅子
• 梅子的成熟比喻少女的怀春。 如:
• 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李清 照《点绛唇》)
鸳鸯
• 指恩爱的夫妇,如, •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
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燕
• 燕子因结伴飞行而成为爱情的象 征。如
• 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晏 几道《江仙》)四、 节操类意象
• 所谓节操类意象是指诗人用来表 现高尚品质的物象,或赞美,或 自况。
菊花
• 菊花虽不能与国色天香的牡丹相媲美, 也不能与身价百倍的兰花相并论,但 作为傲霜之花,它坚强的品格和清高 的气质一直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 如:
• 燕子素以雌雄颉颃xiéháng ,飞则相随, 以此而成为爱情的象征
• “思为双飞燕,衔泥巢君屋”,“燕尔 新婚,如兄如弟”(《诗经·谷风》)
• “燕燕于飞,差池其羽,之子于归,远 送于野”(《诗经·燕燕》)
• 正是因为燕子的这种成双成对,才引起了 有情人寄情于燕、渴望比翼双飞的思念。
• “暗牖悬蛛网,空梁落燕泥”(薛道 衡·《昔昔盐》)
第二、同一意象表达不同思想感情
一、燕子
• (1)表现春光的美好,传达惜春之情。
• 相传燕子于春天社日北来,秋天社日 南归,故很多诗人都把它当做春天的 象征加以美化和歌颂。
• “燕子来时新社,梨花落后清明” (宴殊《破阵子》)
• “鸟啼芳树丫,燕衔黄柳花”(张可 久《凭栏人·暮春即事》)
• (2)表现爱情的美好,传达思念情人 之切。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 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 书叔云》)
芭蕉
•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 情别绪相联系。
• 葛胜仲《点绛唇》:“闲愁几许, 梦逐芭蕉雨。”
羌笛、胡茄
• 羌笛是出自古代西部的一种乐器, 它发出的是一种凄切之音。
•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 发征夫泪。(范仲淹《渔家傲》)
• 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 收。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柳 永《八声甘州》)
• (2)登高,置身于高山或高台之巅, 实际上也是置身于无垠的空间与永恒的 时间交集之点。面对无垠的空间,人会 愈来愈真切地感受到个人被放在天地间 的渺小;面对永恒的时间,人会愈来愈 痛切地感到生命的短暂。这种个人的渺 小感和生命的短暂感,激发人对自己人 生价值的迫切追问。而追问的结果往往 是:人生如寄,韶光易逝,壮志未酬而 华发已生。因此登高极易引发怀才不遇、 壮志未酬之悲。
• 4、塑造意境 • 其与“塑造背景或环境”有所不同。意
境是作者抽取自然景物中的多个特定景 物以进行描绘而表现出来的境界和情调, 它展现给读者的是一幅立体感强的画面, 目的是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 “秋水共长天一色,落霞与孤鹜齐飞。”
• 5、衬托人物气节、品质或性格
• 这种作用在写物诗中较为普遍, 在表达技巧上,常用象征手法 或比喻修辞,如雪、竹、梅、 松、鹤、荷、平仲、金风玉露 等等,衬托人物品行高洁、性 格坚毅、情感纯洁等。
柳
• 柔弱的柳枝那摇摆不定的形体, 能够传达出亲友离别时那种“依 依不舍”之情。
•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 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 起故园情?”(李白《春夜洛城闻 笛》)
鹧鸪
•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 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 “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 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