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XX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审查意见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XXXX矿
《隐蔽致灾地因素普查报告》(修编)
内审意见
根据《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地质工作规定》《煤矿防治水细则》《关于印发<四川省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技术要求>的通知》(川应急函〔2019〕274号)和《关于进一步做好煤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的通知》(川应急函〔2021〕153号)等相关要求。

2021年5月21日,XXXX矿总工程师组织采、掘、机、运、通、地测防治水等专业人员,对《XXXXXXXX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进行了审查。

意见如下:
一、矿井概况
XXXX矿于2002年开始筹备,由中煤国际工程集团重庆设计研究院进行初步设计。

矿井于2007年12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2012年8月15日开始投产。

2011年3月11日,原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颁发采矿许可证,证号为XXXXXXXX,采矿权人:XXXX,有效期限2008年7月11日至2038年7月11日,生产规模120万吨/年。

矿区登记开采标高为+973~0m,其中批准的首采区(第一水平)开采标高为+820~+435m。

采矿许可证登记开采矿区范围内所有煤层,占用登记及开发利用方案批准开采C13、C14、C15、C19上、C19、C24煤层。

矿井采用平硐+斜井综合开拓方式,布置有+438m出煤平硐、+428m 排水平硐、+435m主平硐(2000国家大地坐标:X=3104684.719,
Y=35599822.890)、+688m排矸斜井、+939m轨道斜井、+688m回风平
硐、+939m回风斜井共计7个井筒。

矿井目前正在开采一水平,共划分3个采区,即11采区、12采区和13采区。

矿井通风方式为分区通风式,采用走向长壁前进采煤方法,利用滚筒式采煤机进行综采,运煤方式为刮板输送机与皮带运输机相结合,工作面采用掩护式液压支架支护顶板,根据掩护式液压支架及采煤机截深计算掩护式液压支架的控顶距,采用全部冒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涌水沿各采区上山、+435m水平运输大巷、+428m排水平硐、+435m主平硐排水沟流出。

二、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通过本次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工作,基本查明了矿井现生产水平(+435m—+820m)存在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其中目前生产水平无钻孔、地温热害隐蔽致灾因素。

一般情况下,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井下火区、煤层自燃及爆炸等致灾因素影响较小。

XXXX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影响较大的主要为断层、裂隙、陷落柱、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顶板等。

(一)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
根据矿井的开拓方案,各采空区积水均施工放水孔进行排放,采空区水均可通过自排并顺下山排至+435m主平硐排水沟内。

根据本次普查,矿井内采空区积水主要是12采区12824工作面存在采空区积水,积水量约3710m³,巷道积水主要是11采区11313底抽巷巷道积水,积水量约592m³。

随着采掘活动的开展,预计未来个别采空区低洼处会存在积水。

XXXX矿周边小煤矿仅青龙嘴煤矿的老空区积水对XXXX矿12采区东翼未来将布置的采掘工作面(12724工作面、12924工作面、121124工作面、12919工作面)有一定的影响。

未来三年内,其余煤矿由于距离XXXX矿现有采掘活动范围较远,均无影响。

将来其邻近区域作业时,存在一定的水害安全威胁,因此,采空区、老窑(井筒)为本矿井的隐蔽致灾因素。

(二)断层、裂隙、褶曲
本次普查在原有勘探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查矿井现有生产水平
断层情况,其中断层落差大于5m共9 条,包含推测的有4条。

裂隙主要为煤系地层底板茅口灰岩岩溶裂隙,因瓦斯底板抽放巷布置在茅口灰岩中,不可避免在局部区域揭露岩溶裂隙。

现生产水平尚未揭露和探测到对煤层有影响的褶曲。

在断层、裂隙影响范围内,涌水、瓦斯异常、顶板破碎可能性增大,易发生误揭煤、煤与瓦斯突出、突水、顶板等事故。

断层、裂隙对矿井生产影响大,为矿井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三)陷落柱
矿区范围存在+435m运输大巷距井口2200m的Ⅰ号陷落柱区、+435m运输大巷2980m的Ⅱ号陷落柱区、11采区+535m岩溶陷落柱发育区存在导水的可能,在其邻近区域作业时,有突水可能,存在水害威胁,为矿井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四)瓦斯富集区
近3年,矿井主采煤层为C19、C19上、C24煤层,根据《XXXX矿
瓦斯基本参数测定报告》、《XXXX矿C15、C19上、C23、C24煤层瓦斯基本参数补测报告》、《13采区C19、C24煤层瓦斯基础参数测定报告》,C19煤层原始瓦斯含量最大为18.3m3/t、C19上煤层原始瓦斯含量最大
13.8m3/t,C24煤层原始瓦斯含量最大为7.16m3/t,具有煤与瓦斯突出危险。

本次普查通过取样分析,进一步查明瓦斯含量及赋存状况等情况,结合矿井生产过程中的瓦斯抽采、风排瓦斯量数据分析,瓦斯将长期作为XXXX矿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五)导水裂缝带
矿区煤系地层为隔水层,不存在含水体,矿井开采的C19上、C19、C24煤层顶板距最近的长兴组含水层的法向距离为平均51.15m,而此报告期限内(近三年)矿井开采C19上、C19、C24煤层,其最大导水裂缝带高度为51m,即矿井导水裂缝带不会发育至最近的长兴组含水层,且导水裂缝带范围内不存在着含水体,但是如果受断层影响,导水裂缝带将有可能导通长兴组含水层。

因此,地质构造复杂区域导水裂缝带将存在着水害威胁,是矿井隐蔽致灾地质因素之一。

(六)地下含水体
根据《XXXX矿水文地质类型划分报告》内容,本矿主要的水害隐患主要体现在地表水威胁Ⅰ级(极危险级)、岩溶水威胁Ⅰ级(极危险级)、相邻矿井老窑水威胁Ⅱ级(危险级)、断层水Ⅳ级(有危险级)几方面,根据单项隐患威胁性的评价,XXXX矿煤矿的水患危险性级别应为Ⅰ级(极复杂),初步确定矿山为底板岩溶直接充水型矿床,水患危险性级别为Ⅰ级(极危险级)。

地下含水体是矿井隐蔽致
灾地质因素之一。

(七)顶板
矿区内各煤层顶板主要为泥岩、砂质泥岩或泥质粉砂岩岩石,大多易冒落,较难管理,一旦顶板支护不到位,易发生顶板事故,为矿井的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矿井存在的封孔不良地质钻孔均位现有开采水平以外的区域,根据《XXXX矿精查地质报告》内容,矿井无地温热害影响。

根据取样检测,矿井其他有毒有害气体、井下火区、煤层自燃及爆炸等致灾因素影响较小,不作为矿井主要隐蔽致灾地质因素。

三、防治措施
(一)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
对矿井自身的采空区主要采用钻孔疏放,并在临近该区域作业时严格执行探放水措施。

对废弃老窑(井筒)主要采用留设防隔水煤柱,并严格执行“有掘必探”的原则,同时每季度对周边地方煤矿及地表进行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地测部应根据每月实际采掘活动,分析各采空区水患威胁程度,编制相应探放水工程设计及安全技术措施,并组织施工。

(二)断层、裂隙、褶曲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
地测部每月对地质构造进行分析,及时对构造进行预测预报。

对存在影响的区域,根据实际情况采用物探和钻探进一步探明确定影响范围,并根据影响范围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

(三)陷落柱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
一是利用矿井水文在线监测预警系统,加强对陷落段的水位、水量、水压、水温进行实时监测、预警。

二是在陷落柱附近作业时,)严格落实“三专两探一撤”要求,并根据探测结果制定措施,消除隐患后方可作业。

(四)瓦斯富集区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
(1)严格执行以风定产,优化矿井通风系统,确保采掘工作面及各用风巷道风量稳定可靠。

严格执行先抽后掘、先抽后采方案,同时进行严格落实煤层突出敏感性指标测定,煤层参数测定等措施。

(2)分析应力集中区瓦斯富集规律,制定专项措施,煤巷施工穿层条带钻孔、采煤工作面采用在机巷及风巷施工顺层预抽钻孔;在工作面机、风巷施工邻近煤层预抽钻孔,钻孔采取伪斜布置,前期作为预抽,后期作为拦截抽。

大直径排放孔、超前预抽、边掘边抽钻孔、石门预抽、远距离爆破。

(五)导水裂隙带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
(1)下伏巷道布置时必须对临近采空区积水进行探放,消除水患威胁后再进行采掘活动。

(2)工作面回采前,利用物探、钻探对煤层顶底板富水情况进行探测,做到相互验证,消除威胁后方可回采。

(六)地下含水体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
在接近含水体时必须坚持“预测预报、有掘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原则,采取“探、防、堵、疏、排、截、监”七项综合的治理措施。

,采用“以排为主,积极预报,加强探防”的防治水方案。

(七)顶板隐蔽致灾因素防治措施
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煤壁或顶板煤岩稳定性变差时,立即停止生产,主动采取超前加固;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一般断层时,控制采煤机牵引速度且必须采取下行割煤,并及时跟机带压拉架护顶;采煤工作面回采过程中遇有水、围岩特别破碎或矿压显现异常的断层构造等情形时,果断停产,回撤搬家。

掘进工作面施工过程中顶板煤岩稳定性变差时,立即停止生产,主动采取超前加固;掘进工作面过一般断层时,增强支护;掘进工作面施工过程中遇有水、围岩特别破碎或矿压显现异常的断层构造等情形时,调整布置,坚决避开。

四、结论
《XXXXXXXX矿隐蔽致灾地质因素普查报告》,全面调查、分析、研究、总结了XXXX矿各种隐蔽致灾地质因素,详细阐述了断层、裂隙、陷落柱、采空区、废弃老窑(井筒)、瓦斯富集区、导水裂缝带、地下含水体、顶板等隐蔽致灾地质因素对矿井生产的影响并制定了防治措施,报告资料数据详实,分析、结论合理,符合矿井近三年采掘生产实际,同意通过审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