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为话题作文指导(范文)[修改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读书为话题作文指导(范文)
以“读书”为话题写作指导
题目:人活着要吃饭,人活着也要读书;吃饭是人的本性,读书也是人的本性。

读书可以有目的地读,
也可以无目的随便翻翻。

书海无边,只能有选择地读一些代表作。

读得好不好,要看实践。

读死书,读书死,结果造就的是两脚书橱,“百无一用是是书生”。

但是如果是个“读书种子”,葆有读书乐趣,就能兴味盎然
地吸收书中菁华,长成大树,成为栋梁之材。

请以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五柳先生传)
●古今来许多世家,无非积德;乾坤间第一人品,还是读书。

●读书宛如采金,有的人是沙里淘金,读书破万卷小康而己,有的人点石成金,随手翻,便成巨富。

周国平《人与永恒》
●参之《谷梁氏》以厉其气,参之《孟荀》以畅其反,参之《庄 ·老》以肆其端,参之《国语》,以博其趣,
参之《离骚》以致其幽,参之《太史》“书”或者“读书”为话题,自拟题目,或者记叙,或者议论,或者抒情,或
者说明,写一篇 800 字摆布的文章,内容与“书”相关即可。

( 即使书中没有黄金屋、颜如玉,书籍仍旧是精神
追求者的宠儿,因为读书不仅仅是一种需要,更是一种性情的愉悦,多层次的美的享受,它如同春日扁舟
里的放歌、仲夏亭榭里的弄弦,深秋山林中的独步,隆冬炉火旁的倾谈;它是心绪的慰藉,是灵魂的依傍,是生命的落脚处。

)
思路点拨:以“书” 或者“读书”为话题,读书人和不读书的人都有说不完的话。

作为中学生,每一个人都
有丰富的读书经历和读书经验体味,感触自然更深一层。

由此看来。

此题显然落到了中学生话题的中心来了,写起来自然也就有说不完的话了。

如此,首先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此间自然有成功和欢跃也有失败和
烦恼;其次是读书过程结果中的故事、经验和体味了,这其中的每一个片断和感想都能让我们咀嚼出无穷
无尽的意味;还可以畅想未来,设想将来读书的情况。

此外,读书对人生的意义和影响也是“读书”这个话题
中的内容。

只要你联系自己的读书经历,选取上述几个方面中的任意一个方面或者几个方面,或者记叙,
或者议论,或者抒发感情,作文就有把握了。

参考题目风景这边独好
放心
书山探幽
书海泛舟
书中三味
参考素材
●携卷登山唱,流韵壮东风;
●行千里路,读万卷书; (杜甫)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杜甫)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杜甫)
以著其洁,此吾所以旁推交通而以好之文也。

——柳宗元
●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彩,长才。

其怡情也,最贝干独处幽居时;其博彩也,最见于高谈阔论时;其长才也,最见以处世判事之际,练达之士虽能一一分别处理细事或者一一判别枝节,然纵观统筹,全局策划,则舍好学深思者莫属。

——英 ·培根
●读书的灵魂应该自由,每每夜幕低垂(寒)窗外塞风起得紧,雨珠敲的勤的时候,特殊是冰冷彻骨的冬夜,房间是暖融的,一盏孤灯,一杯香茗,一把软椅,一个平和的环境再加之一本好书,真是人间难得的幸福,这是宁静与沉思的享受。

●读书使人于峻峭呼啸处可得岿然,于清风朗月处可见飘逸,于百花争艳处可嗅独芳;读书会使你心驰神飞,奇思遐想,思载千接,视通万里,可上九天揽月,亦可下五洋捉鳖,可朝谒秦皇汉武,幕访孔孟太白,夏可观十里荷花,秋赏三秋桂子,北可驰骋于塞外草原,南可踯躅于江春雨巷。

●偶得假日闲暇,独伴青灯,引卷在平,诵读其中妙句锦句,顿感余香满口,身飘:然而神游其外,在读书时,我们从现实的时空到另一个时空,这个时空是精神的,过去的,未来的,也是超现实的,这种
对现实的暂停达到的是生命空间的无限扩大和生命历程的极度延展,读屈原我们体味二千年前的情怀,读李白我们面对一千年的风流,生命最大的快乐乃是生命最丰富的体验,赋予我们这种体验的,至今为止还没有别的东西能代替书。

它可以使我们悲凉干残山剩水,豪放于清风明月,也使我们晓人生之难,说乾坤之大,有自知之明,预料之光。

●最喜明月之夜,清辉满室,或者台灯一盏,或者红烛一支,书页轻翻,
1 心旌微摇,叹梁祝身化彩蝶,喜崔张终成眷属,羡东坡把酒临风,慕清照泛舟浩淼。

有高山流水鸣于耳畔,瘦菊幽兰,馨于鼻尖,芳草连天,长亭古道,红有樱桃,绿有芭蕉,坐拥书城之中,三更之梦书可当枕,书香盈鼻,此乐何极!
●看《红楼》:识聪明黛玉,痴憨湘云,豪爽探春,更有怡红公子——宝玉,王蒙云:《红》是一部最经得住读,经得住分析,经得住折腾的书。

你永远不可能战胜它,它强大的却可占领你的一辈子;它萧洒里蕴藏着悲哀,百悲哀中也渗透着萧洒;它会让你觉得世界上还有林林总总,让人为之死为之死为之哭为之笑为之发疯的事情。

读之,你的感受是丰富和复杂的,因为,其中的语言不是在思维的纱团中抽出的一根线,而是在心灵的织机上跳动着的,闪烁着的一张网,是汹涌而来的一道智慧的瀑布,是一道语言的激流,更是人生大彻大悟的参透,无穷无尽的思索;读之,你会感到何为磅礴,何为宏伟!它的睿智,它的绚烂,它的辉煌,更会令你目眩神迷,美不胜收。

谢哉曹公,赐此佳粮,伟哉曹公,著此伟文!
●读美文,如春风,如雨露,一丝一缕,一点一滴,浸润着你,同化着我,改变着我,使我从幼稚走向成熟,感从浅薄走向深厚,正如子美先生云:“润物细无声。


●读书,我常与反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它,净化我的心境,使我弃抗尘之心,绝走俗之念,澹泊做人,宁静致远。

●人生苦短,而应读之书太多。

人生到了一个境界,读书不是为了对付外界需求,不是为人,是为自己,是为了充实自己,使自己成为一个明白事理的人,使自己的生活充实而故意义。

——梁实秋《读书乐》
●书,什么不给你呢?足不出户,而卧游千山万水;素不相识,可以促膝谈心,给城市人以乡村的风光,给乡村人以城市的繁华。

年老的无妨读血气刚盛的人冒险的故事,年轻也可以学饱经世故的长者的经验。

一代文豪高尔基说:“请爱好书本吧!它将使你的生活容易化,它将友爱地匡助你,了解感情思想,事
变的各方面和复杂的混合。

它将教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

它将带着对于世界和人类的爱的感情,赋予智慧
和心灵以羽翼。

”——吴伯
箫《书》
●是我青春的恋人中年的知己,暮年的伴侣,有了它,我就再也不愁寂寞,再也不怕人情冷暖,世态炎凉。

它使我成为精神世界的富翁。

我真的是“不可一日无此君。

”当我忙完了,晕极了;当我愤怒时,苦恼时,我就想亲近它,因为这是一种绝妙的安抚。

书本是太阳、空气、雨露。

我不能设想,没有书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世界。

——柯灵《书的抒情》
●每一本书都好象一级阶梯,我抬级而上,从动物上升为人,我对夸姣的生活有了明确的概念。

并且
渴望这种生活能够实现,我读了许多书。

觉得自己好像是一件盛满了生命之水的器皿。

——《我怎样读书》
●书,最有耐性并最令人愉快,即使贫困潦倒或者痛苦悲哀之际也不背弃我们,它待人温和始终不渝
在我们青春年少之际给我们以快乐和教诲,在我们黄昏暮年之时给我以慰藉同情,一部好书是人生的圣
坛,里面珍藏关一个人的思想所发掘的菁华。

●什么叫真正的读书呢?这个问题很简单,一句话兴味到时,拿起书本就读,这才叫真正的读书。


才不失读书之本意,乃李清照读书法,读书时须放开心胸,仰视浮云,无酒且过,有烟更佳,或者在暮春
之夕,与你们爱人同行,共到野外读离骚经,或者在风雪之夜,靠炉围座,佳茗一壶,淡巴菰一盒,哲、哲、经诗,史数十本,狼籍横陈于沙发之上,然后随意听之,取而读之,这才得了读书的兴味,而现在,
手拿一本书,计算及格不及格,升级不升级,为何靠这一本书,骗一只较好的饭碗,娶一位漂亮的老婆。

——这能称作读书,岂作“读书谬书”。

——林语堂
●大凡与文学有缘的人都有读书,谈书的情致,因缘之深浅,或者登堂入室或者徜徉门外。

有人称我书痴,读书,谈书不分国别。

古今,如厕亦闻书香,卧梦尚听物语,埋头书中啖清嚼华。

谈古书,集记赋序
尺椟无所不及;谈古旧小说,看镜花,点西厢,识四大古典,尚探绿野仙踪;谈中国新书,忆沉沦,温旧梦,咏情诗,听虎牢,吟嗖;谈中东洋书,听蛙鼓蝉鸣,评和文语典;谈西洋书,神话史诗,童话寓言,
极尽点染通达之能;谈自己的书,
2 或者风雨云雾,草木虫鱼,或者瓜棚豆荚,苦茶青灯独领恬淡闲适,超凡脱俗之风雅,以上教端,
林林总总,积小流而成河,纳百川而归海。

●我们需要阅读来拓展我们的想象力,激活我们的思量,我们经历了生命中渴求与拥有迷惘与欣喜,
变幻与真实,而阅读始终贯通其中。

——国林风语丝
谈读书的苦乐之境
不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苦涩;爱喝咖啡的人,说咖啡香浓。

同是一杯咖啡,为什么会有两种体味呢?
吾曰:心境不同。

读书亦如此。

不爱读书的人就如同不会品咖啡的人一样,只知其苦,不知其乐。

爱读书的人则如同会品咖啡的人一样,能品出其韵味,进入乐之境。

那末,如何才干达到读书乐之境呢?
首先,要忘记苦境。

如果忘不了苦,那末就无法在乎义上体味到乐。

当今的学生,大多说读书苦。

固然,考试与升学的压力,扼杀了学生读书的兴趣;但学生不会从读书中找到乐子,也是不争的事实。

古人读书,大多摇头晃脑,乐此不疲;今人读书,大多愁眉苦脸,见书生厌。

古今读书之心境为何有如此之差异?不可否认的原因之一,就是当今的快节奏生活无法让人静下心来好好读书。

长此以往,看到书就心烦气躁,但我认为,这绝对不是根本原因,根本原因是我们这批新新人类的“心境”出了问题。

心不净(静),则难成事。

不是读书苦,而是我们无法抑制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当今的丰富多彩的娱乐生活早已俘虏了我们的心。

读书与娱乐相比,读书固然是苦的。

此外,读书之悲苦,是因为我们的心太向往俗世的功利。

林语堂先生曾经说:“读书本旨湮没于求名利之心中,可悲。

”(见林语堂《论读书》) 读书本是无功利的。

带着功利之心读书,读书还有趣吗?还是林老说得好“读书本是一种心灵的活动”(见林语堂《论读书》)。

因此,快乐读书的前提就是安顿好那颗动荡不安的心。

其实,最重要的是,要用自己的生命去阅读。

惟有如此,读书之乐境才会如那“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一样,豁然开朗。

我以为,读书应该惟独两种方式。

一种是用自己的眼睛来读书,这是低级的阅读。

另一
种就是用生命来读书,这才是真正的读书。

也惟独用生命来读书的人,才算是真正会读书的人,此时,
读书不是负担生活,而是享受生活。

其实,畅游书海,我们的生命才会视通万里,思接千载,心游万仞,精骛八极。

在书中,我们可以与自然对话,与社会对话,与大师对话;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古今中外,我们无所不去。

在书中,我们会认识孔子和庄子,认识屈原和文天祥,认识了谭嗣同和毛泽东。

在书中,我们可以了解荷马与巴尔扎克,了解雨果与华兹华斯,了解了卢梭与康德。

最重要的是,通过读书,我们的人格得到了完善,思想得到了提升,甚至可以成为大师——没有一个大师不是书滋润出来的。

固然,读书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半空坠”是常有的事情。

如今的我们太怕考试分数低,太怕输,太怕老师和父母失望的眼神,太怕孤傲。

我认为,分数大多与读书无关,分数低绝不是因为书读得太多,而是读得太少。

如果,书是帆,良好的心境是风,那末,读书之乐便是那探险的远航之船了
读书真好
走进书屋,弥漫着清新淡雅的书香;踏入书海,散射着智慧聪颖的光辉,步入书的世界,萌生我对知识的渴求,对人生的憧憬。

啊!读书真好!
漫游书间,或者悲或者喜,或者忧愁又似畅然。

春之声,麻雀在枝头歌唱,青蛙在池塘边呱呱地叫着。

再看,那枝头任春风吹乱她长长的秀发;夏之舞,枝叶繁茂,百花齐放,蜂拥蝶舞,一簇簇一团团的乱花迷了你的眼!秋之悦,天高云淡,大雁南飞,稻田里呈现出丰收的欢跃“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冬之梦,银装素裹,火树银花,大地铺上白沙。

书中蕴藏着四季,每一支曲都是华丽的乐章。

“我爱书,我往往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了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
茫的宇宙。

”多么形象的比喻。

从懵懂开始,我们便进入了书的殿堂。

从书中我们纵观古今,从书中品尝人
世百味。

我们了解古代名贤的广阔胸襟,浩然正气,鸿鹄之志;了解当代作家的恬静闲适,宁静淡雅。


是一味药,修身养性,陶冶性情。

我爱读书,读社会,读生活,
3 读人生,拥有书,拥有智慧,拥有飞翔的梦。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走进书屋,我们再也不烦恼,我们再也不是幼稚的孩童,再也不遇难而逃,遇难而止。

当我们徘徊于前行之路时,书使我懂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当我们取得优异成绩时,书使我知晓“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当我们失意时,书又使我明白“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
木春。

”我再也不孤寂,随时有朋友的叮咛与召唤;我再也不惧怕黑夜,前方已经有人为我点亮了一盏璀璨
的心灯。

在茫茫人海路,有苦难,有荆棘,有坎坷,我们会痛苦,会无助,会绝望,但我们始终不要忘记,我们并不孤单,我们有最好的朋友,前行之路有书与我相伴。

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从书中我们领略到自然的娇姿,从书中我们品读到人文风俗,从书中我们坚忍强劲。

书,给生活带来色采。

当你子细咀嚼时,那是一丝丝的甘甜。

啊!读书真好!
[评语]
本文小作者慧眼独具,从书中读出了生活,读懂了人生。

一种心灵的感悟如小溪般在字里行间涓涓流淌,将“读书乐、乐读书”这种心态表现得淋漓尽致。

文中由欣赏自然、品味生活、感悟人生三部份组成,逐
层深入,将读书的乐趣升华为增长智慧的阶梯。

首段和尾段的“啊!读书真好!”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更加
增强了抒情色采。

优美流畅的语言更是体现了读书的收获,是一篇优美的小品文。

与书为友
读书的兴趣因人而异。

我读书比较随意,由着自己的兴趣口味,惟求赏心悦目而已。

书虽然读得杂乱
无章,但却深感轻松快乐。

古人说,人若三日不读书,则面目可憎,语言无味。

我想就算是为了培养可亲的面目和有味的谈吐而
读书,未尝不也是一种读书的胜境?
一窗明月半床书,是我对自己蜗居阁楼的真实写照。

床边放着的,都是我平时最爱读并且可以不厌其
烦地反复读的书籍。

每当我斜倚在床头结束一
天的学习生活时,读书便成为了我一天的最后享受了。

随意地一卷在握,与古
人对话,听贤者谈天,至妙处不妨击节叫好,读到破绽时也难免自作聪明地冷笑几声。

兴致所致通宵
达旦,大有“夜长但恨奇书短”之憾。

若觉乏味便一掷而去,“相逢何苦要相知”,拥衾而卧不看也罢。

我曾经
有一方闲章“与书共眠”,那份乐趣、那份感觉,想必局外人是很难领略的。

随意读书的本身就包含一种萧洒的心态。

这种读书在于轻松自然,不紧张,不做作,不带有任何读书
以外的功利色采。

如果出于无奈,勉强自己必须读些什么,不读什么,即使整天与书为伍,手不释卷,也
未必进入佳境,是所谓心为形役,读书则变成为了一桩苦差事,更谈不上萧洒的感觉了。

纯粹地为读书而读书,往往会使人进入一种状态,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

虽然书会使你淡忘世间的一
些诱惑,或者错过了几次“花期”,但想想“书中自有颜如玉”,心情倒也平静了。

有书为友,夫复何求?
[评语]
本文写了自己与书为友的轻松快乐,随意中透露着作者的真知灼见。

文章写作方面最大的特色是夹叙
夹议。

叙述生动风趣,议论独到精辟,二者水乳交融,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在行文过程中随手牵入诗句,
自然妥帖,使文章读来韵味幽幽,也体现了作者的语言积累运用能力。

第二篇:“规矩”为话题作文指导
“规矩”为话题作文指导
阅读下面文字,按要求作文。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军队需要严明的纪律,它才有战斗力;社会需要合理的
道德行为规范,它才干正常运转。

另一方面,陈规陋习又会成为社会发展的阻力,而新思想、新科学
的产生正是建立在打破这些过时的规矩的基础上的。

“规矩”时时刻刻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它是社会生活中一定的标准、法则或者习惯。

你对“规矩”有
什么样的认识或者体味呢?请以“规矩”为话题写一篇不少于 800 字的议论文,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一、审题思路:
“规矩”在词典中的意义是“画圆形和方形的两种文具,比喻一定的标准、准则和惯例”。

题目的导语
来源于孟子的名言“不以规矩,无以成方圆”,本义是说,没有圆规和求直角的曲尺,就没法画出规整的圆
形和方形。

与“规矩”词义相近的词有“规范、规则、规章”后者是指形成为了条文的规定。

规矩的外延很广,例如法律制度、校规班规、家庭教养规矩、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纪律守则、交通规则、比赛规则、游戏规则、文学作品的创作规则、文明公约、道德规范
但前人的思想、理论、定律、做法和自然、社会运行的规律等不属于规矩的范畴。

不少同学在这里发
生了误会,例如认为“宇宙守恒定律”是规矩,亚里士多德关于重物落地的错误理论是规矩,经典力学理
论是规矩……由此,同学们认为哥白尼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等较先进的理论就是在打破原来的
规矩后产生的。

例如,有同学写道:“伟大的物理学家牛顿从一个掉下的苹果中思量最终得出万有引力定律。

如果他如寻常人一样遵循着苹果本来就会掉下来这一规矩的话,我们永远都得不出万有引力。


二、写作提示:
( 1 )并列式结构——中心论点:无规矩不成社会。

分论点 1:政治生活需要规矩。

分论点 2:经济生
活需要规矩。

分论点 3:文化生活需要规矩。

(2)层进式结构——中心论点:规矩需要不断辨证。

分论点 1:规矩,需要谨慎制定。

分论点 2:规
矩,需要严格执行。

分论点 3:规矩,需要不断更新。

三个分论点分别从规矩制定的前、中、后三个时期的
态度角度入手,思路非常清晰。

( 3)正反对照论证——中心论点:我们既要提倡循规蹈矩,又要破除墨守成规。

分论点 1:人人循规蹈矩,遵章守法,社会就能有序和谐。

分论点 2:但个个墨守成规,不知变通,却妨碍了社会的进步与发展。

(4)综合式结构——中心论点:在规矩中生活,从规矩中突破。

第一部份分论点 1:规矩能使我们的团体更加团结。

分论点 2:规矩能使世界更加有序。

第二部份:过时的规矩需要突破,从而创造更好的。

这里综合使用了并列结构与正反对照结构,辨证分析了规矩的正反两方面作用,条理清晰,结构严谨。

三、评分标准:使用 2022 广东高考作文等级评分标准
【优秀例文】
规矩的变与不变
可以这样说,自从有人类以来,就有规矩。

它是人类社会运行的法则。

但这并不代表,规矩就是真理。

规矩是随时代变化而变化的。

不同的人类发展阶段,不同的时代,都自有其不同的规矩。

如果规矩与其时代不匹配,那就会导致惨剧,会妨碍社会发展。

所以,规矩要因时而定。

规矩都是人定的,但定得好不好,就要看符不符合时代要求。

像孔子要求即将进入封建社会的春秋时期的君主,定立如西周礼乐制度普通的奴隶制制度,自然不会成功。

而相反,战国时的商鞅,却顺应时代变化,提出军功爵主张,在秦国实行有利于封建地主阶级权利的新法。

不仅使自己名扬四海,更令秦国一跃而成战国七雄中的领头国家,最后更统一了中国。

由此可见,规矩因时而定,有多么重要。

同时,规矩也要因时而守。

春秋时期,鲁国国君与齐国国君会盟。

齐君向鲁君叩头,而鲁君只是作揖。

齐君怒而责问,鲁君却说:“根据《周礼》国君相见作揖便行。

”三年后两国再次会盟,行礼时,齐国派出武士强行令鲁君叩头。

鲁国蒙受大辱。

齐人却讥讽道:“鲁君多么愚蠢,死守儒书,引无谓纷争。

”由此可以看到,死守着不合时期的规矩,小则受辱,大则可以激化矛盾引起战争。

鲁君已算幸运,没有惹生战火。

但惹出了笑话与耻辱却告诫我们勿墨守不合时之成规。

除了上述之外,更重要的,莫过于规矩要因时而变了。

当自由主义经济学说已不适合资本主义的发展,并引起经济大危机时,罗斯福果敢破除“政府只为经济充当守夜人”的陈规,斗胆革新,并最终创立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这一个资本主义世界的新规矩,恢复了美国经济,也拯救了资本主义。

因应时势改变规矩,不仅可以解决陈规旧习带来的负面影响,更可以开辟一片新乾坤。

时势变了,社会变了,规矩就要变。

不变无以立新规,不变无以走新路。

但是不是什么规矩都可因时而变,可以抛弃呢?固然不是。

起码有一条规矩,人永远不可以抛弃,那就是:人要遵守规矩。

苏格拉底说过:有思想力的人材是万物的尺度。

也就是强调人要约束自己遵守规矩。

人如果没有规矩约束,私欲就会横行,恶也就产生。

所以人一定要受规矩约束。

这是惟一一条永不可变的规矩。

做一个有思想力的人,约束自己,遵守规矩。

但不要让它成为绳索束缚你。

这样,社会才会发展,人才会发展。

【评分】 23+ 23+ 8=。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