冲孔桩施工技术交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冲孔桩施工技术交底
1.1 施工工艺流程
1.2 施工顺序
冲击成孔灌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冲击造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清孔换浆→终孔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灌筑水下混凝土→成桩养护。
1.3 泥浆的制备与维护
1.3.1 泥浆的制备
本场地采用自然造浆的办法,并定期检测泥浆的性能,认真做好泥浆性能的维护调整,及时清理泥浆循环系统的沉渣和废浆。
制备泥浆的性能指标:
1.3.2 泥浆的维护与管理
泥浆循环系统应定期清理,确保文明施工。
泥浆池实行专人管理、负责。
对泥浆循环和沉淀池的渣土(砂性土),专门配备一台抓斗机进行打捞,处理后的渣土经数次翻晒后作干土外运。
1.4 冲孔前准备
1.4.1 机具选择
工程桩采用CZ-6D型冲孔桩机,配导流性能好的双腰带犁齿合金钻头,二次清孔时采用正循环。
1.4.2护筒埋设
根据现场的已核放的桩位进行钢护筒埋设,护筒埋设应准确、稳定、护筒中心与桩位中心的偏差不大于20mm,埋设深度为1.5m。
1.5 冲孔
1.5.1 桩机就位钻进
(1)冲击成孔灌筑桩施工工艺程序是:场地平整→桩位放线、开挖浆池、浆沟→护筒埋设→钻机就位、孔位校正→冲击造孔、泥浆循环、清除废浆、泥渣→清孔换浆→终孔验收→下钢筋笼和钢导管→灌筑水下混凝土→成桩养护。
(2)成孔时应先在孔口设圆形6~8mm钢板护筒或砌砖护圈,它的作用是保护孔口、定位导向,维护泥浆面,防止坍方。
护筒(圈)内径应比钻头直径大200mm,深一般为1.2~1.5m,如上部松土较厚,宜穿过松土层,以保护孔口和防止塌孔。
然后使冲孔机就位,冲击钻应对准护筒中心,要求偏差不大于±20mm,开始低锤(小冲程)密击,锤高0.4~0.6m,并及时加块石与粘土泥浆护壁,泥浆密度和冲程可按表7-81选用,使孔壁挤压密实,直至孔深达护筒下3~4m后,才加快速度,加大冲程,将锤提高至1.5~2.0m以上,转入正常连续冲击,在造孔时要及时将孔内残渣排出孔外,以免孔内残渣太多,出现埋钻现象。
(3)冲击钻成孔冲击钻头的重量,一般按其冲孔直径每100mm取100~140kg为宜,一般正常悬距可取0.5~0.8m;冲击行程一般为0.78~1.5m,冲击频率为40~48次/min为宜。
(4)冲孔时应随时测定和控制泥浆密度。
如遇较好的粘土层,亦可采取自成泥浆护壁,方法在孔内注满清水,通过上下冲击使成泥浆护壁。
每冲击1~2m应排渣一次,并定时补浆,直至设计深度。
排渣方
法有泥浆循环法和抽渣筒法两种。
前者是将输浆管插入孔底,泥浆在孔内向上流动,将残渣带出孔外,本法造孔工效高,护壁效果好,泥浆较易处理,但对孔深时,循环泥浆的压力和流量要求高,较难实施,故只适于在浅孔应用。
抽渣筒法,是用一个下部带活门的钢筒,将其放到孔底,作上下来回活动,提升高度在2m左右,当抽筒向下活动时,活门打开,残渣进人筒内;向上运动时,活门关闭,可将孔内残渣抽出孔外。
排渣时,必须及时向孔内补充泥浆,以防亏浆造成孔内坍塌。
(5)在钻进过程中每1~2m要检查一次成孔的垂直度情况。
如发现偏斜应立即停止钻进,采取措施进行纠偏。
对于变层处和易于发生偏斜的部位,应采用低锤轻击、间断冲击的办法穿过,以保持孔形良好。
(6)在冲击钻进阶段应注意始终保持孔内水位高过护筒底口0.5m以上,以免水位升降波动造成对护筒底口处的冲刷,同时孔内水位高度应大于地下水位1m以上。
(7)成孔后,应用测绳下挂0.5kg重铁碗测量检查孔深,核对无误后,进行清孔,可使用底部带活门的钢抽渣筒,反复掏渣,将孔底淤泥、沉渣清除干净。
密度大的泥浆借水泵用清水置换,使密度控制在1.15~1.25之间。
(8)清孔后应立即放入钢筋笼,并固定在孔口钢护筒上,使其在浇筑混凝土过程中不向上浮起,也不下沉。
钢筋笼下完并检查无误后应立即浇筑混凝土,间隔时间不应超过4h,以防泥浆沉淀和坍孔。
混凝土浇筑一般采用导管法在水中浇筑。
1.6 钢筋笼制作及就位方法
1.6.1钢筋笼制作
桩基钢筋笼施工过程中,以往单面扳弯搭接焊由于现场制作精度差,接笼时往往多个主筋搭接接头不能同时顺接闭合,需靠硬扳来纠正,往往不能保证主筋形心在同一条直线上,既影响了质量,又影响了工期和进度;
本次搭接焊拟采用以下工艺来改进以往扳弯搭接焊接笼的质量通病:
⑴为了使主筋接头能一次搭接成功,应严格控制钢筋笼制作精度,按照设计及规范要求扳弯搭接头;
⑵制作长30m,宽2m的砂浆混凝土操作场地,并按加劲箍间距每隔2m设一φ25钢筋门架,门架下端与20mm厚钢板焊接,直接埋设与操作场地混凝土内,并保证钢筋门架顶面处于同一标高面50cm上。
在接头处按钢筋笼设计尺寸制作一个2节钢筋笼匹配预制的胎具,胎具按钢筋笼主筋根数和间距及钢筋尺寸用[16槽钢及用φ16钢筋焊成圆形模具固定,并使模具下标高与钢筋门架上标高处于同一平面上,下端用20mm钢板满焊埋设于操作场地混凝土内并保证不移位,并在槽钢内侧面制作与钢筋尺寸相对应的主筋卡具,以保证钢筋位置对接准确;
⑶2节钢筋笼匹配预制好后,再分开摆放,在2节钢筋笼分离前应分别挂牌标记,注明钢筋笼应用的桩机及桩号;
⑷钢筋笼起吊时采用2根横担梁作为起吊梁,防止钢筋笼在起吊
过程中变形,按以作好的标记调整方向,先点焊最先接触的主筋,然后再逐一点焊其他搭接接头,最后进行焊接接头的满焊工作。
⑸钢筋笼制作采用以上工艺,可避免接笼时硬扳硬挠,既保证了质量,又缩短了时间,钢筋笼保护层垫块采用圆形砼垫块,钻孔桩保护层垫块为50mm。
1.6.2钢筋笼就位对接
⑴吊放钢筋笼入孔时,应对准孔位轻放,入孔后应徐徐下放,不得左右旋转。
若遇阻时,严禁高起猛落强行下放。
⑵钢筋笼垂直吊好后,再缓慢下降至上下主筋接头靠紧,按以作好的接头先点焊两点固定,定位焊缝应离搭接端部20mm以上,再逐个点焊完其他接头后,再对接头按设计要求逐步满焊。
⑶钢筋笼对接完成全部入孔后,应按设计要求检查停放位置,为防止浇灌混凝土时钢筋笼窜动造成错位,应按实际标高计算吊筋长度,用4Φ16吊筋伸至自然地面,点焊于孔口护筒上。
⑷桩身砼灌注完毕,砼达到初凝后即可解除钢筋笼的固定措施。
1.6.3接笼钢筋焊接要求
⑴施焊时,引弧应从搭接钢筋的一端开始,收弧应在搭接端头上,弧坑应填满主焊缝与定位焊缝,特别是在定位焊缝的始端与终端,应熔合良好;
⑵搭接焊缝长度不小于搭接长度,焊缝高度h≥0.3d,并不小于4mm,焊缝宽度≥0.7d,并不得小于10mm。
1.6.4焊缝质量要求
⑴焊缝表面平整,不得有较大的凹陷、焊瘤;
⑵接头处不得有裂纹;
⑶咬边深度、气孔、夹渣等数量与大小,以及接头尺寸偏差应满足设计及规范要求。
1.7 下灌注导管
1.7.1导管的选用及埋管参数
导管法兰连接需装密封胶垫和“0”型密封圈,胶垫厚度为5mm,“0”型密封圈直径为5mm,法兰盘与导管连接应加焊三角形加劲板,防止法兰盘挂住钢筋笼。
1.7.2导管拼接
导管使用前要拼接,必须进行密封性水试压,试水压力为0.6-1.0MPa,不漏水,不冒气为合格,内壁光滑平整,法蓝盘螺眼分布均匀,每个螺眼到导管中心距相等。
导管尺寸偏差应符合:轴线偏差<1%,长度偏差<1%,连接部内径偏差<2mm。
1.7.3导管的下放
安装浇筑架,吊放导管,可利用卷扬机吊套管上,每次接管为1-7m,接至高出孔深1m左右,接3PN泵或反循环泵开始清孔,清孔完成后开始灌注砼。
导管埋置深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8 清孔
钢筋笼、导管安装完成后,进行第二次清孔:
⑴工程桩二次清孔采用正循环,进行正循环清孔时先将导管提离孔底30cm,待清孔10min钟后将导管置于孔底,同时调整新泥浆的性能符合规范要求,清孔时间约为1小时,测定孔底沉渣小于50mm 时,方可停止清孔。
⑵测定孔底沉渣,应用测锤测试,测绳读数一定要准确,用3~5孔必须校正一次。
⑶清孔结束后,要尽快灌注混凝土,其间隔时间不能大于30min。
第二次清孔注入泥浆比重为小于1.25,粘度小等于28s,含砂率小等于8%;
1.9 混凝土拌制及灌注
1.9.1混凝土拌制
⑴搅拌机采用JD200型,搅拌机安放应放置平稳并固定,并保证灌注混凝土前机械试运转性能良好,并按要求搭设防尘棚,以保证现场拌制的文明施工;
⑵现场拌制前水泥应具备出厂检验合格证及试验软炼合格证,对地材应严格检查其质量是否满足设计施工要求,粗骨料应不大于4cm,细骨料采用中粗砂,并对夹泥及其他杂质的地材采取冲洗及过筛等有效办法控制;
⑶拌制混凝土时,应严格按照试验室配制的混凝土配合比,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施工现场配合比调整,并根据调整后的数值进行过磅上料,保证上料的准确性;
⑷保证拌制混凝土时间不低于90秒,采用时间继电器控制注水
量,保证混凝土坍落度为18-22cm,并采用坍落度筒现场跟踪检测坍落度,随时调整注水量,保证坍落度值的稳定;
⑸根据工程桩施工情况每根桩应作一组试块,以保证混凝土质量的检查完整性。
1.9.2混凝土灌注
⑴开始灌注时,导管下到距孔底300-500mm左右;
⑵隔水栓用8#铁丝悬挂于导管内泥浆面上约5~30cm,在导管中的隔水栓的上部先灌入同设计砼标号的水泥砂浆0.2~0.3m3,以便剪断铁丝后隔水栓在导管下行顺畅,不被卡住。
⑶砼在灌注过程中要连续不断测定导管外砼面高度,并计算出埋管深度,指导拆导管的长度,严禁导管提离管外砼面,要求保持至少埋管2米,最大不超过6米,以防卡埋导管事故的发生。
开管时的初次导管埋深一般不应少于0.8米。
⑷灌注砼要连续不断进行,中途不得停止。
拆导管要求快拆、快接,一般每节不超过15分钟。
⑸当导管内未灌满砼时,后续的砼应徐徐地灌入,防止在导管内造成高压气囊,将导管节胶垫挤出而使导管漏水。
⑹按照设计标高,采用测绳加施工专用5kg,底径为15cm的测锤探测量砼的上升高度,准确计算桩身剩余混凝土的方量及应及时补加混凝土的方量,注意上下反插导管以防混凝土中断,形成缩颈,同时避免超灌混凝土方量过多,减少工程材料的浪费,保证成桩后桩身砼的超灌量,并适时提升拆卸导管,拆除的导管应用清水冲洗干净,
取下密封圈垫,置放妥当。
1.10 空孔处理
由于空孔对工地安全文明施工会带来不利影响,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防止人身伤害,本工程桩基空孔部分采用砂石料回填至自然地面。
1.11 可能发生的异常情况和处理防治措施
冲击钻成孔灌筑桩常遇问题及预防处理方法
1.12 质量检验标准
1.1
2.1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
1.1
2.2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mm)
1.1
2.3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
1.1
2.4水下混凝土的配合比应符合下列规定:
水下混凝土必须具备良好的和易性,配合比应通过试验确定;坍落度宜为180-220mm;水泥用量不少于360kg/m3;水下混凝土的含砂率宜为40%-45%,并宜选用中粗砂;粗骨料的最大粒径应<40mm,有条件时可采用二级配;
为改善和易性和缓凝,水下混凝土宜掺外加剂。
1.1
2.5现场持力层判断
本工程选取第3层卵石层作为桩基持力层。
现场持力层判断如下:
A、根据持力层所处的标高及平均厚度做为初部判断的依据。
B、根据从井口返浆中,获取新带上的岩屑,结合勘察报告仔细判断,认真判明是否已达到预定的桩端持力层。
2、进度进度计划
参见网络进度计划
3、成品保护计划
3.1 成品保护的范围
在机械经常行走的地方或会造成土方滑移区域内并已施工过的桩。
3.2 成品保护措施、检查办法
对于已施工的各种桩型,应采取各种护挤压措施,灌注桩保护龄期至少7d以上,大型机械在其上行走时应铺设钢板等。
在土方可能滑移的区域,应控制区域边土体的扰动情况,防止大型施工机械在这一区域内活动。
工程产品保护措施计划表表6.2-1
4、工程完工后应提交的质量记录
㈠混凝土配合比报告单。
㈡水泥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
㈢碎石、砂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
㈣水质分析报告。
㈤钢筋检验报告、出厂合格证。
㈥钢筋焊接检验报告。
㈦灌注桩钻进记录。
㈧泥浆测试记录。
㈨灌注桩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㈩水下混凝土灌注记录。
(十一)钢筋焊接验收记录。
(十二)钢筋加工安装验收记录(十三)测量放线记录
5、安全生产注意事项:
1、机械设备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训练,熟悉机械操作性能,经
专业管理部门考核取得操作证或驾驶证后上机操作。
2、机械设备发生故障后及时检修,决不带故障运行,不违规操作,
杜绝机械和车辆事故。
3、专业电工持证上岗。
4、机械操作人员和指挥人员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程,工作
时集中精力,谨慎工作,不擅离职守,严禁酒后驾驶。
5、所有现场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特种作业人员佩戴专门的防护
用具。
6、所有工作人员和机械操作手严禁酒后上岗。
7、护筒埋设完毕、灌注混凝土完毕后的桩坑应该加以保护,避免
人和物掉入。
8、灌注桩现场所有设备、设施、安全装置、工具配件以及个人防
护用品必须经常检查,确保完好和使用安全。
9、钢筋骨架起吊时要平稳,严禁猛起猛落,并拉好尾绳。
10、登高作业超过2米必须穿防滑鞋,戴安全带。
11、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操
作,电器必须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
各孔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用。
孔上电缆必须架空2米以上,严禁拖地和埋压土中。
孔内电缆、电线必须有防磨、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照明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
并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的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