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如何和高中生男孩沟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家长和高中生男孩沟通技巧01
1,注重身教,树立威信。
建议父母“十多十少”——多一些身教,少一些言教;多一些读书声,少一些麻将声;多一些精神上的关爱,少给一点零用钱;多一些激励,欣赏,少一点打击,指责;多与老师沟通一些,少与赌友交流一些;多一些与孩子相处的时间,少一点社会应酬的消耗;多一些让孩子做家务的机会,少一些父母包办替代;多一些带孩子观光旅游,少一些电脑,电视畅游;多一些家庭文化氛围的创造,少一点物质环境的建设;多一些心灵美的引导,少一点外表美的诱导。
2,关注孩子的成长。
心理学研究证明,孩子非常在乎父母是否全身心投入关注他们成长。
父母除了行为上的无声关注以外,还需要言语上的沟通和表达,要让孩子知道你无声的行为所包含的关心,关注,爱护和亲近。
有的父母虽然与孩子常年在一起,却不跟孩子经常沟通;有些父母以忙为由,忽视亲子间的交流:……。
这些都是引起与孩子关系淡漠的原因,所以做父母的尽可能避免这些,尽最大可能创造行为上的关心,关注,爱护和亲近,同时用语言向孩子表达出来。
只有孩子清楚明白了这些无声的关心,关注,爱护和亲近,孩子就会对父母还以尊重,爱戴和亲近。
3,要创造和睦,祥和,稳定的家庭气氛。
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争执,当着孩子的面,应该互相支持,相互融洽,相互配合。
父母,孩子之间要民主平等,和谐宽容,父母既要与孩子分享成功的愉悦,快乐以及“狂思妄想”,“奇谈怪论”(青春期的孩子总会有不少“狂思妄想”,有许多“奇谈怪论”,即使你不能分辨是否现实,是否正确,你都该像对待一件礼物一样与孩子一起分享。
专家们认为,青春期是一个克服的过程,是你与孩子重建关系的过程,是你与孩子一同成长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你和孩子都有可能找到一把开启彼此心扉,自由表达思想的钥匙。
当你进人了这种角色,你就能体验到一种新的满足感。
)也要与孩子分担创伤或挫折时的郁闷,痛苦;既要当孩子的听众,让孩子把话说完,也要以朋友的身份给予孩子建议,让孩子自己去觉悟和修正自己。
饭桌是分享家庭时光的重要机会,但往往被忽略。
父母对孩子所讲的内容很感兴趣,孩子会觉得有种被尊重的感受。
作为父母,无论你多忙,都应留意一下孩子在干什么,并尽量抽时间与之讨论,交谈时多听听孩子的意见,采取一种平等的谈话方式,可以避开所谓的"冲突"。
当你觉得不便说就写下来,父母写下那些孩子不愿听或拒绝听的,当你把事情,道理写下来,当孩子安静下来,一遍遍地阅读时,可能对他有所启发,对解决一些事情可能会更加有效。
4,无条件信任孩子。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更是孩子的终身榜样。
孩子身上的优点,缺点,习惯和品行基本上出自于父母和周围环境的熏陶。
所以,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做到;对孩子多欣赏,赞扬其优点,尽量包容缺点乃至错误,用长远和发展的眼光看待孩子,即便是孩子犯了错误也应该以平和语调,建议和探讨的方式转达给孩子,既要明白世界上没有完美的孩子,再完美的孩子也存在缺点,也要明白帮助孩子自己判断与觉悟所形成的自律比起他律来,效力会更显著,更持久,也是孩子自己乐于接受的方式。
父母无条件信任自己的孩子是与孩子沟通交流的重要基础。
5,多赞美,少批评。
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过:人类本性中最深的企图之一是期望被赞美,钦佩,尊重。
希望得到尊重和赞美,是人们内心深处的一种愿望,心理和生理还处在发展阶段的学生更是如此。
赞美使人温馨和感激,能让人产生一种向上的力量,孩子需要这种善意与美好的表达。
虽然,赞美和批评是不可缺少的两种教育方法,但是父母还是多表扬,少批评,因为,几句真情实意的赞美会使你的孩子创造一个令你意想不到的奇迹,但是赞美要恰到好处,恰到好处的赞美是父母与孩子沟通的兴奋剂,润滑剂。
父母对孩子每时每刻的了解,欣赏,赞美,鼓励会增强孩子的自尊,自信。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赞美,鼓励,赏识会使孩子进步与成功,批评,抱怨,冷落导致孩子落后和失败。
6,纠正孩子的关键性缺点时一定要把握时机,运用成熟有效的方式方法,使其觉悟自己错在何处,为何是错的,当然也别忘了选择最佳地点,以免伤害孩子的自尊和面子
家长和高中生男孩沟通难的原因学习方面:
1.两极分化日益明显,导致不同心理状态。
高一一年下来,学生群体在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已较明显的分出层次,即所谓优生和差生。
对优生来说,他们的积极心理得到一步步发展,如兴趣上升为乐趣,好奇转化为求知欲和探索欲。
他们充满自信,学习已成为自觉的行为,并不断从中得到成功的心理体验。
另一部分学生在一年学习中(尤其是在考试中)屡遭挫折,对学习的灰心,自卑甚至害怕等心态已渐渐固化,出现兴趣转移,偏科等倾向。
学习成绩进一步下跌,自信心进一步被冲击,造成恶性循环。
对中等水平的学生来说,学习热情不高,学习目的仅希望在会考中获得通过,处于一种淡漠的被动状态。
2.归因心理发生很大变化,学习的主动意识明显增强。
人总是在不断总结经验中前进的。
学习成败归因心理,影响着学生对待学习的态度和学习行为。
高二学生的当今的学生对于学习成败的归因,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而不是客观条件。
对于学习成绩的提高,他们更多地寄希望于改进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情感、学习过程,如学习态度的端正、方法的改进、良好习惯的养成、时间利用率的
提高、学习毅力的增强等,而不是客观条件的改变,如学习环境的改善,老师的教学水平等。
学生抓住了学习活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更重视个体学习行为的影响,则会使学生更积极主动地改进学习方法,调整行为模式。
这正是当今学生个体主动意识增强的具体体现。
3.对高考的期待与恐惧。
高二,要说离高考很远吗?不是,高三的一毕业就到自己了!很近?也不是,还有高三的没毕业呢!这时很多学生就出一种期待和恐惧的心理现象。
他们具体表现在上课和学习的时候容易走神和分心、不能集中精力学习、易受干扰、经常幻想将来等。
他们感到很紧张,有的学生恨不得现在就高考,不用再这样担惊受怕,这种期待容易出现焦虑心理;但是,他们一想到要真正高考又感到莫名的恐惧,怕自己考不上好的、理想的大学,所以他们的潜意识有时宁愿在幻想中满足。
从而在上课和学习时容易走神和分心,在他们回过神之后又感到很内疚和后悔当初为什么会这样,他们恐怕这次走神和分心会影响自己的学习,而同学不这样,他们在下次考试就会比自己好。
他就想,“如果考不上大学感到自己很没面子和愧对家里人”,特别是一些自责心较强的学生。
这样他们显得过分紧张,又影响下面的学习,就是这样恶性循环下去,导致各种心理行为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