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设计”专业文理科交叉融合式教学模式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业设计”专业文理科交叉融合式教
学模式研究
摘要:目前,国内高校文科和理科都设有“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
二者无论从培养目标还是课程设置上都有很大区别。
两个学科的“工业设计”专业,教学体系相对孤立,教学内容互不兼容,教育资源融合度不高,导致学生严
重偏科,“能文不能武”或者“能武不能文”。
本文重点是让二者跨学科融合式
教学,培养出“能文能武”的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
关键词:工业设计;文理科;跨学科;融合教学
一、原有培养体系存在短板
在创新科技产业蓬勃发展的今天,常规工业设计(产品设计)专业学生的培
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及经济发展的需求。
融商业、科技、工程、艺术等多
专业为一体的跨学科教学是 21 世纪工业设计专业的热点话题和主流趋势。
只有
跨领域、跨学科、跨专业、跨学院联合教学,才能为企业和市场培养出行业对口、业界需求的实践型人才。
1、界限不清,范围不明
目前我国“工业设计”专业,文科有,理科也有。
艺术院校设计专业中一般
都包含“工业设计”或者“产品设计”专业。
理工科院校的机械制造类专业当中
也有“工业设计”或者“产品设计”专业。
专业名称相近或一致,研究内容重叠少,区别大。
文科艺术设计中“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侧重于产品外观造型
的美观性,突出艺术性。
而理工科“工业设计”专业的培养计划侧重于产品内
部机械结构的合理性,侧重功能性。
专业名称无法区分学生是文科艺术类还是理
工科机械工程类,容易使企业和用人单位混淆。
2、体系独立,互不兼容
目前,文科和理科的“工业设计”课程体系是独立的,互相之间缺少必要的
联系。
文科“工业设计”专业的课程基本属于艺术设计的范围,包含平面构成、
色彩构成、立体构成、产品设计与表达、效果图技法、绿色设计、概念设计、交
互设计、交通工具设计、公共设施设计等专业课程。
理科“工业设计”课程属于
工业制造的范围,比如:材料工程、机械工程、车辆工程等。
文科和理科共同学习的课程不多,比如:人体工程学、工业制图。
有些课程
名称相似但内容差别比较大,比如:文科“工业设计”的《交通工具设计》与理
科“工业设计”的《汽车工程》。
3、人才偏科,需交叉融合
由于课程体系不兼容导致文科生不懂内部结构,理科生不懂外观造型,外观
和结构两个在“工业设计”中密不可分的环节被割裂开,学生出现“偏科”与
“瘸腿”现象。
形成艺术学科学生设计的产品好看但是结构不合理,无法真正投
入生产。
理科学生设计的产品实用但外观缺乏艺术性,与产品应有的时代特征不符。
如何找到合理的方式,把文科和理科“产品设计”的学生纳入到同一个教学
与实践体系当中,让文科生了解产品内部结构知识,让理科生懂得产品外部造型
审美原则。
逐步实现课程教学资源共享,教学实践场所共享,产品研发平台共享,教师团队共享,社会资源共享成为培养综合实践型人才的工作重点。
二、国外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
多学科交叉的工业设计人才培养模式在国外的工业设计教育中早有范例。
意
大利、德国、日本、美国的许多高校早已在探讨或实行类似的人才培养模式。
美国工业设计师协会1998年就工业设计人才规格向全美的设计公司、企业
的设计部等单位做了调查,以了解就业市场对工业设计教育的要求。
调查列举
了就工业设计毕业生应具有的专业资质和技能的26个相关项目,要求对这些项
目的重要性作出评价。
结果如下:
1.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2.2D概念草图
3.口头及书面的表达
4.材料
与工艺
5.计算机辅助工业设计
6.多学科的交流
7.概念模型制作
8.企业实习
9.设计理论 10.数理知识 11.平面设
计 12.工程技术
13.认知与消费心理 14.研究与信息处理 15.市场营销实践 16.艺术与设计史
17.艺术与人文学 18.计算机辅助设计 19.人体测量与作业分析 20.全
尺寸模型制作
21.工作样机制作 22.展示样机制作 23.机械制图
术 24.计算机生成图像
25.快速成型 26.视频/多媒体制作
上面排序中前九项被认为非常重要,最后两项快速成型、视频/多媒体制
作为非必要,
其余为重要。
其他推荐的项目有:工作态度、幽默感、多元文化意识、环境意识、色彩理论、雕塑、写生、时间管理、基础2D-3D设计、建筑与室内设计基础、信
息设计、伦理学、人际交往、外语、表现技法。
这些要求在我们目前的大学里面还难以实现。
没有大学的工业设计专业开设
了包括所有26项内容的课程。
我们尤其欠缺的是:1.创造性的解决问题;6.多
学科的交流;8.企业实习。
国内部分含有工业设计专业的院校也在积极发展和完
善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开始探索面向国际化的工业设计创新人才培养,主张学科
交叉的融合教学形式。
工业设计创新需要集合设计学、心理学、电子学、机械学、材料学和计算机学等各个方面,进行融合创新及相关人才培养方式的研究。
三、“文理”渗透,交叉融合式培养模式
1、创新人才培养机制
基于“机械设计”与“艺术设计”的渗透与融合,创新复合型工业设计人才
培养机制。
根据院校对工业设计人才核心技能的定位,以及其他所需的各种知识
结构和素质要求,合理设置在整个培养体系的权重,构建新的人才培养计划课程
体系。
将文科的艺术设计的艺术感知特色与理科的工程与制造能力相结合,实现
技术与艺术无缝对接,力求完善产品创新性,并体现其应用价值。
2、课程体系的整合与构架
社会经济发展和市场需求要求高校培养综合型设计人才,工业设计人才需求
量逐年加大,如何培养对口应用型设计人才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
工业设计具有
的综合性特征决定了课程之间需要交叉与融合,将文理科课程组合成教学模块。
模块之间是从基础到综合、从初级到高级递进,建立起市场需求与教育标准相符
合的课程体系。
3、文理科融合式教学
把文科生与理科生共同纳入到工业设计的总框架内,打破艺术专业
课和工程机械专业课的束缚,让文科生和理科生进入同一个课堂。
让文科生和理
科生在课程学习过程中,相互影响,相互学习,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四、与企业融合实现“学分置换”
对于“工业设计”专业而言,文科生与理科生存在的问题不同,多数问题都
跟所学理论与生产实践脱节有关。
把教学环节与企业工作机制紧密结合,实现“教、学、做” 一体化,能从根本上解决“纸上谈兵”的问题。
企业的产品生
产实践过程是工业设计的最终结果,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工业设计”的学生,
都要熟悉和参与具体产品的生产实践过程,在产品的生产过程中深入理解,掌握
理论知识。
培养计划教学体系中的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可以放进企业相关产品的
生产实践环节中去学习,达到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的学习要求,企业导师可
根据学生在该生产实践环节中的表现进行评分,在企业的实习成绩可以跟校内对
应课程进行“学分置换”。
打破传统的被动式学习,让学生在提出问题、思考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习。
树立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从而提
高综合实践能力,使学生为从事工业设计、产品研发、生产管理等工作做好准备。
本文创新点在于找到文理专业的交叉点,使各种资源得到最大共享。
弥补原有专业的内在不足,使产品设计过程更开放,资源更丰富,架构更合理。
让产品设计专业的文理科界限更模糊,把功能性和艺术性通过文理科学生的专长紧密结合起来。
理科产品设计的学生也能懂得艺术性,文科产品设计的学生也能把功能设计合理。
最终为社会开发出既好看又好用的工业产品,满足人们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