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易考主观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年高中政治必修4《哲学与文化》易考主观题
1、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
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或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分析……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模式:物质决定作用+意识能动作用(总体+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措施+意义。

答题要素:(1)物质决定意识,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2)意识能动作用原理:①意识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要树立正确意识,克服错误意识,发挥正确意识(或科学理论)的促进作用。

②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自觉选择性和能动创造性,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③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
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分析……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模式:客观规律+主观能动性+结合+措施+意义。

答题要素:①规律是客观的、普遍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②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从实际出发,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在运动变化中利用规律。

③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

3、联系观
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联系观的知识(或联系客观性原理或整体与部分关系原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模式: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关系+措施+意义。

答题要素:①联系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材料 ②联系具有客观性,要求我
们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联系。

+材料 ③联系具有多样性,要求我们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材料 ④整体和部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

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

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

要求我们树立全局观念,重视局部的作用。

+材料 ⑤系统具有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要求我们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用综合的思维方式认识事物。

+材料
4、发展观
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唯物辩证法发展观的知识(或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原理)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模式:发展的普遍性和实质+发展的状态+发展的趋势+其他观点+措施+意义。

答题要素:①发展具有普遍性,要求我们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材料 ②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材料
③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事物发展的状态)。

要求我们重视量的积累;不失时机,促成质的飞跃;坚持适度原则。

+材料 ④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趋势)。

要求我们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还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面对挫折与考验。

+材料
5、矛盾观
设问模式:请结合材料,运用矛盾分析法的知识(或对立统一原理或矛盾基本属性或矛盾特殊性或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分析......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一)矛盾的对立统一原理------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1)矛盾即对立统一。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具有斗争性和同一性两种基本属性。

同一以斗争和差别为前提,斗争性寓于同一
性当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推动了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2)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
(二)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1)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 (2方法论:我们要敢于承认矛盾,直面矛盾,分析矛盾,解决矛盾(三)矛盾的特殊性原理(1)内容:矛盾的特殊性(2)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要求我们要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是马克思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

是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四)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矛盾问题的精髓)(1)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特殊性包含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一定的条件下相互转化(2)方法论:要坚持特殊到普遍,再从普遍到特殊的认识顺序。

要坚持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五)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矛盾有主、次之分,主要矛盾在事物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

办事情既要善于抓住重点,集中力量解决主要矛盾;(2)主、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又要统筹兼顾,恰当地处理好次要矛盾。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六)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
(1)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每一个矛盾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矛盾的主、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看问题既要全面,又要分清主流和支流,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

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七)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6、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
设问模式:如何运用认识论的知识分析问题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模式:实践决定认识+认识的反作用+真理的特点+认识过程。

答题要素:①实践决定认识。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对人们的实践起促进作用,错误的认识对实践起阻碍作用。

③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④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要求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7、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设问模式:运用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对材料进行分析。

答题模式辩证关系(从一般到个别决定作用+反作用+相对独立性)+分析材料。

答题要素:①决定作用: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社会存在的变化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分析材料。

②反作用: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可以反作用于社会存在,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8、“关注民生”的理论依据
设问模式:结合材料说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答题模式: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

答题要素:①历史地位(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历史的主体,要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结合材料。

②导向作用(先进的价值观具有促进作用)+结合材料。

③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的两个标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结合材料。

9、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
设问模式:如何运用人生价值的知识分析问题的原因(意义)或措施。

答题模式:人的价值+价值观+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答题要素:(1)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我们应该积极为社会作贡献。

(2)价值观对人的行为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应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立场上、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4)实现人生价值的途径。

①弘扬劳动精神,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

②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③在砥砺自我中创造和实现价值。

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需要努力增长自己的才干,全面提高个人素质;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正确价值观的指引;需要锤炼品德修为,不断打牢道德根基。

10、文化有什么功能?
(1)文化具有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功能。

文①化引导人们认识真善美,为人们提供精神指引,提升全民族的文明素养。

②文化教化育人,帮助人们提高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③文化服务社会,满足人们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为人们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④文化推动发展,是国家繁荣振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力量源泉,对提高社会文明程度具有重要作用。

(2)文化是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

当代中国,铸牢中华民族北同体意识,要以认同、传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为前提。

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11、为什么要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当代价值)
①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

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传承和发展的根本。

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标识,涵养着中华民族共同的价值观。

②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激
发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助于促进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的安全和统一,铸牢中华民族的共同体意识。

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诸如革故鼎新、与时俱进的思想,脚踏实地、实事求是的思想,惠民利民、安民富民的思想,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等,能够为解决当代中国和世界发展中的许多问题提供有益借鉴。

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强调求同存异、和而不同、和平发展,这些思想和理念有助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国际关系,推动建立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12、在新时代,如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在新时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②、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

③、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13、正确对待外来文化
(1)面向世界博采众长:文化发展必须保持开放的心态。

我们要学习借鉴一切有利于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有益经验、一切有利于丰富我国人民文化生活的积极成果、一切有利于发展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经营管理理念和运行机制,以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2)立足国情交流互鉴:①外来文化的有益成果只有与中国具体国情相结合,才能发挥积极作用。

②立足中国国情,实现不同文化的交流互鉴,应当坚持“洋为中用”,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吸收外来有益文化,推动当代中国文化发展。

14、文化发展的基本途径?
①坚定理想信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②立足时代之基,回答时代问题
③融通不同资源,实现综合创新
15、如何建设文化强国?
①建设文化强国,要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②建设文化强国,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③要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④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16、如何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①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守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实际,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协调发展。

②必须坚定文化自信,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③必须坚持和完善繁荣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制度,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更好构筑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

④必须加强党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全社会思想道德建设,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