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最大的伤口:东非大裂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最大的伤口:东非大裂谷
近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科学发展取得前所未有的突破,在任何一个领域,人类都有信心做到一定程度的涉猎。
也正因如此,许多前人无法解答的难题,我们如今也终于找到了答案。
就像在地质学中,原本不少人都难以理解,为何青藏高原的平均海拔能够远远超过世界其他地区,而现如今大家都早已明白了事件的原因。
类似青藏高原这样的特殊地质环境还有位于非洲地区的东非大裂谷。
只不过相比之下,前者是当之无愧的世界屋脊,后者则是略显沧桑的地球伤疤。
如果有机会乘坐飞机从东非大裂谷的上空飞跃,也定然会为东非大裂谷感慨不已。
可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或许东非大裂谷还会不断地扩大,最终导致地球上第八大洲的出现。
板块运动
1912年,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提出板块漂流学说,又称之为板块运动。
在这个学说之中,魏格纳通过将大西洋两边的陆地轮廓进行对比后发现,两者竟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接在一起。
不仅如此,当追溯不同区域历史上的气候变化时,竟然还意外地发现,即便有着大西洋的阻隔,不同大洲边缘地带的古生物以及古气候都十分相似。
通过这两点证据,魏格纳提出大胆猜想,让世人为之震惊。
可就像哥白尼在1543年发表的《天体运行论》一样,日心说得出现对科学界以及普通民众的冲击实在太大,一时间让人无法接受,板块漂流学说也面临同样的困境。
即便不少科学家对魏格纳提出的观点表示赞同,但依旧不敢挺身而出,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好在随着越来越多证据的出现,人类最终还是选择坦然地面对现实。
尤其是当明显相隔一个大洋的情况下,依旧出现同样的物种时,
这让人们不得不承认。
除去板块漂流学说之外,就再也没有其他任何理由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到了1968年,法国地质学家勒皮顺更是将地球的岩石层完全划分为六个较大的板块。
在勒皮顺看来,地球岩石层上的这六大板块,其实都是“漂浮”的状态。
只不过由于体量实在太大,而人类又太过渺小,所以我们根本无法感受到这种漂浮的感觉。
像青藏高原、东非大裂谷这样的特殊地质环境,主要形成原因其实就是受到了位于岩石层之下,地幔软流层的运动影响。
当地幔带动岩石层运动之时,地表板块也会随之运动,在这个过程中,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脱离和挤压,不同的地质环境也就自然而然的出现。
也正因如此,其实青藏高原以及东非大裂谷的出现就十分容易理解。
在地质学里,青藏高原原本并不是世界屋脊,平均海拔甚至还不到现如今一般的高度。
可由于印度洋板块和亚洲大陆的挤压,最终让青藏高原高高隆起。
而东非大裂谷则刚好相反,科学界们推测,在距今约3200万年前,东非大裂谷首次出现在地球上。
在那以后,东非大裂谷逐渐剥离开来,裂谷的宽度和深度也逐年增加,经过漫长的时间推移以后,终于形成了现如今这副模样。
东非大裂谷
在科学界中,许多科学家都喜欢以“伤口”二字来形容东非大裂谷。
事实上,如果能够从地球之外的视角来看待这片区域,伤口二字也的确名副其实。
这条“地球上最大的伤口”于非洲东部开启,至赞比西河的下游谷地结束,全长大约5800多公里。
如果以地球赤道的周长为例,那么赤道40076千米的长度,其实也仅仅不过是接近东非大裂谷的七倍长度而已。
可想而知,东非大裂谷这道伤口,影响力范围究竟有多么宽广。
除此以外,东非大裂谷的最深处足足达到2公里。
如果是将这个
长度放在平面上,或许不会有人有太大的感觉,可如果是放在纵向方位上,东非大裂谷的深度接近1/4珠穆朗玛峰。
可想而知,一旦不小心掉入如此深入的峡谷中,究竟是何等恐怖的一件事情。
在最开始的时候,人们对东非大裂谷的出现其实并没有太过关注。
毕竟在我们生活的地球上,各种各样的环境都有,东非大裂谷或许也只是其中比较特殊的一个而已。
更重要的是,在地震发生以后,一些地区同样会出现类似东非大裂谷一样的“断裂带”。
说不定在百万年前,非洲地区就曾经遭遇过这样一次巨大无比的地震。
然而在板块漂流学说出现以后,地质学家们又一次针对东非大裂谷进行相关研究,才最终确定了东非大裂谷的成因。
当地壳下方的地幔软流层不断运动的时候,地表也会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
更重要的是,当地幔物质不断上升抵达地表以后,产生的巨大张力就会让东非大裂谷一带出现脱离的现象。
自3000万年前的渐新世开始,东非大裂谷地区的断裂运动就开始不断出现。
到了中新世时期,断裂运动变得越来越强烈,阿拉伯半岛以及红海大陆等等,也正是在这样的地质运动背景下逐渐形成。
非洲地区的地震事件
事实上,别说是距离当前社会十分遥远的时代,即便是到了今天,东非大裂谷依旧在不断地运动和扩大。
就像在最近百年的时间里面,东非地区就曾经发生过两次十分强烈的地质运动,而这两次运动也彻底为地质学证明,表明东非大裂谷受板块漂流影响绝对算得上有迹可循。
首先是在1978年12月,阿尔杜科巴火山事件的爆发。
位于吉布提阿发尔三角地区的阿尔杜科巴火山爆发之前,曾突然出现高达数百米的突起。
如果从卫星上观测就会发现,此时地球上的某一片区域,就好像突然出现了一座山峰。
也正是因为此次事件,竟直接导致阿拉伯半岛与非洲大陆之间的距离增加了1.2米。
从数据上来看,1.2米似乎微不足道。
可如果巴阿
拉伯半岛以及非洲大陆这两个研究对象放上去就知道,其威力绝不是普通人能够想象的。
其次则是在2005年9月,埃塞俄比亚北部境内曾发生过多达上百次规模十分巨大的地震,并最终形成了一条550米长、宽七点五米的大裂缝。
相比于东非大裂谷,这道裂缝同样微不足道。
可如果给它足够的事件长度,或许这一片区域最终也会形成规模十分可怖的大裂谷。
而科学家们通过研究发现,之所以会在这片区域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原因就在于这片区域中没有任何“支撑”。
换一个说法就是,在正常的地质环境中,某一区域应该是以地壳、地幔以及地核这样的顺序层层推进。
由于地壳的存在和保护,人类才得以免受地幔运动的影响。
只可惜在埃塞俄比亚北部地震带,地壳的保护十分疲软,地幔运动也就更容易对这片区域造成冲击。
或许很多人会问,那么为什么地幔运动对这片区域的影响仅此一次?答案并非如此。
毕竟在地幔影响之中,强度有大有小,并不是每一次运动都会对地表造成极其恶劣的影响,否则无论生活在任何一个区域,人类都必将受到严重的伤害。
事实上,现如今的地球也已经进入了比较平静的时期,相关的地质运动也显得十分平和,所以即便是出现东非大裂谷这样可怖的伤口,其实也是以极其缓慢的速度在进行扩张。
所以非洲地区的地震事件,一方面证明了东非大裂谷的成型原因,另外一方面也证明了东非大裂谷的“可靠性”:当它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之后的变化自然也会十分的稳定。
第八大洲的可能性
科学家们通过卫星对东非大裂谷观察研究以后得出结论,东非大裂谷正在以每年2.5cm的长度不断地扩张。
相比于东非大裂谷的宽度来说,2.5cm自然是微不足道的。
可如果让这个速度不受时间的限制,那么未来东非大裂谷将整个非洲一分为二自然也是很有可能的。
只不过在时间上面,科学界的看法却并不相同,一部分科学家认为,或许在100万年以后,当海水灌入东非大裂谷之后,非洲就会分为东非洲和西非洲两个完全不同的大洲;另一部分科学家则认为,或许在2亿年之后,才有可能真正出现东非洲以及西非洲的局面。
或许不少人会疑惑,为什么在时间点上,科学家们会做出差距如此之大的判断。
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在未来的地质变化过程中,谁也不知道会有怎样的意外发生。
倘若东非地区再次出现强度更大的地震,并在形成断裂带以后与东非大裂谷连接在一起,东非大陆和西非大陆形成的时间自然就会加快。
其实不论是百万年也好,亦或者是2亿年也好,基本都和我们没有什么关系。
更重要的是,这主要还是一种可能性。
在地球板块漂流运动的过程中,说不定还会出现其他的“意外”,在这些意外的影响下,人们就更没法预测未来的变化了。
值得一提的是,其实东非大裂谷除去帮助地球形成第八大洲的可能性之外,同时还和我们人类的起源息息相关。
在数百万年前,当人类还在森林之中以南方古猿的形式存在时,正是东非大裂谷逼迫它们走出了舒适圈,并通过直立行走的方式适应平原上的生活。
正因如此,人类才有机会发展到现如今的高度,也才有机会去探寻东非大裂谷的相关知识。
结语
尽管我们无法知晓东非大裂谷究竟会在什么时候陷入汪洋大海之中,更不清楚东非大裂谷未来的发展方向是否会严格遵循科学家们做好的规划。
但东非大裂谷不断地扩张,其实就是在给我们人类研究地质运动的机会。
如果能够彻底了解东非大裂谷之下的地幔运动,那么在未来面对其他地区的相关地质运动时,我们就有很好的经验可以借鉴和参考。
更重要的是,如今人类在预防地震这一块,其实还停留在十分原始的
阶段。
或许通过对东非大裂谷以及相关区域的研究以后,我们也能更好地推测并防范地震。
一旦这个科研目的成功完成,必将给全人类都带来难以估量的价值。
1、东非大裂谷的形成
3,000万年前,非洲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之间开始发生张裂伸展,形成了一个长达6,000多公里的“西亚-东非”裂谷带,从西亚的土耳其、叙利亚海岸开始,向南穿过红海、埃塞俄比亚高原和东非高原,一直延伸至南部非洲的莫桑比克海峡,非洲内部的区域被称为东非大裂谷。
尽管科学家预计,数亿年后,东非大裂谷将与红海一起完全分裂为新的海洋,但在我们人类可以看到的时间里,它不仅基本保持了平静,而且还是十分富饶的。
2、东非大裂谷周围环境
裂谷地区分布着大量的大型湖泊,包括世界第二大淡水湖维多利亚湖、世界第二深湖坦噶尼喀湖等,这些湖泊周围有大片的草原,养育着大量的野生动物,每年在马赛马拉和塞伦盖蒂国家公园发生的动物迁徙吸引了大量的游客。
除水草丰美的草原和湖泊地区外,东非大裂谷周围还分布着非洲地势最高的高原,其中也有几个非洲高海拔高峰,其中包括非洲第一高峰乞力马扎罗山。
在东非的大裂谷地区,从海拔数百米的谷地到4000多米的高峰,可以看到从热带雨林到高山苔原的植被变化。
02东非大裂谷中的人类足迹
湖,草原,沙漠,火山,高原,峡谷,平原,大裂谷地区这些复杂的环境孕育出各种物种,使东非大裂谷成为地球上最丰富的生物栖息地之一。
对人类而言,东非大裂谷复杂多样的生态环境也推动着人类的进化,这里也许是最早出现的地方。
1、东非大裂谷附近发现古人类
一九七四年,在埃塞俄比亚东北部的阿法尔地区发现了一具保存较完整的古人类化石,这是一位南方古猿,这是一位距今三百二十万年的年轻女子,她的名字叫露西。
更重要的是,通过骨骼分析,露西已经能够双脚直立行走,她可能是第一个能直立行走的古代人类,也
可能是我们人类的“老奶奶”。
自阿法尔地区发现露西以来,也相继发现了许多保存完好的同一时期的南方古猿化石,它们都生活在距今390万至300万年间,统称为“阿法南方古猿”。
2、对东非大裂谷古人类的研究
在露西被发现的阿法尔地区处于从东非大裂谷到红海的过渡地带,也被称为“阿法尔三角洲”或“阿法尔凹陷区”。
它位于裂谷的中心,被一层火山岩所覆盖,可以想象,由于地壳运动,这里曾发生过剧烈的火山活动,而现在,这里却是一片宁静的沙漠。
以露西为代表的阿法南方古猿生活在红海附近,属于东非大裂谷的北端,那么,阿法南方古猿是从哪里迁徙过来的呢?
1995年,人们在位于埃塞俄比亚与肯尼亚边界的图尔卡纳湖附近,发现了许多比露西更古老的南方古猿化石,由于分布在图尔卡纳湖附近,被称为“湖边的南方古猿”。
据年龄分析,湖边的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420万年至380万年前,外形与露西十分相似,彼此间有大约10万年的共存时间,因此许多科学家都将其视为阿法南方古猿的祖先。
尽管我们不能完全确定露西和其他南方古猿是我们人类的直系祖先,但从图尔卡纳湖到阿法尔地区,从大裂谷的中部到北部,这些古猿的分布,实际上可以说明古代人类,或沿东非大裂谷自南向北迁移,最终离开非洲,走向全世界。
03东非大裂谷的宗教色彩
1、裂谷区域是三大宗教的起源
“西亚-东非”裂谷带,即东非大裂谷带,可分为三个部分:南部为东非大裂谷在非洲境内,中部为亚非之间的红海,北部为西亚裂谷带。
由于裂谷地区不仅是人类迁徙的起点,而且在该地区还产生了三大宗教,这些宗教对古代西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因此,整个大裂谷地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北部的西亚裂谷带,位于大裂谷地区著名的耶路撒冷,这是犹太教和基督教的发源地,也是伊斯兰教的第三圣城;位于红海东部海
岸的中部,这是伊斯兰教最重要的两个圣城,即麦加和麦地那。
2、东非大裂谷对宗教的影响
在大裂谷地区北部诞生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也沿着裂谷向南进入东非地区,回到人类在数万年前开始的地方。
今天,埃塞的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信仰都是从阿拉伯地区穿越红海来到这里的。
对埃塞俄比亚人来说,尤其是对埃塞众多科普特基督徒来说,现代的埃塞俄比亚人是古代以色列所罗门王和阿拉伯半岛示巴王后的后裔,他们确信圣经旧约中消失的圣物约柜就藏在埃塞一座教堂里。
而且在埃塞境内的穆斯林口中还流传着穆罕默德和埃塞的传说,据说在穆罕默德传播伊斯兰教初期,他曾让教徒到埃塞避难,以致后来崛起的阿拉伯帝国为了报恩放弃了进攻埃塞的念头。
这几个传说未必都是准确的,但都显示出大裂谷地区有着深厚的宗教渊源,即“西亚-东非”大裂谷地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塑造的。
这一关系甚至影响到了现在,在1985年之后,以色列政府曾进行过几次移民援助行动,把成千上万信仰犹太教的埃塞人送往以色列,他们从大裂谷南部送往大裂谷北部定居。
在大裂谷地区复杂的环境中孕育了大量的生物,同时也推动着人类的进化,人类从裂谷地区从非洲南面走向北面。
那些从非洲出来的人在大裂谷中北部建立了各种宗教,然后从北到南沿着大裂谷反向地回到东非地区。
对人类而言,大裂谷既是物种迁移的通道,也是进化的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