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单细胞生物》课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生物《单细胞生物》课件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选自七年级生物教材《单细胞生物》章节,详细内容包括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着重讲解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等典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生活习性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
1. 了解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掌握其主要生物学特征。
2. 掌握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等典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生活习性和应用。
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对微小生物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教学难点: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及各典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
教学重点: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以及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
1. 教具:显微镜、载玻片、单细胞生物模型、PPT课件。
2. 学具:显微镜、载玻片、单细胞生物观察记录表、彩色笔。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草履虫、酵母菌等单细胞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微小生物的好奇心,导入新课。
2. 新课讲解:
(1)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分类;
(2)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等典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生活习性和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
(1)分组观察显微镜下的单细胞生物,让学生亲身感受其形态特点;
(2)讨论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生态环境。
4. 例题讲解:
(1)草履虫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
(2)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
(3)衣藻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5. 随堂练习:
(1)根据观察记录表,绘制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的结构图;
(2)简述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2)拓展:介绍其他类型的单细胞生物及其应用。
六、板书设计
1. 《单细胞生物》
2. 内容:
(1)定义、特点、分类
(2)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的结构、生活习性和应用
(3)单细胞生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七、作业设计
1. 作业题目:
(1)简述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
(2)举例说明草履虫、酵母菌、衣藻在自然界中的应用;
(3)绘制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的结构图。
2. 答案:
(1)单细胞生物是由单个细胞组成的生物,具有体积小、结构简单、繁殖快等特点。
分类有: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等。
(2)草履虫:可净化污水;酵母菌:面包、啤酒制作;衣藻:作为鱼、虾的饵料,净化水质。
(3)结构图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的概念、特点、分类掌握情况较好,但对典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生活习性的理解仍有待加强。
2. 拓展延伸:
(1)开展课后实践活动,观察生活中的单细胞生物,加深理解;
(2)引入科学家研究单细胞生物的案例,激发学生探究精神;
(3)推荐阅读相关书籍,拓展学生知识面。
重点和难点解析
1. 教学难点: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及各典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
2. 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观察显微镜下的单细胞生物。
3. 例题讲解:草履虫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衣藻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4. 作业设计:绘制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的结构图。
一、单细胞生物的分类及各典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特点
1. 分类:单细胞生物可分为原核生物、原生生物、真菌等。
其中,原核生物无细胞核,原生生物具有细胞核,真菌具有细胞壁和细胞核。
2. 结构特点:
(1)草履虫:身体呈卵圆形,表面有许多纤毛,靠纤毛的摆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具有食物泡、收集管、伸缩泡等结构,可进行摄食、排泄等生命活动。
(2)酵母菌:细胞呈圆形或椭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液泡等结构。
在面包制作中,酵母菌通过发酵作用产生二氧化碳,使面团膨胀。
(3)衣藻:细胞呈卵圆形,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叶绿体等结构。
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为自身和生态系统提供能量。
二、实践情景引入:分组观察显微镜下的单细胞生物
1. 目的:让学生亲身感受单细胞生物的形态特点,加深对单细胞生物的认识。
2. 步骤:
(1)将学生分组,每组分配一台显微镜和载玻片;
(2)在载玻片上滴适量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的培养液;
(3)指导学生使用显微镜观察单细胞生物,并记录观察结果;
三、例题讲解
1. 草履虫的结构特点及生活习性:通过讲解草履虫的结构图,让学生了解其各部分结构的功能,如纤毛的作用、食物泡的消化等。
同时,介绍草履虫的生活习性,如生活在淡水、海水等环境中,以细菌、藻类等为食。
2. 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应用:讲解酵母菌的发酵原理,使学生明白酵母菌在面包制作中的作用。
同时,介绍面包制作过程中如何使用酵母菌,以及酵母菌对面包品质的影响。
3. 衣藻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通过讲解衣藻的结构图,让学生了解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以及衣藻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和氧气的过程。
四、作业设计:绘制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的结构图
1. 目的:巩固学生对单细胞生物结构的认识,培养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2. 要求:
(1)学生根据观察记录和课本插图,绘制草履虫、酵母菌、衣藻的结构图;
(2)标注各部分结构名称,简要说明其功能;
(3)提交作业时,附上观察记录和结构图的说明。
本节课程教学技巧和窍门
一、语言语调
1. 讲解时注意语速适中,清晰明了,确保每位学生都能听清楚;
2. 在强调重点和难点时,适当提高音量,以引起学生注意;
3. 运用幽默、生动的语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时间分配
1. 导入新课:5分钟,通过展示显微镜下的单细胞生物图片,吸引学生注意力;
2. 新课讲解:15分钟,简要介绍单细胞生物的定义、特点和分类,详细讲解典型单细胞生物的结构、生活习性和应用;
3. 实践情景引入:15分钟,分组观察显微镜下的单细胞生物,让学生亲身体验;
4. 例题讲解:10分钟,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讲解;
5. 随堂练习:5分钟,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三、课堂提问
1. 针对重点和难点进行提问,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
2. 鼓励学生提问,及时解答疑惑,提高课堂互动;
3. 对学生的回答给予积极评价,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四、情景导入
1. 利用显微镜下的单细胞生物图片,引发学生对微小生物的好奇心;
2. 结合生活实例,如面包制作,使学生感受到单细胞生物的实际应用。
教案反思
1. 教学内容方面:本节课内容较为丰富,应注重讲解的深度和广度,确保学生掌握单细胞生物的基本知识;
2. 教学方法方面:实践情景引入和课堂提问是提高学生兴趣和参与度的有效手段,需在今后的教学中继续加强;
3. 时间分配方面:注意控制每个环节的时间,避免前松后紧或前紧后松的情况;
4. 课堂氛围方面:注重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5. 作业设计方面:作业应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巩固知识点,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