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结题报告
2009年4月,我申报并批准了《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实验研究》课题研究。
旨在彻底改变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千人一面、缺乏个性表达的现象,还阅读教学以应有之义,还阅读教学之本来面目。
因此,结合班级及本人的实际情况,我提出了这样的阅读教学实验课题。
《小学语文个性化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实验重点在于通过指导学生课内阅读,不断地来培养学生的个性化的感受能力、理解能力、欣赏能力和评价能力,并且能够使之经常地运用到课外的阅读当中去,并在教学中不断完善和调整,逐渐养成个性化阅读行为,提高学生个性化阅读能力。
一、研究背景
学会学习,培养创新能力是当今教育的一大主题。
培养创新能力是以发展学生独特的个性为前提的。
因此,改革传统教育,倡导个性化的阅读教学是时代发展的需要。
长期以来,受传统的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拥有对教材文本的绝对解释权,阅读课长期呈现琐细的分析和机械的练习的模式,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被限制在教师的理解范畴之内。
教师重“教”,轻“学”,更轻“个性地学”。
阅读现象千人一面,一样的阅读方法,一样的阅读感受,一样的阅读结果,甚至连考试的答案也一样的标准,对个性差异的学生从没考虑要去创造条件,或者去营造培植的土壤。
这样做极大地抹杀学生能动的一面,同时又使阅读这一个性特征明显的行为,演变成了片面追求“共性”的过程。
长此以往,学生的个性就难以得到张扬,创新能力的培养就成了一句空话。
另外,调查表明:现在的学生的阅读水平表现出不断退化的现象,具体表现在学生的绝对阅读时间量和容量不足;学生失去了阅读的心理自由;迷失了真正的阅读价值;没有了阅读的成就感,最让人悲伤的是,因为学生们的阅读不再是自我的,而是“他我”了。
因此,从阅读教学的现状看,倡导个性化阅读教学,积极探索、研究其策略已是必然。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维启迪,享受审美情趣。
要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体验和理解”。
这段话有两层意思:一、阅读是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让学生亲历亲为,而不能让教师包办代替;
二、阅读这种学生的自主实践活动应该是个性化的,不能用共性淹没个性,更不能以共性取代个性。
语文是多义的,不同的人因为各自的“文化语境”和“阅读期待”不同,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对同一作品的阅读,会产生千差万别的感受。
为此,阅读教学就要创造一个“互相对话”的交互情境,让教师、学生、作者,以文本为载体进行平等的语言交互、思想交互、情感交互,并且这种交互应是多元的。
因此,追求个性化的阅读是我们语文教育的必然。
二、概念界定
个性化:《现代汉语词典》解释为“在一定的社会条件和教育影响下形成的一个人比较固定的特性”。
在心理学上指的是“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语言和行为方式,是一种个人特质”。
在个性之后加上“化”,则构成了动词,表示转变某种性质或状态。
阅读:是认真地看(书报、文件等),并领会其内容;是信息的处理,思维的发展,审美的体验,人生的享受……
个性化阅读:是在遵循阅读鉴赏的一般规律的前提下,根据个人的生活经验、知识积累、兴趣爱好对文本进行某个角度或多个角度探究的过程。
小学生个性化阅读就是充分顾及每个学生的阅读心理,以学生自己的阅读、研读为主,体现以学生为本的阅读思想,所达到的不仅仅是感受和理解,还是有创造和有批判意识的阅读实践,形成可持续发展阅读习惯的目的,并且使其得到长足发展的个性阅读行为,所关注的是学生生存性的问题。
三、研究目标和研究内容
(一)研究目标
1、能够促使教师掌握正确的指导学生进行个性化阅读的策略,处
理好课程目标,文本意义等与个性阅读的关系。
2、提高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能力,实现思维的深化、个性化。
3、有效改进课堂教学中教师教的行为和学生学的行为,让二者皆能沿着良好的态势发展,寻找到最有效的方法和途径。
(二)研究内容
1、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特点。
2、小学生个性化阅读的策略。
四、实验原则及研究方法
(一)研究原则
1、目标性原则
本课题将在“以学生个性特长发展为本”思想指导下,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发展的目标。
2、主体性原则
在教学过程中更新观念。
实践和研究表明,“教者好教”并不等于“学者好学”。
我们要改变过去的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现象,把个体精神生命发展的主动权还给学生。
能正确处理学生主体和教师主导的关系,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自主参与、自主学习、自主创新、自主活动、自主评价,展示自己的个性。
3、管理性原则
加强对课题研究的管理,尤其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建立比较完善的管理体制,保证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建设校园文化网络,形成一种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有效的个性发展优化结构。
积极开展苏教版国标本语文教材实验研究,探索新课程理念下的个性化阅读教学的途径方法。
4、针对性原则
教育活动中要有因人而教的针对性,因材施教,差异发展,
建立以爱为核心的师生、同学、亲子之间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创造一个进取的、和谐的、自由的、愉悦的发展环境。
每个人都有自己
与别人不同的个性,每个学生的个性都需要教师去发现去培养,在发现与培养中要用科学的、欣赏的、爱抚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使他们健康的成长。
5、操作性原则
对学生基本情况进行三次调查。
第一次是课题研究开始前,第二次课题研究进行中;第三次在课题研究的总结阶段。
课题研究中将分段,分年级进行评估要求,并有侧重点。
建立数据库,运用检测法进行统计分析。
(二)研究方法
1、文献研究法:认真学习,密切关注教改动态,积极搜集与本课题研究相关的教学资料、信息,研读《语文课程标准》等,使课题实施建立在扎实的理论支撑基础上。
2、个案分析法:开展课题引路、研讨展示活动,收集典型个案,认真剖析、反思。
3、经验总结法:注意搜集积累和总结课题研究中多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做法,提升教学理念。
五、研究的具体实施
在课题研究实施中,我始终坚持“科学、有效、创新”的研究思想,认真开展课题研究活动。
(一)初步摸底,搞清基础
从课题立项起,我就着手对我班的阅读教学状况展开调查。
首先,我对09—10学年度期末考试我班语文试卷上的阅读题进行了分析,目的是了解学生的阅读能力。
通过对试卷的分析和找部分学生座谈,我们发现,在情感、态度方面,39%的学生书写马虎潦草,审题能力差,不能正确理解题意或没看清题目就随便做;阅读不能进入状态,对阅读题怀有恐惧感,许多学生认为遇到阅读题不知道从何做起。
在技能技巧方面,41%的学生阅读速度慢,理解能力不理想。
不会提问题,只在一些不重要的词语意义、读音方面提问;课内阅读训练单一,没有向课外拓展,学生的阅读量小,导致词语积累贫乏,作答内容太肤浅,停留在零碎的表面感受,语言表达能力不理想。
在和学生座谈中了解到:喜欢读书的学生较少,许多学生家有书却不读,不喜欢积累和背诵,许多学生不能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感受课文人物、事件、美好的环境和优美的语言并乐于与人交流。
(二)针对现状,分析原因
通过分析我们认为,造成“似曾相识”的重要原因:
教师方面: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还是以学生的被动接受为主,以教师的讲授为主,教师“一讲到底”“一问到底”的现象还是大有存在,课堂教学还是“一言堂”的模式。
在和老师的座谈中也发现不少老师以课时紧、任务重、学生能力差为由而以讲代读,剥夺学生自主学习、交流的时间,以致造成阅读效率少慢差费(读得少,速度慢,效果差,费时多)。
学生方面:没有阅读氛围,没有激励措施,导致学生阅读兴趣不浓,阅读习惯不佳,对阅读怀有恐惧感。
所以,我们认为教师的阅读教学指导工作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乐于读,并在学生读的过程中加强个性化的指导。
首先要提供一定的条件,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在教学活动中,要形成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的多向交流,不断地获取教与学的反馈信息,灵活把握教学过程,使每一位学生都能得到发展。
其次,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教师教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法,这既是学生主动学习的基础,又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体现。
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他们一些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这样学生的个性才会得到张扬,个性化阅读能力才会得到提高。
(三)研究的途径和方法
1、理论学习,提高教师素质
课题研究需要科学的教育理论支撑,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收集了许多有关个性化阅读的文章资料定期学习,并做好专题记录收集存档。
此外,在内容上看,我还学习了有关课程改革的纲领性文章,对《语文课程标准》进行解读的指导性文章和切合课题研究的专题性理论。
通过学习,为全面开展课题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2、立足课堂,探索研究策略
课堂是课题研究的主阵地,离开教学实践,课题研究就会失去生命力。
因此,我始终把课题研究工作和课堂教学紧密结合起来,使课题研究牢牢扎根在课堂这块肥沃的土壤之中。
一方面,我在日常的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围绕研究目标和研究重点进行实践探索,研究开展个性化阅读教学行之有效的途径、手段和策略;另一方面,我每学期,坚持围绕该课题开展1-2次课题研究开放日活动,并做好以备课、听课、评课为中心的过程管理,请教研组成员人人参与备课、听课、评课的研究全过程。
使自己在研究实践中不断地总结、反思、提高。
2、反思小结,提升研究成果
现代教育不仅要求教师勇于实践,还要求教师成为善于思考、善于总结的研究型教师。
在课题研究中,能否自觉积极地进行反思总结,其重要性更是不可低估的。
两年多的研究试验中,我把自己的教育教学中的点滴感触,通过案例、反思、论文等形式表达出来。
撰写的论文《洋溢着人文价值的课堂》在省级刊物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