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红水库渠系震损恢复渠道设计工作总结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设计单位工作总结报告
一、工程名称:东方红水库渠系震损恢复重建工程实施方案(增补项目)
二、建设单位:梓潼县武引管理局
三、设计单位:四川涪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四、监理单位:
五、施工单位:
六、项目部管理人员名单:
批准:林绵涛
核定:范少国
审查:黎正华
校核:谷明锐
设计:唐本熙
制图:唐本熙
七、开工日期:
八、工程概况:
(一)情况简介:
梓潼县东方红灌区位于梓潼县西北面,地处涪江水系白琼河中游,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水产等综合利用的中型水利工程,也是全省38座备战水库之一。
东方红水库于1971年开工修建,1976年建成,集雨面积53.4km2,总库容2066万m3,正常库容1500万m3,死库容125万m3。
灌区范围涉及6个乡镇,涉及灌面6.66万亩,改善灌面2.55万亩,包括右干渠,左干渠,许豢、支渠、双板右支渠,双板左右支渠等54条渠道,渠道总长234.8km,其中明渠长227.665km,暗渠10处1092m,隧洞28座4357m,渡槽12座1321,倒虹吸2处365m,各类渠系小型建筑物430处。
灌区各级渠道已基本建成,除干渠和提灌站渠道少部分衬砌外,其余全部为土渠输水。
东方红水库灌区渠系在本次特大地震中受损特别严重,部分渠段出现了裂缝,缝宽0.5~3cm不等,渠道坡度偏陡处出现了垮塌、淤积、堵塞等现象。
上述震损情况致使现状渠道已不能正常通水,直接影响田的灌溉及灌区群众的生产、生活,当地领导、群众对及时整治东方红水库引水渠都特别重视和关心。
因此,实施本工程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
我公司于2010年1月,开始对东方红水库灌区引水渠进行了实地踏勘,搜集了项目区的水文、地质、建筑物结构组成等基本设计资料,于2010年2月底完成了报告设计成果。
(二)主要整治内容:
本次仅对受损特别严重的渠段进行整治,其中左干渠160米,左干渠排洪沟420米;右干渠958米,右干渠排洪沟560米;许豢支渠302米,许豢支渠排洪沟520米;石台左支渠231米,石台左支渠排洪沟150米;石台右支渠113米,石台右支渠排洪沟220米;百顷支渠排洪沟310米,均为明渠;本次整治对13处损坏严重的泄洪闸和1处山溪渡槽进行整治重建。
工程总投资263.34万元。
(三)工程设计要点:
1)渠道设计部分
1.渠顶设计超高: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渠道超高渠道衬砌超高值可采用0.3-0.8米,5级渠道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0.1米。
详见表1-1.
2.设计水深:详见表1-1。
渠道水力计算成果表
表1-1
3.渠道设计:详见表1-2。
渠道治理方案表表1-2
具体体型详见设计图
2)其他渠系建筑物设计:
1、山溪渡槽
本次设计仅对一处山溪渡槽进行恢复重建,具体体型详见设计图。
表1-4
2、泄洪闸
本次设计对13处泄洪闸行恢复重建,具体体型详见设计。
表1-5
九、工程等别
东方红水库左干渠设计引水流量为1.4m3/s,灌溉面积1.92万亩,右干渠设计引水流量为2.65m3/s,灌溉面积3.08万亩,石台右支渠的设计引水流量为1 m3/s,灌溉面积1.56万亩,石台左支渠的设计引水流量为0.6 m3/s,百顷支渠的设计引水流量为0.24 m3/s,许豢支渠的设计引水流量为0.63m3/s。
排洪沟流量表:表1-6
根据《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和《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之规定,东方红水库灌区灌溉渠及排洪沟工程等级均为5级,主要建筑物和次要建筑物也均为5级。
根据《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表3.3.3之规定,本次设计排洪沟防洪标准按10年一遇标准设计。
十、设计依据:
(1)《节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63-2006)
(2)《灌溉与排水工程工程设计规范》(GB 50288-99)
(3)《渠道防渗工程技术规范》(SL 18-99)
(4)《水利工程水力计算规范》(SL 104-95)
(5)《防洪标准》(GB50201-94);
(6)《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000);
(7)《节水灌溉规范》(SL207—2000);
(8)《水利水电工程水文计算规范》( SL278—2002);
(9)《中小型水利水电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10)《水工钢筋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试行)(SDJ20-78);
(11)《水利水电工程施工组织设计规范》(SDJ338-89);
(12)《水利水电工程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88-2003);
(13)《水利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规范》(SL72-94)
(1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6)《四川省〈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实施办法》(1993.12);
(17)《水土保持治理技术规范》(GB/T16543—1996);
(18)《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19)《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十一、工作情况及过程控制:
(一)经过现场勘查,我单位开始对该工程进行实施方案和图纸设计,设计过程中,严格执行国家现行的各种设计规范及强制性条文,各工种相互协调相互配合,精心设计,技术人员严格审查以保证设计质量得到控制。
(二)参加本工程的设计交底、图纸会审、施工中对建设单位、施工单位提出的有关设计变更、技术核定按规范要求进行严格审查、签署、存档。
(三)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经常深入施工现场进行观察指导,与建设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密切配合,积极参加基础及主体结构验收,对存在问题提出整改意见,并请监理单位及建设单位督促及检查落实情况,对施工单位提出的各种问题进行解答及处理。
十二、工程综合评价:
1、我单位在设计过程中,能较好地履行工程合同条款,无违反法律、法规、政策及强制性条文规定的行为。
四川涪圣工程设计咨询有限公司
二0一二年三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