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信陵君窃符救赵》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陵君窃符救赵》学习要点及能力训练检测
一、学习要点
(一)课文内容结构
1.信陵君仁而下士(1)迎侯赢(详)(2)请朱亥(略)
2.信陵君窃符救赵之事:秦国邯郸(开端)
朱亥请命(高潮)
侯赢献策(发展)
却秦存赵(结局)
归军留赵(尾声)
(二)重点内容
1.总结、归纳本文的文化常识和特殊语言现象。
(1)左、右及尊卑
在官职上,尊右卑左,如“位在廉颇之右(之上)”,“左迁”是降职。
在地理上,“东”为左,“西”为右,“江左”即“江东”。
在住所上,“闾左”即住在街巷左边的是地位低的贫民,豪族常居右,称“豪右”。
坐位(或站)则以左为尊,如课文中的“公子从车骑,虚左”,御者中,陪乘居右。
兵车则又不同,主帅居中掌旗鼓,御者左,保卫者右(称车右),非主帅所在的一般兵车,御者中,左一甲士持弓,右一甲士持矛。
堂内座位以“南”为尊,即“南面称帝”,室内座位则以“东向”为尊(坐西朝东),如“项王,项伯东向坐”。
(2)通假字
直上载公子上坐坐同座。
辞决而行决同诀。
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乡同向。
(3)词类活用
①留军壁邺“壁”原义为营垒,活用为动词“驻扎”。
②不敢以其富贵骄士“骄”原为形容词骄傲,活用为动词“傲视”。
③且公子纵轻胜“轻”原是形容词,活用作动词“看不起”。
④而魏救不至动词“救”用作“至”的主语,活用为名词“救兵”。
⑤今公子有急形容词“急”作“有”的宾语,活用为名词“危急之事”。
(4)名词作状语
①皆谦而礼交之“礼”作“交”的状语,译作“有礼貌地”。
②欲厚遗之“厚”即“厚礼”,作“遗”的状语,译为“用厚礼”。
③力能窃之“力”即“能力”,作“窃”的状语,译为“靠能力”。
(5)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①虚左
使“左边”虚着,空着。
②故久立公子车骑市中
使“公子车骑”停留
③北救赵而西却秦
使“秦”退却
④公子怪之
以“之”为怪,
(6)特殊句式
①而如姬最幸
没有被动词的被动句,而如姬最被宠幸。
②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
用“为”表示的被动句
③何功之有哉
宾语“何功”置于谓语“有”之前,为宾语前置句。
④而诸侯敢救赵者
“敢救赵”是“诸侯”的定语,置于中心词“诸侯”之后,是定语后置句,“者”是后置标志。
(三)疑难解析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富贵骄士。
”一句中“无”与“不肖”各是什么意思?
答:“无”在此句中作介词(一说连词),可译作“无论”、“不论”,如“政无巨细,皆断于相”(《史记·田儋列传》)的句意是政事无论大还是小,都由宰相来决断,其中“无”便是作介词,作“无论”、“不论”讲。
“不肖”在这里是“不才”、“不贤”之意。
2.“今吾且死,而侯生曾无一言半辞送我”一句中,“曾”的意思是什么?
答:曾,副词,在文中表示动作行为或事情的发生出乎意料之外,常用于副词“不”、“无”、“未”、“微”、“弗”等之前。
“曾无”连用,可译作“竟然没有”、“连……都没有”等。
如“强者归田以千数,弱者曾无立锥之地”意为有权势的人归回的田地数以千计,贫弱的人连立锥之地都没有。
3.“公子即合符,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一句中,“即”的意思是什么,试举例加以说明。
答:“即”在句中作连词,表示让步关系,可译为“即使”、“纵使”、“尽管”之意。
如“人即精神至强,至丙夜(三更天)未有不思偃息者矣”一句的意思是即使是精神十分健旺的人,到了三更时分也没有不想躺下休息的。
又如“命即无奈何,心可使泰然(白居易诗句)”的意思是即使命运坎坷,心也可泰然处之。
(四)典型例题分析
与“公子过谢侯生”中“谢”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朱亥故不复谢
B.齐人杀彭生,以谢于鲁
C.挥身谢侯生
D.使君谢罗敷,宁可共载不
解题思路:
本题考查的是结合语境,对一词多义的判断选择能力,题目中的“谢”是“辞别”的意思,A项中的“谢”与“复”同义联用,都是“回报”、“报答”之意。
B项中的“谢”是“谢罪”、“道歉”的意思,D项中的“谢”是“告”、“问”之意,只有C项中的“谢”与题目相同,是“辞别”之意,所以答案是C。
二、能力训练检测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是以泣耳”中的“是”是“以”的宾语,古汉语习惯将其前置。
B.“赵王再拜曰”中的“再拜”是再三的拜,是古人表恭敬的礼节。
C.“矫杀晋鄙”中的“矫”是通假字,通“绞”。
D.“于是公子请朱亥”中的“于是”与现代汉语中的“于是”用法、意思都有很大区别。
2.关于“之”与“魏王怒公子之盗其兵符”中“之”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B.可使击之。
C.如姬资之三年。
D.以是知公子恨之复返也。
3.下列“所以”用法,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A.吾所以待侯生者备矣。
B.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C.所以不报谢者。
D.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
阅读下列一段文字,完成文后4-6题
秦王患之,乃行金万斤于魏,求晋鄙客,令毁公子①于魏王曰:“公子亡在外十年矣,今为魏将,诸侯将皆属,诸侯徒闻公子,不闻魏王。
公子亦欲因此时定南面而王,诸侯畏公子之威。
方欲共立之。
”秦数使反间,伪贺公子得立为魏王未也。
魏王曰闻其毁,不能不信,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①信陵君。
4.关于“数”与“秦数使反间”中的“数”读音、语义不同的一项是
A.公子往,数请之。
B.会数而礼勤。
C.请数公子行日。
D.而公子亲数存之。
5.下列加红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基本相同的是
A.后果使人代公子将。
B.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
C.公子姊为赵惠文王弟平原君夫人。
D.不敢以富贵骄士。
6.对文中“求晋鄙客”的原因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晋鄙是魏之宿将,故求他作说客。
B.晋鄙是魏之宿将,门下的“士”一定很多,这里是求他门下之士作说客。
C.晋鄙是魏之宿将,但在“救赵”中被信陵君所杀,故求其门客诋毁信陵君。
D.晋鄙是魏之宿将,秦因有求于他,故请他作客,让他诋毁信陵君,所以才有后文“救赵”中信陵君杀之的事件发生。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7~12题。
吕蒙正字圣功,河南人,太平兴国二年擢进士第一。
五年,拜左补阙,知制诰。
未几,擢左谏议大夫,参知政事。
蒙正初入朝堂,有朝士指之曰:“此子亦参政耶?”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
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
蒙正遽止之曰:“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不若毋知之为愈也。
”时皆服其量。
李昉罢相,蒙正拜中书侍郎兼户部尚书、平章事。
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遇事敢言。
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称不可。
先是,卢多逊为相,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后遂以为常。
至是,蒙正奏曰:“臣忝甲科及第,释褐(脱下布衣,指刚出来做官)止授九品京官,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
今臣男始离襁褓,膺此宠命,恐罹阴谴。
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
”自是宰相子止授九品京官,遂为定制。
朝士有藏古镜者,自言能照二百里,欲献之蒙正以求知。
蒙正笑曰:“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闻者叹服。
尝灯夕设宴,蒙正侍,上语之曰:“五代之际,生灵凋丧,士庶皆罹剽掠,当时谓无复太平之日矣。
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每念上天之贶(kuàng,赐),致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
”蒙正避席曰:“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
臣尝见都城外不数里,饥寒而死者甚众,不必尽然。
愿陛下视近以及远,苍生之幸也。
”上变色不言,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多其直谅。
(《宋史·吕蒙正传》)
7.下列句中加红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正阳为不闻而过之阳:通“佯”,假装。
B.有未允者,必固陈不可允:允许。
C.臣忝甲科及第忝:谦词,辱。
辱没他人,自己有愧。
D.膺此宠命,恐罹阴谴膺:承受。
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红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若一知其姓名,则终身不能忘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不若毋知之为愈也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C.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
孤违蹇叔,以辱二三子
D.至此繁盛,乃知理乱在人
断其喉,尽其肉,乃去
9.下列各句加红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陈不可
B.其子雍起家,即授水部员外郎
C.况天下才能,老于岩穴,不沾寸禄者多矣
D.蒙正质厚宽简,有重望,以正道自持
10.下列各句在原文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A.同列不能平,诘其姓名——跟他一同进来的人不能平定事态,就追问那个人的姓名。
B.朕躬览庶政,万事粗理——我亲自阅读各种政事,懂得了天下的事情的粗略道理。
C.乘舆所在,士庶走集,故繁盛如此——皇帝居住的地方,士人百姓都来赶集,所以这样繁华兴盛。
D.蒙正侃然复位,同列多其直谅——吕蒙正刚毅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一同陪侍皇帝的人都从内心称赞他正直诚实。
11.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吕蒙正“以正道自持”的一组是
①不若不知之为愈也
②每论时政,有未允者,必固陈不可
③乞以臣释褐时官补之
④吾面不过碟子大,安用照二百里哉
⑤乃知理乱在人
⑥愿陛下视近以及远
A.①③⑥B.②④⑤
C.①③⑤D.②④⑥
12.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蒙正任参知政事,初入朝堂时,有人说:“这小子也当参政吗?”他阳为不闻。
别人要追查,他连忙制止。
当时人都佩服他宽宏大量。
B.卢多逊作宰相时,他的儿子起家就授予员外郎的大官,并且成为常例。
吕蒙正任宰相时反对这样做,请求只给他儿子授个九品京官就行了,表现了他无私的品格。
C.吕蒙正十分廉洁,有个朝廷官员家中有一面宝镜,据说能照二百里的范围,他要送给吕蒙正,请求提拔。
吕蒙正说:“我的脸不过碟子那么大,要照二百里干什么?”不要他的镜子。
D.吕蒙正敢于直言,一次皇上把现在社会繁盛与五代时生灵凋丧作对比,有得意神色。
吕蒙正劝告皇上眼光要远大,不能只看到眼前,还要看到长远。
附参考答案:
1.A 2.D 3.A 4.C 5.D 6.C
7.B(应为“公平得当”)
8.D(都是“才”的意思;“则”一为“于是”,一为“却”;“之”一为取消句子独立性,一为代词;“以”一为“拿”,一为“因而”)
9.A(“起家”这里是从家里出来做官,与现代“发家”的意思不同;“才能”这里指有才能的人,与现代的“才智能力”不同;“正道”这里指正确的道理,今天指“正路”)
10.D(A项“不能平”指内心不能平静;B项“粗理”是粗略地治理好了;C项“士庶走集”是士庶都“赶赴聚集到这里”)
11.D(①⑤不对,用排除法)
12.D(不是“目光远大,看到长远”,而是不只看到京城的繁盛,还要看到边远地方有饥寒而死的情况)
作文推荐
奔月
高二(1)姚令恺
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历史定格“嫦娥”飞天瞬间,从此开启了中国人的探月之旅。
曾经被诗人们描摹吟诵了千百年的天涯明月,将迎来一个古老而崭新的民族深情的问候。
自古以来,多少诗人将一腔情怀寄托于明月,这不得不让人想到李白。
他曾经回忆自己儿时对月亮的最初认识:“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出门在外,月光勾起他游子的乡情:“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秋月里,他曾倾述过不尽的相思:“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月光下,他能和古人结为知己:“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月,是李白一生须臾不曾离开的最忠实的伴侣,无论他走到哪里,身处何方,总会留下有关明月的兴会淋漓之作。
不单单是李白,张若虚作有《春江花月夜》,在这美好的春江花月之夜,不知有几人能乘月归回自己的家乡!无着无落的离情,伴着残月之光,洒满在江边的树林之上……;张九龄作有《望月怀远》,想起了远在天涯海角的友人,此时此刻他也和我望着同一轮明月。
这与谢庄《月赋》中“美人迈兮音尘绝,隔千里兮共明月”意思相近,都抒写了对远方友人的深挚的思念之情,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自古以来,多少文坛大家毫无保留地赋予月亮美好的诗句,如今仰望星空中那一轮明月,似乎显得更加优雅,因为月亮属于艺术。
多少年来,为探索月球的奥秘,追求真理,一代代科学家努力着,奋斗着,才有了今天的“嫦娥”奔月,月亮又属于科学。
月,是艺术与科学永恒的主题。
“寂寞嫦娥舒广袖”,或许有了人类深情的问候,嫦娥将不再寂寞,但人们对于明月的感情和吟咏将融会在诗句中亘古永存!
[评语]
小作者以“月亮”为中心话题,先由科学探究入题,继而旁征博引,引用诗文形象而艺术地阐发了“月亮”在中华民族心中的价值。
在此过程中,诗文引用准确,理解透彻深入,引用的部分与作者阐发的部分浑然一体,贴切融合。
文末照应开头,指出“月,是艺术与科学永恒的主题”。
此观点透辟独到,高屋建瓴,让我们认识到了艺术之美与科学之美。
全篇文章,文字晓畅,才情闪现,确是佳作。
(指导教师:连中国)
友情提示:部分文档来自网络整理,供您参考!文档可复制、编辑,期待您的好评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