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文综地理二) .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嘉兴市高三教学测试(二)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4月
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
全卷共12页,选择题部分1至7页,非选择题部分8至12页。
满分30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共14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选择题部分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图1为某城市部分地区经过数字化处理的“交通线、功能分区、地价”图。
回答1-2题:
1. 若布局合理,则该城市盛行风向最不.
可能的为 A .东风 B .西南风 C .西北风 D .东北风 2. 若在该区域新建物流中心,最宜选择在
A .甲
B .乙
C .丙
D .丁
图2为我国某地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3-4题:
1——商业区 2——住宅区 3——工业区
交通线图层
1——主干道 2——次干道 3——支路 地价图层 图1
(单位:十万元)
图3
W
(年/月(经度)
3. 该地所在的地形区是
A. 横断山区
B. 三江平原
C. 江汉平原
D. 黄淮平原 4. 对该地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伏旱明显
B. 春旱严重
C. 水能丰富
D. 黑土广布 图3为“赤道太平洋(5ºN-5ºS )海水表面温度距平” 图,回答5-6题:
5.下列经线附近的赤道太平洋(5ºN-5ºS )地区中,在1月至1月海水温差最大的是
A .180º
B .1W
C .90ºW
D .130º
E 6.南美洲西部赤道附近降水增多幅度最大的时间是
A .12月前后
B .6月前后
C .12月前后
D .6月前后
图4为“-我国东部某市人口增长率变动”图,读图回答7-8题: 7. 该市人口总量最大的年份是 A . B . C . D .
8. 后人口机械增长率开始明 显下降的原因是该市 A .人口自然增长率提高 B .出现逆城市化
图4
机械增长率‰
自然增长率‰
(年)
C .产业升级和转移
D .城市居住用地紧张
9. 图5为“某区域自然带分布”略图。
影响图中P 线、Q 线沿途自然带变化差异的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地形地势
C .河网密度
D .气压带风带
图6中曲线表示某日(除二分日)晨线与同一经线相交点的部分变化情况。
图中a 为0-6时之间的某一时刻。
回答题: 10. 一年内x 的变化范围为
A .0°—23.5°之间
B .23.5°—66.5°之间
C .66.5°—90°之间
D .0º —90º之间
11. 若a 为某一固定时刻,则一年中x 值变大的时段是
A .6月22日—9月23日或12月22日—3月21日
B .3月21日—6月22日或9月23日—12月22日
C .6月22日—9月23日或3月21日—6月22日
D .12月22日—3月21日或9月23日—12月22日
高三教学测试(二)
文科综合能力测试 4月
河流
自然带界线 图5
国界线
湖泊
0 a 6时(地方时)
度(纬度) x
图6
非选择题部分(共160分)
注意事项:
1.用黑色或蓝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将答案写在答题纸上,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写清楚。
36.(30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图10是世界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表1为甲地2月和8月的降水量和气温资料表。
表1:
(1)对比分析甲地2月和8月降水量及气温的差异。
(14分) (2)与莱茵河相比,指出乙河航运价值的高低并分析原因。
(6分)
(3)图示区域北部处于沙漠向草原过渡的干旱、半干旱地带。
请指出该区域北部的主要环境问题并
分析原因。
(10分)
37.(26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图10
12°
6°
国界线
河流
海域
城市
0.10.20.30.40.50.60.70.80.91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2005
2006
100200300400500600
700
图11
材料一 ,我国提出了“泛珠三角”概念。
“泛珠三角”包括地域相邻、经贸关系密切的福建、江西、广西、海南、湖南、四川、云南、贵州和广东9省区,以及香港、澳门2个特别行政区。
“泛珠三角”可分为港澳地区、广东和福建和其它省区三个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它们各自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和互补性。
材料二 表2为1980—“泛珠三角”中9省区合计GDP 的三次产业构成变动表(单位:%) 表2: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1980年 40.8 38.0 21.1 1985年 37.9 36.7 25.4 1990年 33.2 34.7 32.1 1995年 24.2 42.7 33.1 18.4 43.5 38.1 14.0 45.2 40.8
材料三 图11为—,泛珠三角地区研发经费(R&D 经费,单位:亿元)和研发经费投入强度(R&D 占GDP 的比重)变化图。
(1)分析三个不同经济发展程度地区各自经济发展的区位优势。
(9分) (2)描述泛珠三角9省区第二产业构成变动特点。
(5分)
(3)说明泛珠三角地区研发经费与研发经费投入强度的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12分)
高三教学测试(二)
文科综合测试参考答案.4
选择题部分(每小题4分,共140分)
非选择题部分(共6小题,共160分)
36. (30分)
(1)降水8月多,气温8月份低(4分)。
8月份受赤道低压、西南风以及暖流的影响,降水多;2月份受东北风的影响,降水少(8分)。
8月份降水多、云量多,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低。
(2分)
(2)与莱茵河相比乙河的航运价值低(2分),原因:与莱茵河相比,该河上游流经热带草原气候区,降水季节变化大,导致该河流量不稳定;流域内经济落后,运输的需求量不大。
(4分)(3)主要的环境问题:植被破坏;土地退化(荒漠化和盐碱化);生物多样性减少。
(答出2 点即可,4分);原因:该区域处于沙漠向草原过渡地带,生态脆弱(2分);且人口增长迅速(2分),以及不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合理即可,2分)。
37. (26分)
(1)港澳地区是国际性的金融、物流、信息和旅游中心(3分);广东和福建有资金、技术、信息、人才、市场等方面的优势(3分);其它省区矿产、水能、土地、劳动力等资源比较丰富(3分)。
(2)80年代基本处于徘徊或略有下降(2分),90年代大幅上升(3分)
(3)研发经费增长幅度大(增长速度快)(3分),研发经费投入强度增长幅度小(增长速度慢;波动)。
(3分)。
主要原因:该区域产业优化升级促使研发经费的投入(3分),珠三角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的迅猛发展,带动了泛珠三角地区GDP的快速增长(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