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实验室安全现代化治理思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ISSN1006-7167
CN31-1707/T
RESEARCHANDEXPLORATIONINLABORATORY
第40卷第5期 Vol.40No.5
2021年5月May2021 
DOI:
10.19927/j.cnki.syyt.2021.05.063
高校实验室安全现代化治理思考
段利强1a
, 沈欣艺2
, 樊 冰1b
, 薛凌云
1b
(1.杭州电子科技大学a.保卫处;b.国有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杭
州310018;
2.伦敦大学学院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系,英国伦敦WC1E6BT)摘 要:新时代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和责任,建构现代化的安全治理体系,提升安全治理能力关系师生生命安全,是国家治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

通过对欧洲高校尤其是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室安全管理规范和管理体系介绍,思考国内高校实验室个性化、系统性、行为性的安全现代化治理有效路径。

关键词:高校;实验室安全;治理;个性化行为;系统性
中图分类号:X931.0;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
1006-7167(2021)05-0300-05ReflectionsontheModernManagementofLaboratorySafetyinUniversity
DUANLiqiang1a, SHENXinyi2, FANBing1b,
 XUELingyun1b
(1a.DepartmentofSafety;1b.DepartmentofState ownedPropertyandLaboratoryManagement,HangzhouDianziUniversity,Hangzhou310018,China;2.DepartmentofMedicalPhysicsandBiomedicalEngineering,UniversityCollegeLondon,LondonWC1E6BT,UnitedKingdom)
Abstract: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inuniversityfacesunprecedentedpressuresandresponsibilitiesinthenewera.Constructingamodernsafetygovernancesystemandimprovingsafetygovernancecapabilitiesarenotonlyrelatedtothesafetyofteachersandstudents,butalsotakenasinevitablerequirementsofthemodernizationofthenationalgovernancesystemandcapabilities.ThearticleintroducesthelaboratorysafetymanagementnormsandmanagementsystemsinEuropeanuniversities,especiallyanalyzesmanagementmodeinUniversityCollegeLondon,andconsiderstheeffectivepathtobuilduppersonalized,systematicandbehavioralmodernsecuritymanagementindomesticuniversitylaboratories.
Keywords:collegesanduniversities;laboratorysafety;governance;personalizedbehavior;systemicproperty
收稿日期:2020 07 25
基金项目:浙江省高校实验室工作研究项目(ZB201901
);浙江省高等教育学会项目(KT2020041
);浙江省教育厅一般科研项目(Y201840416

作者简介:
段利强(1981-),男,河南郑州人,硕士,助理研究员,保卫处副处长,主要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

Tel.:139****5304;E mail:duanlq@hdu.edu.cn
0 引 言2020年我国高校研究生录取增加18.9万
人,普通高校专升本增加32.2万人,高校师生规模将达到历史最高,由此带来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压力前所未有。

与此同时,国内高校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工作,某种程度上存在着学校、学院、师生重视程度逐级递减,甚至个别人员不作为的严重现象,以至于形成了“说起来
确实重要、忙起来可以不要、干起来要往后靠、出事才知真重要”的现实困境[1
]。

面对如此压力和困境,
为实现安全责任层层压实,安全隐患人人重视,必须寻求新时代的治理方法转型和突破。

本文以世界一流大学—英国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室管理模式为借鉴,尝试探索高校实验室安全治理的现代化转型路径。

1 
欧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欧洲是世界近现代文明史的火车头,走在世界现
 第5期段利强,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现代化治理思考 
代化进程的前列。

以英国、德国一流高校为代表的著名大学为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智力支持和人力资源。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以科学研究为核心使命的高校实验室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欧洲高校实验室在长期运转过程中,形成了影响世界大学、充满理性智慧,关注人类生命的安全治理制度规范、组织体系和实践经验。

本文选取具有代表性的伦敦大学学院作为实地调研对象,梳理欧洲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经验。

伦敦大学学院创建于1826年,是伦敦历史最悠久最大的学院,是英国规模最大、学科最广的综合性大学,拥有近4万人的学生规模。

该校11所大学院,涵盖生命科学、数学与物理科学、工程科学、建筑科学、医学科学等众多理工科学科学院,拥有国家医学研究中心(NIMR)、太空探索实验室(MSSL)、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GCNU)等领先科研机构,庞大的实验室数量和教学科研任务,给实验室安全安全管理带来了巨大考验。

1.1 严格的安全管理规范
1975年4月,英国颁布实施《劳动安全法》[2],该法案要求雇主必须起草安全政策声明,并且有责任让
所有雇员了解安全政策,保证安全政策能够得到有效执行。

“英国高校包括伦敦大学学院在内都制定了各自的卫生与安全政策总则”[3]。

一流的教学科研平台,对安全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室首先坚持严格管理和规范治理。

(1)人员培训。

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接受相关的安全培训并得到资质认可后方可授权进入相应的教学科研大楼和实验室。

安全培训的级别和内容,实行差异化管理,关键取决于学校教师和学生开展实验的风险系数,以及所承担的安全职责。

普通学生进入公共实验室前,只需要接受实验室安全、药品安全以及设备安全等常规培训;进行风险评估教职工或者指导学生实验的教职人员,还需要接受危险品管理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学习;实验室管理人员除常规培训,还需要接受包括火灾、爆炸、危险品溢出、毒气泄漏等实验突发情况的急救课程培训。

(2)基本准则。

伦敦大学学院的实验室门前必备的3件套是安全等级标志卡、安全手册和安全保护用品。

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学生要求做到4点:①实验开始前明确实验任务;②知晓实验室中所有安全防护器材的存放位置及使用方法;③进入实验室要穿实验服、戴防护眼镜、穿鞋(不能穿拖鞋或暴露脚趾头的鞋子);④遵守实验室个人行为规范,如禁止品尝实验药品,禁止带任何食物进入实验室,严禁在实验室吸烟等。

非工作时间一般不允许一个人进入实验室,如若实验需要,则需要由导师开具证明并通过学院审批。

为确保实验室财产设备和人员的安全,要求实验人员具有独立的应急妥善处理问题的能力,能够解决一些实验室突发情况。

(3)智慧门禁。

伦敦大学学院和众多英国高校一样,普遍实行完善的大楼及实验室准入制度[4],在开放式校园的背景下,严格的门禁制度可充分保证实验室财产设备和人员安全。

所有的大楼和实验室均采用门禁系统,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必须使用校园ID卡进出,且根据实际的需求对进入大楼和实验室的人员设定不同的权限。

根据实验室危险等级,门口会另设密码门禁锁,刷卡进入大楼后,还需输入密码才能进入实验室,待人员进入实验室后,又自动上锁。

临时出入实验楼的外来人员需要登记备案方可获取进入实验楼权限,且需要专业人员陪同带入。

1.2 健全的安全管理体系
(1)有效的分类管理体系。

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室主要分为公共实验室和专业实验室,安全责任到人是两类实验室都奉行的基本准则。

公共实验室安全由实验室主任负责,外聘专业实验人员统一管理,专业人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扮演重要角色,例如为专业实验室运行提供技术支持,或者提供贵重仪器设备的有偿预约使用服务,以及为初级研究人员提供开放服务,提供简单的实验场所和仪器设备。

专业实验室主要由使用该实验室的教授全权负责,给予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相应的指导,确保科研人员安全。

(2)精细的风险评估体系。

完善而精细化的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是伦敦大学学院引以为豪的管理经验。

实验室安全风险是指实验人员在实验室内从事教学、科研等活动时产生和客观存在的,很可能导致人身伤害、财产损失的不确定因素。

对于进入实验大楼或实验室后可能存在的风险,通过风险管理系统进行相应的精准风险评估并采用有效的应对措施,努力将风险出现的可能性及可能产生的影响降到最低,达到规避伤害的目的。

“安全风险管理系统涉及多方面,例如防火安全、设备安全、化学品安全、机械加工安全、放射性安全、生物安全、常规安全以及特殊加工安全。

特别是专业实验室里进行大多为前沿科技和探索性研究,在安全方面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5],因此聘请相关行业的专家对实验室进行安全风险评估就显得尤为重要。

专家会严格遵循卫生与安全管理部门制定风险评估的相关流程。

针对火灾安全治理,伦敦大学学院设有专门的安全评估顾问,对发现火灾隐患、防火安全标志、消防通道、消防设备安装、应急灯安装、应急和消防培训等都制定了相应的评估表格。

此外学校还实行了专项安全防范和应急处置措施,依据火灾安全标准(BS5839)[6],每年定期对教学区域进行安全警报测试并
103
 第
40卷 开展消防疏散演练。

根据英国火灾安全标准在每周同
一时间对教学楼进行安全警报测试;在教学楼内指示牌上有明确的逃生线路,并在逃生线路上设定有紧急报警点;一旦发生火灾事故,要求安全人员在紧急疏散过程中对所有现场人员负责,确保安全疏散,并对疏散的具体过程进行了一些必要的规范;同时,校园内还设有专门的灾后安置点及医疗救助站。

2 
国内高校实验室安全治理现代化建设启示
意识影响方向,思路决定出路。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走向治理是高校实验室管理现代化转型的必然选择。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坚信“一切事故是可以预防的”[7
],必须坚持系统思维,树立高站位、顾全局的战略眼光;必须坚持精准思维,运用聚焦关键,精准发力,抓细抓实的战术方法。

具体来说,主要做到三个转型,即从共性化管理走向个性化治理,从局部性管理走向系统性治理,从制度性管理走向行为性治理。

2.1 共性化管理走向个性化治理个性化治理,不是对共性化管理的否定,而是在共性基础上的管理深化。

高校实验室安全个性化治理,是精准思维在安全管理领域的充分运用。

精准思维是科学的理论品质,更是高效的工作方法。

高校实验安全治理的个性化突破,需要着力开展实验室的分类管理,建立风险等级评估方法,实现开放包容的管理转型。

(1)安全分级分类。


内高校实验室因学科门类多样,使用性质不同,种类繁多,例如按照学科分类大致有化学实验室、物理实验室、生物实验室等,按使用性质又可分为教学实验室,包括基础类教学实验室和专业类教学实验室;学科实验室,包括学科建设、人才建设等实验室;科研平台实验室,包括各级各类的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研发中心、测试中心等。

不同类别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既有共性又有特性,目前多数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主要从管理总则,组织机构管理职责、实验室准入及整改,安全管理和仪器设备管理等方面给予了规定,看似其适用全校所有实验室安全,但实际操作方面仍有不少完善空间。

作为实验室管理部门,要在普适性、共性化安全管理基础上,实施实验室的安全分类管理。

①参照学科门类,学校建立一级学科层级的实验室安全管理指导意见和办法,学院建立二级学科层次的安全管理具体办法。

②参照使用性质,学校建立基础教学型实验室,科学研究型实验室,交叉学科型实验室,开放共享型实验室安全管理指导意见,学院参照学校完善具体管理实施细则。

分类管理过程中,学校要特别注意实验室废弃物的分
类回收管理,“高校实验室主要废弃物为化学废弃物、生物废弃物、废水废气、放射性废弃物以及电子废弃物等,产量低,但种类繁多且成分复杂,废弃物中不乏有毒有害物质,收集处理不当对环境和人的健康危害很大,甚至容易造成伤亡事故”[8
]。

(2)安全风险评估。


内不少高校实验室安全监管还停留在传统单一的隐患排查阶段,而且隐患治理不及时,导致安全事故频发。

今后的安全监管应将关口前移至实验室风险点分级管控上,实现风险评估在前,隐患排查在后。

参照伦敦大学学院实验室风险等级管理经验,我国高校应当尽快建立校园实验室风险等级评估体系。

“实验室风险的防范与处理是实验室安全管理中最具可操作性的环节,直接关系到安全管理工作的成败”[9
]。

有效的风险评估,包括实验用品、操作风险、废弃物危害、火灾事故等多重元素,通过建构风险评估等级模型,确定风险等级。

依据确定的风险评估等级,提前向参与实验人员发出预警信息,提高师生实验安全意识,日常督查中,参照风险等级区分检查频次,明确重点监管对象。

(3)安全方法开放。

个性化的治理,突出的是全民参与性,强调的是发挥师生的智慧。

没有一项管理制定是完美的,没有一个实验室是绝对安全的。

只有依靠师生,才能不断发现管理中的弊端,挖掘风险管控中的经验。

所以,在强调制度的执行力同时,高校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必须实现开放式和动态化,鼓励师生各显神通、献策献谋,以不断创新治理现代化体系,提升安全治理能力。

2.2 局部性管理走向系统性治理
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是一个系统工程
[10
]。

在实际工作中,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不少学校仍旧停留在局部性管理,校内部门各自为战,遇到问题头痛医头,脚疼医脚,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优质资源利用率不高,甚至还因“管理疏漏而引发安全事故”[11
]。

实现高校实验室安全治理现代化,必须高度重视系统思维和方法。

实现根本上解决这一顽疾。

系统思维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本质要求,是公共安全治理的科学思维方法。

“系统思维运用到安全管理领域,强调针对系统中各种导致安全问题的利益冲突和灾害事故,有效地建立起预测、防控和处理的科学机制,以高度系统化的安全措施应对带来安全问题的系统化因素”[12
]。

系统化的高校实验室安全治理,需要在管理方式系统化、安全教育系统化和技术防范系统化等方面实现根本性转变。

(1)管理系统化。

①完
善管理体系。

成立学校安全联席会议完善学校层级组织架构,主管校园安全校领导召集实验管理处、保卫处、后勤物业等相关部门

03
 第5期段利强,等:高校实验室安全现代化治理思考 
定期集体研讨,定期深入实验室检查,及时发现协调管理真空和模糊地带情况。

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管理责任分工,实现学校、学院、实验室负责人,师生的全面覆盖。

②形成管理闭环。

例如实验室门禁管理,现有实验室门禁大部分未在应急处置部门(保卫处)备案,遇到突发火情,应急人员无法第一时间进入室内快速处置,非常容易错过初起火灾最佳扑灭时机。

为破解难题,学校于2019年下半年开始实施全校门禁系统集中备案,所有房间的钥匙、门禁卡、密码等全部备案上交保卫处。

保卫处专管专用,统一密封后存放于学校110消控监控中心,24h专人值守,以确保及时响应,同时每次启封使用事后必须登记。

此项举措,与伦敦大学学院所有电子门禁由专业部门统一管理,分级授权师生权限进出类似。

(2)教育系统化。

传统的安全教育时间不系统,对象不健全,内容偏理论,未能实现安全教育的有效化。

推进高校实验室安全治理系统化,需要高度重视师生的安全教育。

①要教师与学生教育并重。

当前的安全教育,重点放在研究生和大学生群体,教师作为实验开展的指导者却往往容易被忽视,我们习以为常认为教师已经掌握了安全技能,不需要接受再教育。

但现实却不容乐观,2018年底北京某高校实验室爆炸事故的间接原因就是源于违规开展试验、冒险作业;教师违规购买、违法储存危险化学品;教师对实验室和科研项目安全管理不到位。

教师群体中的新入职教师培训应当引起高度重视,新教师学历背景不同,求学实践不同,对学校实验室管理和风险更是缺少认知。

②要注重理论与实战融合。

传统的实验安全教育侧重制度和纪律传达,真正实验操作环节的每一个风险点却容易忽视,实验室开展火灾、爆燃、气体泄漏等应急情况演练的更是缺失。

新时期的安全教育要切实改变模式,注重系统化、体验化的安全技能培训。

③培训内容要做到安全准入与日常教育结合。

国内大部分高校实验室已经普及准入教育和考试,但实践中发现,仅靠准入阶段的安全教育远远不足维持学生持久的安全意识,建议及时摸排,针对性开展有效教育。

(3)技防系统化。

教育治理数字化转型是实现教育治理现代化目标的关键点和牵引点,2020年浙江省提出加快建设及时感知、科学决策、主动服务、高效运行、智能监控的新型教育治理模式。

新时代实验室安全治理体系必须依托物联网、区块链、大数据、智能感知、数据分析等数字化技术,打造集成化、系统化的技防支撑平台。

①建设智慧监控平台,学校应当在保卫处建设智慧化监控中心,将实验室、教室、治安、消防等监控平台打通互联,打破原有各自为战的信息孤岛局面,实现信息共享、万物互联和有效联动。

②提升实验室专项管理技防水平,学校应当完善实验室门禁系统,进出实验室人员全部采用人脸识别或电子打卡,参照实验室风险评估等级,区分进出人员权限,凡是无关人员一律不得入内,凡是非实验工作和学习时间一律不得入内;完善实验室消防智慧系统,主要包括消防巡逻信息系统、烟感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淋系统,将日常消防巡逻检查、火情预警联动和自动灭火设施融为一体,其中计算机房和高精密仪器实验室由于设备的特殊性,应逐步更替为新型七氟丙烷等气体灭火系统;开发运危险化学试剂信息服务系统,全过程监督危化品的采购、入库、保存、配送、使用、回收和处置,学校危险化学试剂信息服务系统,采用RFID、二维码、GPS、GIS、语音输入、人脸识别和跨平台交互终端(PC、iPad、智能手机)等技术,与财务、科研和后勤等相关部门实现数据共享,打造基于物联网技术和移动互联网的信息服务系统[13]。

2.3 制度性管理走向行为性治理
世界上不可能有完美的制度,但可以有自律的行为,所有的实验安全管理制度最终落地,所有的严明纪律最终执行,最终依靠的是师生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的自觉行为.“事故调查证明,在工作场所发生一次伤害事故,其实已发生了数百次的不安全行为。

大量的不安全行为增加了重大事故发生的概率。

要避免发生重大伤亡事故,就必须减少导致伤害事故的不安全行为;而要排除伤害事故的发生概率最有效途径就是控制、避免和消除所有的不安全行为”[14]。

减少和消除实验过程中的不安全行为,应当考虑从现有制度性建设的“有法可依”的制度性为主阶段,走向“有法必依”的行为性治理。

(1)着力培养自觉而为的安全行为习惯。

依靠上级教育和督查为主的安全管理模式,带来的是基层管理者和一线师生的被动约束,被动地学习安全知识,被动地整改隐患,以至于使他们丧失了作为主体性参与者的责任感和价值核动力。

个性化、系统化的现代化安全治理必须彻底改变这种局面,将制度和约束内化为基层学院管理者和实验室负责人自觉行为,内化为师生的严格遵守规范自觉意识。

要启发和引导师生养成自觉遵守规章制度的行为习惯,当发现的安全隐患之时能够及时整改,超出能力范围的及时向上级报告,而不是等待上级督察才匆忙整改。

要发挥学院参与安全文化建设的主动性,组织师生开展实验室安全主题讲座,安全项目科研立项,及时张贴安全提示等文化活动月建设,体现人文关怀,形成安全文化自觉[15]。

在学习科研之外,要使师生无论在道路行驶、家庭生活,还是外出游玩,养成事事考虑安全底线,处处文明安全而行的良好行为习惯。

当知安全、要安全内化为日常生活自觉行为之时,安全才具有最持久,最有强劲的生命力。

303
 第
40卷 (2)着力营造互相监督的安全行为氛围。


护实验室安全是实验室成员的共同责任,必须牢固树立我的安全我负责,他人的安全我有责,学校的安全我尽责。

在实验操作中,落实协同配合,互相监督和共同完成原则,杜绝各自为战,盲目自大,任意而为的不良行为。

尤其对于新进实验室学生,一定要经过安全教育,技能培训,监督训练等完整步骤,才可协同开展科研实验。

建立学院实验室安全互助联盟,不同学院间互相结对,开展安全行为互相检查和反馈,注重安全违规行为的案例搜集整理,学院之间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研讨会。

建立学校实验安全督查体系,定期组织开展学校实验安全检查,运用安全检查信息管理平台,形成凡是检查必有登记,违规必有通报,失职必有追责。

3 结 语实验室安全永远在路上,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虽
积累了一定经验,但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需要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高校先进理念和措施,更需要牢记“安全第一生命至上”,更需要坚持系统思维、精准思维,久久为功,实现共性化管理走向个性化治理,局部性管理走向系统性治理,制度性管理走向行为性治理的治理转型。

参考文献(References):[1] 李 丁,曹 沛,王 萍.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构建的探索
与实践[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3):275 277.[2] 郑 康,何正标.欧美职业安全与健康法规发展[J].中国安全
生产,2015(4):58 59.
[3] 刘浴辉,向 东,陈少才.英国牛津大学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1,28(2):168 171.[4] 刘德宝,王志奇.中英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比分析[J].高校
实验室工作研究,
2014(3):42 44.[5] 周玉宇,李 琰,徐石海.基于EHS模式的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
体系构建[J].实验室科学,2014,17(3):193 195.
[6]
 HMFireServiceInspectorate.FireandRescueServiceManual[M].3ed.Birmingham:TSO(TheStationeryOffice),2008.
[7] 崔政宾,张美元,赵海波.世界500强企业安全管理理念[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8] 蒋 晗,方结红,李红亮,等.荷兰高校实验室废弃物分类收集处理的研究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8,37(2):246 249.[9] 黄 坤,李彦启,孟少英.发达国家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及启示[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5,34(9):145 148.[10] 阳富强,吴 超,覃妤月.安全系统工程学的方法论研究[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09,19(8):10 20.[11] 张 乐,孙淑强,郭云飞,等.中加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模式比
较及思考[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7):232 236.[12] 熊顺子,门妍萍.阿德莱德大学的实验室安全管理体系及启示[
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3,32(8):126 129.[13] 姜周曙,许杭慧,樊 冰,等.高校化学试剂库标准化建设与信息化服务[J].实验技术与管理,
2018,35(8):10 20.[14] 崔政宾,张美元,赵海波.世界500强企业安全管理理念[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
2015.[15] 刘 玲,张 旋.欧洲高校研究型实验室管理方法对我国实验室
管理的启示[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11):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186 189.(上接第231页)
[7] 马 超, 红
,王宏祥.线上线下混合实验教学模式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5):185 189.[8] 杨 英.E learning教学平台在现代生物学实验技术课程教学改革中的应用[
J].高等理科教育,2019(1):89 92.[9] 唐汉庆,曹 军,王 强,等.师生双主体互动式教学法在研究生创新思维和能力培养中的应用[J].大学教育,2020(4):164 166.[10] 周建华,周张凯,李雪萌,等.以“理 工 医”交叉融合实现源头创新———生物医学工程交叉学科研究生培养实践探索[J].化学教育(中英文),2019,40(16):75 80.[11] 李 军,黄 霞,姚雪梅,等.现代分子生物技术研究生创新型实验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2(2):
110 111.[12] 季松岭,罗怀香,张 潜.问卷星对系统解剖学教学质量的调查
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20(12):
97 98.[13] 丁鹏飞.学习分析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9,38(4):
215 219.[14] 田红磊,李 昕,张学辉,等.基于翻转课堂的“双课堂”个性化
教学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8(46):82 83.[15] 靖彩玲,李 艳.混合式教学模式的评价反馈机制研究[J].科技资讯,2020,18(5):165,167.[16] 厉旭云,王琳琳,梅汝焕,等.生理科学实验课程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的学习效果评价[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9,39(12)
: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檿1781 1784.(上接第260页)
[11] 任光辉,赵 云,郑树桐.对实验室规模化建设过程中关键问题的思考[J].科技创新导报,2019(5):
240 242.[12] 孟 一.应用型本科经管类专业实验室建设管理[J].教育教学
论坛,
2020,30:385 386.[13] 严小平.浅议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J],浙江树人大学学报,
2009(4):
51 53.[14] 尹婵娟,郭 盛,崔国印.效益导向下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
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9,52:235 236.[15] 高 隽,付 娜.科技项目过程管理机制构建与方法研究[J].项目管理技术,2018,16(3):53 56.[16] 张洪生,杨三民,吴莹.高校实验室建设项目管理探讨[C]//北京高教学会实验室工作研究会2010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2010:158 161.4
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