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与压力PPT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压力有暂时性与持久性的区别。
45
压力源
压力产生于压力源,我们生活中所遇到的压 力源可能存在于自身,也可能存在于环境中。
自身的压力源也称内因性压力源,包括痛苦、 疾病、罪恶感、不良自我概念等;
环境的压力源也称外因性压力源,包括热、 冷、噪声、灾害等刺激情境。
46
但是,人类最主要的压力源是人际关系,人际 关系是造成压力的最主要来源。
于与他人相处,能较好地完成同龄人发展水 平应做的活动,具有承受挫折、调节情绪的 能力。
23
(2)轻度失调心理。 不具有同龄人所应有的愉快满意心境,和他人相处略
感困难,独立应对生活工作有些吃力。 若能主动调节或请专业人土帮助,可以恢复常态。 (3)严重病态心理。 表现为明显的适应失调,长期处于焦虑、痛苦等消极
从狭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人的基本心理 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即知、情、 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21
界定一个人心理健康与否应遵循以下三条基本原则: (1)心理活动与外部环境是否具有同一性。 —个人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否能正确地反映外部世
界,有无明显差异; (2)心理过程是否具有完整性和协调性。 一个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意志过程内容是否
第十四章 心理健康与压力
1
目录
1.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2. 压力与心理健康 3. 压力处理的策略与方法 4. 健康心理学的发展
2
本章要点
心理健康的科学概念及具体标准 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途径与方法 压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对人身心的健康的影响 压力处理的策略与方法
3
案例
*2004年2月,云南大学马加爵残忍杀死四名同学, 震惊全国; *2003年4月,浙江大学周某因公务员选拔失利杀死 主考官,震惊全省; *2002年3月,清华大学刘海洋用浓硫酸向黑熊泼去 *这些事件告诉我们什么?
9
崔永元没有在主持《实话实说》,但他仍然在坚持 实话实说。
崔永元的炮从来不瞄准高空,但总要找一个具体的 参照作说明,这成了他最大的杀伤力。他人在电视, 却批评央视有节目“背后两面三刀,把全国人民当 傻 B ”,这样自己身边的同行紧张不已。
崔永元有严重的抑郁症,他的医生说,如果崔永元 不和现实较真,这病也就没有了。
40
3.3增进心理健康的方法
人们的心理健康不仅关系到个人的生 活和学习、成长、幸福、也关系到社 会的发展、民族的兴衰。
家庭、学校、社会等应该通过具体可 操作的方法,增进心理健康,减少心 理疾病。
41
1、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建立心理健康保健网络。 心理健康是一项全社会的事业,需要上下配合,左
右协调,共同努力。 3.增设心理健康专业机构。 4.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包括文化环境与自然环境、心理环境与物质环境。
37
2.心理方面。 指从出生到老年的各个发展阶段,心理需要能获得
基本满足,情绪困扰减低到最小程度,社会化进程 顺利。 例如:婴幼儿时期良好亲子关系的建立、智力早期 开发、良好情感和性格的培养; 青少年时期性心理发展的指导、健康自我形象的确 立、挫折承受能力的提高、情绪调控能力的培养、 人际交往与社会责任感的培养等。 无论对于哪个年龄段的人来说,在面临人生转折时 期,尤其是升学、就业、婚恋、生育、搬迁、失业、 退休、丧偶等,最容易出现心理困扰和障碍,更应 该加强心理健康的指导,疏泄不良情绪,改善环境 适应能力。
4
据专家分析,心理问题已经成为威胁 大学生健康发展的第一公敌。
5
其他人群心理健康问题
2003年4月1日,著名香港影星张国荣自杀
6
张爱玲、邓丽君、翁美玲
7
《阁楼男女》女主演韩国女名星郑多彬
主要作品:《阁楼男女》《嫂子十九 岁》《那年夏天台风》《那小子真帅》 等
8
央视著名主持人崔永元认为其有严重抑郁症
理疾病为数更多,危害更强烈。
19
2、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健康对人的成长与发展有重要的影响。 如果一个人经常地、过度地处于焦虑、郁
闷、孤僻、自卑、暴怒、怨恨、猜疑等不良 心态中,轻则妨碍潜能开发,重则导致心理 变态。 那么,一个人的心理怎样才算健康呢?又用 什么标准来衡量?
20
2.1心理健康的概念
从广义上讲,心理健康是指—种高效而满 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
压力这一概念最早于1936年由加拿大著名的生理心 理学家汉斯·薛利提出。
他认为,压力是表现出某种特殊症状的一种状态,这 种状态是由生理系统中因对刺激的反应所引发的非特 定性变化所形成的。
心理学中目前对压力的比较普遍的看法是:个体面对 具有威胁性刺激情境时,伴有躯体机能以及心理活动 改变的一种身心紧张状态,也称应激状态。
根据现在的情形,很难说清楚,是我们病了,还是 崔永元病了。
10
2007-1-9 《我的长征》落幕
11
第一节 心理健康及其标准
1、科学的健康概念
所谓健康是指身心健全和体能充沛的一种状态, 而不仅是没有疾病。 1948年,世界卫生组织成立时在其宪章中提出: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衰弱的表现,而是生理上, 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一种完好状态。 并且提出了衡量健康的十条标准
14
这 些 人 健 康 么?
15
几点认识
健康包括身心两个方面,缺一不可。 衡量一个人时候健康必须从生理,心理,
行为等因素方面分析 不仅看他有没有器质性或功能性异常,还
要看他有没有主观不适感,有没有社会公认 的不健康行为
16
但是,长期以来传统的“无病即健康”的 片面认识影响久远,人们往往只注重生理健 康而忽视心理健康,只锻炼身体而不加强良 好心理素质的培养。
情绪中难以自拔,严重影响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如不及时矫治,发展下去会成为精神病患者。
24
2.3心理健康的标准
心理的常态与病态,正常与异常是相对的。 心理学家们一般是从个体适应环境的角度提
出心理健康的标准,包括自我意识水平、情 绪调控能力、挫折耐受能力、社会交往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等。
25
心理健康的标准
30
3.1增进心理健康的原则
(1).生理与心理统一原则。 健康是包括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的统
一整体,两者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健康的身体寓于健全的心理,而健全
的心理寓于健康的身体。
31
医学研究证明:生理方面的疾病或异 常会明显地引起心理行为方面的症状, 而长期不良的心理刺激会引起生理器 官与功能失调等病变,导致躯体疾病。
12
1.1衡量健康的十条标准
1. 有充沛的精力,能从容不迫地担负日常工作和 生活,而不感到疲劳和紧张;
2. 积极乐观,勇于承担责任,心胸开阔; 3. 精神饱满,情绪稳定,善于休息,睡眠良好; 4. 自我控制能力强,善于排除干扰; 5. 应变能力强,能适应外界环境的各种变化;
13
6. 体重得当,身材匀称; 7. 牙齿清洁,无空洞,无痛感,无出血现象 8. 头发有光泽,无头屑; 9. 反应敏锐,眼睛明亮,眼睑不发炎; 10. 肌肉和皮肤富有弹性,步伐轻松自如。
36
3.2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
促进心理健康的活动包括生理、心理和社会三方面 内容:
1.生理方面。 指从受孕期到老年在人生各个阶段,对人体脑神经
系统的保护和预防损伤的各种卫生保健服务。 包括优生优育减少遗传性疾病、定期体检早期发现
器质性异常、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合理休息及时 消除疲劳、改善饮食保证营养等。
27
(5)有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环境适应能力包括正确认识环境及处理个人
与环境的关系。 心理健康的人是环境的良好适应者,对所处
环境有客观的认识和评价。 使自己与社会保持良好的接触,生活理想不
脱离现实,能面对现实修正自己的需要与欲望, 使自己的思想行为与社会协调统一。
28
以上五条心理健康的标准不仅为我们衡量 检验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线索,而且也为我 们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指出了努力方向。
而且,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方式和行为 特征与低死亡率有关。
18
据美国的统计资料, 每4个人中有1人在其一生中将因心理方面的原因
而引起躯体疾病; 每12个人中有1人将因心理困扰而住院; 每22个人中就有1人在其一生中会得比较严重的心
理疾病,并因此而影响工作与正常的生活。 美国的医院病房中几乎有一半心理疾病患者。 事实证明了古罗马西塞罗的论断:心理疾病比起生
32
(2).个体与群体协调原则
(2).个体与群体协调原则。 每个个体都生活在一定群体之中,个
体的心理健康维护依赖于群体的心理 健康水平。 家庭是最基本的社会群体,家庭关系 的协调、父母教养子女的态度是个体 心理健康发展的关键因素。
33
独生子女的不健康心理特点,如自我中心、 自私、任性、依赖等主要源于家庭教育的不 当,而非独生子女必有的特征。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与否直接与学校的教育、 社会风气、大众传播有关。
34
3.理论与实践结合原则。 加强心理健康研究,普及心理卫生知识,
有助于人们科学理解自身的心理和行为,井 付诸实践,指导行为,自我保健。
35
4.防治与发展并重原则。 现代心理卫生工作更强调发展与完善的价
值,通过培养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促 进人的全面发展。
38
3.社会方面。 指社会环境、社会制度和社会组织各方
面功能的强化。 包括建设精神文明、净化生活环境、提
供娱乐设施、减轻社会压力、改善医疗 条件、指导科学的生活方式等等。
39
科学的生活方式
1. 不抽烟 2. 喝酒适量或不喝 3. 常运动 4. 吃早餐 5. 保持适当的体重 6. 生活规律 7. 每天睡眠时间7-8小时
42
第二节 压力与身心健康
43
压力及其来源
压力是现代社会人们最普遍的心理和情绪上 的体验。
压力存在于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人人都经 历过。
如:第一次上台演讲、第一次求职面试、亲 人患病或死亡、工作变动的心身平衡,损害心 身健康。
44
压力概念
完整协调; (3)个性心理特征是否具有相对稳定性。 在没有重大的外部环境改变的前提下,人的气质、性格、
能力等个性特征是否相对稳定,行为是否表现出一贯性。
22
2.2心理健康水平的划分
根据国内外的研究与实践,人的心理健康水 平大致可划分为三个等级:
(1)一般常态心理。 表现为心情经常愉快满意、适应能力强、善
心理学家在研究中,把造成压力的各种生活事 件做了分析,提出了四种类型的压力源: 1、躯体性压力源。 2.心理性压力源。 3、社会性压力源。 4.文化性压力源。
47
1、躯体性压力源
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健康医疗 已走出了传统的生物医学模式,形成了生物 -心理-社会模式,即从生理、心理、社会的 角度开展医学临床和科研工作。
17
1.2心理状态影响疾病
心理状态能够影响疾病的易感性和抵抗力, 心理因素和许多威胁现代人健康的主要疾病, 如心脏病、癌症、脑溢血、胃及十二指肠溃 疡、高血压、偏头痛、糖尿症、哮喘等发病 有密切关系。
但是,心理健康状态不是固定不变的,它 随着人的成长,环境改变,经验积累而变化。
每个人不仅要努力达到心理健康的基本要 求,而且应该追求心理发展的更高层次,不 断开发自己的身心潜能。
29
3、增进心理健康的途径与方法
探讨人类如何维护与增进心理健康是心理卫 生学的任务。
“心理卫生包括一切旨在改进及保持心理健 康的措施。诸如精神疾病的康复,精神病的预 防,减轻充满冲突的世界带来的精神压力,以 及使人处于能按其身心潜能进行活动的健康水 平等”。
具体而言,心理健康的标准具有以下五条: (1)智力正常。 智力是人的观察力、注意力、想像力、记忆力、思
维力的综合。 (2)了解并接纳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对自我有适当的了解和恰当的评
价,并有愉悦的接纳态度,知己所长所短,愿意扬 长避短开发潜能,不苛求自己,既不妄自尊大也不 妄自菲薄,自信乐观。
26
(3)善于调节与控制情绪。 心理健康的人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乐观、满足
的心境,对生活和未来充满希望。虽然也有悲、忧、 愁等消极体验,但能适当发泄、主动调节和控制情 绪,喜不狂、忧不绝、胜不骄、败不馁。 (4)能与他人建立和谐的关系。 人际关系状况最能体现和反映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健康的人乐于与他人交往,能以尊重、信任、 理解、宽容、友善的态度与人相处、能分享、接受 与给予爱和友谊,有稳定的人际关系,拥有可信赖 的朋友,社会支持系统强而有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