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屈原》教学设计七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屈原(节选)
教学目标
1.积累、理解“睥睨、污秽、犀利、驰骋”等词语。

2.了解戏剧文学的特点。

3.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4.理解屈原深切的爱国爱民思想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

教学重难点
1.积累、理解“睥睨、污秽、犀利、驰骋”等词语。

2.诵读、体味文章炽烈的语言以及雷霆万钧的气势,感受情感律动。

学法指导
诵读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同学们,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流传久远的龙舟竞渡、吃粽子的习俗,据说是为了纪念抱石投汨罗江而死的爱国诗人屈原。

那么,是怎样的遭遇让诗人作出这样的抉择呢?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剧《屈原》(节选),去倾听诗人的抒情独白。

二、检查预习
1.认识作者
2.掌握字词
三、作者作品(教师出示多媒体课件,学生了解)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乐山人。

著名的诗人、剧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社会活动家。

其作品想象大胆奇特,感情炽烈豪放,具有浪漫主义的显著特色。

代表作有诗集《女神》,历史剧《屈原》《棠棣之花》《虎符》等。

四、人物介绍
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战国时期楚国诗人、政治家。

早年受楚怀王信任,任左徒、三闾大夫等职,兼管内政外交大事。

他提倡“美政”,对内主张举贤任能,修明法度,对外力主联齐抗秦。

因遭小人排挤诽谤,先后被流放至汉北和沅湘一带。

楚国郢(yǐng)都被秦军攻破后,屈原自沉于汨罗江,以身殉国。

屈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中国浪漫主义文学的奠基人,“楚辞”的创立者,其主要作品有《离骚》《九歌》《九章》《天问》等。

屈原的《离骚》与《诗经》里的《国风》并称“风骚”,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影响。

五、写作背景
郭沫若的历史剧《屈原》写于1942年,当时国民政府消极抗日,大肆屠杀坚持抗战的爱国军民,全中国进步的人民都无比的愤怒。

于是,针对政治现实,郭沫若创作了《屈原》,用以鞭挞国民政府的黑暗统治,抒发人民的愤慨之情。

作者曾说:“我把这时代的愤怒复活到屈原的时代里去了。

换句话说,我是借了屈原的时代来象征我们当前的时代。

”剧中,郭沫若借屈原的悲剧展示了光明与黑暗,正义和邪恶,爱国和卖国的尖锐、激烈的斗争,起到了借古讽今、古为今用的作用。

六、戏剧知识介绍
戏剧是一种综合的舞台艺术。

它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等艺术手段塑造舞台形象,揭示社会矛盾,反映现实生活。

戏剧种类:按艺术表现形式来分,可分为话剧、歌剧、舞剧、戏曲等按篇幅长短来分,可分为独幕剧、多幕剧按作品类型来分,可分为悲剧、喜剧、正剧。

按题材内容来分,可分为历史剧、现代剧、寓言剧、童话剧等。

戏剧的舞台说明:写在每一幕的开端、结尾和对话中间的说明性文字。

内容包括人物表、时间、地点、服装、道具、布景以及人物的表情、动作、上下场等。

七、识记字音词义
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雷霆.(tíng )污秽.(huì )
犀.利(xī )鞭挞.(tà )
罪孽.(niè )鞺鞳
..(tāng tà )
徘徊
..(pái huái)稽.首(qǐ )
睥.睨(pì)诡谲.(jué)
瘦削.(xuē)非难.(nàn)
哗.(huά)众取宠虐.(nüè)待
2、解释下面的词语。

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

虐待:用残暴狠毒的手段待人。

诡谲:狡诈,狡黠。

这里指鬼鬼祟祟的样子。

播弄:摆布。

鞭挞:鞭打。

比喻抨击。

雷霆:①雷暴;霹雳。

②比喻威力或怒气。

踌躇:犹豫。

祈祷:一种宗教仪式,信仰宗教的人向神默告自己的愿望。

忏悔:向神表示悔过,请求宽恕。

罪孽:迷信的人认为应受到报应的罪恶。

俄顷:很短的时间。

驰骋:奔驰。

稽首:古代的一种跪拜礼。

哗众取宠:用言论行动迎合众人,以博得好感或拥护。

徘徊:①在一个地方来回地走。

②比喻犹疑不决。

③比喻事物在某个范围内浮动、起伏。

咆哮:形容水流的奔腾轰鸣,也形容人的暴怒喊叫。

污秽:不干净的东西。

拖泥带水:比喻说话、写文章不简洁或做事不干脆。

八、整体感知课文
1、自由快读课文,把握课文大意。

2、为全文划分层次。

(小组讨论,分组展示)
明确: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1部分(从开头到“靳尚与二卫士由左首下场”):主要写了靳尚和郑詹尹秉承南后意旨,密谋毒死屈原。

第2部分(从“郑詹尹立在神殿中”到“把这包含着一切罪恶的黑暗烧毁了吧!”):主要写了屈原内心的独白,表现了他的坚贞不屈和浩然正气。

第3部分(从“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到结束):主要写了屈原借斥责神灵偶像来抨击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3、课文内容简介:
本文节选自《屈原》第五幕第二场。

屈原被囚禁在东皇太一庙。

他手足带着刑具,颈上系着长链,披发,独身徘徊。

这时,狂风咆哮,电闪雷鸣。

面对这黑
暗的世界,他想到祖国就要沦亡,听着风吼雷鸣,看着闪电劈空,感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力量,他激愤的心情发展到极点,他的心像火一样燃烧起来,铸成了这大气磅礴、动人心魄的独白——《雷电颂》。

它是屈原斗争精神最集中、最突出的表现。

九、重点解读
学生分组思考、讨论下列问题。

1、戏剧离不开戏剧冲突,你认为课文的戏剧冲突是什么?
明确:以屈原为代表的联齐抗秦的爱国政治路线;
以南后、靳尚为代表的降秦卖国的反动路线。

2、话剧开头的舞台说明有何作用?
明确: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地点是在东皇太一庙正殿,那里神像林立,奇形怪状,阴森可怖,给人以威压的气势营造出令人窒息的气氛。

②交代当时的自然环境:雷电交加,狂风大作,无边的黑夜在颤动,在撕裂,在爆炸。

这个典型的环境意味着现实世界给屈原的肉体和精神带来了严重的伤害,又象征着光明与黑暗的搏斗。

3、郑詹尹和靳尚的个性特征有什么异同?
明确:不同点:靳尚凶残、狠毒、高高在上;郑詹尹唯命是从、战战兢兢。

相同点:他们都阴险狡诈。

4、本文有众多意象,请找到它们,说说它们象征着什么。

明确:风雷电——象征人世间追求正义、光明的变革力量;
洞庭湖、东海、长江——象征人民群众;
无形的长剑——指坚定的信念;
土偶木梗形象——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没有阴谋、没有污秽、没有自私自利的没有人的小岛——是对社会现实极端憎恶而企求寄托灵魂的一方净土。

5、屈原对神鬼偶像的痛斥有什么特点?
明确:①针对性:东皇太一和云中君是天神和云神,屈原痛斥他“高坐在神
位上“产生黑暗”;东君是太阳神,理应心地光明,屈原指斥他“也害羞吗?”“完全是一片假”;“湘君”“湘夫人”这一对湘水之神是会“痛哭几声”的,屈原揭露其只是哭出“打奴隶的刑具”;至于主宰人生死祸福的“大司命”“少司命”,屈原指责其本领“就只有晓得播弄人”。

②象征性:屈原痛斥诅咒的锋芒指向了楚国昏庸腐朽的当权者。

6、读完课文,说说你心中的屈原形象。

有何象征意义?
明确:屈原是一个痛恨黑暗,向往光明,爱国爱民,忠贞不屈,有着浩然正气和英勇无畏的斗争精神的人。

屈原的形象体现和概括了中华民族的性格。

他争取自由的坚持和反抗侵略的高风亮节、他为捍卫真理与正义奋不顾身的意志言行,表明了他是民族灵魂的化身。

十、合作探究
《屈原(节选)》中屈原的独白在剧中有什么作用?
明确:屈原的独白波澜壮阔、气势磅礴、撼动人心,是全剧的灵魂和高潮。

郭沫若说,在剧本的第二、三、四幕中描写了屈原遭受陷害和侮辱的情节,从构思上来说,“都为的是结穴成这一景”。

屈原的独白是“侮辱增加到最深度,彻底蹂躏诗人自尊的灵魂”时屈原胸中喷薄而出的诗。

它不仅是刻画屈原典型性格的最重要的一笔,是屈原斗争精神最突出的体现,而且使全剧的主题异常鲜明地凸显出来,充分表现了屈原痛恨黑暗、向往光明、忠于祖国、热爱人民的高尚情操和崇高理想。

实际上,独白中呼风唤雷的激情,毁灭诸神的愤怒,纵贯宇宙的气势,直接显露了郭沫若鲜明的个性、炽热的感情,是郭沬若式的自我倾诉,而且具有深沉的现实指向和深刻的现实意义。

它有力地抨击了抗战时期国民党消极抗日、积极反共的投降政策,鼓舞了全民族的斗争意志,推动了正在进行的民族解放战争。

十一、语言品析
(一)品读下列句子内涵。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明确:这几句是对风的呼喊,流露出屈原对风的急切的渴盼,风即是改变黑暗的变革力量。

对风以及后面的雷、电的呼唤实际也就是对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的呼唤。

朗读时应把握急切、渴望之情。

2、火!你在天边,你在眼前,你在我的四面,我知道你就是宇宙的生命,你就是我的生命,你就是我呀!我这熊熊地燃烧着的生命,我这快要使我全身炸裂的怒火,难道就不能迸射出光明了吗?
明确:这几句是屈原对光明的狂热的呼喊,表达了诗人对光明未来的热烈向往与追求。

3、把你这东皇太一烧毁了吧!把你这云中君烧毁了吧!你们这些土偶木梗,你们高坐在神位上有什么德能?你们只是产生黑暗的父亲和母亲!
明确:这几句深刻地指出了产生社会黑暗的根源。

表现了作者鞭挞一切污秽、横扫一切邪恶的顽强战斗精神,表现了他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二)请品读下面的句子,指出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并赏析其表达效果。

1、风!你咆哮吧!咆哮吧!尽力地咆哮吧!
明确:呼告、反复。

强烈地表现了屈原对风的热切期盼。

呼告:呼告是在行文中直呼文中的人或物的一种修辞手法。

也就是对本来不在面前的人或物直接呼唤、倾诉。

一般可把它分为呼人、呼物两种形式。

需要注意的是,呼告这种修辞手法,必须是在情绪激动,而且不吐不快时才适合运用,否则会被认为是无病呻吟,反而得到负面效果。

运用呼告,可以抒发强烈的思想感情,加强感染力,并引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2、发泄出无边无际的怒火,把这黑暗的宇宙,阴惨的宇宙,爆炸了吧!爆炸了吧!
明确:呼告、反复。

表达了主人公对风、雷、电摧毁黑暗、阴惨的社会的渴
望。

3、电,你这宇宙中的剑,也正是,我心中的剑。

你劈吧,劈吧,劈吧!把这比铁还坚固的黑暗,劈开,劈开,劈开!
明确:反复。

表现了屈原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4、你,你东君,你是什么个东君?别人说你是太阳神,你,你坐在那马上丝毫也不能驰骋。

你,你红着一个面孔,你也害羞吗?啊,你,你完全是一片假!你,你这土偶木梗,你这没心肝的,没灵魂的,我要把你烧毁,烧毁,烧毁你的一切,特别要烧毁你那匹马!你假如是有本领,就下来走走吧!
明确:反问、反复。

斥责东君不配为神,直抒胸臆,更真切、强烈地表达了对统治集团的愤恨和不屑。

5、鼓动吧,风!咆哮吧,雷!闪耀吧,电!把一切沉睡在黑暗怀里的东西,毁灭,毁灭,毁灭呀!
明确:呼告、排比、反复。

三个呼告句构成排比,呼唤着在黑暗中咆哮着、闪耀着的伟大的自然力来毁灭这黑暗的社会;三个“毁灭”表达了作者彻底毁灭黑暗社会的决心,体现了屈原与黑暗势力决斗到底的浩然正气。

十二、本文主旨
《屈原(节选)》一文主要塑造了我国伟大的政治家兼诗人屈原的形象。

作者借屈原遭受陷害后的独白,表达了对黑暗世界的强烈愤懑和对光明未来的热烈追求。

十三、文本特色
1、想象瑰丽奇特,意境雄浑壮阔。

屈原的独白这一部分内容想象奇特,气势恢宏,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风格。

作者进行大胆的艺术虚构,展开神奇的想象,上天入地,呼风唤雷,运用呼告、象征等手法,让屈原同宇宙间伟大的自然力——疾风、怒雷、闪电结合在一起,达到物我同化的境界,使屈原仿佛具有了摧毁切黑暗的力量。

2、运用象征手法,增强艺术表现力。

象征手法的运用,使作者的思想感情表达得含蓄、深沉、凝练。

例如“风、雷、电”象征变革现实的伟大力量;“洞庭湖、长江、东海”象征人民群众;“无形的长剑”象征屈原坚定的信念;“土偶木梗”的群像象征无德无能、欺民惑众的官僚统治集团。

3、运用多种修辞,增强语句气势。

运用拟人、呼告等修辞,直接有力地表达了屈原爱的感情,增强了语句的气势和表达效果;运用反复、排比等修辞,增强了整个独白的抒情效果,使整个独白具有诗的形式美,回环往复,令人荡气回肠。

课后作业
课下阅读完整的《屈原》,感受人物形象,体会戏剧的魅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