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汉语言对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汉语言对比
英汉语言对比
一、关于比较和对比
一种事物的特点,要跟别的事物比较才显出来。
——吕叔湘
我相信,对于中国学生最有用的帮助是让他认识英语和汉语的差别。
——吕叔湘You could know your own language only if you compared it with other languages.
——Engels
语言对比是指不同语言间的对比分析,通常是通过compare 和contrast两种途径。
*比较语言学(Comparative linguistics)的主要任务是寻找不同语言间的共性。
*对比语言学(contrastive linguistics)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不同之处。
二、中西方思维模式的差异对语言形式的影响
1.主体性思维& 客体性思维
中国传统思维把主体自身作为宇宙的中心,认为认识了自身,也就认识了自然界和宇宙的基本规律,主张“天人合一”,做事往往从主体自身出发。
这种自我体验反思,以情为主导,主观情感使传统思维带有浓厚的主体意识;西方英语民族由于受形式逻辑和理性主义的影响,把主体作为旁观者,对客体尤其是本质世界进行探究,认为只有认识自然,才能把我自然,只有探索自然才能征服自然,因而强调主体与客体的绝对分开。
因此,西方注重科学的思维模式,明确区分主体和客体,强调客观性。
思维的差异必然导致语言文化的差异,这一思维差异使得汉英具有不同的句子结构:汉语倾向于从自我出发叙述客观事物,具有主观性;而英语的句子则常以物体、抽象概念、抽象名词做主语,具有客
观性。
汉语习惯于用表示人或生物的词(animate)做主语,强调主题,而英语则常用非生物名词(inanimate)做主语,强调主语,即汉语重人称,英语重物称。
例如“Misfortune accompanied me.”,
汉语则表达为“我经历了重重不幸”。
汉语常常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主张主客一体,因此常以有生命的名词充当主语,句子的语态不是很明显,被动语态使用就不是很多。
而英语严格区分主体和客体,因为英美人注重客观事物对人的作用和影响。
英文多用无生命名词作主语,主动和被动语态使用分明,且被动语态使用比较多。
His passion carried him astray.
他因感情冲动而误入歧途。
His bonhomie often brought him many friends.
他为人和善,朋友很多。
他突然想起了一个主意。
An idea suddenly occurred to him.
The program was designed by ourselves.(被动)
这个程序是我们自己设计的。
(主动)
When the whale is killed, the blubber(鲸脂)is stripped off and boiled down, either on board ship or on shore.
鲸鱼杀死之后,把鲸脂剥下来熬油,这项工作有的在船上进行,有的是在岸上进行的。
Great sums of money have been spent, for example in the deserts of Egypt, in “prospecting” for oil.
在石油勘探方面,已经花了大笔的钱,比如在埃及的沙漠里进行的勘探工作就是如此。
近年来热情的读者纷纷致函各地方报纸,对北京的城市建设提出了种种建议。
In recent years local newspapers have been sprinkled with passionate letters advising various suggestions on the urban
construction of Beijing.
It has long been maintained that it was only during his Harvard graduate years that Eliot developed his interest in primitive cultures.
人们长期以来坚持认为,艾略特对原始文化的兴趣是他在哈佛读研究生的岁月里培养起来的。
2.直线型思维& 曲线思维(螺旋型思维)
英语是典型的“直线型”思维,而汉语则是典型的“螺旋型”思维。
因此,英语里习惯于直切主题,先交代要点,不拐弯抹角。
而汉语则不同,中国人习惯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常常要在点题之前作充分准备,最后才把重点讲出来。
英语语言习惯把主要的信息放在句首,然后再把其他信息添加上去,即先是主语和谓语,然后借助于连词、介词、副词等安排状语、补语和从句等,就是说,把主要的信息放在句首(主谓),次要的信息则递相叠加。
因此,英语句式结构多为重心在前,头小尾大。
汉语习惯于从侧面说明、阐述外围的环境,最后说出话语的主要信息(主题和述题)。
因此,汉语句式结构多为句尾重心(语义焦点),头大尾小。
对比下列句子:
It was a keen disappointment when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China in January.
我原本打算在今年1月访问中国,后来不得不推迟,这使我非常失望。
(I had to postpone the visit which I intended to pay to China in January)
英汉语语序(英汉时序原则不同):“我原本打算在今年1月访问中国”在先,“不得不推迟”在后)
上星期五,我们在那家新餐馆尽情地吃了一顿。
We ate to our heart’s content at the new restaurant last Friday.
英汉语语序(英汉多项状语共现的常规语序/和变异语序需要对比学习):
英语是“V+方式+地点+时间”(to our heart’s content +at the new restaurant +last Friday),汉语是“V+时间+地点+方式”。
(上星期五+在那家新餐馆+尽情地)It is a truth universally acknowledged(公认v.)that a single man in possession of a good fortune must be in want of a wife.(同时注意语态的转换)凡是有钱的单身汉,总想娶位太太,这已经成了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
His case is really serious as he is suffering from high fever and continuous convulsion(震动,痉挛).
他发着高烧且痉挛不止,情况很严重。
The people of a small country can certainly defeat aggression by a big
country, if only they dare to rise in struggle, dare to take up arms and grasp in their hands the destiny(命运n.)of their country.
只要他们敢于奋起反抗,敢于拿起武器,将国家的命运紧握在自己手中,弱小国家的人民必定可以打败强国的入侵。
3. 抽象思维vs 具体思维
西方人受西方哲学思想体系的影响, 较注重抽象思维,他们擅长使用抽象的概念来表达具体的事物,抽象表达方式在英语中相当普遍。
相对而言, 中国人在说明问题时爱用形象与比喻法,即使涉及到逻辑推理问题也偏爱形象思维。
英美人偏好抽象思维,中国人则偏好形象思维。
英语中名词使用频率比较高,语言呈现静态趋势。
英语中的大量抽象名词往往很难找到相应的汉语表达方式,这就给翻译带来了巨大困难。
比较下面句子: So we drove along between the green of the park and the stony lifeless elegance of hotels and apartment buildings…
车子朝前行驶着,路两旁一边是青翠的公园,一边是死板乏味的豪华旅馆和公寓大楼…
这里的green, elegance 都是抽象名词,在翻译时就需要特别注意其对应的汉语翻译词语。
I hope my presence here tonight is further proof of the importance we British attach to relations with your great country.
我希望,今晚我到这里来可以进一步证明,我们英国人非常重视和你们伟大祖国的关系。
英文中的抽象名词presence, proof, importance 汉译时都转换成了具体的动作。
因此,在英汉翻译过程中,适当使用转性译法和具体译法。
Wisdom prepares the worst, but folly leaves the worst for the day it comes.
聪明人防患于未然,愚蠢人临渴掘井。
此例中的抽象名词wisdom, folly汉译时都转换成具有共同概念的一类人。
4. 个体分析型思维vs 整体综合型思维
分析性思维和综合型思维是人类思维的两种基本形式。
受传统文化的影响,形成了“东方重综合,西方中分析”的思维习惯。
西方民族的思维模式以逻辑、分析、线性为特点,东方民族的思维以直觉的整体性与和谐的辩证性著称于世。
中国人倾向于整体思维,从整体到部分,强调整体定位,整体和部分关系的和谐统一。
英美人倾向于分析性思维,从部分到整体,强调部分的独立性。
这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对英汉语的结构形态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分析型的思维模式使英语具有明显的词形变化,形式多样的语法形式和组词造句中较为灵活的语序结构,即形合语言的特点;而综合型的思维方式使得汉语无词形变化,语法形式的表达主要依靠词汇手段,组词造句中完全依据逻辑和动作发生的先后时间先后决定词语和分句的排列顺序,即意合语言的特点。
下面是一则古代笑话:
其翁见子,趔趔趄趄从猪舍转出,情知醉酒,忙购糖水梨四瓶,强灌之,方解其酒。
子酒醒,再看猪,猪已醉死。
这个笑话按照故事发生的顺序叙述,一气呵成,各个成分浑然一体。
句子以表意为主,形式上看不出什么联系,但意义很明了。
但是当我们把它翻译成英语时,就要判断每个句子的主语是什么,安排每个句子成分以及它们的位置等每个细节。
请看一下译文:
When the sire saw his offspring reeling out of the pigsty, he gathered that he’d had a drop too much. He hastened out, bought four bottles of pears in syrup, forced them down the throat of his son and succeeded in having the effects of liquor alleviated. His son sobered up, the old man turned to look at the pigs. They were all dead, victims of alcoholism.
从译文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小句都有各自的主语,特别是“再看猪”一句,原文为了叙述的气韵不断,并没有明确到底是谁“看”,而译文则必须决定主语,经过分析,应该是“the old man”。
这样处理后的译文,句子结构完整清晰,句子的所有成分都可以清楚地划分出来,无论从小到大还是从大到小对句子或篇章进行分析,都可以看出英语句子以及各个成分在形式上的完美契合。
三、英汉两种语言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
1. 形合&意合(hypotactic & paratactic)
2. 繁复&简短(complex & simplex)
3. 物称&人称(impersonal & personal)
4. 被动&主动(passive & active)
5. 静态&动态(stative & dynamic)
6. 抽象&具体(abstract & concrete)
7. 替换&重复(substitutive & repetitive)
8. 重主语&重主题(subject-highlighted & theme-highlighted)。